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擦亮美好生活底色

2020-12-2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擦亮美好生活底色

  提要:新發展階段,我國社會發展很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步入全面小康的中國人民開始從「謀生」向「樂生」的階段躍遷。自此,美好生活不僅成為人們日漸關注的熱點詞彙,而且成為新時代我國人民在生活維度方面的奮鬥目標。從綠色發展的視角來看,美好生活指的是人們能夠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物質變換的生活,即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礎上,人與自然雙重價值能夠得到共同實現的生活。

  美好生活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

  從人類誕生之日起,人與自然便處於對立和依存的辯證統一關係之中。人類創造美好生活的歷史,實際上就是在人與自然對立統一關係基礎上,不斷實現人與自然之間更高層次的統一的歷史,這種對立關係不是僅存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某個特定階段,而是存在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人們只有在深刻意識到人與自然之間的這種相互對立關係之後,才能避免用純粹自我規定的活動去盲目地改造自然,並且在尊重和順應自然的基礎上,通過能動的創造性活動不斷滿足自身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自然。作為一種「自然存在物」,人類只有從自然界不斷地獲取各種物質生活資料才能滿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然後才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作為一種「能動的自然存在物」,人類把自然界作為其生命活動的對象和工具,自然界成為人的無機身體和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確證。人類在改造自然、將「自在自然」轉化為「人化自然」的過程中,使自身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自身的本質力量得到對象化的確證,此時的人就不再是想像的主體,而是真正成為了現實的主體。

  作為一種客觀存在,自然界的客觀性只有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得以把握和理解。儘管自然界是早於人類而客觀存在的,但是自人類誕生之日起,自然界就被打上了人類活動的印記並且在人類有目的的實踐活動中從「自在自然」轉化為「人化自然」。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界成為人類為滿足自身需求而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改造的產物。這並不是說自然界離開了人類就會消亡,而是說只有進入了人的視野範圍並且在人類實踐活動中的自然對人來說才具有實際價值和意義。

  人們只有在明確並客觀如實承認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之後,才能通過適當的形式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並使其處於人和自然的共同控制之下,進而在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基礎上「在最無愧於和最適合於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以此滿足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美好生活是人與自然雙重價值得到共同實現的生活

  綠色發展視域下,美好生活的理想狀態就是在人的內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統一的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的雙重價值。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人的內在尺度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本性來改變外部客觀對象的形式,使「自在之物」變成「為我之物」,以此滿足人的主體需要、實現人的主體價值。但是,人的內在主體尺度的發揮必須以遵守自然的外在尺度為前提和基礎,自然的價值也在人類符合自然界客觀規律的能動性活動中得以展現。因此,在創建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既要把滿足人的需要作為基本價值目標,又要通過在實踐中構建經濟、生態、社會之間和諧共生的關係來實現人類理性與價值的整合,以此推動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自人類誕生以來,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便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在「人能主宰一切」的人類中心主義觀點指導下,人類在物質生產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此同時,環境惡化、生態危機加劇的趨勢也日趨明顯。因此,人類開始反思自身的行為並對以往的人類中心主義觀點產生了質疑。面對嚴重的生態危機,人們開始深刻地意識到人類再也不能為了盲目追求自身的利益而瘋狂地掠奪和破壞生態資源,而必須在全面把握人與自然關係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的利益。當前,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把人與自然看作是一個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要深刻地認識到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最終會累及人類自身。人們只有在順應、尊重和保護自然的基礎上才能推動經濟社會的綠色協調發展,進而在滿足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時創造出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以此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擦亮美好生活底色

  綠色發展視域下,實現美好生活必然要求人們在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的基礎上推動經濟、生態、社會的協調發展,這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滿足人類在經濟和生態方面的雙重價值需求提供了嶄新視角。近代以來,人們為滿足自身利益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無限制地掠奪式開發不僅造成了大量自然資源的浪費,而且導致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失衡。在這種發展方式之下,人類儘管在一定時期內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但從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來看,這種傳統粗放高代價的發展方式不僅造成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價值對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在深刻總結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人們清醒地認識到:作為與自然界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人類只有改變以往野蠻徵服自然的行為,從經濟、生態、社會等多個維度出發,才能妥善處理好人類的眼前追求與對自然界長遠影響的關係。具體到實踐層面而言,要有「瞻前顧後」的戰略眼光和敬畏意識,在追求眼前經濟利益的同時更加注重長遠的生態利益,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遵循並按照自然規律辦事,把人類的生產生活控制在自然界可承受的範圍之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追求金山銀山的同時守住綠水青山,進而在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過程中擦亮美好生活的底色。

  (作者單位分別為東華理工大學,中央黨校。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項目號:20JD710008〉階段性成果及江西省生態文明制度研究中心項目〈項目號: 18KS04〉階段性成果)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山東壽光:晨鳴集團用綠色擦亮民族造紙業的底色
    長期以來,晨鳴集團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始終將環保作為「生命工程」來抓,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使各項指標走在全國乃至世界前列,成為我國履行環保主體責任的企業標杆,榮獲中國環境社會責任企業、中國造紙工業環境友好企業、全國節能先進企業、山東省循環經濟示範企業、低碳山東標杆企業、山東省資源綜合利用先進單位等稱號
  • 綠色是貴陽貴安的靚麗底色
    踏上「十四五」新徵程,我們仍要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讓綠色始終成為推動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的靚麗底色。綠色是貴陽貴安的城市價值基點,是最具競爭力的比較優勢。「十三五」期間,貴陽貴安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不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走出了一條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新路子,讓貴陽貴安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城市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 洪雅: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創造更加美麗的人居環境
    周代軍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要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充分認識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嚴格按照中央、省、市生態環境保護要求,以更強意志、更大力度、更嚴舉措、更硬作風,讓洪雅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美麗的人居環境。
  • 郎酒: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留住二郎綠水青山
    近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壯率團調研郎酒莊園,循赤水河而上,依次前往郎酒汙水處理站、吳家溝生態釀酒區、金樽堡、天寶峰、天寶洞、仁和洞…… 在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熱情接待並向調研團詳細介紹郎酒莊園化的發展理念和發展路徑後,葉壯說:「郎酒的生態建設和生態釀造工藝顛覆了我對於傳統行業的認知,郎酒在保護赤水河、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做得很好
  • 綠色成為神州大地發展底色
    原標題:綠色成為神州大地發展底色 剛過去的這個春天,「綠」意分外濃。 馳而不息的藍天保衛戰,刷新著中國北方城市近年來的藍天紀錄。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發展理念,各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道路,新時代的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加速鋪展。 治汙攻堅,一錘接著一錘敲 湖北宜昌,初夏的陽光輕撫著黃柏河水面,兩岸蒼翠夾著漣漣碧水,奔向長江。 長江一級支流黃柏河全長162公裡,是宜昌城區的水源地。
  • 「天眼時評」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亮底色
    依託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貴安新區著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一條生態文明發展新路。貴安有多綠?  從綠色金融港,到綠色產業園,再到綠色社區、綠色建築等,綠色和生態已在貴安新區結出累累碩果。貴安新區森林覆蓋率達42%,平均海拔1200米;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全年最高氣溫高於27.2℃的時候只有7和8兩個月。綠色已成為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最亮底色。  貴安有多美?
  • 踐行綠色環保理念 做美好環境的捍衛者——鄭州市教育局開展生態...
    元月5日上午,鄭州市教育局舉辦2021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暨生活垃圾分類培訓會。鄭州市教育局宣傳外事處處長閆曦主持會議安全健康教育網任利蕊講師做環保專題講座元月5日上午,鄭州市教育局舉辦2021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暨生活垃圾分類培訓會,安全健康教育網任利蕊講師授課。市教育局機關及二級機構、局屬學校相關幹部職工參加會議。
  • 濱州鄒平市全域擦亮「綠色鄒平」底色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3日訊把「綠色鄒平」作為生態建設的最美底色,濱州鄒平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圍繞「四減四增」結構調整,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取得了新成效,2019
  • 「十三五」成就巡禮丨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做美經濟生態「雙面繡」
    紅色是鹽城最厚重的本色,綠色則是鹽城最鮮明的底色。「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深入推進「綠色轉型、綠色跨越」,做美經濟生態「雙面繡」。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功創成國家森林城市,國際溼地城市創建取得階段性成果,鹽城的綠色家底變成了世界的生態焦點。
  • 廣安武勝:生態建設鋪好「綠色」底色
    四川新聞網消息(張皓文)近年來,廣安市武勝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切實加強嘉陵江武勝段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同步推進岸線保護、河道疏浚、砂石整治、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退出等工作,同時加大植樹造林力度,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 踐行潘剛「綠色領導力」理念 伊利積極響應碳中和國家目標
    在2020年度的聯合國日當天,為助力國家節能減排,我國乳業龍頭伊利秉承其董事長潘剛提出的「綠色領導力」理念,積極承諾實現碳中和,響應「中國0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國家目標。伊利作為龍頭企業,在潘剛董事長的領航下,在發展中始終率行業之先,為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不斷貢獻力量。此次,伊利發布碳中和的遠景目標,也是再一次踐行潘剛董事長提出的「綠色領導力」理念的行動。  根據承諾,未來伊利將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措施,通過減少牧場溫室氣體排放、建設綠色工廠、全面使用環保包材等方式,抵消生產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 綠色生態,這就是開遠的幸福「底色」!
    綠色生態,這就是開遠的幸福「底色」!近年來開遠市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把「綠色」作為生態發展底色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 李永福:踐行發展新理念 篳路藍縷譜新篇
    宜昌市發改委(長江辦)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3次重要講話精神,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正確處理「五大關係」,踐行「五大」新發展理念,以篳路藍縷創業精神和砥礪前行工作作風,奮力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一、踐行新發展理念進入新境界。
  • 正是江南好風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15載繪就之...
    在十字路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撥雲見日,開啟了浙江發展的新路徑。在「八八戰略」統領下,浙江全面推進「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錨定綠色發展方向,久久為功、系統推進環境整治建設,省域生態水平實現質的提升。
  • 擦亮美麗底色,打造幸福範本
    近年來,桐鄉堅決扛起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使命擔當,以城鄉融合發展為工作主線,對標美麗城鎮省級樣板,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基礎上,不斷推進新時代美麗城鎮建設,集成推進「五美」建設,奮力交出全面落實新時代「富春山居圖」戰略抓手的高分報表。美麗城鎮省級樣板美在何處?
  • 市住建局:以綠色「築」就城市建築「最美底色」
    原標題:市住建局:以綠色「築」就城市建築「最美底色」   建築是城市的主要載體,既為城鄉居民提供生活、
  • 文明創建 放大發展成色 擦亮幸福底色
    原標題:文明創建 放大發展成色 擦亮幸福底色   近年來,全國各地從城市到鄉村、從家庭到校園,文明創建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 瀟湘平:讓綠色成為永州最鮮明的底色
    市委五屆九次全會提出,要堅持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永州作為湘江的源頭,是湘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
  • 秉持綠色發展理念 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生態保障
    原標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 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生態保障   大綠野趣、鬱鬱蔥蔥、鳥語花香、生機盎然,這樣的生態美景,如今已經成為濱海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 綠色發展要聞丨發揚右玉精神 厚植生態底色
    發揚右玉精神 厚植生態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山西考察重要講話在山西林草系統引發熱烈反響 5月11日-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期間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