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位70歲老人坦言,年輕時別逞能,老了病了,還得靠兒媳婦

2020-09-26 清水無塵

01

塗磊說:「如果說,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那麼婆婆作為過來人,更應該體諒兒媳婦的難處;

如果說兒媳婦能懂得為人母的不容易,同樣作為母親和女兒,更應該懂得婆婆的辛苦;

視如己出的關愛是將心比心,相敬如賓的對待是互相尊重。」

農村老話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婆婆的今天就是媳婦的明天,媳婦的明天就是婆婆的今天。說白了,就是希望婆婆和媳婦將心比心,各自做好自己的本份,不要太過份了。婆婆不要說出養老不指望兒媳的話,媳婦也不要用不帶孩子不給養老威脅婆婆。



我見過太多婆婆,在身強體壯的時候,嚷嚷著不要兒媳婦養老,說自己有兒子有女兒,輪不到兒媳婦。然而事實上呢,年過70的婆婆,老了病了,基本都要靠兒媳婦照顧。為此,我特地採訪了2位老人,聽聽她們的故事吧。

當事人:劉奶奶,71歲,兒子不在了,幸虧還有兒媳婦和孫子

劉奶奶年輕的時候,一直在鎮上的中學教書,她和丈夫都在學校工作,一個教語文,一個教音樂,家裡也算是書香人家了,自然也希望兒媳婦最好是個文化人。

可偏偏劉奶奶的兒子,正正經經的大學畢業生,卻看中了一個高中都沒畢業的農村姑娘。要說一開始,劉奶奶肯定是對這個媳婦一百個不滿意的。但劉奶奶也知道一個道理,兒大不由娘,兒子喜歡,她不同意又有什麼用。所以劉奶奶雖然心裡很不滿意兒媳婦沒文化,但也只能接受。



婚後,劉奶奶的兒媳婦很快生了一個男孩,這讓劉奶奶心裡多少好受了一些。別看,劉奶奶的兒媳婦沒念什麼書,又是農村裡的姑娘,但人家在鎮上開的服裝店,可沒少賺錢。要知道早些年,劉奶奶兒媳婦賣服裝,一年掙的錢,比劉奶奶一大家的收入總和還要高。

最主要的是,劉奶奶的兒媳婦雖然能賺錢,但一點都不居功自傲。在外做生意八面玲瓏,在家幹家務也是一把好手,屬於家裡家外都打理得很好的能幹媳婦。

10年前,劉奶奶的老伴得了癌症走了,8年前,劉奶奶的兒子也因為出了車禍意外去世了,這讓劉奶奶簡直傷心欲絕。

這幾年,劉奶奶的身體變差了很多,好在劉奶奶的兒媳婦把她照顧得很好。再加上劉奶奶的孫子時常逗她開心,老人的心情總算好了一些,對於兒媳婦也是發自內心的尊重。



當事人:王奶奶 72歲,年輕時趾高氣揚,還好兒媳婦大度。

王奶奶是我們一個鎮上的,她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做水果生意,因為家裡條件比較好。所以,一直以來都比較霸道。

年輕的時候,王奶奶覺得自己有2個兒子,自己又是做生意的不差錢,把親戚和鄰居都不放在眼裡,導致很多人都對王奶奶意見很大。



要說王奶奶,之前對兩個兒媳婦都不好,兩個兒媳婦生的孩子她都沒帶過,平時也從來沒想過給孫子買點吃的喝的。所以,孫子孫女自然跟她也親近不到哪兒去。

前些年,王奶奶因為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摔斷了。本來王奶奶是嚷嚷著不要兒媳婦管的,畢竟她有錢,請得起最貴的保姆,也住得起醫院最好的單間。但王奶奶脾氣大,請的幾個保姆都不滿意,親戚們也沒人來看她,這讓王奶奶越想越氣。

後來還是王奶奶的2個兒媳婦看不下去,決定分工協作,一個人專門給王奶奶做飯煲湯,一個人專門在醫院照顧王奶奶,為她端茶倒水洗衣疊被,這讓王奶奶多多少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人啊,只有自己有求於人了,才會發現身邊誰最可靠。大概是這次腿摔斷了,讓王奶奶看清了真相。原來,婆婆再強勢,生病了,最終要靠的也只能是兒媳婦,至於親生兒子根本就指望不上。

現在的王奶奶,已經是70多歲的人了,雖然依然強勢,還在開店做生意,但對兩個兒媳婦的態度也好了很多,逢年過節的,還會主動喊兒媳婦和孫子一起來家裡過節,就連跟親戚們走動得都多了起來。

清水結語:新銳作家鞏高峰在《父親的黑魚》中寫道:「兒媳婦和婆婆是彼此的天敵,不知道造物主怎麼設計的,一代婆婆一代媳婦,子子孫孫無窮匱。」

老話也早說過了:「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不是所有兒媳都能做到既往不咎,釋懷一切,所以

婆婆不要把話說的太滿,事做得太絕,即使有錢也希望親人照顧吧?請外面的保姆難道比兒媳婦還貼心嗎?



在此也奉勸各位婆婆:十年看婆十年看媳,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兒子與媳婦成家後,前十年看婆婆如何對待兒媳婦,以後婆婆老了兒媳婦就怎樣對待婆婆。

其實說來說去,無非是一個將心比心,互相體諒,包容的事。婆婆沒必要把兒媳婦當仇人,能搭把手幫忙就幫一把,兒媳婦也要對婆婆的付出銘記在心,儘量對婆婆好一點。

相關焦點

  • 2位70歲的老人坦言:人到晚年,靠的不是兒女,而是兒媳婦
    老話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婆婆總有老的一天,而兒媳婦也總有強起來的那一天。那麼,人到晚年,婆婆與兒媳婦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為此清水特地採訪了2位70歲的老人,聽聽他們怎麼說。當事人:鍾奶奶 72歲 鍾奶奶年輕的時候,是在糧站做會計的,她生了一兒一女,這在那個年代,算是個體面人了。
  • 2位70歲老人坦言:60歲之前是香餑餑,70歲後是皮球
    可老人一旦過了70歲,那真的是被當作了皮球,誰都不想要,總想把她們踢回老家。為此,清水特地採訪了2位老人,聽聽她們怎麼說的吧。當事人:劉嬸 71歲,帶大了孫子和外孫,兒子女兒都不願意我去他們家裡住。劉嬸有一兒一女,而且兩個孩子都是有體面工作的,在農村裡來說,算是日子過得比較好的了。
  • 70歲老人親述:年輕時候對兒媳婦不好,等到老了有病悔之晚矣
    70歲王大爺:前兩天買菜的時候又碰到王大爺被二婚老伴推著輪椅在外面曬太陽,只見王大爺廋的只剩骨頭,渾身無力的坐在輪椅上,見到我離很遠就有氣無力的在給我招手,已不見往日那精神勁頭了。王大爺還沒有得病的時候,他有一個補車胎的小店,我常去他那裡補車胎,而且我住的地方離他也不遠,以前常沒事的時候偶爾會過去陪他們聊天。
  • 70歲老人坦言:人老了,依靠誰都不如靠自己有錢
    我是芸兒,你有故事,你說,我聽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文/柒芸兒導語人老了,最怕就是沒有一個人給自己養老送終,還要被自己的兒子女兒拿完了全部的財產。孫爺爺坦言:人老了,依靠誰都不如靠自己有錢。我今年也已經70歲了,估計自己都沒有多少個年頭了,但我這一生真的沒有什麼遺憾。
  • 那些年輕時,對兒媳婦十分不好的婆婆,後來都怎麼樣了?
    有些婆婆年輕時囂張跋扈,恨不得把兒媳婦踩在腳底下欺負,嘴裡囔囔著,我有兒子,不指望你來給我養老。然而人總有老的一天,婆婆不可能永遠年輕強勢,而兒媳婦終究也是會強大起來的。所以,做人真的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否則自己種下的因,遲早要自己來承擔由此帶來的果。何必呢?
  • 3位70歲老人坦言不一定
    導語:人過七十古來稀,70歲以後的老人都希望能夠,依靠老伴或者兒女安度的晚年生活。可現實生活裡也有的老人到了晚年才發現,原來老伴和兒女也是靠不住的,能夠依靠的也只有自己。下面我們來聽聽這3位70歲老人是如何說的。
  • 80歲老人坦言:人老了,能靠得住的不是錢不是老伴不是子女
    公園散步,看到幾位老人坐在大樹下乘涼,談論著人老了,誰能靠得住的話題,於是坐在旁邊的石凳上,聽聽幾位老人的說法。第二位老人說:老了,能靠得住的還是兒女我老伴前幾年走了,留下我一個人,一個人的日子本來就過的悽涼,還好兒女孝順,把我接到他們家,輪流照顧。有時我身體會不舒服,兒女端茶倒水,捶腿揉肩,有個病躺在醫院,全靠兒女伺候,想想以前為兒女吃的苦,受的累,值了。
  • 「為什麼70歲的女人還想找老伴?」3位老人說了大實話,
    人到70歲以後,身體機能開始退化,大病小病會不斷的找上門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所以生死離別的現象是很常見的,有些女人老伴先去世了,她們為什麼還會再找一個老伴共度晚年呢?我們一起傾聽這三位老人的心聲。
  • 3位70歲的老人坦言:人到晚年,老伴和子女最靠不住
    3位70歲的老人坦言:人到晚年,老伴和子女最靠不住。傾訴人:楊奶奶,70歲老伴總是會突然地消失在你的生活裡,讓你措手不及的同時痛哭流涕。我記得我老伴走的那天早上他還喝過我做的粥,可是下午的時候我就得知了他去世的消息,他累死在了田裡。
  • 三位70多歲男人沒有老伴,回憶過往,要求年輕時記住3個「還是」
    男人年輕時各種各樣的原因,或家庭條件,或外貌長相,或工作關係,沒有結婚,不知不覺就70多歲來到,老了的生活就沒有年輕時那麼方便了。我們來聽聽3位70多歲老人,說說他們沒有老伴的晚年生活。雖然妻子有病,但我習慣了有她陪伴的日子,生活中快樂的時候真的很多。年齡一天天大了起來,不知不覺就70歲了,身體不是很硬朗。二哥也是有病,侄女遠嫁又不在身邊,二嫂照顧也是勉勉強強。
  • 「老了不要跟後人住在一起」:70歲老人坦言,越老越要自立
    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老人在步入萬晚年之後,卻並沒能夠真正意義上享受天倫之樂。按常理來說,兒女對於老人都有贍養的義務和責任。所以很多老人在晚年都會選擇跟自己的兒女住在一起。一方面是相互有個照應;另一方面則是認為這是常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在聽完兩位跟兒女住在一起的70歲老人自述後,我才明白:人到晚年,還是儘量別和兒女住在一起。
  • 女人老了以後需要老伴嗎?2位70歲的老人的答案既現實又無奈
    讓我們聽聽這2位70歲老人的心裡話。傾訴人:汪奶奶我今年70歲了,兩個女兒都遠嫁他鄉,好幾年才能回來看我一次,雖然很捨不得,但是兩個女兒能脫離她們父親的魔爪我是開心的,如今家裡只剩下我和我老伴兩個人。年輕的時候我因為女兒的原因很害怕他,但是現在我對他不再有任何恐懼,他對我造成的那些傷害我遲早會有一天讓他感受到,等他失去行動能力需要人照顧時,他就能明白年輕時犯下的錯誤都是要還的。
  • 善待兒媳的婆婆,到晚年過得好嗎?三個70歲老人說了實情
    過的好 第一位70多歲的老人表示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和兒媳婦的關係就非常的好,那時候兒媳婦生孩子,家裡面很窮,但是自己依然去隔壁想盡辦法給兒媳婦要來了一籃子雞蛋,每天都會把這些雞蛋放在兒媳婦的飯裡。 這位老人表示,兒媳婦生二胎的時候,那時候正是冬天,在北方居住的他們,過著滴水成冰的日子。
  • 人到晚年的農村老人,養老到底是靠兒子還是女兒?其實靠兒媳婦
    文/清水無塵01民間小調《老來難》裡唱:「老來難老來難,人一老了就討人嫌。當初是你嫌別人老,如今臨到我面前。人一老了眼也難,人到面前也看不見,迷迷糊糊也看不清,常拿李四當張三。」對於農村老人來說,沒有養老金,也不懂跳廣場舞,更不會喝茶看報。
  • 2位6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錢和子女靠不住,靠得住的是老伴
    有時想想,人是越老越發現生活的真相,那就是人到老了,錢和子女不一定靠得住,唯一能靠得住的,也只有老伴了。當事人:丁嬸 65歲,生病了才知道老伴的好。丁嬸是我們一個村上的,她有兩個兒子,年輕的時候,丁嬸和她丈夫是在村裡養魚的,因為丁嬸兩口子能吃苦,腦筋又轉得快。所以,丁嬸家的經濟條件在農村來說,算是比較好的。
  • 婆婆年輕時傾盡全力帶孫子,老了病了,兒媳婦真的能悉心照顧嗎?
    總聽到兒媳婦懟婆婆說:『』你現在不幫我帶孩子,等你老了,別想著我養活你、照顧你。你年輕的時候怎麼待我,老了,我就怎麼待你『』。言下之意就是現在你幫我帶孩子,對我好點兒,等你老了,我就養你,照顧你,也對你好,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
  • 年輕時對兒媳不好的老人,晚年日子過得如何?聽聽三位婆婆的經歷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婆媳處得好,完全是「雙贏」的結局,而婆媳一直是水深火熱的狀態,彼此則都會或多或少為之付出代價,也會受到傷害。很真實,如果婆婆們在兒媳剛進門的時候,就故意刁難,或者在兒媳們最艱難的那幾年,自己有能力也不出手相幫,而是冷眼旁觀,對兒媳完全還不如對陌生人熱情。那麼,若干年後,當婆婆們老了,她們的晚年日子又會過得如何呢?
  • 70歲老人坦言:人老了別指望依靠誰,做好這幾件事福氣自然來 。
    導語:70歲的趙奶奶一直過得挺幸福的,趙奶奶有一些關於幸福的秘訣,她認為人老了,別指望依靠誰,做好這幾件事福氣自然來。(1)不要自私地總想麻煩兒女,能不麻煩兒女就不麻煩兒女。很多老人到老了都很自私,總想麻煩兒女,兒女要忙於工作,有的時候無暇顧及老人,老人就會責怪兒女,其實這樣是一種惡性循環,老人和兒女都不會開心,人老了,最應該摒棄的就是自私的想法,不要自私地總想麻煩兒女,能不麻煩兒女就不麻煩兒女。
  • 一個65歲老人的哭訴:養大2個兒子2女兒,孝敬我的只有小孫女
    文/清水無塵01在我的老家,很多老人都會唱民間小調《老來難》:「老來難老來難,人一老了就討人嫌。當初是你嫌別人老,如今臨到我面前。人一老了眼也難,人到面前也看不見,迷迷糊糊也看不清,常拿李四當張三。」都說湯沒鹽不如水,人沒錢不如鬼。特別是對於農村老人來說,沒錢,身體又不好,老來簡直是一種災難。
  • 老人晚年最害怕什麼?三位70歲的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想像著有一天,自己也會離開,心裡不免會有些害怕,那麼70歲以後的老人,最害怕什麼呢?我們來聽聽下面這三位老人是怎麼說的。上個月我剛過完72歲生日,我平常喜歡鍛鍊身體,目前狀況還不錯。二、田奶奶:我不怕死,最怕死在家裡無人知曉75歲的田奶奶一個人靠著賣菜把三個兒女養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