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愛與理性

2021-01-20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評論

經濟學從「人」出發,對人的假設是根本性的,不同的理解就產生了不同的經濟學分支。自由主義經濟學相信人的本性,對人的本性抱有信心。那麼是人的什麼本性?我們認為是人的「自愛」,人都有自愛的傾向。

 

斯密強調的其實是自愛,不是常說的自利。怎麼理解人的自愛?就是說,人會愛惜羽毛,重視聲譽,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希望獲得別人的讚賞和尊重等等。米塞斯說,人總是想減少自己的不適,以一種更舒適的狀態代替之前的狀態,這也就是「自愛」。自愛也意味著人一般來說不會主動地去侵犯他人,在他心中有一位公正的審判官,告訴他怎麼做才是「自愛的」,是能夠獲得他人尊重和認可的。所以,自愛其實是一種自然法則。還要說明的是,愛他與自愛並不矛盾,一個人自願地愛他,是他自愛的組成部分。

 

在自愛的驅使下,人創造了超出自己消費能力的財富,斯密說的「眼睛大過肚子」,這些財富為他人所分享,也就是斯密說的「看不見的手」,自愛產生了公共利益。企業家精神很大程度上就是自愛的產物,大部分企業家努力獲取利潤,把企業做大,並不是為了自己消費水平的提高,更多是維護或提升自己的聲譽,因為他和普通人一樣,是活在他人的目光中,他如認識到自己被他人看不起,心裡一定是難受的,他被他所意識到的這種目光推著往前走。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是那些特別自愛的人。

 

經濟在「自愛」的驅使下會自動成長。或者說,經濟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只要利用人的自愛就夠了,這其實是斯密的基本思想。這意味著不需要幹預。所以斯密說,從貧困到繁榮,很簡單,只需要具備輕稅、和平與公正的政府這三個條件就夠了。自愛是自然而然的美德,經濟是這種美德驅動的。

 

相比之下,主張刺激經濟的凱恩斯沒有把美德考慮在內。不僅凱恩斯,所有幹預主義的政府都是如此,他們強調的不是人,而是生產力,特別是科技進步,比如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等,他們把經濟發展看作是一個生產力的問題,一個「物」的問題,而不是一個「人」的問題

 

剛才說,「自愛」是人的一種本性,但自愛又不完全依靠「人的本性」,自愛還需要依靠「人的理性」。什麼理性?就是對真理的認識,這種認識不是人與生俱來就有的,而是需要學習的。這裡說的真理是指經濟學揭示的法則,包括認識世界的方法,這些法則與方法是人類增進自己利益的重要條件。比如私有產權制度。

 

自愛需要理性,經濟學是使一個自愛的人具有理性的科學,是使他能夠理性地自愛的科學。例如,一個自愛的人,如他缺乏經濟學知識,他可能不知道私有產權的重要性,他可能會上當,如信奉烏託邦。一個不理解經濟學的人,他不懂得如何自愛,他的自愛是盲目的。我們講的自愛不同於安蘭德講的自私,她把自私等同於理性本身。而我們認為理性是科學(經濟學)提供的。自愛是這種理性下的自愛。

 

理性體現在求真上。求真本身就是自愛的體現。求真是人實現自愛、展現自愛的途徑,是一種受人尊重的行為,比如科學家求真是很受尊重的,因為人對獲取真理是有需求的,人想知道世界是怎麼回事。所以,在這種正常狀態下,自愛與求真是一體的,兩者不可分

 

這是指正常狀態,在扭曲狀態下就不一樣了。扭曲狀態是指施加了人為強制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自愛被壓制,被扭曲。強制可以定義為不允許自愛發揮作用的狀態,你只能愛他確定的目標,為實現他的目標服務,這就強制迎合強制者規定的目標,叫自利,但不是自愛,他可以以此來獲得利益,但他永遠無法以此獲得尊重,尊嚴和認可。

 

人們常把市場經濟被理解為資源配置方式,這是狹隘的。市場經濟應該理解為自愛推動下的一種社會狀態。資源配置是人的行為的結果。實際上,沒有什麼資源配置的問題,只有人的行動的問題,他的行為是怎麼樣的,遵循什麼規則,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因此,不要著眼於資源怎麼配置,而是要著眼於人怎麼行動。可以說,沒有什麼資源配置的問題,只有人的行動的問題。資源配置只是人行動的結果。

 

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個表達嚴格說來是不成立的,準確的表達應該是「讓人的行動更好地符合他的本性」,也就是讓自愛和理性主導人的行動

 

前面說到,自愛與理性不可分,自愛必須輔以對真理的認識。對真理(經濟學揭示的法則)的認識,筆者稱之為「理性」。經濟學的真理是關於「如果你想讓自己過得好,你應該遵循什麼法則」這一問題的。經濟學不是發明這樣的法則,而是揭示這樣的法則。這樣的法則先於人存在,不是人創造出來的。這樣的法則中,最為基本是一條是私有產權制度。而私有產權和自愛又是相關的,「自愛」中的「自」字就意味著私有產權。

 

如不是私有產權制度,人就無法做到自愛,同樣,否定了人的自愛,就是否定了私有產權制度。私有產權,就是你有機會獲取他人對你的尊重的意思。同時,私有產權也是自愛的結果,也是自愛的手段,因為沒有私有產權,只能「愛」他人確定的目標(才能生存),這就不是「自愛」,而是放棄自愛。

 

理性也會拓展自愛,使自我實現更為充分。就是說,當經濟學揭示的一般性法則越是得到充分展現的時候(意味著市場的擴展),人就越有可能充分展現自己的自愛。比如朝鮮人和韓國人,他們自愛的實現程度是大不相同的。自愛是通過他的行動(努力)來實現的,來展現的。一個人如不能充分地展現他的行動,他的自愛的實現程度就低,他的滿意度就低。用一個比喻,就是如環境的含氧量不一樣,比如海邊與西藏,那麼他的行動的空間也不一樣。

 

經濟學提供了使自愛具有理性的知識,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認識世界的方法,如究竟是集體主義還是個體主義,究竟是客觀主義價值論還是主觀主義價值論等,這都是經濟學的問題。

 

在原始社會,單個人無法得到保護或獲得足夠的食物,所以需要組成一個集體,氏族,部落,並演化成為國家。但現在經濟學教導我們,依靠這樣的集體是一種錯覺,我們其實並不需要依靠這樣的集體,我們只需要依靠市場就夠了,市場可以為我們提供我們所需要的一切,所以我們更應該小心地去維護市場,這是每個人稍微經過思考都能夠接受的事實。

 

經濟學使人們的自愛具有理性。人們可以有不同的信仰,但經濟學揭示的一般性法則,如方法論個體主義對所有信仰都適用,持有不同信仰的人都應該遵循這樣的法則,在這一法則之上可以有不同的信仰,不同信仰,不同價值觀的人能夠和平共處。如「黑命貴」運動中的這些人,他們虛構了「黑人的命」,而沒有意識到命總是一個個個體的命。他們要反對的不是他人歧視他,而是阻礙每個個體更好地自愛的制度。他們反對的應該是共同的、破壞一般性規則的制度安排,而不是他們認為的針對他們的歧視。

 

主流經濟學強調人的有限理性,機會主義或道德風險之類的,這種理性假設把人的自愛排除在外,把人看作是一個監督的對象。與之相反,在這裡,我們是把自愛作為理論考察的出發點。還有,主流經濟學把人看作消費的動物,他的滿足感(效用)來自他的消費,消費越多,他越滿足。但是,我們認為這是對人的誤解。人的滿足感不僅來自消費,更來自他價值的實現,人從他的貢獻,也就是他的創造性行動中獲得的滿足。他的自愛讓他的生活和生命更美好,也讓他人的生活和生命更美好(通過分工合作機制)。

 

自愛本身不需要提倡,你只要提供制度環境就夠了。但自愛也有可能會被壓制和扭曲,我們需要一個讓人的自愛充分發展的環境。經濟學的重要意義在於,讓我們能夠「理性」地判斷什麼樣的制度環境才更能夠讓人充分地自愛,什麼樣的制度環境會壓制人的自愛,把人的自愛扭曲掉,比如在有租可尋的情況下,自愛就變成了自利。所以,我們必須與錯誤的學說鬥爭,因為那些錯誤的學說會產生「壞」的制度,這些壞的制度會壓制或扭曲人的自愛。這是為什麼自愛需要理性需要經濟學的根本原因。經濟學是幫助人們認識自愛,也是使人們能夠更好地自愛的科學。

 

我們的最終目的,不是經濟發展,而是讓人的自愛能夠充分發展,讓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我們通常說的經濟發展,是人的自愛的結果。企業家精神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自愛精神,是自愛推動的。自愛的過程就是發揮企業家才能的過程。理解了自愛的含義與意義,我們就會認識到強調技術進步,強調經濟發展,強調生產力是本末倒置,這一切應該被視為自愛的結果,如把這些視為目標來追求,那是不能達到目標的。

 

斯密說,我們需要政府,是為了讓政府扮演守夜人,維護秩序;洛克說,我們需要國家或政府,是讓它保護我們的財產權免受侵犯,這種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已經比那種大政府的思想好很多。但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政府應該是讓人們能夠更好地自愛的手段。


相關焦點

  • 恰如其分的自愛
    自愛者才能愛人,富裕者才能饋贈。給人以生命歡樂的人,必是自己充滿著生命歡樂的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既不會是一個可愛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他帶著對自己的怨恨到別人那裡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會在他的每一件善行裡顯露出來,加人以損傷。受惠於一個自怨自艾的人,還有比這更不舒服的事嗎?
  • 女生沒有第一次=不自愛?
    我剛想給他回復,他說「我覺得不珍惜自己第一次的女生,就是不自愛,她以後出軌的機率一定很高,算了,她不值得我付出。」在這件事情上,邱瑩瑩有錯,她最大的錯誤不是不自愛,恰恰是太愛一個人,以至於真心錯付,義無反顧的愛上那個白渣男。
  • 什麼是自愛?如何進行自愛?
    這不是自戀,是自愛。自愛的練習可以讓你認識到什麼是愛,更重要的是讓愛進入到你的生活中。我們都非常熟悉自我批評,但自我批評是消極的自我交談,很多次意識都是自己的判斷性主導了你的想法。那什麼是自愛?自愛是有不同的組成成分,這些成分包括身體上和感情上的。自愛最險重的一面就是自己滿足自己的身體需求,例如要吃得好睡得好,照顧好自己的心理健康,照顧好自己,有一個保健的好基礎。要保持身體健康,並且保持心理的健康,自我的精神護理要比自我的身體護理重要的多。這也意味著你要對你自己好。以下幾點可以讓你對自愛有更好的理解。
  • 什麼是自愛?如何進行自愛?
    這不是自戀,是自愛。自愛的練習可以讓你認識到什麼是愛,更重要的是讓愛進入到你的生活中。我們都非常熟悉自我批評,但自我批評是消極的自我交談,很多次意識都是自己的判斷性主導了你的想法。那什麼是自愛?自愛是有不同的組成成分,這些成分包括身體上和感情上的。
  • 自愛,並不是一種迂腐
    愛人先自愛,自愛先自覺,自覺先自醒,自醒先自悟。再喜歡一個人也要有底線,再眷戀也要有尺度,一味討好,得到的是輕視,沒有底線,受到的是敷衍。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討的話題和戀愛有關,以及和愛人究竟要不要提前有夫妻之實有關。
  • 缺乏自愛的 10 種表現,你中了幾條呢?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自愛」這個話題。自愛體現幸福的重要表現,它會影響你看待做出的決定以及他人的關係。但你可能成長在一個不太好的環境裡,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很難做到自愛。我們必須聲明「自愛」是一個嚴肅而敏感的話題,在這裡只提供一些信息,這並不是專業的心理健康建。如果你覺得自己正在苦苦掙扎,最好尋求有資質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或者醫生的幫助。
  • 心理學:自愛的女人,身上都有這4個特徵,準
    作者:妮夏情感 首發無論你是情竇初開,還是情場老江湖,要想情場得意,得先學會一件事,那就是自愛。 作家亦舒說:自愛,沉穩,而後愛人。可見,若要愛人,必定要先學會愛自己。那要如何自愛呢?是不是覺得有點空洞,不知所措,素黑在《自愛,無須等待》中把自愛這件事落到了實處:自愛的首要條件就是先吃好一頓飯,睡好一個覺,不問理由地先強壯自己的身體;無論發生什麼,都要善待自己。從心理學上講,一個自愛的女人必定會是一個自信的女人,也會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女人。那麼什麼樣的女人才算是一個自愛的女人呢?從這四個特徵就可見一斑。1 劉女士:自愛的女人都會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違背自己的心意。
  • 女人,懂得多一點的自愛,便能受少一點的傷害!
    思來想去,原因可能是,她們身上缺乏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或者說能力——那就是自愛。所以,女性如何能在一份感情中不受傷害呢?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自愛。懂得自愛的女人,不一定會過得幸福,但是,那些不懂得自愛的女人,在情感上一定會受到一些傷害。自己認識一位女性朋友,今年29歲了,但她仍舊選擇一個人,我曾問她說,為何還不談戀愛也不結婚?
  • 要自愛,要珍重自己
  • 如何做到真正的自愛?讓陳果告訴你:自知與自愛的關係
    昨天中午給女兒聽了復旦陳果《人生果然不同》裡的一段音頻,內容是關於《真知與真愛,自知與自愛》的。今天中午放學回家她跟我說:媽媽,我想了好久,都想懵了。很多時候good road不就是right road嗎?比如現在很多人選擇出國讀書,這就是大家認為的good road。現在這個good road不就是我的right road嗎?
  • 自尊自愛,該如何落實?
    翻閱眾多文章,告訴我們,自尊自愛自立自強是做人的根本,教我們自立自強的文章有很多了。也有很多文章告訴我們什麼是自尊自愛,可是很少能找到自尊自愛包含哪些內容,自尊自愛何自立自強的關係又是什麼樣的,我們要如何去做。有理論而不知執行,說了等於白說。
  • 生活中如何自愛與愛人
    我國古代聖賢、養生家們,通過長期的修練與觀察認識到能夠領悟到自愛與他愛的奧秘,便有了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他們把自愛與愛人看作是升華道德、有利於生命的手段與目的。在今天看來「自愛與愛人」也有非常積極的社會意義與養生效果。什麼是自愛呢?自愛是有境界之分的。人生有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如渴了喝水,餓了吃飯,困了睡覺,這是動物性的自愛。
  • 女生一定要學會自愛
    自愛不是清高自傲,也不是顧影自憐,而是對自己適當的關懷。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那麼,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唯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才能成為愛的藝術家。自古以來,女性就比較感性,理智的女性很少很少,感性的女性容易感情用事,特別是在愛情上,情緒起伏大,長此以往,會對她們的心理造成傷害。
  • 自愛的女人,自帶這些「特徵」
    但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希望在愛別人的同時也能夠得到對方同等的愛,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種愛,那便是自愛。我想很多人並不明白為什麼要自愛?其實愛自己,就是熱愛生活。不難發現,那些懂得自愛的女人,在生活中更容易快樂,在感情中更能夠得到他人的愛。一個自愛的女人,往往更加明白愛人先愛己的重要性。
  • 懺悔是一種自愛
    而現在的人們似乎缺乏這種意識,以為造成傷害和損失後,可以若無其事地走開,沒有慚愧,無所畏懼。這正是很多問題的根源。人們常說:人要學會愛自己。然而,很多人所理解的「愛自己」只是增加對自己的執著罷了。在生命的每時每刻,對自己的言行思想負責,這在我理解是真正的自愛。這樣的自愛能給人以自信。
  • 男人要自愛
    男權主義社會下,通常只會要求女人要自愛:女人不能喝酒泡吧,不能在戀愛關係裡過於主動。甚至有時候穿著暴露都被認為是一種不自愛。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影片會讓我們更刻理解社會該怎樣。                  《男人要自愛》
  • 「往後餘生,做一個自愛的人」
    「往後餘生,做一個自愛的人。」自愛的人,才會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愛的人,才會懂得拿得起放得下的道理;自愛的人,才會過好自己的餘生。所以,對於過去的自我,要做一個了斷。當你認真去向別人學習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都是自愛的人。所以,你想要走出失戀的痛苦,也要學會做一個自愛的人。
  • 自愛的女人更被愛,4個自愛的方法,活出獨立的幸福生命
    學習自愛,是這個時代女人的自我救贖。 這是一個文化解構的時代,女人們不要奢望向外求一世安穩,趕緊醒來,學習自愛。 自愛是人生漫長浪漫史的開端。——奧斯卡·王爾德懂得自愛的女人,更容易吸引真正愛她的人。4個方法得自在者真自愛。
  • 自愛的朋友圈圖片
    自愛,沉穩,而後愛人。首先是自愛,你做到了嗎,你對自己真的好嗎
  • 6個生活智慧語錄,教你學會自愛,幸福起航
    悟性人人有,它不立文字,不依理性,只可意會,無法言傳。書不能盡言,言不能盡義。它是與規律的一種自然妙合,發問題之宗旨,感現象之根源。悟性是一種智慧的體現,聰明人「一撥三轉」,糊塗人「棒打不回」,這就是有無悟性的區別。05孟子說,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所謂窮,有人將其理解為貧困,這是不對的,正確的譯法是困窘,即做事業或仕途不順利,與「達」(順遂通達)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