臺灣電影從青春片中尋找復甦良方

2021-01-12 手機鳳凰網

彭于晏演繹的賣碟少年,很有臺灣本土氣息

臺灣電影很落魄,臺灣電影市道很慘澹,雖然這是公認的,但並不代表臺灣電影已死。本屆上海電影節,有兩位臺灣導演林育賢和林書宇,分別憑藉電影《六號出口》和《九降風》角逐「亞洲新人獎」,極受關注。臺灣電影是否能夠像偶像劇一度拯救了臺灣電視那樣,在青春片中找到復甦的突破口?這是兩部臺灣電影在本屆電影節上引入的思考。

觀影人潮擠爆現場

青春片在臺灣電影裡算是一個重要的類別,比如侯孝賢的《風櫃來的人》,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最新的《六號出口》和《九降風》(臺灣篇)都口碑不錯,前者甚至在臺灣地區上映時創造了一個連續放映場次的紀錄。在本屆電影節的試映上,《六號出口》不僅滿座,走廊上加滿座位,有很多人甚至是站著看完的;甚至連「亞洲新人獎」的評委也沒留票,以致作為評委之一的韓國名導郭在容一早到場,卻差點要站在走道上觀看。影片結束後,郭在容還特意攔下了導演林育賢現場交流,他表示很喜歡這部片子。而《九降風》開場前,票房工作人員就宣布票已全賣光,但門口排隊準備進去站著看的記者以及電影節嘉賓仍排成長龍。這種盛況到目前為止除了《功夫熊貓》外,在電影節的其他任何影片放映時都還沒出現過。可見,關注臺灣青春片的人,套用宋丹丹的話來說「那是相當的多」。

小成本青春片是臺灣潮流

相比內地和香港均以大片為發展方向,合拍片為最熱門影片的情況完全不同,兩位臺灣導演均表示小成本青春片現在是臺灣電影的一大潮流。《六號出口》和《九降風》,成本小到完全沒有大牌明星,兩部電影裡最出名的就是《六號出口》中的彭于晏。對此,林書宇說:「大家現在做的都是小成本片,不可能有什麼資金宣傳,青春校園片一看海報就知道,而且,青春片是一個用小成本就可以做得比較好的題材,所以在現在的環境下,很多人都這樣。」

《九降風》(臺灣篇)的投資總共才1300萬臺幣(不到400萬元人民幣),不少臨記還是導演的好友。林書宇說:「商店裡的『路人甲』是柯有倫,小湯去警局的那場,3個警察都是臺灣新生代導演,他們過來探班,結果就變成了3個警察。」

相關焦點

  • 臺灣電影:尋找下一個李安
    近日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展會上,臺灣電影的展臺上「尋找下一個李安」的宣傳照特別惹眼。今年是臺灣電影前去香港參展人次最多的一年,共有7部影片參加本屆影視展,其中《女朋友。男朋友》《南方小羊牧場》《甜·秘密》《逆光飛翔》等4部影片入圍本屆亞洲電影大獎,《明天記得愛上我》《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阿嬤的夢中情人》等入選其他不同單元,兩個入圍創投會的項目分別為《哈特清潔公司》及動畫電影《十兄弟》。
  • 《比悲傷》成功啟示錄:臺灣電影北上,是小眾還是賣座?
    臺灣電影新浪潮時代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風櫃來的人》《戀戀風塵》《悲情城市》不再被人提起,被譽為臺灣之光的李安多以好萊塢華裔導演身份出現,新世紀之後的《海角七號》《九降風》《艋舺》《總鋪師》逐漸遠去……以至於在金馬獎上,臺灣本土電影被大陸電影全面壓制,反倒讓唱衰臺灣電影成為主流聲音。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火爆的背後,是臺灣悲情電影的一脈相承
    影片中的悲情被處理得更為細膩,時隱時現,相較於臺語片的悲情而言,國語片中的悲情多了幾分現實意味,由歌仔戲的戲劇社會升華至了現實社會。並且舊時臺語片中對臺語的使用、對鄉村的眷戀、對臺灣本土文化的認同,也一併保留了下來。1982年,四段式的電影《光陰的故事》拉開了臺灣「新電影」運動的序幕。一直到90年代,臺灣「新電影」運動將這種悲情的延續推向了最高潮,這其中的弄潮兒自然就是侯孝賢和楊德昌導演。
  • 你的青春,還在「燃」嗎?
    青春,就是要好好看世界,就是要燃起來的,好麼?! 夠燃的《破風》年輕就要無懼向前8月份開始的暑期檔上映了多部和青春有關的電影。但在這些青春片中,表現單車賽車手故事的《破風》,似乎才是我們最喜聞樂見的青春!沒有名牌、墮胎、劈腿的「青春片」標配劇情,《破風》充滿了陽剛健康的青春氣息,不矯情、夠熱血,還有幾個好兄弟!就是一個字,夠燃!
  • 吐槽一下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悲傷乎?尷尬乎?
    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由林孝謙執導,陳意涵、劉以豪、張書豪、陳庭妮等主演。衝著臺灣愛情電影的良好口碑,以為會被騙足眼淚,觸動中女麻木不仁的神經,至少,至少都能被感動一回吧,但看完後只感覺無比尷尬。
  • 《電影寫評》:青春派——不瘋狂,怎叫青春!
    今天給大家談一部電影名叫青春派。「青春」這個題材在中國電影中並不少見,大多時候它都被賦予了頑強的生命力存在於我們的記憶當中。活在青春裡的,依然在享受著青春並不斷奮鬥著;走過青春的,回頭看看,又有多少人活成自己不願,意看到的模樣。多年以後,我們問自己初衷是什麼?大概只有那段刻骨銘心的青春才能告訴我們真正的答案。青春派,我個人把它理解為青春的樣子。
  • 當年美人:「動作片中的天使」李賽鳳,玉女轉型為打女的胡慧中
    自從1927年末,第一部武俠電影《兒女英雄》上映,第一代打女」範雪朋隨之也橫空出世。此後無數女子投身「打女」事業,成為一個又一個耀眼的功夫女明星。其中的佼佼者有:徐楓、上官靈鳳、李賽鳳、胡慧中、鄭佩佩、楊紫瓊,惠英紅等一,」動作片中的天使」李賽鳳。李賽鳳,1965年2月14日生於香港,從小學習中國古典舞。
  • 電影《喜寶》定檔,開啟「愛情和麵包」的無解命題
    在國慶後即將上映的電影《喜寶》似乎給出了它解答。近日,電影《喜寶》發布預告片並官宣定檔,將於10月16日正式上映。預告片一出,就引發了許多電影愛好者的高度關注,刷爆了各大社交平臺,不少網友直呼光是預告片就已經太可了。
  • 2020年飈淚臺灣電影,關於愛情你只能很努力
    今天給大家推薦我的寶藏電影,憋了一年終於可以給大家大大方方地推薦了。主要是一年就剩兩天了,關於愛情,它一直沒來,雖然我盼了一年的愛情電影,姍姍來遲。一年到頭沒有一部臺灣愛情電影壓壓驚怎麼能算完美的一年?近年來的臺灣電影都是主打青春遺憾愛情電影,大概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有遺憾才更美」。這部電影不能算特別好。
  • 創臺灣電影內地新紀錄
    娛情速遞新快報訊 駐京記者梁曉雯報導 由新人導演、新人演員拍攝,以「校園」與「愛情」作為主題的臺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簡稱《那些年》),目前在內地的總票房突破5000萬元,成為內地票房最高的臺灣本土電影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還在改編韓國電影,臺灣電影何去何從
    曾經輝煌的臺灣電影說起臺灣電影,、或許在走入我們視野之後、被我們所熟知的輝煌時期,大約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一批像侯孝賢、像李安這樣有才華的導演橫空出世,帶著他們各自對於這個世界的思考和感受,演繹著一部部人間的悲喜劇。
  • 作者和出品人都是杭州人 揭秘電影《緝魂》背後的浙江故事
    作為2021年賀歲檔唯一的一部懸疑犯罪科幻類電影,很多人看完《緝魂》都被跌宕的故事和耐人尋味的結局驚掉了下巴,科幻圈大咖也紛紛下場安利。電影以「人腦複製」技術作為背景設定,通過一宗離奇謀殺案,揭開多重反轉的真相。導演、主演等主創很多來自臺灣,這是一部臺灣片嗎?只要溯源創作軌跡,就會發現,其實《緝魂》背後有著不少浙江元素和浙江電影人的身影。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依靠祖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復甦,臺灣經濟實現逆勢增長,但產業發展冷熱不均,致使貧富差距加速擴大,島內社會進一步撕裂。2021年,臺灣經濟基本上會延續好轉與平穩增長態勢,但仍面臨島內民生議題凸顯、全球疫情管控以及中美博弈等多方面因素疊加共振,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發展仍面臨諸多困境。
  • 電影《青春派》:教育最後都變成了緊張兮兮的數字」
    似乎青春片已經不再「難過」了——2000年,王小帥拍《十七歲的單車》,電影劇本遲遲沒有過審,到柏林拿了銀熊獎,回國便遭禁映,理由之一是「拍了太多胡同,沒能體現北京現代化的一面」;2006年,呂樂的電影《十三棵泡桐》,修改多次後,依然在上映前兩天被突然撤片。這兩部電影犯了同樣的忌諱:早戀、少年暴力。「允許早戀,但早戀有害,只許失敗,不許成功。」
  • 《緝魂》主演都是臺灣人?22歲大陸女演員一人分飾四角驚豔全場
    電影《緝魂》自點映起,其豐富的元素,有突破性的尺度,深刻的人性議題,以及演員們精湛的表演就讓觀看了影片的觀眾感到興奮,甚至很多人都難以相信這樣的電影可以在內地的電影院裡看到,因為真的是太敢拍了,片中很多元素已經許久未有院線電影敢於涉獵,所以即便僅是從獵奇的角度《緝魂》也是值得一看的。
  • 珠海本土電影《青澀日記》北京看片引轟動
    來自內地和臺灣的心理學界學者專家們在看片後,對該片紛紛表示好評和讚譽,而我國心理學院士張侃更表示,將竭盡全力向社會各界推薦此片。特別難得的是片中反映了社會需要關注的諸多問題,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各種問題,到位卻不過分,表現了青少年追求陽光的困惑,以及家長們的困惑,如果社會有一個合理的幫助,就可以讓青少年健康成長。張侃認為:「(《青澀日記》)這部影片非常值得推廣。」
  • 五部經典臺灣青春偶像劇有你的回憶嗎?
    《惡作劇之吻》經典臺灣青春偶像劇《惡作劇之吻》由鄭元暢,林依晨等領銜主演。該劇是根據多田薰的漫畫《淘氣小親親》改編的。該劇講述了迷迷糊糊單純可愛的湘琴與天才美少年江直樹之間溫馨可愛的愛情故事。袁湘琴(林依晨飾演)是一個單純開朗的高中女學生。自從在開學典禮上看見代表新生致詞的江直樹(鄭元暢飾演)後便不由自主的喜歡上了這個號稱IQ200的超級天才少年。
  • 80 90年代華語電影記憶
    這場運動的主將是侯孝賢,其標誌性的長鏡頭和大遠景深得日本電影精髓。 侯孝賢最重要的作品是以《悲情城市》(1989)開始的「臺灣三部曲」。臺灣電影新浪潮的另一位幹將是楊德昌,他的《恐怖分子》(1986)令人難忘地講述了都市生活給人帶來的焦慮不安。
  • 去年最大膽的臺灣LGBT電影
    看死君:「花園」第七期,為大家帶來去年最重要的臺灣LGBT電影《阿莉芙》。在第54屆臺灣金馬獎上,陳竹昇憑藉他在影片中的變性人Sherry一角,榮獲最佳男配角。作者| River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對於追求愛和快樂的人來說,愛是不分性向的。
  • 2020年最好的十部電影(建議收藏)
    影片根據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刺殺總統的真實事件改編,並順其自然將故事背景設定在韓國政權更迭的特殊歷史時期,李秉憲在片中的表演,則堪稱2020韓國電影甚至亞洲電影中最令人信服的表演。 他的表演充滿恐怖的細節、緊張的溫度,以及捨我其誰的王者風範,他也因此順利奪得亞洲電影大獎、韓國百想藝術大賞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