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滑動查看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衣食住行,目之所及,它早已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也讓烏審人深刻地感受到,文明城市創建中一點一滴的變化。2020年,烏審旗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創建「為民、靠民、惠民」的理念根植文明城市創建全過程。如今,漫步城鎮街頭,目之所及,是乾淨整潔的街道,是活躍在街頭巷尾傳遞文明新風的「紅馬甲」,還有一系列「中國範兒」的公益廣告傳遞著熱愛祖國、勤儉節約、敬老愛幼、互助友愛的正能量。
破解民生「疼點」,城市生活更宜居
道路平坦暢通了,居民生活環境提升了,街巷的顏值變美了……看著身邊環境發生的變化,家住嘎魯圖鎮朝陽社區居民王興團心情格外愉悅地說:「在這裡生活了30多年,如今老了,又過上了新生活。」
老舊小區既是眾多市民的家園,更是文明城市建設的「裡子」。烏審旗老舊小區改造功能完善、樓道文化、常態管理同步推進,既解決雨汙分流、防水排水、門窗修復、牆面出新、亮化美化、路面整修、「蜘蛛網線」遷改、車位施劃等硬問題,也健全居民自治、物業服務、網絡化管理等軟機制。目前,嘎魯圖鎮提升改造老舊小區57個,得到居民交口稱讚。
農貿市場連著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但過去也是「髒亂差」的代名詞。烏審旗先後對鎮區內多個農貿市場開展升級改造,市場內蔬菜類、肉類、熟食類、水產類等功能區分布合理,整齊劃一的攤位上各類商品擺放有序,各個攤檔的經營許可證等相應證件也都被張貼在攤檔的明顯位置,做到了亮證經營。如今,走進農貿市場,各色商品種類齊全、划行歸市、整潔乾淨,放心舒心的購物環境讓廣大居民紛紛點讚。
「小廁所、大民生」「廁所革命」看似小事,卻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是基本的民生問題,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改善。截至目前,烏審旗累計建成水衝式公廁136座,廁所全天候免費開放,旱改水比例達到100%,每萬人擁有公廁19座,建成區每平方公裡分布17座公廁,實現了鎮區旱廁清零和水廁全覆蓋。「過去的旱廁臭氣燻人不說,夏天蒼蠅蚊子撒歡,孩子回家都不願意進去。現在換上水衝式廁所,尤其是我們老人用起來,挺方便。」提起新改的廁所,嘎魯圖鎮朝陽社區年過七十的居民清讓維讚不絕口。
與此同時,各類「微修補」「微改造」也在鎮區各個角落不間斷地進行。截至目前,累計完成背街小巷硬化約30萬平方米,鋪設各類管網350公裡,新增改造綠地6.5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000盞……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是一個「痛點」的化解,都是一個百姓由衷的微笑。
公益廣告提檔升級,正能量潤物細無聲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勺公筷新時尚,健康生活好習慣」「與文明牽手,和誠信同行」……身處綠色烏審,無論是漫步在公園廣場,或是行走在大街小巷,目之所及都是各式各樣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的公益廣告,它們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和諧統一,不僅讓城市客廳這件常有的「家具」煥然一新,更向廣大市民群眾傳遞著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原本灰頭土面的廢舊牆體改頭換面,換上新的「妝容」,一面面文化牆正悄然矗立起來,把有禮風貌與文明新風向路人娓娓道來。除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還通過多種精美的設計展現禮讓斑馬線、文明禮儀等場景,既通俗易懂,又美觀自然,使居民群眾得到更好的文化薰陶。
烏審旗以全方位的公益廣告宣傳,將社會正能量傳遞給廣大群眾,使公益廣告真正發揮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引領文明風尚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把公益廣告宣傳落實、落細、落小,增強了公益廣告的社會影響力。
守護「腳下」文明,安全出行更舒心
「車讓人,人快走」。文明出行,人人都是路上的風景。眼前的一幕,交警、交通勸導員和青年志願者在各重點交通路口為過往車輛、群眾發放「車讓人、人快走」倡議書和文明交通行為宣傳冊等資料,倡導安全文明出行。同時,針對各類車輛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不執行「一帶一盔」、亂竄馬路、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集中整治和勸導宣傳,倡導廣大交通參與者積極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爭做文明烏審人。
交通文明,除了要依靠一些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來構築完善的現代城市交通體系,健全的法律、法規作保證外,更需要人們以良好的道德風尚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眾人鋪就文明路,一個城市的「血脈」通不通,道路暢不暢,管理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靠人的自覺。交通文明既體現著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反映著市民的道德水準,他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你做到了,我做到了,斑馬線上乃至各種交通線上也就安全了。
城市管理精細化,生活秩序更規範
烏審旗堅持以創建促發展、以發展帶創建,聚焦惠民導向、問題導向、測評導向,從文明細節抓起,從人文關懷做起,開展環境治「髒」、交通治「堵」、秩序治「亂」、窗口治「差」、設施治「缺」、生態治「汙」等專項行動,廣告牌匾、私搭亂建等城市亂象整治成效突出,拆違控違、環境治理深得民心,讓創建工作成為人民滿意的「民意工程、民心工程、民生工程」,讓人民群眾感受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
「過去,錫尼路上到處擺放流動攤點,特別是沿路幾所學校,一到放學的時候,擠得水洩不通,實在影響城市形象。現在,亂擺亂停的現象沒有了,你看街道多整潔,這些變化我們是看在眼裡,樂在心上!」家住烏審旗景怡苑小區的韓峰感慨道。
寓管理於服務,以服務促管理。實施美化、淨化、序化「三化」提升工程,明確「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深入開展市容市貌環境整治,久久為功,務求實效。下沉執法力量,組建城市管理志願者隊伍深入全旗6個蘇木鎮、61個嘎查村、13個社區,激活城市管理「神經末梢」,為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夯實基礎。
暖心「志願紅」,為民服務「引」路人
綠色生態草原城中又多了一道閃耀的「志願紅」,成為創城中最靚麗的風景。烏審旗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疫情防控和爭創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等工作緊密結合,將志願服務作為工作的有效載體,正探索一條文明城市「為民服務『引』路人」的特色之路。
2020年1月30日,一則《疫情防控、志願有我》的倡議書,在烏審人的朋友圈內熱傳;1月31日,「連接你我·溫暖心靈」烏審旗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熱線暖心開通。與此同時,全旗145個創城責任包片單位的黨員幹部職工積極響應號召,志願深入一線片區開展聯防聯治工作。一個個背影,一通通電話,一句句叮囑,一頁頁記錄,彰顯著每一位投身在疫情戰疫中志願者的責任和擔當,體現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匯聚成一道靚麗的「志願紅」。
「志願者」這個名稱、這個團體、這個身影,在綠色烏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發展進程中從未缺席過,無論是在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的奮鬥路上,還是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黨員先鋒」「科普惠民」「法在身邊」「巾幗驛站」「青春心向黨」「鑄魂圓夢」等等志願服務隊都在第一時間集結起了志願力量,與13萬烏審各族兒女群防群治、共克時艱,充分發揮了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優勢,不僅為常態化疫情防控營造良好社會環境,更為綠色烏審增添了精神文明底色。
目前,烏審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揚綠色烏審生態文化底蘊和光榮革命傳統,用「短平快」的宣講取代「高大上」的說理,推出「板凳課堂」「趕集行」「老樹講故事」等一系列流動宣講志願服務項目,走進百姓生活。全旗共有志願者2.14萬人,志願服務組織164個,志願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74個,為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搭建了有效的平臺,讓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高昂,讓「志願紅」暖人心尖兒。
遏制陳規陋習,文明蔚然成風
走進烏審旗圖克鎮葫蘆素村,道路整潔通暢,兩旁的汽車停放整齊,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正在家門口清掃的村民杭香梅說:「以前出門是堵心,現在出門是開心。」
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烏審旗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示範和嘎查村級「四會」組織帶動作用,引導農牧戶參與到嘎查村清潔行動中。全旗61個嘎查通過制定新的村規民約,內容涵蓋社會治安、村風民俗、鄰裡關係、婚姻家庭、環境衛生等與農牧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通俗易懂、簡潔明了,以村規民約倡導文明鄉風,進一步明確嘎查村民的責任和義務,幫助村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今年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葫蘆素村只是烏審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的一個縮影。全旗通過推行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鎮處理」保潔模式,不斷完善環境治理機制,由黨員領導幹部帶頭,發動廣大農牧民自願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中。此外,為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各蘇木鎮還在一些農村牧區設立「文明團結超市」、實行積分兌換激勵措施,對在環境治理方面表現突出的農牧民給予相應的獎勵,以此來形成全民參與、共治共享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新局面。現在的烏審旗農村人居環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和人居環境整治民生工程開展,一幅山水田園、生態宜居的美麗畫卷正在綠色烏審大地上徐徐展開。
文明既看得見也摸得著,可以說與我們息息相關。文明也滋養著城市街頭巷尾的每一個神經末稍,也成為城市精氣神涵養的源泉,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烏審兒女眾志成城、披荊斬棘,成功書寫了綠色大地上精神文明精彩篇章。新的一年,烏審旗將會繼續努力奮鬥,勇往直前,再創輝煌。
烏審旗融媒體中心 烏審旗文明辦綜合整理
-第1735期-
欄目:看·烏審
原標題:《回眸2020,文明讓生活更美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