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信奉因果律,尤其是佛教的因果循環理論。信奉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循環,生生不已。人們甚至相信有時候這一輩子的因是下一輩子的果,這一輩子的果是上一輩子的因,其實並非沒有什麼道理,而是一種經濟規律的作用。
對人虧欠什麼或者對物虧欠什麼,就覺得欠了人家的,就要償還。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就是一種心理補償。其實,對方也不一定知道你虧欠了他什麼。尤其是動物或者植物,更是不可能感覺到了,只是人通過移情的作用,把自己的感情移注在外物上,就以為虧欠了什麼,其實根本沒有虧欠什麼,只是人在自我感覺。那就要把這種心理上的虧欠補償回來,心裡才好受一些。比如家裡的狗被餓了兩頓,主人感覺過意不去,就給狗買了一些好吃的作為補償,算是一種經濟補償了。有那殺豬的,幹了一輩子殺豬的營生,到老的時候覺得虧欠豬太多,就要拋棄這門手藝,燒香念佛,吃齋茹素,以求佛祖保佑,消災贖罪了。而他燒香拜佛上的香火錢就代表他的誠意,也是一種經濟補償。
還有騙死人的把戲,也是經濟補償。有人被鬼「跟上了」,整天說鬼話。大仙們看過之後,就要給他燒香,燒紙錢,買供品,還要香火錢,才能把附體的鬼驅趕走。一通折騰之後,那人就真有好了的跡象。其實還是贖罪,是要通過一定的經濟補償————哪怕是騙騙鬼的把戲也要把鬼趕走。而所謂上輩子的因,這輩子的惡果,就只能憑藉大仙們信口一說了。他們照樣要人上香火錢,買紙錢、供品之類的東西,來消災去因果了。其實,只是一種安慰別人的心理補償,通過經濟補償表達出來,並用一套因果的說辭迷住當事人,讓他相信了,也就真的認為是那樣了。
很多因果的歸因是錯誤的,並不是那麼十分準確的。有的時候一因多果,有的時候一果多因,有的時候多因多果錯綜複雜,有的時候多果並存,交織一起,已經不能分辨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結果。那麼,因果規律還真的那麼有效嗎?要想對一件事情正確歸因是很困難的,而對於這輩子的果追究上輩子的因更是難上加難,真的是胡說八道了。人有沒有前世還沒有經過科學論證,怎麼就要肯定地說人有上輩子呢?以此給人歸因,是不是在設一個騙局?騙什麼?當然騙錢了。
搞迷信的人都是在騙錢、騙物,相信因果律並且要試圖給一些人或事歸因,本身就很值得懷疑。如果要是言及前世和未來世就是赤裸裸的騙人了。畢竟,人都有移情的心理作用,也都有心理補償機制,於是大仙們就抓住人的這種心理,不惜採用因果律來說事了。
可笑的是,官場也有因果規律。被貶官的人大多得罪了皇帝或者高官,或者自己犯了錯誤,而平步青雲的官員大多能跟對了人,拉幫結派,即使犯了錯誤也不倒了。宋初的官員大多都是跟對了趙匡胤一人,而他們的兒子們大多也是被朝廷補償一下,繼續做官了。有如此世世代代的做官權力,讓很多書生們都紅了眼。他們更信奉因果規律,也要做官,並且世代傳承官職。
如此一來,官場中經濟補償原則也就大大生效了。賣官鬻爵,賄賂成風,無非為了官職,為了名利。關鍵是,人們信奉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一個人不是平白無故做上官員的,也不是平白無故享受高待遇的,更不是平白無故接近皇帝的,需要因果律的作用,說白了還是經濟規律的作用。要進行心理補償,表現為價格補償,買人脈,買官職,買平臺,自己享受高官厚祿,也要下輩子繼續享受,還要讓兒孫們繼續享受,不然何以燒香拜佛的官員如此之多,連他們上的香火錢都如此之多呢,想必他們一定信奉心誠則靈的。而心誠的具體表現就是數額巨大的香火錢,可以買來來生的幸福……
看破要說破,因果律本身就是虛妄的,而其中的經濟規律卻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