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大山深處的湖南省永順縣哈家村,科技特派員左松雲拿著剪子,邊講解邊操作示範,手把手指導貧困村民宋紅星進行柑橘整枝。
哈家村黨支部書記彭楚勇告訴記者,全村原有柑橘品種落後、產量低、品質差,賣不上價,自科技特派員左松雲駐村服務後,對症引進「鄉村貢柚」新品種,幫助村民提質改造柑橘產業,目前已完成柑橘品改250畝,讓柑橘產業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永順縣獼猴桃生產基地
近年來,永順縣大力推行科技扶貧行動,強化科技特派員精準高效幫扶,全覆蓋、全方位、全鏈條服務縣域脫貧產業發展,為縣域脫貧攻堅注入強大「芯動能」。去年10月,在全國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會議上,永順縣委組織部作為組織實施單位得到通報表揚。
在永順縣,人才助力、技術支撐,讓老百姓通過產業增收致富、脫貧摘帽的夢想正逐步實現。
高效用才 精準科技服務
「五一」假期剛剛結束,永順縣科技特派員潘峰駕車來到高坪鄉場坪村,操作無人機噴灑藥物,對聯點片區獼猴桃果林進行潰瘍病統防統治。
作為高級農藝師,潘峰是獼猴桃病害防治專家,負責服務全縣各大獼猴桃生產基地。今年以來,面對疫情下的生產困難,他採取分戶上門、線上指導等方式,搶抓農時,及時跟進獼猴桃疫病防治,確保果農穩定保產。
針對縣域技術人才匱乏,加之地域廣闊,科技服務經常捉襟見肘的困境,永順縣將科技扶貧列入脫貧攻堅「十五項工程」,成立由組織部牽頭,科工信、扶貧、農業、畜牧等10個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的科技扶貧作戰組,在摸清脫貧一線科技需求的基礎上,擇優從農業、林業、畜牧、農機、衛計等部門遴選專業技術人員作為科技特派員。同時,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從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中聘請技術人員擔任科技特派員。
獼猴桃是永順縣主打產業。由科技副縣長、省派科技特派員彭俊彩領銜的科技團隊,指導永順縣建成萬畝獼猴桃生態示範園4個、冷藏庫105餘座,並成立獼猴桃研究所,引進新品種15個。累計舉辦防治潰瘍病、科學施肥等獼猴桃實用技術培訓3800多次,培訓農民25.6萬人(次),帶動獼猴桃產業提質升級。
為讓有限的科技人才發揮最大的人才效益,該縣堅持技術專長與科技需求相契合,統籌使用省派13名、州派15名和縣派190名科技特派員,設立縣級科技扶貧專家服務總團及8個片區分團、23個鄉鎮科技服務工作站,覆蓋190個貧困村、32個重點產業區域,點對點為獼猴桃、優質稻、油茶等主要產業提供技術支持。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影響,永順縣科技扶貧作戰組根據春耕需求,及時發起「抓防疫、促春耕」決勝脫貧攻堅科技服務行動,組織190名科技特派員及農技人才在落實防疫要求的基礎上,通過分組下鄉、配送物資、線上指導等方式,為農戶送去春耕「及時雨」。
柔性引才 助推產業升級
2020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學家劉仲華與永順縣人民政府就「永順莓茶」發展籤約,掛牌劉仲華院士「永順莓茶」研發推廣工作中心,通過校地合作、院士助力,為「永順莓茶」發展「加速」。
「鄧院長的到來就是一場『及時雨』,讓松柏『優質稻+產業項目』發展提速提質。」松柏米業公司負責人王立斌介紹,去年經縣委組織部、縣總工會牽頭,「松柏大米」研發團隊工作室暨鄧華鳳勞模創新工作室在松柏米業公司正式掛牌,今年春耕以來,依託水稻專家優勢,該公司大力實施「稻田+農業」優勢項目,提升優質水稻特色產業產值。
作為湖南省首批柔性引才試點縣,永順縣立足縣域特色產業發展需要,強化效益意識和柔性引才理念,加大專家人才引用力度,實施人才服務產業的「一站一室一辦」平臺建設,先後成立了姚茂君「永順莓茶」研發專家工作室、左孝榮勞模創新工作室、王軍勞模創新工作室、李雙勞模創新工作室、魏大雲勞模創新工作室等由權威專家或省級、國家級勞模領銜的工作室7個,帶動產業升級、農民致富。
「專家工作室聚焦補鏈、強鏈、延鏈的全產業鏈,依託專家人才技術專長和引領作用,推動基地建設標準化、形象口碑品牌化、分級定價規範化、產品營銷信息化、科研創新精深化。」永順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縣科技扶貧作戰組組長李延堃說。
用心護才 盤活人才動能
2019年10月18日,永順縣首次科技扶貧專家惠農競賽活動成功舉辦,省、州、縣三級13個科技扶貧專家團隊同臺競技,通過個人陳述、現場答辯、專家點評三個環節,讓科技特派員在同臺競技交流中切磋技藝,既有力有效提升科技服務能力,又掀起全縣科技扶貧服務新熱潮。這是永順縣完善服務管理、激發人才能量的一個縮影。
該縣出臺支持和鼓勵縣選派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政策,倡導各類科技人才創新創業,領辦創辦企業或以技術入股、管理入股等方式獲取報酬,形成利益共同體30餘個。
整合資金1250餘萬元,保障科技扶貧工作落實落地。為每個扶貧村預算3000元科技惠農工程培訓經費,按3000元/人/年的標準安排科技特派員工作經費,實行技術培訓補貼激勵政策,讓科技特派員「傳經送寶」更有幹勁。
同時,通過建立青年人才黨支部、科技特派員結對帶徒、「長徵帶」教育扶貧工程等舉措,培育一批留得住、有潛力、用得上的本土人才,打造「永不走」的科技服務隊伍。
截至目前,全縣共形成了9大農業扶貧產業,共發展各類農業產業基地112.9萬畝,帶動5.2萬戶20.5萬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在9大農業扶貧產業中,油茶和獼猴桃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全縣共發展油茶42萬畝,其中新造油茶18萬畝,低產林改造24萬畝,年均產茶油5000噸,實現產值6億元,帶動貧困戶1.8萬戶7.4萬人增收脫貧;發展獼猴桃11萬畝,帶動貧困戶0.8萬戶3.5萬人增收脫貧。
原標題:科技拔窮根 人才帶民富——湖南省永順縣科技扶貧工作側記
作者:雷芬 劉仕基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龍成
監製:王澎;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