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密關係中覺察開悟

2020-08-01 星紀傳說


在親密關係中覺察開悟

1、今日導讀

大多數人的快樂,都是透過肉體的享樂或某種形式的心理滿足來達成的。因為人們容易陷在一種不滿足的狀態裡,認為自己還不完整、還不夠好,所以通過這些活動來獲得滿足感,並且錯誤地把時間當成了救贖的手段。

真正的救贖是做本然的自己,而當下是唯一的入口。無論你是孤單一人,或是處於一段親密關係當中。

人們常常用「只羨鴛鴦不羨仙」來形容浪漫的愛情,它也是古往今來人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這背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心理成因呢?愛情會讓人上癮嗎?為何大多數的愛情到最後都會陷入到愛恨交織的狀態裡?

無論是愛情或是生活,總有人習慣抗拒,有人善於臣服。而那看似消極的臣服中,又藏著哪些簡單又深奧的智慧呢?

在親密關係中覺察開悟

2、在親密關係中開悟

愛情可以給人帶來幸福,也能給人帶來痛苦。然而不管它如何讓人捉摸不透,人們依舊對它苦苦追求。作者認為,這也許在於愛情可以提供解脫,讓人類從恐懼、需求和不完整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從生理層面來說,我們顯然都不是完整的,因為如果你不是男人,就是女人。所以我們對完整的渴求會通過異性相吸的方式來呈現,而心理層面上的缺乏和不完整感,會比生理層面更為強烈。由於對思維的認同,人們總是容易在財富、外貌、成敗上尋求自我感,然而這些東西沒有一樣可以帶來持續的實現感,所以我們常常感到匱乏。

這時一份特殊關係——愛情的出現,似乎立刻填補了你所有的空缺,或者說滿足了我執的需求。因為有人需要你、在乎你,而讓你的存在變得意義非凡。剛開始的時候,你會處於一個有深度滿足感的狀態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熱戀期。在這個階段,就算伴侶不小心摔壞了你的口紅,你都會覺得他這種冒失的性格很可愛。此刻你根本察覺不到,其實你們的濃情蜜意隱含了一份需求和攀援,你開始對這個人上了癮。只要跟他在一起你就會莫名地快樂,而一旦對方有可能離開你的念頭,你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或恐懼,進而譴責、指控,試圖操控這份情感。萬一對方真的離開了,你便會陷入最強烈的敵意或是絕頂的悲傷當中。

對伴侶的依賴和上癮,源於你無意識地拒絕面對曾經歷過的痛,試圖用伴侶來掩飾你的痛。這也是為什麼熱戀期過後會有那麼多的不快樂。關係本身決不會造成痛苦,它只是把你內在已經有的痛和不快樂引發出來而已。

當你接受事實停止批判的那一刻,你就擺脫了思維的控制,挪出了愛、喜悅和和平的空間。學會停止對自己和伴侶的批判,接受和包容伴侶的一切,不再想著改變對方,這樣沒有了受害者和加害人,所有的心智遊戲和上癮都會到此結束。你們或是在愛裡各自獨立,或是一起深入當下,這樣,上癮的愛情關係就會轉化成真正的愛情。

所以,當你和伴侶的關係出現問題時,你應該慶幸,因為無意識曝光了,這反而是情感救贖的轉機。要學會觀察自己的內在狀態,如果你裡面有憤怒,嫉妒、或是索求和關注等,你就要知道那一刻的真實模樣。同樣地,如果你在伴侶身上觀測到無意識行為,比如莫名的胡攪蠻纏,容許它存在,但不對這個行為做出反應,學習用敞開的方式傾聽對方,給伴侶空間,也給自己空間。這樣,你們就能看清彼此深處的愛。

在親密關係中覺察開悟

3、接納與超越

「接納發生在你身上,織成你命運經緯的一切事件,除此之外何物更能契合你的需求?」兩千年前,希臘哲學家馬卡斯·奧裡亞斯如是說。

有人會問,如果是壞事我們要如何去接納?在作者看來,我們生活中發生的所謂壞事,其實大多是由無意識引起的。他把這些事稱為「劇碼」。

在無意識狀態下,我執會呈現出抗拒、控制、防衛和攻擊等情狀,當眾多的我執在人際關係或組織機構裡聚合時,衝突、爭鬥、情感或肢體暴力等各式「劇碼」遲早會發生。就如戰爭、種族滅絕的產生,全都可以歸咎於集體的無意識。

當我們或親近的人遭逢巨變的時候,比如挫折、失敗、疾病或是死亡,絕對不會感到快樂。但福禍相依,這些痛苦有可能會轉化為良師,教我們放下虛假的自我形象以及負面的欲望。每一個負面事件背後都隱藏著更深刻的教訓,讓我們懂得生命中的真實與重要。比如一場大病,每天躺在病床上無法動彈,會讓你意識到健康的重要。

無常是生活的本質,遭遇痛苦時你也許會難過流淚,但只要你放棄抗拒,你就會在悲傷下感到深沉的寧靜與神聖的存在。接納會幫你擺脫思維的掌控,和本體重新聯結起來。大部分人需要經歷過大量的受苦之後,才懂得接納和寬恕。而一旦他們接受事實,奇蹟就會發生:本體意識會通過那些看似惡的東西覺醒,痛苦也轉化為內在的和平。

當我們完全處於意識狀態時,「劇碼」就不會再進入生活裡了。對生命不做抗拒,容許事物以本然的樣子存在,會讓你超越創造正、負兩極對立的思維模式,把你從形式的內在依賴中解放出來。

事物不再以一定的好或壞的方式存在,你可以盡情享受和欣賞快樂的人與事,而當一切崩潰時,因為沒有依賴,也就沒有失落的恐懼。你也許不會快樂,可是你的內在深處一定在和平裡。

在親密關係中覺察開悟

4、臣服的智慧

對於很多人來說,臣服是一個帶有負面含義的詞,因為它可能暗示著懦弱和放棄。然而真正的臣服是與這些完全不同的。真正的臣服不是要你忍受生活中出現的任何情況而無所作為,而是以隨順生命之流代替逆流而上。

臣服並不意味著對整體情境照單全收,而是接受當下這個微小片段而已。比如當你身陷泥沼之中,會意識到自己想要脫困,這會迫使你把注意力聚焦到當下的這一刻,不給當下時刻貼上任何標籤,並盡一切努力讓自己爬出泥濘。

不肯臣服會使你的心理形式——小我的外殼變得硬化,從而創造出一種強烈的孤立感,讓你認為周遭的世界,尤其是人,都充滿了威脅與敵意。這時你想要通過批判來摧毀他人的無意識驅力就會爆發出來。此外,你的身體也會因為抗拒而變得僵硬、緊縮,健康也會受到影響。如果你不滿意現狀,只有通過臣服,才能打破那個使情境永續的無意識抗拒模式。

你當下擁有什麼樣的意識品質,決定了你會經歷什麼樣的未來。在臣服的狀態下,你會清晰地看到自己要做什麼,然後採取行動,一次只專注一件事。這樣,臣服就引發了正面的改變,它與採取行動達成目標是並行不悖的。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不要把臣服和「管它的」或「我不在乎」的心態混為一談。這種感染了消極情緒的心態,只是偽裝的臣服。所以要把你的注意力向內導引,清除抗拒的殘留。

面對人際關係中的試圖利用、操縱自己的人,臣服就是你處於內在完全不抗拒的同時,又堅定明確地向對方說「不」,或者離開這個情境。而面對不愉快的工作環境,無法臣服時,就表明自己或馬上行動改變情境,再不然就把自己撤離。

在親密關係中覺察開悟

5、練習轉化之道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常八九。當你遭遇極限情境時,比如疾病、破產或是愛情的絕裂,你要明白它們還有另外一面,要學會做一個能把金屬轉化成黃金、把災難轉化成開悟的鍊金師。

以疾病為例,它並不是問題,問題出在人們被我執的心智所掌控。所以很多人生病或有殘疾的時候,會覺得這是自己某方面的失敗,會感覺愧疚、自責,埋怨命運不公,其實這些都是抗拒。那麼要如何解決呢?

前文說過,臣服是毫不保留地對本然內在的接納。我們不是向「疾病」這個想法臣服,而是臣服當下,容許受苦迫使我們進入臨在狀態,運用它達成開悟。疾病是你的身體一時失衡而形成的一個實相,你的情境也因此被貼上了疾病的標籤,並且你也對此抱有信念而賦予了它能量。轉化的要訣就是把疾病從自我感中撤離,從而啟動救贖的力量。

在某些極端情境中,接納當下仍是不可能的。那我們要如何將受苦轉化為和平呢?作者認為,如果你無法接納外界的本然,那就接納內在的本然。也就是說,不抗拒痛苦。容許它在那裡,在不貼任何心理標籤時觀察它、擁抱它。然後,再靜靜觀察臣服是如何把深沉的受苦轉化成深沉的和平。

在親密關係中覺察開悟

6、開啟體悟的鑰匙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出現一些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現象。譬如有些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在之後的關係依然會遇到同樣的情形,她為什麼總是選擇這類有暴力傾向的男人,總是執意選擇受苦呢?

作者認為,這其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選擇,而是一種無意識行為。受制於過去的思維,會時刻找機會重溫它熟悉的舊模式。即便是很多受過高等教育、高智商的人士,也可能會出現完全無意識的情況。事實上,如果心理的成長和知識的累積,沒有以相對應的意識成長來平衡的話,不快樂和災禍便如危機四伏。

人們絕不會主動選擇失能、衝突和痛苦,只是內在身體裡沒有足以瓦解過去的臨在,沒有足以驅散黑暗的光,被思維操控了生命,才會讓這一切發生。乍看起來人們擁有選擇,其實這只是一個幻相。

除了沒有選擇,你還要繼續承受無意識的苦果並創造更多的痛苦,而最終這一切的受苦會把你逼出無意識的狀態。如果你體悟到這一點,怨恨就會消失一空,你過去的所作所為或他人所施加於你的,就無法觸及你的本質了。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找到那個體悟點?向本然臣服,充分地臨在時,過去就失去了力量。臨在就是你體悟的鑰匙。當下就是你體悟的鑰匙。

在親密關係中覺察開悟

7、知識要點

一段浪漫的愛情,總會讓人念念不忘,而當熱戀期過後,很多不快樂接踵而至,原因在於我們混淆自我依戀、上癮和愛。關係本身不會造成痛苦,它只是把你內在已經有的痛和不快樂引發出來而已。

我們生活中的所謂壞事大多是由無意識引起的,每一個負面事件背後都隱藏著更深刻的教訓。我們要學會對生命不做抗拒,容許事物以本然的樣子存在,這會讓你超越創造正、負兩極對立的思維模式,把你從形式的內在依賴中解放出來。

而消極情緒是心靈的汙染源,擺脫它有兩個方法:一是進入臨在狀態,每當你意識到消極情緒要出現的時候,就提醒自己保持警惕,遠離思維,進入當下。二是通過觀想自己變成透明,讓引發你反應的那個外界因素消失。 很多人總是誤以為臣服代表了懦弱,但作者認為真正的臣服,是以隨順生命之流代替逆流而上。在臣服的狀態下,你會清晰地看到自己要做什麼,然後採取行動,一次只專注一件事,從而引發了正面的改變。在某些極端情境中,如疾病、破產或是愛情的決裂,臣服當下仍是不可能的,如果無法接納外界的本然,那就接納內在的本然,即不抗拒痛苦,容許受苦迫使我們進入臨在狀態,並運用它達成開悟。

放下過去的痛苦和對未來的焦慮,關注此時此刻,你會發現,自己一直擁有著比財富更為珍貴的東西,那就是——當下的力量。

相關焦點

  • 親密關係中的愛與秩序
    ♥ 打開親密關係之門,讓愛重生 幫助自己了解對異性、婚姻恐懼、擔心;缺乏異性緣;解決有緣無分、沒法走進親密關係等困擾。♥ 洞察離婚、再婚、婚外情等背後動力 解決因離異、再婚、單親家庭等所帶來的困擾。♥ 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衝突、糾紛背後隱藏的根源 提升溝通能力、自我覺察能力,增強內心力量,以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工作人際關係。 ♥ 化解家族中的恨與誤會,將愛帶入其中 解除父母、子女、伴侶、朋友、同事等重要人際關係中發生的衝突、危機、糾纏、抗拒和疏離等紛爭。
  • 開悟是怎樣一種體驗?這是我見過的最通俗易懂的回答
    開悟這個概念本來聽起來就挺高深的。我們是做針對小白的冥想課程的,希望幫助更多人通過冥想練習提高專注力和覺察力,從而讓自己更加高效並且感受到更多幸福。那麼,今天我們嘗試從更加接地氣 更加具體,更加實用的角度,來闡述一下【開悟】這個概念。所謂開悟,就是覺察自己的「隱藏信念」,從而對自己更加了解的過程。
  • 親密關係中的索愛者,後來怎麼樣了?
    原以為《情感勒索》這本書也會為我帶來成長,不曾想過我會因為它無法面對自己的親密關係。這樣說,是因為我發現自己是個情感勒索者,曾經有段時期瘋狂索愛,搞得家裡烏煙瘴氣。蘇珊告訴我們,情感勒索現象一般有六個特徵,分別為要求、抵抗、施壓、威脅、屈服、重啟。我聯想了自己與老公的相處模式,然後對號入座。
  • 親密關係中可以肆無忌憚的聊天嗎?
    親密關係中可以肆無忌憚的聊天嗎?成年人的世界裡,大多數的場合下都是隱忍的,於是就容易再親密關係中把話說得太滿,無論是愛人或者朋友,沒說兩句話就容易撂狠話,把場面弄得難堪,日後在緩和,假裝什麼都沒發生,但再穩定的關係也禁不住經常性的刺激,人心,一般不會死在大事上,卻被那些一次一次的小失望,成了致命的傷。2.
  • 女孩,在親密關係中,也要學會愛自己
    姐妹們,青春寶貴,不要讓錯誤的人一直消耗自己,今天,我們就從為什麼被渣的女生總愛說「但他對我很好」這個問題談談,在親密關係中,女性要怎樣才能做到真正地愛自己?由於女性沒有學會合理的憤怒,當她們在親密關係中感到了受傷,她會允許自己感到痛苦、抑鬱、低落,但她會經過漫長的分析、反思去證明自己的憤怒是否正當。如果女性面對伴侶的不當對待,可以簡單直接地感到憤怒,她就可以知道自己應該獲得更好的對待,而不是在糾結和懷疑中繼續容忍。最後一點我認為是她們缺乏自我覺察,不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真實的情緒。
  • 你在親密關係中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
    本期我們為大家分享的是王晶老師的個案療愈,該案主一直糾結於自己的情緒裡,每天都不開心,並且影響到了親密關係。從第一印象來看,案主形象帥氣,有著不錯的收入,屬於女生眼裡比較容易心儀的類型,但是這樣形象的他卻每天非常痛苦,不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不明白自己為什麼不快樂,或者說快樂不起來。
  • 如何化解親密關係中的「冷暴力」?
    你要明白,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在談情說愛的時候仍然是笨拙的,當然也有可能的確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愛」,但是如果是真的愛一個人,我們就要允許彼此都有詞不達意的時候,也有可能有人不擅長語言表達,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對親密關係的期待再客觀一些,不要期待親密關係可以去除一切的負面情緒。不要升級矛盾,而是化解矛盾。
  • 在爭吵中發展更和諧的親密關係
    經過這一段時間,我的反思,覺察和思考。我發現在親密關係中,如果我無法掌控大局,又不想感覺自己沒有。什麼安全感?我在解決這種矛盾和爭吵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像我的伴侶證明自己。我只要做的批評。或者努力的證明他是錯的,然後再理直氣壯的火上澆油,等待我自己去過。我感覺自己身上充滿了力量。感覺自己瞬間變成了超人。我現在清晰的記得。我們在吵架的時候。唯一的錯誤給她。
  • 親密關係中的「四種恐懼」,你中槍了嗎?
    今天這篇文章,提到了我們普遍會面對的親密關係當中的四種恐懼,幫助我們自我覺察,如實地做自己,收穫舒適的親密關係。 1.被傷害的恐懼 首先,就是被傷害的恐懼:被利用、被侵犯、不被尊重。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的舊傷,伴侶只是負責把我們這些傷痛挑動起來而已。
  • 在親密關係中,不妨做個「高級」的人
    用通俗的話來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那個最親密的人,他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我,更好地發現自己的能力和內心深處的想法。所以,親密關係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提到「親密關係」,我朋友有句口頭禪:「我高級。「乍一聽這句話像是在炫耀,在自誇,其實並不是這樣。
  • 女性在親密關係中如何真正地愛自己?
    最近每天入睡前,我都會逛逛神奇的「豆瓣勸分小組」,看看眾多痴男怨女在婚戀中遇到的問題。我發現,很多發帖的女性遇到的問題不外乎:在喜歡的人面前感到自卑、不敢向伴侶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害怕衝突而壓抑自己的感受、違背自己的意願去討好對方……種種問題,都展現出女性在親密關係中不夠愛自己。
  • 什麼是開悟?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開悟前是「我在活著」開悟後是「我看著我在活著」開悟前是當局者迷,開悟後是旁觀者清;開悟前是為成功而拼命,開悟後是「無事以取天下」;>開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現象看現象,開悟後是以整體看局部、以本質看現象;開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開悟後「我」在圓滿中存在,「以道蒞天下...抱一為天下式」。
  • 親密關係中,我們如何提出自己的需求?
    在親密關係中,很多人不敢直接向伴侶提出自己的需求。尤其對女性而言,傳統的思想認為:一個人去表達自己的需要,是自私的,無禮的,羞恥的。長期以來,女性的形象和自我犧牲聯繫在一起。一旦把照顧家人當作最高職責,她們就會忽視個人的需要。
  • 既然修行·就要破迷開悟
    如果一個人能時時處處覺察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時,你已經走在了修行道路上了,修行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為什麼今天有不少的人踏上了修行路,並沒有感受到修行帶來的好處呢?因為人們都忽略修行的目的,眼看到、心裡想的都是修行有成之後帶來種種方便。說到這裡,我不由想起女兒前些日子問我的一個問題。女兒問:爸爸為什麼人吃豬大腸不覺得有什麼,而我們用的杯子、碗呀什麼的,如果沾染上豬大便,人們就會把杯子、碗都要丟掉呢?
  • 什麼開悟不開悟,好好歡樂做個人~
    Q媽:「你提到開悟這個詞,我突然發現我的詞典裡已經沒有這個概念了。這條路,只有一個標誌性的節點,我自己把它叫做醒覺(連覺醒都不在我的概念裡),就是想醒的覺察。這個醒指的是什麼?不是什麼玄虛的事兒,就是認可我自己裡面的靈魂存在,她不凡,所以我有很多過去沒有認識到的能力,我可以試著去探索創造我的人生的這種意識。
  • 親密關係中,你是被滋養的一方還是被耗竭的一方?
    ,這裡的滋養,不是別人滋養我們,是自己滋養自己,耗竭也是同樣的,自己在一段關係中是否耗竭了自己。親密關係中的「滋養」在親密關係中,你對另一半的感受要是良好的,並且享受你們的關係帶給你美好的感覺,這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動態的,也是可以培養和創造的,也是情感連結和流動的過程,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你對伴侶的感受,喜愛但不期盼就是你喜愛伴侶的程度,可以問問自己,他有什麼樣的特質值得自己去留念
  • 開悟的人——《愛的呢喃》之二十五
    第二、把工作做好後,如果心體清明,反省力強,那麼在保任心體的過程中靈感的湧現會很敏銳,而且越來越有勇氣和更多的靈感。為什麼?因為心無掛礙,思考能力加強了。第三、把修行和工作時間分配為四六開,六分在工作家庭上。頓悟是極短的心靈狀態,保任是漸進的功夫。有了心體要慢慢保任養護,養到七分成就,才能走向頓悟。
  • 親密關係中的驚心動魄
    每個人都在渴求親密關係,其實,親密關係並不僅限於男女的愛情關係,小時候與父母,長大了與伴侶,有孩子後與子女之間,只要兩個人親密到一定程度,向對方敞開到一定程度,都可以算是親密關係的一種。婚姻一定像影片中描述的那麼殘酷嗎?  我們先來分析為何當初如此甜蜜的一對,會走到這樣的程度?  首先,成熟的愛是彼此尊重,是允許自己的存在,也允許對方的存在,允許彼此做真實的自己。  親密關係中若感覺不合適,不要期待他為你而改變。這樣的概率太低,即使他偶有改善,最後你將發現他還會回歸原形。
  • 讀《親密關係》筆記一
    《親密關係》之《通往靈魂的橋梁》第一章(親密關係的聖杯),本章講到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很棒的親密關係,這裡指的親密關係不僅僅是夫妻關係,也推及各種人際關係。人們為了達成所願,就像勇敢的騎士尋找聖杯一樣,在努力地希望從親密關係中得到滿足身心靈三方面渴望的東西。 但在現實中,我們總能在親密關係中體驗到痛苦,彼此傷害等問題和挫折。那是為什麼呢?
  • 覺知你的世界,開悟與不開悟,有何不同?
    開悟的人(真正開悟的人)和不開悟的人重要區別在於:開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開悟的人則相反,他們無意識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簡直是「任何」。所以,諸佛能活在空無中,活在空性中。因為確確實實體悟到「五蘊皆空」並活在「五蘊皆空」——五蘊之外的「涅槃寂靜」中,所以,諸佛菩薩能夠一直呆在「如來世界」,一直在「真如」中,一直在「三摩地」中,一直在「究竟涅槃」中,從不「顛倒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