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塗磊說:「如果說,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那麼婆婆作為過來人,更應該體諒兒媳婦的難處;
如果說兒媳婦能懂得為人母的不容易,同樣作為母親和女兒,更應該懂得婆婆的辛苦;
視如己出的關愛是將心比心,相敬如賓的對待是互相尊重。」
農村老話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婆婆的今天就是媳婦的明天,媳婦的明天就是婆婆的今天。說白了,就是希望婆婆和媳婦將心比心,各自做好自己的本份,不要太過份了。婆婆不要說出養老不指望兒媳的話,媳婦也不要用不帶孩子不給養老威脅婆婆。
我見過太多婆婆,在身強體壯的時候,嚷嚷著不要兒媳婦養老,說自己有兒子有女兒,輪不到兒媳婦。然而事實上呢,年過70的婆婆,老了病了,基本都要靠兒媳婦照顧。為此,我特地採訪了2位老人,聽聽她們的故事吧。
當事人:劉奶奶,71歲,兒子不在了,幸虧還有兒媳婦和孫子
劉奶奶年輕的時候,一直在鎮上的中學教書,她和丈夫都在學校工作,一個教語文,一個教音樂,家裡也算是書香人家了,自然也希望兒媳婦最好是個文化人。
可偏偏劉奶奶的兒子,正正經經的大學畢業生,卻看中了一個高中都沒畢業的農村姑娘。要說一開始,劉奶奶肯定是對這個媳婦一百個不滿意的。但劉奶奶也知道一個道理,兒大不由娘,兒子喜歡,她不同意又有什麼用。所以劉奶奶雖然心裡很不滿意兒媳婦沒文化,但也只能接受。
婚後,劉奶奶的兒媳婦很快生了一個男孩,這讓劉奶奶心裡多少好受了一些。別看,劉奶奶的兒媳婦沒念什麼書,又是農村裡的姑娘,但人家在鎮上開的服裝店,可沒少賺錢。要知道早些年,劉奶奶兒媳婦賣服裝,一年掙的錢,比劉奶奶一大家的收入總和還要高。
最主要的是,劉奶奶的兒媳婦雖然能賺錢,但一點都不居功自傲。在外做生意八面玲瓏,在家幹家務也是一把好手,屬於家裡家外都打理得很好的能幹媳婦。
10年前,劉奶奶的老伴得了癌症走了,8年前,劉奶奶的兒子也因為出了車禍意外去世了,這讓劉奶奶簡直傷心欲絕。
這幾年,劉奶奶的身體變差了很多,好在劉奶奶的兒媳婦把她照顧得很好。再加上劉奶奶的孫子時常逗她開心,老人的心情總算好了一些,對於兒媳婦也是發自內心的尊重。
當事人:王奶奶 72歲,年輕時趾高氣揚,還好兒媳婦大度。
王奶奶是我們一個鎮上的,她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做水果生意,因為家裡條件比較好。所以,一直以來都比較霸道。
年輕的時候,王奶奶覺得自己有2個兒子,自己又是做生意的不差錢,把親戚和鄰居都不放在眼裡,導致很多人都對王奶奶意見很大。
要說王奶奶,之前對兩個兒媳婦都不好,兩個兒媳婦生的孩子她都沒帶過,平時也從來沒想過給孫子買點吃的喝的。所以,孫子孫女自然跟她也親近不到哪兒去。
前些年,王奶奶因為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摔斷了。本來王奶奶是嚷嚷著不要兒媳婦管的,畢竟她有錢,請得起最貴的保姆,也住得起醫院最好的單間。但王奶奶脾氣大,請的幾個保姆都不滿意,親戚們也沒人來看她,這讓王奶奶越想越氣。
後來還是王奶奶的2個兒媳婦看不下去,決定分工協作,一個人專門給王奶奶做飯煲湯,一個人專門在醫院照顧王奶奶,為她端茶倒水洗衣疊被,這讓王奶奶多多少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人啊,只有自己有求於人了,才會發現身邊誰最可靠。大概是這次腿摔斷了,讓王奶奶看清了真相。原來,婆婆再強勢,生病了,最終要靠的也只能是兒媳婦,至於親生兒子根本就指望不上。
現在的王奶奶,已經是70多歲的人了,雖然依然強勢,還在開店做生意,但對兩個兒媳婦的態度也好了很多,逢年過節的,還會主動喊兒媳婦和孫子一起來家裡過節,就連跟親戚們走動得都多了起來。
清水結語:新銳作家鞏高峰在《父親的黑魚》中寫道:「兒媳婦和婆婆是彼此的天敵,不知道造物主怎麼設計的,一代婆婆一代媳婦,子子孫孫無窮匱。」
老話也早說過了:「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不是所有兒媳都能做到既往不咎,釋懷一切,所以
婆婆不要把話說的太滿,事做得太絕,即使有錢也希望親人照顧吧?請外面的保姆難道比兒媳婦還貼心嗎?
在此也奉勸各位婆婆:十年看婆十年看媳,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兒子與媳婦成家後,前十年看婆婆如何對待兒媳婦,以後婆婆老了兒媳婦就怎樣對待婆婆。
其實說來說去,無非是一個將心比心,互相體諒,包容的事。婆婆沒必要把兒媳婦當仇人,能搭把手幫忙就幫一把,兒媳婦也要對婆婆的付出銘記在心,儘量對婆婆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