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為生態扶貧插上科技「翅膀」——訪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

2021-01-10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題:為生態扶貧插上科技「翅膀」——訪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劉世榮

新華社記者胡璐

國家林草局日前宣布,我國全面完成了生態扶貧各項目標任務,助力2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脫貧生態實現雙贏,離不開林草科技的支撐。

作為林草科研的國家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如何提高林草科技供給,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未來將如何發揮林草科技扶貧的長效機制?記者22日採訪了中國林科院院長劉世榮。

劉世榮說,為了助力脫貧攻堅,中國林科院堅持把最新的技術、最優的品種,以及對口專家送到田間地頭、林農身邊,以項目傾斜帶動資金和技術向貧困地區轉移轉化,探索實施了一批典型模式和示範樣板,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明顯提升。

截至目前,中國林科院在貧困地區共推廣林草新技術75項,舉辦培訓班65期,培訓鄉土專家和林農3144人,直接帶動11000多人脫貧。

「植樹造林講究『適地適樹』,脫貧致富更需要有『良種+良法』。」他說,經過多年實踐,林草科技扶貧探索實施了多種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互協調的途徑和模式。

——加強生態扶貧的科技供給。貧困地區多分布在西部地區、偏遠山區,立地條件乾旱瘠薄,造林難度大、成本高。中國林科院瞄準國土綠化重大科技需求,攻克了乾旱地區造林水分承載力、牧草良種培育、生態保護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一體化修復等技術,有力保障了貧困地區國土綠化建設質量。

如在四川等長江上遊區域,大力推廣森林植被恢復與水源涵養功能提升關鍵技術,岷江上遊森林覆蓋率提升至47%,新增水源涵養經濟價值約56億元,為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助力產業扶貧的科技推廣。中國林科院在貴州、雲南、廣西、四川等貧困地區,推廣集成林草實用技術,培育了特色經濟林、果、苔、草、藥等一批特色產業,通過項目成果的推廣示範,指導建立了一批油茶、核桃、油桐、無患子等特色經濟林基地。河南光山縣的司馬光油茶園應用研製的「長林」系列油茶良種,在當地種植面積達到22.7萬畝,幫助3689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創新「科技特派員+團隊服務」模式提供技術支持。依託「科技特派員」「西部之光」等人才計劃為貧困地區培養了一大批鄉土專家。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助力春耕生產,中國林科院發布了油茶、薄殼山核桃和甜柿等經濟林樹種的疫情後造林、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並組織專家通過「線上課堂」、微信視頻等方式開展遠程診斷、在線答疑、視頻培訓等技術服務,第一時間將技術資料推送給林農。

——搭建科技服務平臺,推動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在內蒙古蘇尼特右旗,推動建立了「科技+基地+企業」的合作機制平臺,讓高產優質的野牛草良種在貧困地區迅速推廣應用,既增加了牧民收入,也治理了退化草原。

劉世榮說,科技扶貧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變「輸血」為「造血」,增強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而林草行業周期性較長,更利於實現效益的長效性,保障脫貧不返貧。

未來,他表示,將依託貧困地區豐富的林草資源稟賦,積極引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林草科技推廣、院省合作等一系列科技項目在扶貧地區開展,提高林草資源就地轉化利用和精深加工水平。同時擴大科技特派員選派規模,培養懂扶貧、願扶貧的科技人員,到農村地區開展科技服務。

此外,劉世榮說,將依託示範基地等平臺,組織科技人員持續開展成果技術集成與孵化,深入一線推廣示範先進實用技術,並構建「政府搭臺、專家支招、技術支持、企業唱戲」社會協作的全方位、多層次平臺,凝聚各方力量,推進科技創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完)

相關焦點

  • 為生態扶貧插上科技「翅膀」——訪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劉世榮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胡璐)國家林草局日前宣布,我國全面完成了生態扶貧各項目標任務,助力2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脫貧生態實現雙贏,離不開林草科技的支撐。作為林草科研的國家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如何提高林草科技供給,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未來將如何發揮林草科技扶貧的長效機制?記者22日採訪了中國林科院院長劉世榮。
  • 李海生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2016年10月21日,環境保護部召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幹部調整宣布會議,宣布環境保護部黨組、環境保護部關於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主要負責同志任免的決定。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人事司司長李慶瑞主持會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領導班子成員、院士及中層幹部、首席專家參加會議。
  • 黃河下遊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黃河生態研究...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12月17日,黃河下遊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黃河生態研究中心(濱州)成立會議在濱州舉行。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海生一行赴蕪湖調研長江保護修復駐點...
    12月5日上午,國家長江中心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海生,華中師範大學校長郝芳華,國家長江中心運行管理部副主任劉錄三一行赴蕪湖,調研我市長江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工作,市政府副市長程剛陪同調研。
  • 盛通教育研究院攜手北師大科學教育研究院打造科技創新教育新平臺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教授、科學教育研究院院長鄭永和教授及副院長董豔教授、盛通股份董事長(盛通教育研究院院長)賈春琳先生、盛通股份(盛通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總裁慄延秋女士以及雙方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籤約儀式。
  • 讓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科特派」賦能東莊農業現代化發展
    5月28日,在秀嶼區東莊鎮營邊生態休閒農業園,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吳則焰帶著青年博士,向農業園的技術人員講授葡萄套袋技巧(如圖)。再過20來天,這裡多達8種的葡萄就將成熟。營邊生態休閒農業園內等待採摘的可不止葡萄,板慄南瓜、水果玉米、冰淇淋果等農作物也在開花結果,一片生機盎然。
  • 【會員動態】協會會員單位麼麼直播助殘扶貧,為殘疾人插上築夢翅膀
    2020年是我們祖國助殘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但中國有幾千萬殘疾人,儘管這個特殊群體已經慢慢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的參與者,貢獻者,仍然存在殘疾人就業不穩定
  • 李海生:為環境管理做好科技支撐
    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環科院)趕上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科技創新兩個「春天」,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必須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期,按照李幹傑部長的要求,把黨的十九大的藍圖落實為路線圖、施工圖,爭當建設美麗中國的排頭兵。
  • 服務現代林業發展,這個集團攜手開創新時代林業職教新局面
    三湘都市報12月20日訊(通訊員 伍婷婷 肖明 肖佳園 記者 劉鎮東 黃京)為推動林業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地聯動發展,提高集團服務現代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加強集團化辦學地內涵建設,12月19日,中國(南方)現代林業職業教育集團(以下簡稱「集團」)2020年年會暨校長聯席會議在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召開
  • 林草扶貧丨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優勢 「兩翼」並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湧流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聖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籤約
    2016年11月30日,聖象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就「聖象大國工匠」訓練計劃項目籤約儀式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逸夫樓540學術報告廳正式舉行。聖象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經理、聖象管理學院院長崔學良先生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6級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全體新生進行了「聖象大國工匠」訓練計劃項目的宣講。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史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年會暨多學科視域下的...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復旦大學、陝西師範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雲南大學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世界歷史》《史學集刊》《社會科學戰線》等全國幾十所高校、科研院所及報刊的專家學者、博士生和編輯計120餘人參加了會議,等報刊的參加了會議。遼寧大學校長潘一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劉效梅、遼寧省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朱京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史專業委員會主任鈔曉鴻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辭。
  • 十年「綠色中國行」 遍開生態文明花
    為了更好的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戰略,綠色中國行活動組委會還與中國供銷集團、中國商業聯合會等共同推出並舉辦了兩屆中國綠色產業博覽會,切實為全國的綠色產品服務。兩屆中國綠色產業博覽會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上萬個農副產品進行展銷洽談合作,而來自扶貧重點地區的產品在銷售和展位上組委會都免費提供。
  • 【司法隨筆】讓執行工作插上科學的「翅膀」
    【司法隨筆】讓執行工作插上科學的「翅膀」 2020-12-21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鄒燕紅參加第十五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年會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溫 克受學術委員會課題編制領導小組委託,發布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十四五」時期管理科學研究重點課題指南》。學術年會,以「新起點·新使命·新願景」為主題,圍繞以辯證思維正確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情況新機遇、新挑戰新問題、新思維新行動、新要求新舉措,開創社會發展新局面,保證中國號巨輪在新發展階段行穩致遠等議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 即將召開|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 「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最新議程一覽
    各設區市生態環境局、環保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學會理事和會員單位,市、縣(區)環境科學學會: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環境科技創新促產業轉型升級與生態環境健康發展,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搭建我省環境科技產學研學術交流平臺
  • 《光明日報》專訪昆工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季維智
    掌上春城訊12月20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發文章題為《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據悉,季維智院士為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近日,記者來到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雲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對其進行了專訪報導,報導詳情如下:
  • 趙運林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新湖南客戶端12月14日訊(通訊員 鄒敏 記者 左丹)今天,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召開幹部大會,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胡奇宣布省委調整該校黨委書記的決定:趙運林同志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免去其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副校長職務;胡長清同志不再擔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 《空間生態水文學》出版發行:是森林影響了水,還是水決定了森林的存在?
    2012年,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主辦了「森林植被與水的科學問題論壇」,當時在場的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張新時、沈國舫、馮宗煒、蔣有緒以及其他知名專家均闡述了他們的觀點,總體上大家認為:水是進行森林植被建設的關鍵性因素,特別是在乾旱半乾旱地區更是重要的限制性因素。
  • ...華東師範大學重慶研究院院長曾和平:精密光學在重慶科創發展...
    重慶傑出人才代表、華東師範大學重慶研究院院長曾和平進行《精密光譜技術與發展機遇》主題演講21日上午,2020重慶英才大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在嘉賓主題演講環節,華東師範大學重慶研究院院長曾和平發表了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