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態,這就是開遠的幸福「底色」!

2021-01-17 澎湃新聞
綠色生態,這就是開遠的幸福「底色」!

2021-01-12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年來

開遠市全面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堅持把「綠色」作為生態發展底色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著力打造

美麗宜居新開遠

綠色開遠

清泉城中流

如今的瀘江河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滿目如畫

雖已是隆冬時節

但河道兩岸仍樹木蔥蘢、花草繁茂

生機盎然

瀘江河(開遠段)在開遠市境內全長25公裡,流域面積331平方公裡,由於流經的村莊眾多,排汙口也較多,瀘江河一度成為了治理難度最大的河流。該市本著「治河促發展」的理念,先後對瀘江河實施了5.36公裡的河道治理工程和3.7公裡的生態治理工程,通過疏通河道、加固河堤、綠化美化河岸,實施濱水空間功能、景觀、環境、設施等綜合性建設,大幅度提高植被覆蓋率和蓄水保土、淨化水質的功能。

開遠市河庫管理站城區管理所所長 馬雪波:

我們聘請7名河長制專管員,每天進行兩次巡查及日常保潔,抽調一批具有執法資質的人員組成水政監察隊伍,加大執法力度,同時開展聯合執法,加強河道排汙和亂倒垃圾等現象的打擊力度。

為將瀘江河沿岸打造成最美綠色景觀

該市沿河道兩邊按照高、中、低3個類別

種植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

豐富綠化層次

建設「一年四季景不同」的生態河岸

荒山披綠裝

樹成行,林成片

在白土牆林場二臺坡造林基地

1500畝山地全部披上了綠裝

山上植被繁茂

山中林草鬱蔥

開遠市林草局副局長 初濤:

以二臺坡造林基地為育苗基地,開遠市將在城市的西部面山實施8萬畝的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通過在育苗基地培育大徑級苗木的方式,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將西部面山的荒山荒坡變成綠水青山。

近年來,該市積極加大林業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創新林業發展模式,以實施退耕還林、陡坡地生態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天保工程、長防工程等重點林業建設項目為契機,著力推進城市面山和通道綠化建設,加大全市植樹造林、護林防火工作力度,全市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

為達到造林成林、增加植被、改善生態、增收致富的目的,該市採取先設計後施工,因地制宜選擇造林樹種的方式,將旱東瓜、滇楊、溼地松、合歡等作為主要造林樹種,將群眾接受度高、經濟效益較好的蘋果、橙子、沃柑等作為經濟林樹種,提高群眾參與種樹的積極性;按照「三分種、七分管」和「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嚴格落實管護責任,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開遠市完成植樹造林面積20.3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34.04%,提高到2020年的43.07%,淨增9.03個百分點。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瀘江河的美麗蝶變、森林覆蓋率的不斷提高只是該市生態發展的一部分,2020年,開遠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9.4%,榮獲「中國天然氧吧」榮譽稱號;啟動三角海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開展南洞流域生態治理等國土綠化項目,創建「美麗河湖」4個;35公裡城市綠道、南洞帶狀溼地相繼建成開放,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至15.48平方米……

河流變清

荒山染綠

生態發展之路

讓「綠色」真正成為

開遠高質量發展的幸福底色

生態開遠(張文海 攝)

通訊員:胡語珊 詹大發 國福祥 楊雪 文/圖

原標題:《綠色生態,這就是開遠的幸福「底色」!》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廣安武勝:生態建設鋪好「綠色」底色
    四川新聞網消息(張皓文)近年來,廣安市武勝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切實加強嘉陵江武勝段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同步推進岸線保護、河道疏浚、砂石整治、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退出等工作,同時加大植樹造林力度,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 2020年,開遠交出了這份成績單
    、四中、五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省委、州委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生態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統籌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說到做到、說幹就幹,攻堅克難、幹就幹成,奮力推動開遠高質量跨越發展取得新成效。
  • 寧夏吳忠:厚植生態底色 讓綠色意識文明習慣深入人心
    近日,寧夏吳忠市被生態環境部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成為寧夏首次入選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的城市。這是吳忠市繼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中國十佳綠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後又一張「國字號」生態獎牌,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吳忠市一張靚麗名片。
  • 綠色是貴陽貴安的靚麗底色
    踏上「十四五」新徵程,我們仍要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讓綠色始終成為推動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的靚麗底色。綠色是貴陽貴安的城市價值基點,是最具競爭力的比較優勢。「十三五」期間,貴陽貴安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不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走出了一條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新路子,讓貴陽貴安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城市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 瀟湘平:讓綠色成為永州最鮮明的底色
    繼續保護好湘江源頭生態環境,讓綠色成為永州最鮮明的底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決扛起保護湘江源頭的政治責任。全市上下要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理解把握保護湘江源頭就是保護母親河的心臟、保護我們的綠色名片、保護湘江兩岸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子孫後代繁衍生息、保護我們的發展環境。
  • 綠色發展要聞丨發揚右玉精神 厚植生態底色
    發揚右玉精神 厚植生態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山西考察重要講話在山西林草系統引發熱烈反響 5月11日-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期間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 甘谷:綠色賦能 脫貧路上點亮生態底色
    近年來,甘谷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全縣林草生態資源優勢,通過實施一系列生態扶貧措施,有力推動了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相協調、脫貧致富與可持續發展相促進,為實現全縣脫貧點亮了生態底色。孫德有生活的改變得益於甘谷縣林草生態工程、林草產業、林草生態保護等一系列生態扶貧措施的開展。
  • 「十三五」成就巡禮丨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做美經濟生態「雙面繡」
    這是鹽城越來越美的五年:天越來越藍、水越來越清、花園綠地越來越多,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紅色是鹽城最厚重的本色,綠色則是鹽城最鮮明的底色。「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深入推進「綠色轉型、綠色跨越」,做美經濟生態「雙面繡」。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功創成國家森林城市,國際溼地城市創建取得階段性成果,鹽城的綠色家底變成了世界的生態焦點。
  • 綠色成為神州大地發展底色
    原標題:綠色成為神州大地發展底色 剛過去的這個春天,「綠」意分外濃。 馳而不息的藍天保衛戰,刷新著中國北方城市近年來的藍天紀錄。 習近平總書記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發展理念,各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道路,新時代的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加速鋪展。
  • 綠色滿溢幸福路寬 繪就生態文明的福州新畫卷
    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黃戎傑  綠色,是福州發展的底色,孕育著勃勃生機和無盡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
  • 開遠:261座公共洗手臺亮相
    時下,走進開遠市的幸福大草原、鳳凰生態公園、瀘江公園等地,林蔭路旁一座座鋼式結構外形、搭配白色陶瓷臺盆的洗手臺,已成為一道道新的風景線。「現在手髒了可以隨時洗,非常方便,有利於大家的身體健康。」市民冷永奎連連稱讚,「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我們很滿意。」
  • 綠色打底 幸福敲門
    不只是幸福古村,地處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邊緣的丹稜縣,氣候優良、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縣內森林資源總面積超2.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7.41%,綠化率超95%,是眉山西部重要的生態屏障之一。丹稜縣委書記宋驥談及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態度明確,「綠色,是丹稜最亮的底色;生態,是丹稜最大的優勢。」   近年來,丹稜強化鐵腕治汙,打出了一套推動綠色發展的「組合拳」。去年,丹稜縣立案查處環境違法類案件11件,下達處罰決定書處罰金額119.15萬元,同時,整治「散亂汙」企業114家,列入關閉取締54家、整改提升35家、整合搬遷25家並建立整治臺帳。
  • 「讀懂我們的全面小康」綠色,全面小康的鮮明底色
    潘家華:如果說生態的內涵是尊重自然、和諧共生,強調的是天藍、水清、地淨,旨在回歸本色、凸顯底色,綠色的內涵則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要求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高產出、高效率,重在增綠行動、實綠績效。如何歸本色、顯底色,需要手段和工具;距本色有多遠、與底色差多少,需要測度和量化。
  • 市住建局:以綠色「築」就城市建築「最美底色」
    記者了解到,我市歷來重視綠色建築發展,始終將其擺在城鄉建設的重要位置,自試點推廣以來,從政策推動、源頭保障、示範引路、宣傳引導等多方面促進了綠色建築發展,實現了綠色建築全覆蓋。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年10月底,全市已新增綠色建築面積3000餘萬平方米,打造綠色生態城區2個、生態城鎮4個,示範面積12.09平方公裡。
  •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擦亮美好生活底色
    原標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擦亮美好生活底色   提要:新發展階段,我國
  • 綠色發展釋放生態紅利
    漫步山間,龍頭村的村主任冉孟東感慨萬千,「這才是真正的果子山!」  山還是同一座山,變的是生態環境、發展方式。多年前,這裡有遮天蔽日的粉塵、漫山遍野的煤矸石、光禿禿的山林,雖名叫果子山,卻有名無實。多個無序開採的煤礦,讓這裡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 西安高新區:繪「生態底色」激高質量發展
    核心提示:西安高新區在保持經濟形勢高增長態勢的同時,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青山」保衛戰,一個「綠色高新、花園高新、生態高新」的脈絡愈發清晰。
  • 「天眼時評」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亮底色
    依託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貴安新區著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一條生態文明發展新路。貴安有多綠?  從綠色金融港,到綠色產業園,再到綠色社區、綠色建築等,綠色和生態已在貴安新區結出累累碩果。貴安新區森林覆蓋率達42%,平均海拔1200米;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全年最高氣溫高於27.2℃的時候只有7和8兩個月。綠色已成為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最亮底色。  貴安有多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生態修復——廠房變綠廊 包袱成財富「觀音閣下月泉軒,溝深水淺白鷺閒。道盡幕燕大美景,風景獨好故園田。」
  • 濱州鄒平市全域擦亮「綠色鄒平」底色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3日訊把「綠色鄒平」作為生態建設的最美底色,濱州鄒平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圍繞「四減四增」結構調整,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取得了新成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