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鹿與驢
01
朱阿姨剛過完75歲大壽,早在十年前老伴就撇下她獨自一個人走了,朱阿姨和老伴育有一兒一女,老伴去世後,她就獨自一個人居住。
年輕的時候,朱阿姨可是個狠人,特別是對兒媳,只要她說東,兒媳不敢往西。農村人的思想就是這樣,婆婆一定要壓著兒媳,才能顯示自己的地位,她自己對兒媳兇不說,還教唆兒子一起。兒子才結婚的時候,還沒有分家,兩家人住在一起,但是兒子另外起灶做飯。
碰到難纏的婆婆,關係更難處理。
其實小夫妻感情挺好的,朱阿姨閒著沒事做,總是喜歡過來說兩嘴,挑兒媳的刺,挑撥兩個人呢之間的關係。
兒媳新嫁她家的時候,不敢頂嘴,總是順著她,可是順久了,朱阿姨就開始得寸進尺了,兒媳忍無可忍,一場大戰爆發了。
兒子看不下去了,兩邊都幫,兩邊都撈不到好處,後來他就和老婆商量,自己出錢蓋兩間房子,不住在一起。
其實,婆媳吵架的時候,左鄰右舍都聽到了,過來勸架,讓他老人家讓一讓,以後老了,還要靠著兒子媳婦的。
朱阿姨可聽不見勸,她蠻橫了一輩子,怎麼能受這個氣,自己有女兒又有兒子,怎麼靠也考不到兒媳的頭上。
她一心想著自己有兒有女,自己老了以後,兒女不可能不對自己盡孝,萬萬沒想到,她所有的想法都錯了,到了老的那一天,她才知道自己錯的多麼離譜。
朱阿姨是有個女兒,可是女兒不在身邊,女婿是外地人,每年只能過年才能抽空回來一次,只能在家住個兩個晚上。
老伴在世的時候,朱阿姨覺得自己腰杆硬氣,說話也有底氣,靠著自己有兒有女就在家裡橫行霸道。
老伴的離開,讓她瞬間感覺天都要塌了。自己和兒媳關係不好,只能一人待在家裡,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特別是節日的時候,看著兒子一家人其樂融融,她感覺自己很可憐,就像一個孤寡老人,無人問津。
其實每次過節,兒媳都會事先把飯菜做好,喊她過去吃飯,可是她心裡傲氣,拉不下臉,硬是不去,非要兒子三邀四請,她才願意去。吃飯的時候,也只顧著低頭吃飯,一言不發。
02
好在兒子娶了一個好媳婦,不計前嫌。看她一個老人家做飯不方便,就讓她到了飯點就來家裡吃飯,只要她不嫌棄自己做飯不好吃就行。
人上了年紀,心腸也慢慢的變好了,她突然覺得兒媳是個好人,以前都是自己太挑剔,看她不順眼,總想和她吵架。曾經那一幕幕都在腦海裡閃過,她突然感到自己太對不起兒媳了。
過了幾年,城裡迅速發展,兒子想出去打工,就留著兒媳守家照顧孩子。
人老了,病痛也多,朱阿姨感覺身體大不如從前了,大病小病不斷,這下兒子不在身邊,女兒離娘家太遠,也只能指望兒媳忙前忙後伺候自己。
開春的時候,朱阿姨突然摔了一跤,小腿骨折了。人老了以後,身體恢復也慢,在床上躺了幾個月,才勉強可以下地走路,那幾個月裡,基本上都是臥床不起。
她開始生病的時候,女兒還是很積極的回來照看,來來兩次就說女婿那邊生意忙,孩子也沒人帶,只能匆匆往回趕。兒子也就請假回來過一次,住了三天又回去工地了。
家裡只剩下兒媳和朱阿姨,端屎端尿,給她翻身擦背,沒有一點怨言。
這一切,朱阿姨都看在眼裡,有時候遇到村子裡的人來看望她,她就偷偷和別人說自己後悔了,後悔已經對兒媳那麼兇,說著說著還忍不住的抹眼淚。要不是這個兒媳,她早就追著老頭子去了。
朱阿姨說的這些話都是有感而發,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微妙,你對我好,我就對你更好。年輕的時候太傲氣,怎麼也料想不到她會有一天躺在病床上不能動,兒媳的大度讓人感動,換作是其他人,未必做到這麼孝心。
03
農村人講究「養兒防老」,只要自己有兒子了,心裡就踏實了,認為自己下半輩子有依靠了。
事實上,有幾個兒子能養老?
人的晚年生活要想舒心,就是要有錢和一個老伴。
農村裡的老人卻認為只要有兒子就舒心,就可靠,把自己老年生活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
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社會競爭激烈。兒子也要為自己的小家庭奮鬥,往往自己都很難做到家庭和生活兼顧,怎麼再要求他有更多的精力來照顧老人呢?對於他們來說,出錢就是最大的孝心,但是往往錢不是萬能的,買不來貼心的照顧。
遠嫁的女兒也有自己的家庭,也不可能時時刻刻守在老人的身邊。
父母那一輩的兄弟姐妹比較多,可以輪流著照顧,可是到我們這一輩,幾乎家家都是獨生子女,更不可能奢求別人來照顧。
其實說開了,照顧老人的任務就是靠著兒媳了。
不過這樣的情況也是看人品的,有的兒媳連自己的親媽都沒有照顧,更不會去照顧一個沒有生養過自己的人。
朱阿姨是有福氣,才遇到一個這麼有孝心的兒媳,換作其他女人可做不到這麼偉大。有的兒媳捨得出錢就算比較仁慈了。
朱阿姨人老了,臥床不起才明白,晚年最靠得住的,不是兒女,而是兒媳。
能夠走進一家門,成為一家人都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人和人相處都是靠著將心比心,和氣才能生財。至於那些嘴巴上說著,老了以後誰都不指望的人,我們可以笑看今朝,過個十年二十幾年就知道你會不會指望人了。
-END-
今日話題:你們認為人老以後靠誰呢?靠錢嗎?
作者:小鹿與驢。
關注我,了解更多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