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靈性,皆遵循規律。
因果規律便是這世上最大的規律。
你看自然界,花開花落,草長鶯飛,春播秋收,無不體現著因果循環。
凡事有果必有因,誰都逃不出這樣的規律。一個人正直善良,它的因來自於家庭的良好教育,以及後天對錯是非的判斷選擇;一個人非常優秀,必定用汗水和韌性拼搏而來,一個人如果有福報,那也是一輩子修行得到的結果。
當我們靜下心來不難發現,其實每個人的現在,都藏著過去的種種。只是我們太著急了,不願意回頭總結,總是喜歡把目光投向看不見的未來,徒增了許多的焦慮,反而很多東西被忽視了。
抱怨孩子青春叛逆,卻忘了從小是怎樣的引領;抱怨自己一事無成,卻無視每天的懶惰與拖延。
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聰明好學,羨慕別人身處高位,財務自由,卻沒有看到真相的背後,一定是痛苦的付出。
懂得反思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及時止損才能有所突破。惰性和貪婪是人的劣性,走著走著我們往往會偏離初心。如果能夠適時停下,好好地思考,就不會悖離初衷。並且稍事修整之後會走得更遠。
因果規律的這幾句話,越早懂得對人生影響越大。如果能夠牢記於心,好運慢慢就會來了。
一、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現在孩子問題成了家庭教育裡最令人頭疼的難題。尤其是孩子的升學和就業,往往和父母能力直接掛鈎。
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並且寄予了厚望。隨著孩子成長起來,卻發現他越來越平庸,於是各種的著急,情緒也變得失控。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棵樹,更何況孩子。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只是這個獨木橋太窄了,容納不下太多。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亮點,只是在當前應試教育的重壓下,那一抹亮色被大人強壓下去,最終錯失了大放異彩的機會。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瓜和豆本身就不是一類。誰更好?這麼說吧,這個世界需要大人物,但更多的是普通人,都在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像日月星辰,滄海一粟,共存世界才會精彩。
對於我們自己而言,也是一樣的道理。播種在哪裡,收穫就會走哪裡。如果選擇了奮鬥,就得含著淚奔跑,選擇了安逸,就能閒看落花流水。
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不耕種,就不會有收割。
同樣,那些有所作為的人,也不是隨隨便便就成功的。
因為他心有夢想,不甘平庸,所以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追求上,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我們周圍有一些人,在羨慕別人的同時,也想有所發展。結果不是有畏難的情緒,就是容易被外界所打擾。常發狠要幹出一番事業,卻總是懷疑自己行不行,或者剛開始,就想有回報。到處挖坑,到處挖不深,結果一事無成。
竹子從破土而出到成才的理論我們可能都知道,所有的一鳴驚人都是蓄謀已久的。它的蟄伏和等待都不是常人所能耐受得了的。那些成功的人必然是有耐得住寂寞的品格,和常年始終如一的韌性,這樣的人怎麼能不成功?
三、善有善報。
為什麼說善有善報?一個人選擇善良,對待父母就會孝順恭敬,對待親人溫暖親切,對待朋友熱情真誠。所到之處,都能感受到那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將心比心,送出去的真誠,收穫到的是也是真心。
不論是親人還是夥伴,與人坦誠,不動心機,必然得到對方的肯定與讚賞,比別人更有機會得到提攜和幫助。
善良的人不計較,心裡不會裝太多的事,為人處事簡單,不會落入紛爭的漩渦,能夠自保。也不會因為勾心鬥角而心累,傷神傷身。
一個善良的人,身正不怕影子斜,不會因為做了虧心事而吃不香睡不著。和這樣的人交往,踏實放心。而他的路也將越走越寬。
萬物皆有果,有果就有因。
因果規律將伴隨我們一生,越早懂得,對得失看得會更透徹,也會避免很多煩惱與失意。我們要選擇走什麼樣的路,成為什麼樣的人,答案就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