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信奉的因果律其實是經濟規律

2020-10-26 鐵劍幫幫主

很多人信奉因果律,尤其是佛教的因果循環理論。信奉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循環,生生不已。人們甚至相信有時候這一輩子的因是下一輩子的果,這一輩子的果是上一輩子的因,其實並非沒有什麼道理,而是一種經濟規律的作用。


對人虧欠什麼或者對物虧欠什麼,就覺得欠了人家的,就要償還。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就是一種心理補償。其實,對方也不一定知道你虧欠了他什麼。尤其是動物或者植物,更是不可能感覺到了,只是人通過移情的作用,把自己的感情移注在外物上,就以為虧欠了什麼,其實根本沒有虧欠什麼,只是人在自我感覺。那就要把這種心理上的虧欠補償回來,心裡才好受一些。比如家裡的狗被餓了兩頓,主人感覺過意不去,就給狗買了一些好吃的作為補償,算是一種經濟補償了。有那殺豬的,幹了一輩子殺豬的營生,到老的時候覺得虧欠豬太多,就要拋棄這門手藝,燒香念佛,吃齋茹素,以求佛祖保佑,消災贖罪了。而他燒香拜佛上的香火錢就代表他的誠意,也是一種經濟補償。

還有騙死人的把戲,也是經濟補償。有人被鬼「跟上了」,整天說鬼話。大仙們看過之後,就要給他燒香,燒紙錢,買供品,還要香火錢,才能把附體的鬼驅趕走。一通折騰之後,那人就真有好了的跡象。其實還是贖罪,是要通過一定的經濟補償————哪怕是騙騙鬼的把戲也要把鬼趕走。而所謂上輩子的因,這輩子的惡果,就只能憑藉大仙們信口一說了。他們照樣要人上香火錢,買紙錢、供品之類的東西,來消災去因果了。其實,只是一種安慰別人的心理補償,通過經濟補償表達出來,並用一套因果的說辭迷住當事人,讓他相信了,也就真的認為是那樣了。


很多因果的歸因是錯誤的,並不是那麼十分準確的。有的時候一因多果,有的時候一果多因,有的時候多因多果錯綜複雜,有的時候多果並存,交織一起,已經不能分辨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結果。那麼,因果規律還真的那麼有效嗎?要想對一件事情正確歸因是很困難的,而對於這輩子的果追究上輩子的因更是難上加難,真的是胡說八道了。人有沒有前世還沒有經過科學論證,怎麼就要肯定地說人有上輩子呢?以此給人歸因,是不是在設一個騙局?騙什麼?當然騙錢了。

搞迷信的人都是在騙錢、騙物,相信因果律並且要試圖給一些人或事歸因,本身就很值得懷疑。如果要是言及前世和未來世就是赤裸裸的騙人了。畢竟,人都有移情的心理作用,也都有心理補償機制,於是大仙們就抓住人的這種心理,不惜採用因果律來說事了。

可笑的是,官場也有因果規律。被貶官的人大多得罪了皇帝或者高官,或者自己犯了錯誤,而平步青雲的官員大多能跟對了人,拉幫結派,即使犯了錯誤也不倒了。宋初的官員大多都是跟對了趙匡胤一人,而他們的兒子們大多也是被朝廷補償一下,繼續做官了。有如此世世代代的做官權力,讓很多書生們都紅了眼。他們更信奉因果規律,也要做官,並且世代傳承官職。


如此一來,官場中經濟補償原則也就大大生效了。賣官鬻爵,賄賂成風,無非為了官職,為了名利。關鍵是,人們信奉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一個人不是平白無故做上官員的,也不是平白無故享受高待遇的,更不是平白無故接近皇帝的,需要因果律的作用,說白了還是經濟規律的作用。要進行心理補償,表現為價格補償,買人脈,買官職,買平臺,自己享受高官厚祿,也要下輩子繼續享受,還要讓兒孫們繼續享受,不然何以燒香拜佛的官員如此之多,連他們上的香火錢都如此之多呢,想必他們一定信奉心誠則靈的。而心誠的具體表現就是數額巨大的香火錢,可以買來來生的幸福……

看破要說破,因果律本身就是虛妄的,而其中的經濟規律卻是真實存在的。

相關焦點

  • 因果規律,越早明白對我們的人生影響越大
    萬物皆有靈性,皆遵循規律。因果規律便是這世上最大的規律。凡事有果必有因,誰都逃不出這樣的規律。一個人正直善良,它的因來自於家庭的良好教育,以及後天對錯是非的判斷選擇;一個人非常優秀,必定用汗水和韌性拼搏而來,一個人如果有福報,那也是一輩子修行得到的結果。當我們靜下心來不難發現,其實每個人的現在,都藏著過去的種種。只是我們太著急了,不願意回頭總結,總是喜歡把目光投向看不見的未來,徒增了許多的焦慮,反而很多東西被忽視了。
  • 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是否有人相信,夫妻間其實是有因果的
    自世界創始以來,萬事萬物都是因果循環的,即便是存在著諸多不確定的因素,感情在這種因果循環面前也是無法逃避規律的。因此在當下離婚率這麼高的今天,大家也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夫妻間的緣分和婚姻都是因果循環導致的。
  • 不管你相不相信,因果報應的規律都是客觀存在的
    其實,你這一生的命運全是你自己造成的,怨恨又有什麼用?你上輩子喜歡以虛偽的言詞博得忠厚長者的好名聲。遇有難為之事,你明知事情辦不成,卻極力慫恿他人去做,以使人感謝你的肯定。遇有惡人犯法,你明知他罪不可恕,卻再三為其辯解,以獲得對你的感激。你的作為是為了充好人,而把怨恨歸結到別人身上。你的機巧奸詐也太過份了!
  • 因果必然性的顛覆者:休謨|為什麼說客觀事件本身不存在因果聯繫
    在這本書中,休謨對人們所習以為常的認知,進行了徹底的反思。在這其中,他對因果的客觀真實性的懷疑尤為震撼人心,並深刻的影響了之後的哲學發展方向。但就像其他很多的哲學家一樣,他的著作在問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都受到人們的冷落,就如休謨所說,「出版後成了生下來的死嬰」。他後來以更加通俗的形式修訂了這本書,將《人性論》的第一、二、三卷分別進行了出版。
  • 「因果」不會走空,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們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無論造作善業或惡業,無論是以何動機,面對何種對象,我們所造的業就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並且如影隨形,所以我們才常說「因果真實不虛」。因果的運作與法官判案類似我們造業的動機和對象,也會影響業的強弱。
  • 我們其實處在一個「規律」跟「規則」的世界。
    世界是有規律跟規則的,規律是道,規則是術,只有掌握道,才能適應不同的術。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會有不同形式的規則,比如動物之間的規則,領土意識,人類之間的規則,社會……動物有動物的生存法則,人類也有人類的生存法則,不過是人類比較複雜多變,所以規則也是複雜多變的。但是在怎麼變化也脫離不了規律,宇宙自然運轉的規律。
  • 生老病死: 這是規律!為何人還要去治?
    只是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既然是規律那麼不在規律之內的病是不是另有來由?剛才我說了,能治好的是人生的坎坷,治不好的卻是人生的因果。吉兇禍福在一個人規律,悲歡離合在一個家庭的規律喜怒哀樂在選擇的規律善惡有報在天道輪迴面前的規律人別想著生病了就去醫院,別想著生病了儘管用錢去解決!真以為有幾個錢,就覺得自己能買天買地?世界上你見過幾人,將生老病死大自然的規律給買斷過?
  • 姻緣的因果
    現在的人,離婚的人很多、年齡大的和年齡輕的都有、其實離婚的原因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 而是太個性了。都忽略了一件事情、因果關係。一來二去,隨著孩子漸漸的長大、 家庭的開支慢慢增加、為經濟問題互相爭鬥、漸漸的出現一些矛盾、在矛盾升級的過程中離婚了。孩子的爸爸走啦。媽媽在娘家的幫助下獨自拉扯一雙兒女。爸爸也沒回來過,也沒消息。鬥轉星移、15年後,兒子大婚時爸爸來了、說他近些年來一直一個人生活、非常的孤獨和悽慘、 想回家了。兒子笑著問他,我是你的兒子不假、 可是這麼多年你盡過當父親的責任嗎?你不養我小,我能養你老嗎?
  • 門當戶對規律:你配得上我嗎?
    歷史上,婚姻雙方階層、財富、身份相差較大時總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爭論,而門當戶對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正常的。這個規律一直到今天都有所體現。首先,美國歷史學家史蒂芬妮·孔茨在《為愛成婚》中提到,歷史上婚姻在很長時間內是一項政治經濟制度,愛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往往很小;幾千年來,在人類社會中,關於誰和誰結合的問題並不是由最後在一起的兩個人自己決定的,兩人的家庭和社群幾乎總是有發言權。因此,考慮到權力、地位、名望等種種因素,門當戶對成了必然的選擇。這樣一來,婚姻成了維持財富和地位的工具。
  • 因果的循環你知道多少?(三)
    前和大家分享了有關因果和緣分的部分內容,今天我們繼續。當然,因果之間還有「緣」在起作用,就像一粒種子成長為高大的植株,二者之間存在必然關係,但如果真正實現因果轉化,還需要外緣(陽光、空氣、水和溫度等)的協助。如果機緣不成熟,因果之間缺少聯繫,因果循環就會中斷,業力將不起作用,果報就無法現前。
  • 觀察自然,學習現實規律
    大自然向我們展示了所有的現實規律,這些規律不是人為創造的,但是通過這些現實規律,可以實現我們自身的目標。例如,人類能通過飛行動物發明飛機,能通過蝙蝠的原理創造雷達,這些發明來自理解已有的現實規律。大多數人在努力平衡自身的情感、理性與本能,這一衝突導致人們很容易混淆事實和自己所謂的事實。
  • 「道」的客觀規律,
    的表述實在有些擔心,因為它太大、太深奧、且每個人對「道」的認知都不同,所以,在這裡我以系統的角度來分析,我們假想整個宇宙都在一個計算機系統中:「道」形成了一個系統,並且這個系統在不斷的向前自運行,系統中有明確的運行規則,萬事萬物都按照這個運行規則來發展,這個運行規則就是道的客觀規律
  • 舊約律法與基督律法 太 第24講
    引言:在這段經文中,我們要注意到主耶穌六次提到舊約律法,說:「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又以他獨特的權威,六次提出更高的律法:「只是我告訴你們……」。這更高的律法,就是「基督的律法」(加6:2)。基督的律法不是承襲儀文律法的舊樣,乃是突出了心靈的新樣。它有一個新的要求:基督徒僅僅沒有違背律法的行動是不夠的,還要在心裡沒有違背律法的意念。
  • 佛教:孝養父母是最大的福報和改變命運的捷徑,讀懂因果就明白了
    佛教有句話講:「因果通三世,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由此可知,自己現在的生活現狀全是歷史的總和。換言之,福報跟自己的修為有關,並不是佛祖偏愛誰。《易經》有句經典名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那麼,懂得了種善因得善果的因果道理,知道了通往羅馬的捷徑,積福就非難事了。
  • 因果論證:議論文寫作技能訓練4
    所以當看到一個現象發生,人們就想尋找它產生的原因:當有一個原因發生,人們就想分析它產生的結果是什麼:當看到已經發生的現象,人們就想建立與它們之間的因果聯繫。2、時序性:因果關係總是原因先發生,結果後發生,是引起與被引起的關係。但是並不代表先後發生的兩件事就有因果關係。
  • 未來是變幻莫測還是有規律可循
    日出日落,春夏秋冬,水往低處流,花開花謝,從生到死,從小到大,餓了想吃困了想睡等等都是人們看得到、摸得著、感受得到的自然規律,所以本不該懷疑是否有規律的存在。但為什麼偏偏有人就會提出變化是否有方向性、有規律性的問題呢?歸根到底是有許多變化人類還不理解其中的規律,無法解釋其中的奧秘。人類的文明進步,其中也是對自然規律認知的更多。
  • 「因果」究竟是什麼?我們為何逃不脫這張因果的「網」?
    》什麼是因果?靈魂忘記了初來的樣子,任由這種因果輪迴一段一段的演繹,在善與惡的交錯中迷失了自己,或沉淪,或提升。因果極其的可怕。但是,沉睡的靈魂,他不知道該怎麼樣去停止這一切。在一世一世的輪迴中,好像漸漸、漸漸的忘記了自己。所有的劇本都是自己寫的,靈魂體的乾淨與否,與因果有極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