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段話,講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女士的。
老錢跟楊絳只有一個女兒阿瑗,有天他忽然對楊絳說:「我們不要生第二個孩子了吧,如果那個孩子比阿瑗聰明漂亮,我們會偏心的。阿瑗就太可憐了。」
關於父母偏心,不知道你承認吧,這一定會有的。
一碗水不能絕對端平,偏心的父母,重男輕女的父母,從他們偏心的那一刻起,別再奢求能公平對待,至死仍舊是偏心的。天底下只有覺得自己不偏心的父母,可惜唯一知道真相的就是那個不被偏心的孩子。
曾親眼見過的一幕。
一位年輕媽媽下班回到家,大女兒看見她回來,忙著跑上前求抱抱,只見這位媽媽冷不丁來一句:「都那麼大了,抱什麼抱,自己上一邊玩去。」然後徑直繞過大女兒,走到後面的小兒子面前,一臉慈愛將其抱起。
那些想、愛、疼的話順著嘴就說了出來,絲毫沒考慮身後大女兒的感受。
而我當時就發現,後面那個大女兒的臉上一下子就流露出了失望,表情很複雜,也許她還小,道理不明白,可不代表感受沒有。
還有在家裡的一次,小兒子正吃著家裡僅剩一包的零食,結果大女兒在自己弟弟的手中只捏了一塊,這時媽媽聽見小兒子在哭,明白了怎麼回事後,對著大女兒就是一頓呵斥。
有時候就在想,父母對自己的兒女都會有所偏心,如果換成前任的兒女呢?
這是再婚夫妻的最大難題,雖然說是人之常情,但要知道給孩子的感受是實實在在的,過分的偏心,只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注意,是不可磨滅。
人性就是自私的,永遠不能否認。
誰都想把更好、更多的資源留給自己的兒女,當自己賺的錢不夠家庭開支時,都可以產生怨言和惱火,再有非親生兒女花著夫妻兩個人的共同財產,更是覺得不公平了。
所以離過婚的擇偶,真的要找一個能打心裡接受你帶著孩子的伴侶。
並且ta能夠意識到,結婚以後自己需要面對什麼,需要承受什麼,做好心理準備,才不會在現實生活到來前,顯得那麼那麼失望。
主要是我們自己,要有能力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也是對將來兩個孩子甚至多個孩子的保障。
酒後,阿J跟我說了幾句心裡話,其中一句就是:重組家庭後,我和前妻的那個孩子,更孤僻了!
阿J離婚後,前妻把孩子全丟給了他一個人,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從來都不過問。現實生活就是,他無法又當爸又當媽,一天不出去賺錢,就得吃老本,其實他條件不算好,也沒什麼老本可吃。
自然的,孩子在生活上肯定要受很多委屈,不能處處照顧周到,事實上他的孩子也比同齡人懂事的多。
是的,是被生活環境和條件逼的,所以這樣的懂事更讓人心疼過。
後來阿J遇到了現在的妻子,妻子沒結過婚,婚前妻子對阿J的孩子挺好,經常給買衣服,輔導作業之類的。
可能是沒有意識到,婚前在阿J孩子的身上,付出的精力、時間和錢只是偶爾,才不覺得有什麼壓力,直到婚後真的領過來過日子了,每天都要投入很多心血的時候,慢慢心裡就有了意見。
最讓人心疼的,也是阿J自己感覺到的,自己再婚,在孩子的心裡好像是覺得,爸爸有了新家,不要我了。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本來性格就很孤僻的孩子,變得更加孤僻了。
孩子無論想在家裡做什麼事情,都要先去請示阿J妻子,仿佛是怕惹得這位媽媽不高興,你看,那麼小的孩子什麼都知道了。而妻子也就是從結婚後,發現收入勉強只夠家庭開支時,如果阿J的孩子再要交什麼書本費、生活費、校服費時,開始抱怨了。
特別是當阿J和妻子有了一個共同的孩子後,有時一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和前妻的孩子會故意遠離他們「一家三口」,覺得自己是一個多餘的,叫也叫不來。
也是阿J平時工作忙導致的,他給不了孩子足夠的關愛,妻子更是把所有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了,作業也不輔導。
到現在阿J才明白,大人離開了誰都照過,再婚也可以過得很好,唯一對不起的就是那個孩子,最受委屈的也是那個孩子。
自己對孩子的那種虧欠和心疼,恐怕只有正在經歷,或經歷過的人才懂。
那也是自己的孩子,從小跟在自己身邊,也只有自己最了解、最熟悉,所以對於孩子的每一點變化,都能很清晰的察覺到,可生活總讓人無助又無奈。
從離婚到再婚,再到決定生一個共同的孩子,在大人的每一次選擇中,孩子都沒得選擇,只能接受。
有時候,也真的理解有些父母總是希望自己兒女能復婚,他們作為生活的過來人,比我們更知道生活的現實,人性的現實,以及再婚對孩子的影響。
陳丹青說過:
「人不免有所偏愛、有所傾向,但前提是有所判斷、有所選擇。」
在這裡也是想跟再婚夫妻說的,即使心會有所偏向,但做事也要能差不多,哪怕那不是你的本意,裝也要裝好,總要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即使對對方帶孩子沒有愛,也該有善良和同情心。
總歸是你自己選擇的路,這就是你該要去承擔的。
如果從生活的本質上來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你們比別人多了這樣的難過,在其他某一點上,也會比別人少了那樣的難過。
也就是說,選擇這種生活,就會有這種生活所對應的幸福與難過,選擇那種生活,也一定會有那種生活所對應的幸福與難過,從本質上講都是一樣的,指的是意義和程度,而非具體事情。
至於離婚以後的夫妻,你們結束的只是夫妻關係,並不代表連親子關係也一併結束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