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老了,迅速地衰老,步履艱難,記憶力衰退,五月的天氣我們穿短袖,母親卻還要穿毛衣,需用熱水洗手。為了照顧好母親的餘生,我們兄妹三個商議讓母親輪流和我們住。因為我遠嫁廣東,輪到我照顧母親的兩個月便住在大哥的家裡。
大哥的家在城市新開發的小區裡,19層的電梯房,裝修簡約而舒適,光線及周邊環境很好,生活設施一應俱全,而大哥和大嫂長期住在侄女的家裡幫助帶外孫,平日這個房子裡只有我和母親居住。
『
二十多年前,我離開母親遠嫁廣東,從此與母親相處的日子少而又少。每年利用暑假我回來探親最多不超過半個月,而那時的母親精力充沛,總是親力親為煮些我喜歡吃的家鄉菜犒勞我的胃,說是探親其實是做客一樣,吃好喝好,玩山遊水,待假期結束我抹著多油的嘴唇又匆忙踏上回自己家的路。
因為長期獨居,母親形成自己獨有的生活習慣,為了減少麻煩,她常常喜歡煮菜煮一大碗吃上幾天,哪怕是魚丶青菜類,餐餐剩菜,而這麼多年和母親天各一方的生活也讓我對老人的這種生活習性感覺到難以適應。
照顧母親生活的第二天我們上市場買草魚,我要買少點,吃一餐就好,我認為再好吃的魚第二天來吃都會有腥味的。母親不然,說買一餐的魚太麻煩了,懶得煮,要買就買吃兩天的,用辣椒煮魚哪有什麼腥味?拗不過老人,買了斤半的草魚。
湘菜裡的辣椒煮魚確實是道美味丶送飯的好菜,而母親因為年紀大,咀嚼功能退化,每餐只能吃很少,往往一餐飯吃一丶兩小塊的魚片就再也不願多吃了。一斤半的魚我們吃了兩餐,總共吃不到一半就成剩菜了。
我怪母親不聽我的話買太多,母親笑著說:你擔心什麼,明天我還吃這魚。我說:你吃我不吃,我二十多年不吃剩菜了,特別是魚,沒辦法接受吃剩還過夜的魚。母親爽快地回應:你不吃我吃,明天中午炒個紅蘿蔔就行了。
第二天中午遵照母親的囑咐,把剩的魚蒸熱,我淺嘗小口全無咋天的鮮味丶美味,只有濃鬱的土腥味,我氣得二話不說端起魚倒進了垃圾桶,然後用辣椒炒兩個雞蛋,從小區散步回來的母親樂呵呵地等著吃她心心念念的辣椒煮魚,見我端岀來的卻是辣椒炒蛋,面色突變。
我的魚呢?你倒掉了?母親問。
倒了,不能吃了,全是腥味。我說。
誰叫你倒?十二塊錢一斤的魚還沒吃上一餐你就倒了,你是土豪還是地主?太浪費了,這樣做要不得的!母親加大聲音生氣了。
我讓你不要買這麼多,你不聽,要說浪費也是你造成的,下次聽我的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我是安慰也是責怪。
母親難過的不願吃飯,她坐在桌前幾次把舉起的筷子放下,說:你覺得不好吃可以不吃,但不要倒掉,我會一餐一餐吃完的。倒掉這麼多的魚我心痛,我吃不下飯。
我也心痛花二十多塊錢買來的魚,看到母親不願吃飯,我的脾氣也來了,對著老人說:如果今天的辣椒炒蛋你不吃,等下我又要去倒掉,雞蛋也不可以隔餐吃。
我的老母親多年不見的暴脾氣回來了。她脹紅著臉,氣呼呼地瞪著我:倒!倒!什麼菜都倒,你有幾個錢?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你沒耕過田種過菜,不知道一粒米丶一頓菜來的有多辛苦!你明天回廣東吧,我不需要你照顧,和你天天這樣生活,會活活把我氣死!
那好,我明天就回去,我辭了工作,不管在家上網課的獨生女的吃喝跑來這裡侍候您,您以為我不敢回?脾氣丶性格與母親如同一徹的我,脾氣來了什麼話也是敢說的。
兩個人都動了肝火,都怪對方不理解自己,都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正確。
晚上我睡不著,思前想後覺得自己也有不妥,為了一碗倒掉的剩魚,與母親針尖對麥芒實屬衝動。
母親長期一個人獨立生活,為了不打擾兒女的小家庭,即便在身體不適,諸多不舒服的情況下母親還是頑強地選擇獨居。隨著體力越來越差,她為了省事煮一餐的菜管吃幾天也是不得為之,作為女兒我應該體諒丶理解而不是橫加指責和粗暴生氣。
我想到在異鄉的日子,每每想到母親孤獨生活的不易都會心生難過,在經過多方考慮和愛人商量後,決定辭去手頭的工作與兄姐輪流照顧母親,以彌補多年不在她身邊的愧疚,曾經無數個夜裡,暗暗發誓要好好盡心盡責照顧好母親,讓將來的自己不後悔。
可是很多事想起簡單,做起來卻很不容易。兩代人生活習慣和觀念的巨大差異,是挑戰更是矛盾的根源,先說飲食,母親頑固地保留她舊有的生活飲食,因為胃不好,神經方面又較為敏感,綠葉蔬菜類從不觸碰,飲食極其單一,永遠在紅蘿蔔丶南瓜丶冬瓜丶絲瓜幾種菜中周轉。和母親生活了大半個月的我只得硬著頭皮陪她吃這幾種菜。
其二母親的記憶力變差,網絡電視丶洗衣機丶天燃氣丶熱水器丶防盜門丶乘坐上下電梯等基本生活設施她都無法掌握,反反覆覆每天和她講述多遍,下次不是忘記關燃氣就是坐電梯去了頂層,完全退化成了懵懂的孩子,分分鐘考驗兒女的耐心和脾氣。
我曾經幻想過的陪伴母親是月光下的散步,家鄉美味的飲食,母女間有默契的談笑風生和詩情畫意流淌的愛丶溫馨和從容的生活寫意。
但事實卻是橫亙在母女間二十餘年各自獨立的生活已經給彼此打下鮮明的個性標籤,你有你的方式,我有我的習慣,不要幻想打破丶融入,只有不斷壓下心頭的不耐煩,想著這是一個需要我照顧的老小孩,然後心平氣和,通情達理,用耐心去化解。
我的母親雖然高齡,但神智清醒,生活基本自理,沒有嚴重的疑難大病,平常的照顧僅限於煮飯給她吃,陪伴她,如果他日母親隨著年歲增長和進一步的衰老失智又失去了自理,那時的照顧才是真正的對我們兒女的巨大考驗。我能否通過這樣的考驗嗎?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