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險的親密關係:重組家庭中,為什麼繼父比繼母更可怕?

2020-09-04 筱菲情感心理

導言:

婚姻本是社會關係的產物,它的社會屬性也決定了它隨時有可能解體的本質,如果不能避免婚姻解體需要再次重組家庭,那麼廣大女性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今天的文章緣起其它平臺的一位網友提問,想來這是眾多女性同胞生活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今天特來做一番詳細解讀。在此聲明,作者並非主張人性黑暗論調,但在重組家庭中未成年女孩的人身安全問題無疑是個不能被忽視的問題。


人性擁有美好的一面,但同時也有十分陰暗的一面。


在當今越來越多的女娃遭受性暴力侵害的情況下,不能不重新審視兩性關係。尤其是當女娃遭遇一位沒有血緣關係卻眼冒綠光擁有特殊生理需求,並且還需要長時間共處同一生活環境的異性繼父時,那女娃無異於狼入虎口。



雖然男孩也有可能成為被異性母親侵害的對象,但男孩因為生理原因與女孩相比還是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自我保護的生理優勢。當然,這裡所指的是已經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低幼齡兒童自然另當別論了。

很多時候女孩不僅要防禦家暴的危險,更要防備來自繼父的性侵害。要知道,部分人格扭曲沒有絲毫道德底線的男人對於生理需求的渴求程度是難以用理性來控制的,可以用近似病態的瘋狂來形容,當然這只是人群中比較極端的那一部分。



尤其是在各種媒體報導中見識了一些妄生為人的,對自己親生女兒都能做出那些難以啟齒的極端暴行時,更加不得不對非血緣關係的繼父女關係多打幾個問號。

人格發展完善的個體都會同時具有多個人格面具


每個人格發展較完整的人都會擁有多個人格面具,這是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必須發展出的一部分人格構成。但對於那些擁有極端扭曲人格的個體來講,尤其是那些極端陰暗的部分,除非長期生活在一起不然很難被發現。

人格發展的這一特性無疑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識人辨認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未能識破個體極端人格中的陰暗部分,尤其是在我們毫無戒備之心的親密關係中出現時,那無疑將是滅頂之災。



前段時間的杭州殺妻案,南京的女大學生遇害案都是典型的極端扭曲人格造就的親密關係反面教材。至於父女關係的案例,推薦大家看看《人格裂變的姑娘》。

這是一本自傳體紀實小說,講述的正是作者本人成年之前多次被異性至親暴力性侵害的遭遇。

作者的母親都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甚至她的父親還當著自己母親的面暴力侵犯她……很多時候,繼女被繼父侵犯不但得不到母親的支持和保護,甚至還可能是那個縱容他犯罪的包庇者……

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的朋友就不推薦閱讀了,因為整本書的描寫可能會引起心理的極度不適。儘管作者已經對很多場景描寫進行了模糊處理,但為了完整再現場景還是會有一些不能避免的描摹。



雖然世間存在陰暗的角落,但也要堅信會有溫暖的陽光。

當然,也確實有很多十分慈祥仁愛的繼父,比如前段時間的張玉環案。張玉環的前妻和孩子們正是因為遇到了善良仁愛的繼夫才熬過了那些人生的至暗時刻。更多的繼父是那些保持不遠不近的關係,以平常心對待繼子女的人。

婚姻的社會屬性決定了它隨時都有解體的可能,如果不能白首偕老,那就請各位女性謹慎選擇仔細甄別避免所託非人,尤其是那些帶著女孩重組家庭的女性朋友。畢竟再婚是為了更加幸福,而不僅僅是為了選擇而選擇。

最後,希望所有的繼子女都能被繼父母溫柔以待。


作者介紹:

筱菲情感心理,資深閱讀、心理學愛好者,多年書蟲一枚。對婚姻家庭關係、教育心理等領域均有涉略。

歡迎大家與我一起探討學習,感謝關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重組家庭繼父比繼母更可怕?
    現實生活中,一個家庭的經濟支柱大多還是由男性男性承擔,既然是支柱,一般話語權也更多一點,如果女方是全職主婦,,女性與男性性心理的差別就在於女人通常先有愛後有性,對於女性而言陪伴大於性,所以繼母覬覦繼子的比較少,而且女性在體魄和力量上多少處於弱勢,想霸王硬上弓個大老爺們都推不倒他。
  • 繼父與繼母,傳統文化中完全不同的父子關係和母子關係
    繼父繼母與繼子首先是家庭生活關係,即必須在同一家庭共同生活,才能形成繼子女與繼父母的關係。父母過世或離異,原有的婚姻關係中斷或中止,這時候,子女隨父生活還是隨母生活非常關鍵,有三種情況:一是隨父生活。父親再娶的人,是隨父生活原子女的繼母,與隨母生活的原子女沒有關係。二是隨母生活。母親再嫁的人,是隨母生活原子女的繼父,與隨父生活的原子女沒有關係。
  • 電影裡的繼父在現實中真的存在嗎?網友表示不一定
    網友投稿:之前就聽朋友們聊過說重組家庭,繼父會比繼母可怕,其實並不是所有繼父都像電影一樣的。我是女孩,重組家庭,繼父帶了個弟弟來,媽媽再婚的時候我十歲,弟弟六歲。我先要說,我覺得我們家可以和諧的重要原因是,第一我和弟弟此前各自都是獨生子,第二我的生父(在另一個城市)、弟弟的生母(在千裡之外的地方從沒見過面)都距我們的生活很遙遠,所以糾紛很少。
  • 家庭親密關係的建立與維繫
    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現,健康的人際關係,通常擁有4到6段親密關係,少則會出現社會離棄感,多則影響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收益」。通常情況下,親密關係主要是指3種關係,伴侶(愛情)、友誼(友情)、家庭(親情)。因為各種原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失去獲得並維持親密關係的能力。
  • 再婚家庭中,繼母像「親媽」一樣對待孩子,關係卻更糟糕
    可是畢竟自己有親生媽媽,而且出於對媽媽的愛,孩子對於「討好繼母,做繼母的孩子」這樣的想法,心裡是極其矛盾的。喜歡討好別人的孩子,心裡藏著很多的委屈和痛苦,他們不敢面對自己真實的感覺,甚至覺得做了別人不喜歡的事情,自己就是不被別人喜歡的人。所以別看他們表面上對繼母非常好,像一對親生母子,實際內心中有過無數次抗爭,每次都很不舒服。如果這種不舒服的感覺越來越多,孩子會想遠離這個家庭。
  • 繼母和繼子發生爭執,彼此做到三點,能維繫家庭和諧
    一,繼母和繼子要正確相處繼母和繼子之間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是很多的,尤其是對於重組家庭來說,繼母和繼子之間甚至還會發生爭吵,那麼在這個時候彼此做到三點就能夠維持家庭的和諧。第一點是繼母和繼子都不要斤斤計較,第二點是繼母和繼子都應該逐漸接納對方,第三點是繼母和繼子應該敞開心扉地談一次。
  • 母親與繼父離婚,繼子女起訴解除關係,卻因關係未惡化被駁回
    繼父或者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的有關規定。因此,已形成撫養教育關係的繼父母與繼子女屬於法律上的擬制血親,他們之間具有與自然血親的父母子女相同的權利和義務。本案中,吳甲對吳乙和吳丙進行了撫養教育,吳甲應當享有吳乙和吳丙贍養扶助的權利,這也是民法權利和義務一致原則的體現。關於繼父母與繼子女關係的解除。
  • 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婆媳關係,而是貌合神離的「假性親密關係」
    一提起結婚,很多人會擔心婆媳關係,因為婆媳不和是我們常見的問題。但我們卻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彼此是否足夠親密。對於那些十分親密的伴侶來說,他們會越來越愛對方,信任對方。但對那些不太親密的伴侶來說,他們的生活容易化成一灘死水,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大家相敬如賓,卻難以讓心的距離靠得更近。
  • 親密關係中,這三種人要遠離
    作者:楊思遠無論是近期的繼父/繼母虐待兒童事件,還是之前網絡上被爆出家暴妻子的視頻,大家都是難以接受的。一方面心疼受害者,另一方面是無法理解施暴者的行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才會做出如此惡魔般的事情?在親密關係中,如果遇到以下三種人,一定要及時遠離。
  • 那些在重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們
    離婚率的上升,這預示著越來越多的孩子將會在重組家庭裡長大。我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那麼幾個孩子生活在重組的家庭裡。剛才大約算了一下,跟我多少能搭上親戚關係的竟有8個孩子生活在重組家庭裡。那些家庭有的是喪偶後再婚,有的是離婚後再婚,那些孩子有的已經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有的還在上幼兒園。
  • 80多歲再婚夫妻離婚,我看到了二婚重組家庭,最應該重視的兩點
    調解中得知,這對老夫妻是重組家庭,老爺爺中年喪偶,老奶奶早年離婚。 也就是說,現在大部分的家庭結構是4-2-1,四位老人,一個孩子,再加上車貸,房貸,壓得很多人喘不過氣來,贍養自己的父母都成問題,更不會承擔沒有血緣關係老人的贍養義務。
  • 組建家庭,幸福感悟早知道
    家庭幸不幸福不在於是否原生,而在於相處的環境和人。重組家庭比原生家庭的經營,開始需要足夠的準備、溝通、和耐心,尤其是牽扯到孩子、前妻、前夫的問題上,需要付出更多,還不一定被肯定和信任。但是如果原生家庭彼此遇到的人不對、環境不對,又何必糾結,又不比重組家庭輕鬆和幸福。
  • 婚宴上,她說最對不起的是繼父
    在婚禮致辭環節,她對所有來賓說,最對不起的人是繼父,說完聲淚俱下,全場人都疑惑地看著她,不知道她要唱的是哪出,只有我知道,她說的是肺腑之言。最感動的是冬天,繼父的臉上眉毛上都蒙著一層白霜。後來她繼父得了氣管炎,冬天上不來氣,也沒耽誤送她,騎不動自行車就推著。她提出自己走,繼父還不同意,說女孩子一個人上下學不安全。後來,我們都上了高中。高中住校,她繼父才不送了,但是也沒耽誤來看她,每周,都會騎著自行車過來給她送生活費。
  • 從杭州女子失蹤案,我們怎樣在親密關係裡,避免那些潛在的危險?
    生活中,我們並不總是能夠很清楚的分辨好人和壞人。正如夏目漱石所言:「這個世界,沒有從壞人模子裡鑄出來的壞人。平時都是好人,至少是普通人,而到了關鍵時刻,就搖身變成壞人,所以才可怕,大意不得的。」01要想避免親密關係中的潛在危險,首先需要做好自己據新聞媒體報導,杭州失蹤女子來女士,之前有過一段婚姻,與老公相親認識,婚後夫妻間倒也和和睦睦,日子過得平淡但也安穩。隨著村裡房子拆遷,小家的日子便是好上加好。
  • 深度分析《記憶大師》:教你識別親密關係中,潛在的「危險人格」
    而在親密關係的交往中,我們必須時刻提防人格的影響和破壞力。通過本文,你將可以收穫到:1、&34;的表現 。2、為什麼會形成危險人格?3、如何識別親密關係中的&34;?正文電影《記憶大師》:江豐和妻子張代晨結婚十餘年,從最初的青澀懵懂,甜甜蜜蜜,到現在的矛盾無法調和,兩人最終選擇離婚。
  • 家庭裡的親密關係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小女孩被自己的親生母親和繼父多次虐待,直至進了重症監護室。醫生在為女孩臉上傷口做鑑定傷情時寫道:用開水潑在臉上,再用冷水清洗,二次用開水潑,二次冷水潑……,反反覆覆重複了幾遍,形成了如今慘不忍睹的傷口。
  • 重組家庭的姐妹,從排斥到親密的心路歷程,請相信愛的力量!
    與前幾部作品中圍繞一位主角展開故事的方式不同,徐玲在《給你我的所有》中設置了兩位主角——一對「姐妹花」蘇燁星和餘煜辰。因為父母的再婚,這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女孩成為了姐妹,但她們的性格卻截然不同:姐姐優雅、隱忍而善解人意,妹妹敏感、脆弱而囂張跋扈。僅從人物設置來講,姐姐實在要比妹妹可愛許多,她的懂事和包容處處讓人感到溫暖和心疼。
  • 母親再婚,凌晨繼父打來電話:你媽病了快接走,俺和她離婚
    帶著孩子重組家庭,就算後任嘴上保證對繼子女視同己出,但是真正做的的能有幾個人,特別十來歲有叛逆心的孩子,管理起來簡直是出力不討好,不是親生的,誰願意付出太多心血。於是,再婚夫妻的婚姻模式很容易進入一個怪圈子,很多人選擇再婚,無非是想找個人搭夥過日子,在這樣湊合的婚姻下,孩子根本感覺不到家庭的幸福,極度缺乏安全感。
  • 親密關係中,與爭吵相比,更傷感情的是這件事
    文/學乃身之寶我們都知道,親密關係中,爭吵會傷感情,但其實爭吵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件事—被動攻擊。那麼,什麼是被動攻擊,它的可怕之處是什麼呢?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親密關係中,妻子特別強勢,老公唯命是從,家庭地位處於弱勢,但老公仍會用各種方式來回擊妻子。比如,周末一大早,妻子讓老公去市場買菜,並告訴他早點回來,因為中午家裡有客人來吃飯,滿口答應的老公還是回來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