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的維度上,人到中年,大致有這幾種類型:婚姻穩定,但是,味同嚼蠟的;吵吵鬧鬧,但是,不會離婚的;過不下去,但是,又害怕離婚的;離婚或還在單身的,想找伴侶又找不好的;離婚或還在單身的,覺得一個人也不錯的……以上佔了中年人群的約80%。
不要因此沮喪,還有20%的人群,婚姻美滿,夫妻恩愛,雖然有點小矛盾、小衝突,但總體來說,還是往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我觀察、接觸了50對夫妻,我發現,他們擁有一個思維上的共同點。有這樣思維的人,婚姻都不會差。何止婚姻,工作、生活的幸福感、孩子的教育也相當不錯。這種思維方式,叫作成長型思維。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積極主動,樂於接受挑戰,總是在擴展自己的能力,拓寬自己的邊界。和成長型思維相對的,是固定型思維。
如何分辨你是固定型思維模式,還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思維的人:規避挑戰,痛恨變化,老是關注限制,在改變現狀上無能為力,不接受批評,喜歡待在舒適區中,有時候,覺得努力是無用功,認為畢業後無需過多學習。
成長思維的人:歡迎挑戰,擁抱變化,總是尋找機會,凡事皆有可能,珍視反饋、主動學習,喜歡探索新事物,每次失敗都是一堂課,認為學習是終生的事業。
婚姻是一種挑戰,有的人把它視為機遇,有的人把它視為威脅。走進婚姻是一種改變,有的人把它視為發展,有的人把它視為限制。不同看法的背後,其實就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是成長型的,還是固定型的。
在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單身,這沒有任何問題,值得關注的是選擇單身的理由。有個姑娘對我說:我一個人什麼都有了,現在過得很好了,為啥還要找一個男人來給自己添堵?
是呀,站在女性的角度,我們真的需要一個男人嗎?幫我們開車?計程車不好用嗎?幫我們做飯?那麼,外賣是幹嗎的?裝燈泡,修馬桶?打個電話師傅就上門了。養活我們?那更可笑了,我一年掙幾十萬,還沒人管我買口紅、管我買衣服,結了婚,還要我拿家用出來。那麼,還要結婚幹嗎——嫌自己活得太舒服了嗎?
按照這樣的思路,如果單身也可以合法生孩子、養孩子(其實很多家庭現在也是一個人帶孩子),我們真的不必結婚了,甚至,婚姻的存續也沒什麼必要。
遺憾的是,這就是一種固定型思維,也可以說是存量型思維——來,看看,我現在有什麼,你現在有什麼,如果我什麼都不缺了,自給自足,那幹嗎要交換?沒太多好處啊。
如果站在成長型思維的角度,在如今這個服務業異常發達的社會裡:婚姻的目的,已經不再是獲得對方現有的資源,而是成為彼此的合作夥伴,獲得更多可能性,拓寬自己的疆界,協同進化,從一個固定的我,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和更強大的「我們」。
我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那時,我還不是很具備成長型思維。在第二段婚姻中,面對他和我的差異,我試著更多地持欣賞的眼光,而不是挑剔的心態,在他身上找到可以讓我學習和進化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前一樣,總是盯著對方的缺點,甚至,試圖去改變對方。
因為我們只是不同,不存在誰對誰錯,更也不是誰好誰壞。一種性格,一種特點,都有其兩面性,既是優點,也是缺點,這取決於你看問題的角度。或許,這就是前面一段失敗的婚姻帶來的好處吧——讓我們學會了吸取教訓,反思自身。這種全新的認知和眼界,就是婚姻帶給我的。
成長型思維,就是讓我們相信,自己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如果在和人的交往中,在婚姻中,都能從對方的差異點中學習到新知,那我們就能在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中得到進步,收穫幸福感。即使我們擁有一段不好的關係,通過努力也改變不了走向,我們也可以進行止損,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作者系專欄作家,著有《不完美,更幸福——跳出家庭與事業平衡的陷阱》一書)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