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日導讀
大多數人的快樂,都是透過肉體的享樂或某種形式的心理滿足來達成的。因為人們容易陷在一種不滿足的狀態裡,認為自己還不完整、還不夠好,所以通過這些活動來獲得滿足感,並且錯誤地把時間當成了救贖的手段。
真正的救贖是做本然的自己,而當下是唯一的入口。無論你是孤單一人,或是處於一段親密關係當中。
人們常常用「只羨鴛鴦不羨仙」來形容浪漫的愛情,它也是古往今來人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這背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心理成因呢?愛情會讓人上癮嗎?為何大多數的愛情到最後都會陷入到愛恨交織的狀態裡?
無論是愛情或是生活,總有人習慣抗拒,有人善於臣服。而那看似消極的臣服中,又藏著哪些簡單又深奧的智慧呢?
2、在親密關係中開悟
愛情可以給人帶來幸福,也能給人帶來痛苦。然而不管它如何讓人捉摸不透,人們依舊對它苦苦追求。作者認為,這也許在於愛情可以提供解脫,讓人類從恐懼、需求和不完整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從生理層面來說,我們顯然都不是完整的,因為如果你不是男人,就是女人。所以我們對完整的渴求會通過異性相吸的方式來呈現,而心理層面上的缺乏和不完整感,會比生理層面更為強烈。由於對思維的認同,人們總是容易在財富、外貌、成敗上尋求自我感,然而這些東西沒有一樣可以帶來持續的實現感,所以我們常常感到匱乏。
這時一份特殊關係——愛情的出現,似乎立刻填補了你所有的空缺,或者說滿足了我執的需求。因為有人需要你、在乎你,而讓你的存在變得意義非凡。剛開始的時候,你會處於一個有深度滿足感的狀態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熱戀期。在這個階段,就算伴侶不小心摔壞了你的口紅,你都會覺得他這種冒失的性格很可愛。此刻你根本察覺不到,其實你們的濃情蜜意隱含了一份需求和攀援,你開始對這個人上了癮。只要跟他在一起你就會莫名地快樂,而一旦對方有可能離開你的念頭,你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或恐懼,進而譴責、指控,試圖操控這份情感。萬一對方真的離開了,你便會陷入最強烈的敵意或是絕頂的悲傷當中。
對伴侶的依賴和上癮,源於你無意識地拒絕面對曾經歷過的痛,試圖用伴侶來掩飾你的痛。這也是為什麼熱戀期過後會有那麼多的不快樂。關係本身決不會造成痛苦,它只是把你內在已經有的痛和不快樂引發出來而已。
當你接受事實停止批判的那一刻,你就擺脫了思維的控制,挪出了愛、喜悅和和平的空間。學會停止對自己和伴侶的批判,接受和包容伴侶的一切,不再想著改變對方,這樣沒有了受害者和加害人,所有的心智遊戲和上癮都會到此結束。你們或是在愛裡各自獨立,或是一起深入當下,這樣,上癮的愛情關係就會轉化成真正的愛情。
所以,當你和伴侶的關係出現問題時,你應該慶幸,因為無意識曝光了,這反而是情感救贖的轉機。要學會觀察自己的內在狀態,如果你裡面有憤怒,嫉妒、或是索求和關注等,你就要知道那一刻的真實模樣。同樣地,如果你在伴侶身上觀測到無意識行為,比如莫名的胡攪蠻纏,容許它存在,但不對這個行為做出反應,學習用敞開的方式傾聽對方,給伴侶空間,也給自己空間。這樣,你們就能看清彼此深處的愛。
3、接納與超越
「接納發生在你身上,織成你命運經緯的一切事件,除此之外何物更能契合你的需求?」兩千年前,希臘哲學家馬卡斯·奧裡亞斯如是說。
有人會問,如果是壞事我們要如何去接納?在作者看來,我們生活中發生的所謂壞事,其實大多是由無意識引起的。他把這些事稱為「劇碼」。
在無意識狀態下,我執會呈現出抗拒、控制、防衛和攻擊等情狀,當眾多的我執在人際關係或組織機構裡聚合時,衝突、爭鬥、情感或肢體暴力等各式「劇碼」遲早會發生。就如戰爭、種族滅絕的產生,全都可以歸咎於集體的無意識。
當我們或親近的人遭逢巨變的時候,比如挫折、失敗、疾病或是死亡,絕對不會感到快樂。但福禍相依,這些痛苦有可能會轉化為良師,教我們放下虛假的自我形象以及負面的欲望。每一個負面事件背後都隱藏著更深刻的教訓,讓我們懂得生命中的真實與重要。比如一場大病,每天躺在病床上無法動彈,會讓你意識到健康的重要。
無常是生活的本質,遭遇痛苦時你也許會難過流淚,但只要你放棄抗拒,你就會在悲傷下感到深沉的寧靜與神聖的存在。接納會幫你擺脫思維的掌控,和本體重新聯結起來。大部分人需要經歷過大量的受苦之後,才懂得接納和寬恕。而一旦他們接受事實,奇蹟就會發生:本體意識會通過那些看似惡的東西覺醒,痛苦也轉化為內在的和平。
當我們完全處於意識狀態時,「劇碼」就不會再進入生活裡了。對生命不做抗拒,容許事物以本然的樣子存在,會讓你超越創造正、負兩極對立的思維模式,把你從形式的內在依賴中解放出來。
事物不再以一定的好或壞的方式存在,你可以盡情享受和欣賞快樂的人與事,而當一切崩潰時,因為沒有依賴,也就沒有失落的恐懼。你也許不會快樂,可是你的內在深處一定在和平裡。
4、臣服的智慧
對於很多人來說,臣服是一個帶有負面含義的詞,因為它可能暗示著懦弱和放棄。然而真正的臣服是與這些完全不同的。真正的臣服不是要你忍受生活中出現的任何情況而無所作為,而是以隨順生命之流代替逆流而上。
臣服並不意味著對整體情境照單全收,而是接受當下這個微小片段而已。比如當你身陷泥沼之中,會意識到自己想要脫困,這會迫使你把注意力聚焦到當下的這一刻,不給當下時刻貼上任何標籤,並盡一切努力讓自己爬出泥濘。
不肯臣服會使你的心理形式——小我的外殼變得硬化,從而創造出一種強烈的孤立感,讓你認為周遭的世界,尤其是人,都充滿了威脅與敵意。這時你想要通過批判來摧毀他人的無意識驅力就會爆發出來。此外,你的身體也會因為抗拒而變得僵硬、緊縮,健康也會受到影響。如果你不滿意現狀,只有通過臣服,才能打破那個使情境永續的無意識抗拒模式。
你當下擁有什麼樣的意識品質,決定了你會經歷什麼樣的未來。在臣服的狀態下,你會清晰地看到自己要做什麼,然後採取行動,一次只專注一件事。這樣,臣服就引發了正面的改變,它與採取行動達成目標是並行不悖的。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不要把臣服和「管它的」或「我不在乎」的心態混為一談。這種感染了消極情緒的心態,只是偽裝的臣服。所以要把你的注意力向內導引,清除抗拒的殘留。
面對人際關係中的試圖利用、操縱自己的人,臣服就是你處於內在完全不抗拒的同時,又堅定明確地向對方說「不」,或者離開這個情境。而面對不愉快的工作環境,無法臣服時,就表明自己或馬上行動改變情境,再不然就把自己撤離。
5、練習轉化之道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常八九。當你遭遇極限情境時,比如疾病、破產或是愛情的絕裂,你要明白它們還有另外一面,要學會做一個能把金屬轉化成黃金、把災難轉化成開悟的鍊金師。
以疾病為例,它並不是問題,問題出在人們被我執的心智所掌控。所以很多人生病或有殘疾的時候,會覺得這是自己某方面的失敗,會感覺愧疚、自責,埋怨命運不公,其實這些都是抗拒。那麼要如何解決呢?
前文說過,臣服是毫不保留地對本然內在的接納。我們不是向「疾病」這個想法臣服,而是臣服當下,容許受苦迫使我們進入臨在狀態,運用它達成開悟。疾病是你的身體一時失衡而形成的一個實相,你的情境也因此被貼上了疾病的標籤,並且你也對此抱有信念而賦予了它能量。轉化的要訣就是把疾病從自我感中撤離,從而啟動救贖的力量。
在某些極端情境中,接納當下仍是不可能的。那我們要如何將受苦轉化為和平呢?作者認為,如果你無法接納外界的本然,那就接納內在的本然。也就是說,不抗拒痛苦。容許它在那裡,在不貼任何心理標籤時觀察它、擁抱它。然後,再靜靜觀察臣服是如何把深沉的受苦轉化成深沉的和平。
6、開啟體悟的鑰匙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出現一些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現象。譬如有些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在之後的關係依然會遇到同樣的情形,她為什麼總是選擇這類有暴力傾向的男人,總是執意選擇受苦呢?
作者認為,這其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選擇,而是一種無意識行為。受制於過去的思維,會時刻找機會重溫它熟悉的舊模式。即便是很多受過高等教育、高智商的人士,也可能會出現完全無意識的情況。事實上,如果心理的成長和知識的累積,沒有以相對應的意識成長來平衡的話,不快樂和災禍便如危機四伏。
人們絕不會主動選擇失能、衝突和痛苦,只是內在身體裡沒有足以瓦解過去的臨在,沒有足以驅散黑暗的光,被思維操控了生命,才會讓這一切發生。乍看起來人們擁有選擇,其實這只是一個幻相。
除了沒有選擇,你還要繼續承受無意識的苦果並創造更多的痛苦,而最終這一切的受苦會把你逼出無意識的狀態。如果你體悟到這一點,怨恨就會消失一空,你過去的所作所為或他人所施加於你的,就無法觸及你的本質了。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找到那個體悟點?向本然臣服,充分地臨在時,過去就失去了力量。臨在就是你體悟的鑰匙。當下就是你體悟的鑰匙。
7、知識要點
一段浪漫的愛情,總會讓人念念不忘,而當熱戀期過後,很多不快樂接踵而至,原因在於我們混淆自我依戀、上癮和愛。關係本身不會造成痛苦,它只是把你內在已經有的痛和不快樂引發出來而已。
我們生活中的所謂壞事大多是由無意識引起的,每一個負面事件背後都隱藏著更深刻的教訓。我們要學會對生命不做抗拒,容許事物以本然的樣子存在,這會讓你超越創造正、負兩極對立的思維模式,把你從形式的內在依賴中解放出來。
而消極情緒是心靈的汙染源,擺脫它有兩個方法:一是進入臨在狀態,每當你意識到消極情緒要出現的時候,就提醒自己保持警惕,遠離思維,進入當下。二是通過觀想自己變成透明,讓引發你反應的那個外界因素消失。 很多人總是誤以為臣服代表了懦弱,但作者認為真正的臣服,是以隨順生命之流代替逆流而上。在臣服的狀態下,你會清晰地看到自己要做什麼,然後採取行動,一次只專注一件事,從而引發了正面的改變。在某些極端情境中,如疾病、破產或是愛情的決裂,臣服當下仍是不可能的,如果無法接納外界的本然,那就接納內在的本然,即不抗拒痛苦,容許受苦迫使我們進入臨在狀態,並運用它達成開悟。
放下過去的痛苦和對未來的焦慮,關注此時此刻,你會發現,自己一直擁有著比財富更為珍貴的東西,那就是——當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