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吳忠市被生態環境部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成為寧夏首次入選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的城市。這是吳忠市繼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中國十佳綠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後又一張「國字號」生態獎牌,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吳忠市一張靚麗名片。
逐綠前行 繪就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
——寧夏吳忠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紀實
黃河吳忠段面。
多部門聯合檢查大型貨車。
申能吳忠熱電有限公司。
環境監測人員正在採樣。
吳忠市古城灣人工溼地。
吳忠現代化工廠育秧。
吳忠市全力打造奶產業矽谷。
(圖片由吳忠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臭水溝變成了水清岸綠的景觀河,出了門就是公園,走在街上也有看不完的街景,我們的城市鄉村生態環境真是越來越好了……」這是吳忠市群眾發自肺腑的心聲,也是對優美生態環境最有力的肯定。
近年來,吳忠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生態立區戰略,聚力打贏打好汙染防治「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著力解決群眾關心和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生態文明示範效應不斷深入,轄區生態環境有效提升,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制度創新驅動
引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現,也是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求。
吳忠市突出規劃引領,強化考核約束,堅定綠色發展理念,築牢生態文明建設根基,創新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協調並進。自2013年起,吳忠市陸續出臺了《關於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等制度,編制了《吳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規劃》,特聘7位專家為市政府生態環保顧問等舉措,做到了生態文明建設責任主體明確、高位謀劃、推進有序。
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一條條措施的落實、一項項「過硬」的考核,為吳忠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提供了保障。
2016年5月,吳忠市出臺《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意見》,從頂層設計上解決了生態環境建設與城鄉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不同步、不融合、不統一的問題。2016年11月,吳忠市確定了以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為主題,率先走出西部欠發達地區綠色發展新路子,建設綠色經濟示範市的新目標,全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工作。
2019年12月,吳忠市委五屆十次全會提出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三大戰略,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維護政治安全、改善生態環境「三條生命線」,做好調、轉、增、融「四篇文章」,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堅持問題導向,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紮實推進。2017年至2019年,吳忠市對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權重均達到22%以上,並設置了反向扣分項,強化指標約束,力促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逐件整改銷號。逐項明確責任單位、整改時限、整改目標、整改措施,落實逐項整改、逐項檢查、逐項銷號,確保按時保質完成整改任務。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共反饋吳忠市38項整改任務,32項已按照時限要求完成整改銷號,需2020年完成的6項已基本完成整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轉辦的34批250件294個群眾信訪投訴問題已全部辦結並驗收銷號。
技術創新驅動
工業經濟迸發綠色動力
以技術創新為關鍵突破口和新動能,吳忠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工業轉型升級行動,健康食品、裝備製造、現代紡織三大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壯大,構建了「3+X」的產業體系,培育了吳忠儀表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運用高新技術、低碳技術創新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吳忠市盡其所能,以綠色產業體系推進傳統汙染產業的淘汰、轉型,減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汙染水平,2018年以來,累計淘汰洗煤等落後產能259萬噸,減少能源消耗26.5萬噸標準煤,從根子上減少沿黃地區汙染排放,切實推進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
進入冬季,吳忠市產業預投產的項目按照時間表有序推進,投產項目的生產線高效運行。近年來,吳忠市加速打造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經濟製造體系,加快技術創新驅動,工業經濟迸發「綠色動力」。
寧夏海盛實業有限公司採用國內碳化矽行業先進工藝,實現無汙水排放;同盛化工公司投資4億元進行技術改造,實現單位能耗降低20%以上。理念之變,鋪就一條綠色發展新路子。
吳忠市制定《推進創新驅動戰略行動計劃》,落實自治區「創新驅動30條」和「吳忠市創新驅動行動計劃18條」,實現R&D經費年增速達到40%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1.4%,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速達到46%,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速達到61%,培育建成創業園區和孵化基地53個。
2017年至2019年,吳忠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同比分別下降。近年來,吳忠市認真執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著力構建現代水安全保障體系,水資源支撐能力不斷增強,2019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28.8%,圓滿完成自治區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各項考核指標。
三大保衛戰
守護藍天碧水淨土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上,吳忠市始終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
吳忠市大力推進藍天保衛戰,讓天更藍。「十三五」以來,吳忠市投入大氣汙染防治資金14.93億元,完成治理項目382個,淘汰燃煤鍋爐803臺3415.82蒸噸。青銅峽工業園區、金積工業園區核心區「一區一熱源」已建成投運,工業園區集中供熱供汽規劃穩步推進。火電、水泥等重點行業全部完成了超低排放或特別排放限值改造;劃定寧夏首個城市禁煤區,年減少散煤使用量2萬餘噸;完成加油站油氣回收和雙層罐改造154座;制定優化重型車輛繞城路線,劃定黃標車、農用車禁限行路段51處……
「五水同治」的碧水保衛戰打響,讓水更清。全面落實河長制,實施入黃排水溝綜合整治等行動,實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項目49個,水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過境黃河溼地保護面積達4萬餘畝;9個城鎮汙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5個工業園區實現汙水集中處置;獲批第二批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獲得國家獎補資金4億元;組織實施清水溝、南乾溝等一系列水汙染治理工程,入黃排水溝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四類以上。
持續打好淨土保衛戰,讓土地更潔淨。吳忠市出臺三年行動計劃,如期完成土壤汙染狀況詳查任務。全市5個工業園區全部建成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儲存處置場,進一步降低工業固廢帶來的環境安全隱患;開展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環境整治,工業危廢及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達100%;制定農業面源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劃定禁養區62個,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98.5%,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9%。
2016年至2019年,吳忠市環境空氣品質、水環境質量、四項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均完成自治區考核目標。
如今,放眼吳忠大地,藍天、碧水、淨土已成為新常態。
堅持共治共享
打造綠色生活方式
環境也是民生,藍天就是美麗,綠水青山乃是幸福。
近年來,吳忠市通過創新供給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和生態產品服務人民群眾,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生態環境,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城市美麗形象的發力點。
——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項目,建設公交車智能調度系統平臺,新增75輛純電動公交車投入運營,新能源公交車達到55%以上,市區公交服務能力和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公交綠色出行邁出堅實步伐。全域旅遊加速推進,青銅峽市成功創建為全域旅遊示範區,黃河大峽谷通過國家5A級旅遊景區景觀質量評審,黃河樓景區、鹽池哈巴湖生態旅遊區、鹽州古城歷史文化旅遊區、同心紅軍西徵紀念園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A級旅遊景區達到17家。
——大力實施城市道路綠化建設。5年來,吳忠市保持市區綠量的穩步增長,維持三綠指標不降低,完成朔方路、秦渠路等29條新建道路綠化、新增城市綠地924畝,市區「城市雙修」工程改造道路19條25.7公裡、人行道10萬平方米、樓體140餘棟。通過執行工程建設節能強制性標準,加快綠色建築,城鎮新建綠色建築比重達到30%。
——大力開展城鄉垃圾集中清理行動。2019年,開展建築垃圾、醫療垃圾、餐廚垃圾等八大城鄉垃圾集中清理行動,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在全區排名前列。
——穩步推進國土綠化及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要求和自治區下達任務,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平原綠網提升等重點工程,穩步推進林草生態建設。「十三五」期間完成營造林面積156.13萬畝、退化草原修復面積35.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7.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4.3%。
在吳忠,生態文明建設內容是吳忠市委黨校幹部教育主體班和各類培訓班必修課,環保法律法規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成了規定動作。
生態文明建設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民愛護生態、保護環境意識明顯提高。
卓有成效的舉措,厚植了吳忠綠色底色,彰顯了城市生態特色,夯實了生態經濟發展根基。在吳忠,生態意識、文明習慣深入人心,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已成為自覺行為。(寧夏日報記者 李錦)
【來源:寧夏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