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綠色中國行」 遍開生態文明花

2021-01-09 騰訊網

十年「綠色中國行」 遍開生態文明花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副主任、綠色中國行活動組委會秘書長繆宏專訪

作為全國林業草原公益宣傳品牌影響力最大的一個活動,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自2010年推出以來,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先後在19個省、市、自治區、57個地區舉辦,成為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宣傳平臺。在綠色中國行活動開展10周年之際,媒體採訪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副主任、中國林業和草原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副主席、綠色中國行活動組委會秘書長、綠色中國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綠色中國網絡電視中心總編輯繆宏。

媒體:繆副主任,請您談談綠色中國行活動開展10年來的具體情況。

繆宏:綠色中國行是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注森林活動執行委員會、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綠色中國雜誌社聯合承辦的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活動宗旨是: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建設美麗中國。

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左一)為「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武威」授旗。

綠色中國行活動自2010年開展十周年來,先後在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57個地區舉辦,共有30多位省部級以上領導、50多位院士、專家、學者,500多位公眾人物加入,活躍在祖國大江南北,開展綠色中國行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成為了一支宣傳生態文明思想的 「綠色中國文藝輕騎兵」。該活動由人民網、綠色中國網絡電視面向全球現場直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100多家媒體記者隨行專題報導,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讚譽度越來越高,已成為面向全社會、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平臺和窗口。

綠色中國行活動包括:明星共建綠色中國林;《8+1對話》;《綠色中國十人談》:「兩山」路上看變遷;《綠色中國大講堂》;綠色中國行公益晚會;書畫名家公益筆會;「綠水青山看中國」中央媒體記者行;綠色中國攝影萬裡行等系列活動。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永利(中)在陝西旬邑馬欄革命根據地舉辦的 「綠色中國行」開展「萬人接力誦讀十九大報告」活動。

2010年綠色中國行活動榮獲「中國文化創意十大關注獎」,2012年綠色中國行活動榮獲「生態中國媒體獎」,2017年,綠色中國行活動榮獲中國最具影響力公益社群品牌十強大獎,2018年和2019年綠色中國行活動系列節目連續兩屆囊括中國公益電視節目最高獎——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 「首屆全國優秀公益電視節目」專題片類、 欄目類、 特別節目類、全國最佳公益節目主持人、最佳公益電視明星各項大獎。

綠色中國行活動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各有關司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歷時十年成為全國林業草原公益宣傳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平臺,多次受到局領導的表揚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建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張永利、劉東生、彭有冬、李春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總經濟師楊超等領導都曾多次出席活動,並給予指導和肯定。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左五)參加大型系列電視訪談節目《綠色中國十人談》:兩山路上看變遷(三北篇)。

媒體:綠色中國行活動開展10年來在公益事業上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有哪些亮點?

繆宏:2019年9月21日下午,綠色中國網絡電視主持人蘇琳代表綠色中國行活動組委會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第二屆全國電視公益節目推選活動」、中國公益傳播創新高峰論壇上以《綠色中國行:一支活躍在大江南北弘揚生態文明的文藝輕騎兵》為題目系統介紹了綠色中國行活動。在這場中國跨界媒體傳播與公益的最高級別智庫活動現場,我們的演講題目在大屏幕上一經出現,就獲得同臺演講的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全媒體公益委員會會長趙多佳,光明網副總編輯高賽,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副臺長、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副總經理徐蓉,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丁亞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區英雄》節目製片人、總導演吳卉、湖南廣播電視臺《我是歌手》製片人、總導演洪濤等眾多業界知名人士,以及與會全國各大廣電媒體領導、電視傳播專家和廣大公益電視人的爆棚掌聲。我想,這並不僅僅是我們演講題目的精彩,而且也是大家對綠色公益事業的一份責任共識與期待。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彭有冬(左一)在「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濰坊」參加綠色中國林義務植樹活動。

歷經十年,從青藏高原到海南黎族村寨,從內蒙古大草原到江南魚米之鄉,從大西北古涼州到大西南世界苗鄉,一大批有志於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專家、學者、藝術家加入到綠色中國行隊伍中來。

綠色中國行院士專家團隊有沈國舫院士、蔣有緒院士、唐守正院士、李文華院士、尹偉倫院士、孟兆禎院士、侯立安院士、張守攻院士等和厲以寧、吳曉華、胡鞍鋼、鄭水泉、溫鐵軍、李稻葵、徐鳳翔、黎祖交、常紀文、王東明、王文、胡勘平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其中,已經87歲高齡的沈國舫院士多次參加綠色中國行活動,為地方綠色發展奉獻智慧;有著「森林女神」之稱的高原生態學家徐鳳翔以89歲高齡擔任「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研學顧問,令人敬佩而感動。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春良(左五)參加「綠色中國行—走進森林城市(金華)」暨首屆綠色中國森林城市音樂會啟動儀式。

綠色中國行這支宣傳生態文明思想的文藝輕騎兵隊伍不斷壯大,目前已有成龍、唐國強、劉勁、郭志堅、雷佳、舒楠、李丹陽、呂薇、楊瀾、紫凝、羅旭、劉棟棟、李蜜、郎朗、周迅、韓庚、烏蘭圖雅、雲朵等500多位公眾人物加入到隊伍中。年齡最大的近90歲,最小的只有8歲,今年央視春晚演員中有我們12位文藝輕騎兵登臺演出。

這支綠色中國行文藝輕騎兵還與綠色中國行專家團隊一同積極與地方共建「綠色中國林」,助推綠色產品公益活動,擔任「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研學顧問、導師。

在綠色中國行百名公益明星助推綠色產品活動中,綠色中國文藝輕騎兵在田間地頭和扶貧幹部及農民朋友們交流、互動,助推綠色產品,助力脫貧攻堅。

在廣西貧困縣鐘山縣,通過綠色中國行百名公益明星助推貢柑公益活動,把貢柑的價格從原來的5元錢一斤,提升到10元錢一斤,真正讓桔農得到了實惠。在世界苗鄉重慶彭水的舞臺上,著名表演藝術家、周恩來總理的扮演者劉勁老師對當地脫貧攻堅項目紅薯酸辣粉讚不絕口,現場小觀眾都在抿口水。在做節目後期時,編導看得也饞了,馬上網購了一大箱速食酸辣粉分給大家吃。一向優雅在意自身形象的央視《新聞聯播》主播郭志堅和歌唱家呂薇老師坦言,第一次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吃東西,好吃、忘我。通過綠色中國行公益活動的重要宣傳平臺,把當地的優秀綠色產品宣傳推廣到全國、全世界。

劉勁、郭志堅、呂薇等綠色中國公益大使在重慶彭水助推苗鄉綠色產品。

重慶市彭水縣廟池村是地處偏遠的一個鄉村,也是彭水縣重點打造的一個扶貧樣板村。綠色中國行活動2018年7月5日來到廟池村,這也是綠色中國行首次走進大山中的村莊。在廟池,我們的文藝輕騎兵與彭水縣苗族演員一同為周圍的鄉親們演出了一臺精彩的文藝節目;同時我們在廟池村錄製了「綠色中國十人談」,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從鄉村振興戰略的高度對廟池的致富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

從2016年開始,綠色中國行活動先後四次走進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宣傳這座處於綠色轉型中的資源型城市。綠色中國行百名公益明星深入到七臺河的鄉間,對七臺河特產藍靛果、黑甜甜葡萄、有機醬油等進行廣泛宣傳,讓綠色產品能夠被廣大消費者接受、認知。

為了更好的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戰略,綠色中國行活動組委會還與中國供銷集團、中國商業聯合會等共同推出並舉辦了兩屆中國綠色產業博覽會,切實為全國的綠色產品服務。兩屆中國綠色產業博覽會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上萬個農副產品進行展銷洽談合作,而來自扶貧重點地區的產品在銷售和展位上組委會都免費提供。通過兩屆中國綠色產業博覽會的舉辦,胡柚、油茶、蘋果、蜂蜜等許多貧困縣的產品找到了銷路、提升了品牌價值,取得了很好的扶貧效果。

綠色中國行是第一個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主題開辦了大型系列電視訪談節目《綠色中國十人談》:「兩山路上看變遷」的宣傳平臺;第一個開辦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萬人接力讀報告》網絡現場互動分享的正能量媒體;第一個開講《綠色中國大講堂》的網絡媒體。

2019年5月20日,總書記考察革命老區江西贛州。5月28日,綠色中國文藝輕騎兵隨後在贛州市南康區舉行公益晚會,助推南康家具,助力脫貧攻堅。晚會通過人民網、綠色中國網絡電視全球直播,500多萬人在線觀看。

2019年8月21日,總書記考察甘肅武威,作出學習「六老漢」新愚公精神的重要指示。8月24日,我們「綠色中國行」第一時間來到武威舉行慰問演出。當天上午,綠色中國文藝輕騎兵的藝術指導劉勁老師,陪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到八步沙林場慰問「六老漢」三代人英雄群體,劉勁老師還特別在總書記勞動的地點參加治沙植樹活動,並向林場職工們即興朗誦歌頌「六老漢」事跡的詩詞。在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武威的公益晚會上,六老漢代表帶領全場萬人觀眾領唱《我和我的祖國》,現場氣氛十分感人,晚會通過人民網、綠色中國網絡電視全球直播,400多萬人在線觀看。

在 「綠色中國行」公益晚會上克裡木等多民族歌唱家先後用本民族語言清唱《我和我的祖國》,共慶祖國七十華誕。

去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各大媒體都推出了《我和我的祖國》系列活動。我們「綠色中國行」策劃了第一個多民族歌唱家、多民族語言演唱這首歌的形式。在世界苗鄉重慶彭水的公益晚會上,78歲的維吾爾族克裡木老師、漢族呂薇老師、和11歲的蒙古族小歌手阿比亞斯,還有苗族、回族、滿族等多民族歌手先後用本民族語言清唱《我和我的祖國》,最後帶領全場萬人觀眾漢語苗語大合唱。現場五星紅旗滿場飄揚,愛國熱情氣氛感動了500萬的網絡在線觀眾。

十年歲月承載著「綠色中國行」砥礪前行的腳步,大地綻放出我們文藝輕騎兵傾力奉獻的芳華。在此,我向全國文藝工作者發出邀請:請加入我們綠色中國文藝輕騎兵,讓我們一起綠色中國行!

附綠色中國行簡介:

綠色中國行是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注森林活動執行委員會、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綠色中國雜誌社聯合承辦的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活動宗旨是: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建設美麗中國。

活動自2010年開展十周年來,先後在19個省、市、自治區、57個地區舉辦,共有30多位省部級以上領導、50多位院士、專家、學者,500多位公眾人物加入,活躍在大江南北,開展綠色中國行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成為了一支宣傳生態文明思想的 「綠色中國文藝輕騎兵」。該活動由人民網、綠色中國網絡電視面向全球現場直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100多家媒體記者隨行專題報導,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讚譽度越來越高,已成為面向全社會、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平臺和窗口。

(一)主辦單位

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注森林活動執行委員會、中國綠化基金會

(二)承辦單位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綠色中國雜誌社、

(三)協辦單位

綠色中國網絡電視中心

(四)播出媒體

人民網、綠色中國網絡電視、吉林衛視

(五)支持媒體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人民政協報、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綠色時報等100多家中央、省、市媒體。

(六)主要活動內容

綠色中國行主要內容包括:1、綠色中國行啟動儀式。2、大型系列電視訪談節目《綠色中國十人談》:兩山路上看變遷;《綠色中國大講堂》;《8+1 對話》。3、綠色中國行公益晚會。4、「綠水青山看中國」——中央媒體採訪活動。

特邀顧問

邵華澤 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委員、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人民日報社原社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徐有芳 十五、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原國家林業部部長、中國綠化基金會顧問、中國林業產業協會顧問

曲格平 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原主任委員、原國家環保局局長、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

何東君 全國政協委員、新華社原副社長、高級記者

監 制:

張 煒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司長

黃採藝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新聞發言人、宣傳中心主任

陳 蓬 中國綠化基金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 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秘書長

繆 宏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副主任、中國林業和草原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副主席、綠色中國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綠色中國網絡電視中心主任、總編輯

副秘書長

劉晏平 綠色中國雜誌社常務副社長

耿國彪 綠色中國雜誌社副總編輯

向 陽 綠色中國網絡電視中心副總編輯

胡勘平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研究部部長

於守山 北京電視臺著名導演、2009綠色中國公益大使

葉 晟 著名影視策劃人、2009綠色中國公益大使

羅 旭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全媒體公益委員會副秘書長

舒志良 中國供銷社員城管控項目中心主任

陸松林 澳門高新技術交易所董事長、新財富(澳門)論壇組織秘書長

蘭人河 《香港商報》廣西辦事處主任

藝術指導

劉勁 解放軍文工團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周恩來總理扮演者、北京世園會形象大使、關注森林活動形象大使、綠色中國形象大使、2009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公眾人物大獎獲得者

音樂總監

舒 楠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文化藝術中心著名作曲家,電影金雞獎、華表獎最佳音樂得主,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11綠色中國公益大使

組委會大型活動部主任

向 陽 綠色中國網絡電視中心副總編輯

組委會大型活動部總監

孔令首 綠色中國網絡電視中心大型活動部副主任、執行導演

專家陣容

院士

沈國舫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著名林學及生態學專家、2009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特別貢獻獎獲得者

蔣有緒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

唐守正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參事、2011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特別貢獻獎獲得者

李文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011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特別貢獻獎獲得者

尹偉倫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生物學森林培育學家、2010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特別貢獻獎獲得者

孟兆禎 中國工程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風景園林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

侯立安 中國工程院院士、少將、著名環境工程學家

專家學者

厲以寧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教授、2008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特別貢獻獎獲得者

楊 超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總經濟師、高級工程師

吳曉華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員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鄭水泉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

胡鞍鋼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溫鐵軍 著名三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2008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

李稻葵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2010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特別貢獻獎獲得者

盛煒彤 國務院原參事、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

徐鳳翔 著名高原生態學家、2007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

宋維明 原北京林業大學校長、著名林業經濟學家、博士生導師

常紀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所長、研究員

王東明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所長、研究員

王 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張 煒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司長

程 紅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場種苗司司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黃採藝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主任、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新聞發言人

陳 蓬 中國綠化基金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李 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黎祖交 綠色財富論壇秘書長、教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

嚴 耕 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王春益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研究員

姜學民 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蔣高明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著名生態學家

鐵 錚 北京林業大學原黨委宣傳部長、教授

相關焦點

  • 寧夏吳忠:厚植生態底色 讓綠色意識文明習慣深入人心
    近日,寧夏吳忠市被生態環境部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成為寧夏首次入選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的城市。這是吳忠市繼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中國十佳綠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後又一張「國字號」生態獎牌,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吳忠市一張靚麗名片。
  • 國外高度評價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兩山」理念消解了這一對立,兼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走出了生態文明之路,這是高質量的綠色發展之路。「兩山」理念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他還曾這樣表示,「在我看來,中國提出走向生態文明這個偉大的主張,是21世紀中國對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
  • 王夏暉: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成為時代最強音、主旋律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行穩致遠(大家手筆)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在生態文明建設「快車道」上行穩致遠,要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為方向和動力,努力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景象不斷呈現在人們面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日益增長。
  • 讓群眾切實享受到「綠色福利」——商洛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側記
    這一組來自秦嶺腹地商洛的數據,凝結著當地幹部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付出的汗水,表明了商洛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巨大改變。聚力整治 提升生態「顏值」「之前群眾不滿意,對企業有很多投訴。」商南天和泥漿有限公司負責人康朝偉告訴記者,「縣生態環保部門在深入調查後,要求我們消除氣味,切實打消周邊村民的顧慮。
  • 推動綠色發展(137)丨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雲南發布)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保護好,並明確要求雲南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 鍛造綠色轉型發展「金鑰匙」——輝南縣生態文明建設走筆
    從生態底色好,到綠色發展強,輝南縣既保持了綠水青山,又收穫了金山銀山,實現了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並駕齊驅的良好格局。 「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點燃綠色發展新引擎 近兩年,輝南縣不斷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結合地方發展優勢,努力打造「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探索出一條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綠色轉型發展新路。
  • 綠色滿溢幸福路寬 繪就生態文明的福州新畫卷
    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黃戎傑  綠色,是福州發展的底色,孕育著勃勃生機和無盡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
  •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加快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對我省2021年經濟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加快構建綠色生產綠色生活方式,統籌推進生態修復治理保護和綠色生產、綠色生活,持續抓好汙染防治,著力抓好生態修復,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依法構建綠色生活場景,讓綠色發展廣泛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
  • 生態文明之光照耀美麗中國——寫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
    15年的綠色發展實踐,生動詮釋這一論斷的深刻內涵。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一幅新時代的綠色畫卷正在美麗中國恢弘鋪展!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兩山」理念指引中國經濟社會綠色變革
  • 生態文明時代福地:山地文明時代
    所以我們今天這次會議應該說是中國的有機事業,我們的有機大會走向未來的一個拐點。在今天下午的有限時間裡,我是想和大家聊一個想法,因為在前幾年,我給環保部也包括其他部門遞交過一個諮詢報告,這個諮詢報告是建議我們的國家能夠召開一種覆蓋世界性的會議,我把它叫做山水文明論壇。為什麼要開這個山水文明論壇呢?因為從天人合一的角度,從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生態文明的重大規律來看,就是生態興、文明興。
  • 電視紀錄片《生態文明啟示錄》第二季播出
    &nbsp&nbsp&nbsp&nbsp為宣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兩山理論」,由中國環境出版集團攝製的紀錄片《生態文明啟示錄》第二季近日在央視頻道播出。&nbsp&nbsp&nbsp&nbsp紀錄片執行製片人譚子峰介紹說該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以挖掘中國生態智慧,探尋環境問題解決之道為主線,結合案例對綠色發展、大氣環境治理、水環境治理、土壤環境治理等進行深入探討,為堅決打勝汙染防治攻堅戰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加快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合力。
  • 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鬥者
    ,讓中國傳統生態文化和生態智慧源遠流長,發揚光大,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新形勢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總體思路、重大原則作出深刻闡釋和科學謀劃,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凝結著對發展人類文明、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深刻思考,在全球大國治國理政實踐中獨樹一幟,彰顯了中國特色、戰略眼光和世界價值
  • 推進生態文明,繪就綠色圖景~州林草局局長這樣說……
    楊雲鴻「十四五」開啟在即,全州林草系統將如何鞏固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科學謀劃布局「十四五」工作,以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紅河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囑咐猶在耳畔,楊雲鴻告訴記者,當前,我州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這個時候更要注意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故事。接下來,州林草局將堅持總結過去與展望未來相結合,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十三五」規劃全面總結,把好思路、好做法、好經驗認真提煉、細心歸納,吸收運用到「十四五」規劃中去,並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明確今後發展的主攻方向。
  • 新時代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北二外與南平市揭牌共建「中國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研究院」。此次高峰論壇包括「生態銀行」、「武夷品牌」和「水美經濟」三個分論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務院參事室當代綠色經濟中心旅遊專委會主任崔莉副教授在「生態銀行」分論壇上發布重要學術成果。
  • 【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樣板示範 創建引領——新疆生態文明建設...
    為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哈巴河縣和特克斯縣緊跟昭蘇、鞏留、布爾津三縣步伐,堅定不移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局哈巴河縣分局負責人介紹,哈巴河縣開展了一系列以農田防護林、村莊綠化、綠色通道、沙棘種植為重點的植樹造林活動,重點實施溼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加快實施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重點基礎工程,改善了城鎮及周邊生態環境,使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 中國華電:情系水電心繫人民 久久為功綠色而行
    截至目前,中國華電水電總裝機容量達2734萬千瓦,生態環境恢復率達90%以上,以「建設一座電站、保護一方環境、造福一方百姓」為目標,打造了一批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水電工程,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 王夏暉: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十四五」怎麼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車八嶺杯」中國綠色時報第二屆十大生態美文評選揭曉
    本報訊 記者尹萍報導 3月31日24時,「車八嶺杯」中國綠色時報第二屆十大生態美文評選活動投票圓滿結束。       為鼓勵生態文學創作,提高生態文學作品創作和鑑賞水平,中國綠色時報於2010年1月1日至3月31日開展了「車八嶺杯」中國綠色時報十大生態美文評選活動,對2009年刊發在中國綠色時報副刊生態文化版上的優秀稿件採用公眾投票方式進行評選。活動開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網友除參與投票外,還紛紛在論壇留言,暢談自己閱讀這些優秀生態文學作品的感受。
  • 爭做文明人 共創文明城 邕城學子用行動澆灌文明之花
    阮超攝&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民主路小學五象校區舉行「生態文明」主題晨會,宣傳綠色生活理念,打造文明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