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切實享受到「綠色福利」——商洛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側記

2020-12-23 西部網

如今,商洛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綠水青山越來越美。記者 趙晨攝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2015年削減了7.0%、6.4%;

森林覆蓋率達68.37%;

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連續7年保持全省第一;

城市水環境質量連續4年居全省前列;

連續3年成為全省唯一進入全國空氣品質達標城市行列的地市;

榮獲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氣候康養之都、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等稱號。

這一組來自秦嶺腹地商洛的數據,凝結著當地幹部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付出的汗水,表明了商洛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巨大改變。

聚力整治 提升生態「顏值」

「之前群眾不滿意,對企業有很多投訴。」商南天和泥漿有限公司負責人康朝偉告訴記者,「縣生態環保部門在深入調查後,要求我們消除氣味,切實打消周邊村民的顧慮。我們在商洛市生態環境保護局商南縣分局的支持下,潛心做好環保技術升級,並挨家挨戶耐心講解,逐漸消除了鄉親們的顧慮。」

今年以來,商南縣以開展作風建設專項整治活動為契機,堅持把大氣汙染防治和水汙染防治作為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頭號工程」,持續抓好工業、燃煤、交通、揚塵、餐飲油煙大氣汙染治理,全縣空氣品質大幅提升。

近年來,商洛市全面打響「藍天、碧水、淨土、青山」四大保衛戰,生態環境「顏值」得到了持續提升。

商洛以堅決的態度實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管,全力配合省委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巡視,72個違規建築問題、454個秦嶺生態環境問題全部整治到位;制定並實施了「大氣汙染防治四年行動計劃」和「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落實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等各項措施,「商洛藍」已成為亮麗名片。

此外,商洛還啟動了丹江等流域汙染防治四年行動計劃,實施了工業廢水及尾礦庫治理、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小流域治理、飲用水源保護等8大類丹江等流域汙染防治項目473個。目前,全市9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10條主要河流22個監控斷面穩定達到功能區標準,確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

創新補短 嚴守生態底線

寒冬時節,走進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茅草門樓,籬笆圍牆,小橋流水,以及一排排具有陝南特色的民居,仿佛來到江南水鄉。

「現在有300多戶農戶辦起農家樂,每戶年均收入20多萬元。群眾嘗到了好生態帶來的甜頭,珍愛並守護綠水青山已成為當地群眾的共識。」朱家灣村二組脫貧群眾柳太青告訴記者,過去村民們主要是靠上山採藥、伐木等謀生,如今村民們則依靠生態環境來發展旅遊經濟,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已經打通。

近年來,圍繞群眾關心關切、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商洛市不斷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先後印發《商洛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整改工作方案》等75個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政策措施,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制度化、規範化、現代化建設步伐顯著加快。

同時,商洛市修訂完善了《商洛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投資1800萬元建成了包括實時監控、在線監測、指揮調度、視頻會議、應急管理等功能的環境監控應急指揮中心,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環境應急管理工作信息化、數位化和科學化。

加強宣教 提高環保素養

「村上專門給開農家樂的農戶安裝了汙水處理設備。」商南縣金絲峽鎮太子坪村村民李民州指著家門口安裝的集成式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說,「以前,用完的水就直接排進河裡了。現在,汙水淨化後,還可以再次利用,不僅減少了成本,環境還不受汙染。」

金絲峽鎮太子坪村王家坡組依託國家5A級旅遊景區金絲峽,在村裡試點實施了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安裝了13套小型汙水處理設備,建成了生活汙水處理人工溼地公園,確保匯入丹江的水清澈乾淨。村民們深切感受到了環境治理帶來的好處,也自覺維護起了家門口的生態環境。

以「6·5」世界環境日為契機,商洛開展了「公眾開放日」「生態環境主題攝影大賽」等形式多樣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活動,積極在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及市縣區政府網站和「商洛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宣傳報導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情況。通過一系列廣泛宣傳,商洛市幹部群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進一步增強,生態文明素養不斷提高。

在柞水縣,廣大群眾自發參與到「八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中,實施畜禽歸圈、柴垛歸堆、垃圾歸箱、汙水歸網,清積垢,布新綠,美村莊,營造了乾淨整潔、文明衛生的農村環境,構建了環境改善與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提升的嶄新格局。

截至目前,商洛市在88個鎮724個村實施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創建美麗宜居示範村67個,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我們通過強化綠色發展理念、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打造綠色生態環境、培育綠色文明風尚,不越生態『紅線』,守住發展『綠線』,把生態環境優勢發展成生態經濟優勢。」商洛市生態環境保護局局長劉福明表示,商洛市將持續改善「生態民生」,讓守住綠水青山的商洛人民享受到更多的「綠色福利」。

編輯:張娟

相關焦點

  •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加快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我省幹部群眾紛紛表示,要立足新發展理念,深入學習貫徹會議精神,把學習貫徹會議精神與推進我省各項生態環境工作緊密結合,為實現美麗山西不斷努力。朔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李永平說,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為生態保護修復指明了方向和具體工作要求,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表現,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邁出的第一步。做好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是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要求。
  • 鍛造綠色轉型發展「金鑰匙」——輝南縣生態文明建設走筆
    從生態底色好,到綠色發展強,輝南縣既保持了綠水青山,又收穫了金山銀山,實現了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並駕齊驅的良好格局。 「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點燃綠色發展新引擎 近兩年,輝南縣不斷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結合地方發展優勢,努力打造「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探索出一條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綠色轉型發展新路。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為此,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綠色發展,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汙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更好滿足當代人民群眾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也要為子孫後代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第二,堅持把人民的評判作為檢驗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依據。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 寧夏吳忠:厚植生態底色 讓綠色意識文明習慣深入人心
    近年來,吳忠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生態立區戰略,聚力打贏打好汙染防治「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著力解決群眾關心和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生態文明示範效應不斷深入,轄區生態環境有效提升,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 邁開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實步伐——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習心得...
    對縣區委來講,就是要按照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建設,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三是深刻領會民生需求新變化。
  • 讓群眾享受到藍天白雲、清水綠岸、鳥語花香
    這在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看來,為全市下一步生態環境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將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為統領,率先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形成生態文明樣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成都生態本底的守護者、排汙行為的監督者、綠色發展的推動者,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在成都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目標進程裡,是責無旁貸的。
  • 十堰:扛起管水治水責任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12月21日,2020年度全市河湖長制工作聯席視頻會召開,市委常委、副市長張啟鴻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扛起管水治水責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會議通報了全市河湖長制和水質情況,安排部署相關工作。要齊抓共治濃氛圍,創新公眾參與機制,加強民間河湖長制度、隊伍建設,讓更多熱心河湖保護的人士當好河湖保護宣傳員、違法行為勸導員、河湖問題收集員、河湖長履職監督員,營造全社會關愛、珍惜、保護河湖的濃厚氛圍。
  • 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 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 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2020-08-25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色滿溢幸福路寬 繪就生態文明的福州新畫卷
    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黃戎傑  綠色,是福州發展的底色,孕育著勃勃生機和無盡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
  • 推動綠色發展(137)丨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雲南發布)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保護好,並明確要求雲南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 甘州區「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生態文明建設主題新聞發布會實錄
    今年以來,甘州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提升城市形象和增強城市居民幸福感、獲得感,高標準謀劃,紮實推進城市建設「十大工程」和城市精細化管理「十大專項整治」行動。
  • 國外高度評價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像是在綠色金融領域,中國已成為全球領跑者。除此之外,中國大力推行河長制、湖長制,這些都是非常創新的體制安排。下一步重要的是,落實這些措施,確保跨部門和跨區域協調。」  美國學者羅伊·莫裡森說,中國通過具體政策,清楚表明了將生態文明建設承諾付諸實踐的意願。
  •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樹立什麼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七期第2題的答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樹立什麼的生態文明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要求的是?有需要的小夥伴們快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正確的答案分享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七期第2題的答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樹立什麼的生態文明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要求的是?有需要的小夥伴們快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正確的答案分享吧!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答案匯總
  •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行穩致遠(大家手筆)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在生態文明建設「快車道」上行穩致遠,要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為方向和動力,努力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景象不斷呈現在人們面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日益增長。
  • 福建福清建市30周年 下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盤棋
    生態興,則文明興,撤縣建市30年來,福清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並將這幅生態畫畫得越來越動人:建市之前,福清城區僅有一個街心公園,如今40座大型綜合性公園、主題公園在城市裡星羅棋布;街頭轉角、巷陌空地造了25個「口袋公園」;建設了411個美麗鄉村(含新農村);2020年,森林覆蓋率42.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75平方米,是1990
  • 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石屏縣將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全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石屏縣委書記張鵬程接受採訪時說。「十三五」期間,石屏縣在推進綠色發展、跨越式發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組織開展異龍湖水體達標三年行動、決勝異龍湖水體達標「衝刺行動」,聚焦「古韻新城·水墨石屏」文化旅遊品牌建設,交出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優異成績單。
  • 興安盟科右前旗:堅守生態底線 激發綠色活力
    近年來,興安盟科右前旗把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第一責任,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切實將築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作為一項根本性、長期性任務抓緊抓實,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不動搖,守住「綠色底線」、激發「綠色活力」、擦亮「綠色名片」,推進全旗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推進生態文明,繪就綠色圖景~州林草局局長這樣說……
    楊雲鴻「十四五」開啟在即,全州林草系統將如何鞏固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科學謀劃布局「十四五」工作,以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紅河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囑咐猶在耳畔,楊雲鴻告訴記者,當前,我州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這個時候更要注意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故事。接下來,州林草局將堅持總結過去與展望未來相結合,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十三五」規劃全面總結,把好思路、好做法、好經驗認真提煉、細心歸納,吸收運用到「十四五」規劃中去,並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明確今後發展的主攻方向。
  • 王夏暉: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成為時代最強音、主旋律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廣安武勝:生態建設鋪好「綠色」底色
    四川新聞網消息(張皓文)近年來,廣安市武勝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切實加強嘉陵江武勝段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同步推進岸線保護、河道疏浚、砂石整治、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退出等工作,同時加大植樹造林力度,生態環境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