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通訊員(向和平)人間四月芳菲盡,灣溪桃花始盛開。
近日,筆者走進洪江市灣溪鄉雲峰村產業扶貧基地,只見漫山桃花競相綻放,青山綠水一片粉黛,好一幅山水田園圖。
據悉,該鄉由於海拔高、溫差大,春天來得稍晚。獨特的山地氣候,非常適合種植黃桃、獼猴桃等果木。
講起產業發展前景,楊榮海興奮又激動。 (向和平 攝)
楊榮海、楊榮國和曾祥虎是基地的「主人」,見到三人時,他們正忙得熱火朝天。楊榮海在給桃園清溝,雨季到來之前,他要完成這項工作,避免積水過多浸壞樹根,影響長勢和收成;楊榮國在給剛修的果園路鋪砂,為修通產業基地路,他們購買了一臺挖掘機;曾祥虎在給新種的獼猴桃翻土,今年他們又擴建了種植規模。
三年前,他們通過與村裡協商,流轉承包了村民的百畝荒山,用於開發打造扶貧產業基地。扶貧政策支持兩年後,他們每年需要向村裡交納2萬元的承包費,這筆收益將用於貧困戶的分紅。
曾祥虎在給新種測獼猴桃鬆土, 微耕機劇烈抖動, 雙手不時被打出血泡。 (向和平 攝)
說起兄弟仨,可謂家喻戶曉。楊榮海畢業於湖南工程學院,2017年他與弟弟楊榮國放棄了在懷化發展的好機會,他們轉讓了經營多年的汽車修理廠,在繁華與貧瘠之間選擇了後者。這次與他們同行的還有好朋友曾祥虎,他把鋁合金加工店鋪打掉了。三人同時成為「創業者」,且這次「創業」的主題超級一致:農村、農業、扶貧。
兄弟三人各有所長,楊榮海自信敢闖善於鑽研,楊榮國腦子靈活點子多,曾祥虎吃得苦霸得蠻。對於這次跨行「轉型」,他們也遇到了不少難題,最棘手的就是技術問題。為了增強本領,他們先後到湖南農大、安江農校等地「深造」,還自費到四川蒲江獼猴桃基地 「拜師學藝」。通過培訓交流,不僅獲得了新技能,還收穫了新理念。「當初以為農業就是單純的搞生產,把農產品賣出去,其實未來的農業應該著眼於挖掘潛力上,如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才是關鍵。」楊榮海說。
楊榮海講解長效施肥技術。 (李輝 攝)
由於管理得當,栽下去兩年的桃樹投產了,八千斤黃桃沒等上市就被搶購一空。為了打開市場,兄弟仨沒少花心思。他們變身網絡達人,通過短視頻、網絡直播等方式,全程記錄果樹施肥、開花、結果、採摘等過程,讓客戶放心訂購。同時,利用「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大大拓寬了銷售渠道。
楊榮海告訴筆者,桃園的產量保守估計每畝有4000斤左右,按照市場價8塊一斤計算,60畝桃園每年的產值就有190多萬元,能帶動200多人次的貧困勞動力就業。如今,他們對扶貧產業基地的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規劃。
2019年雲峰村第一家存欄量百頭的牲豬場建成,他們養起了藏香豬,現欄有60多頭。欄舍的豬糞,通過發酵投放到果園,既能改善土壤、節約成本,還能保證產品的綠色健康;在獼猴桃基地,飼養了蜜蜂,可以提高授粉成功率,保證果子光滑均勻;在桃園基地,還挖了水塘計劃搞水產養殖……
不知不覺中,一幅生態農莊圖已儼然呈現,有山、有水、有路、有園。遊人絡繹不絕,配套設施日趨完善,集旅遊、休閒、生態、觀光於一體的扶貧基地落戶即將灣溪。曾經的荒山,已經迎來「華麗轉身」,成為帶動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筆者問楊榮海,是什麼動機促使你回來,他的目光更加堅毅了:「我來自山裡,熱愛土地,我要改變這裡,給子孫後代留下山裡人的精神!」
話音剛落,他又開始忙起來了。
[責編:婁蘭芳]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