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綠色理念 厚植生態優勢

2020-12-27 大河網

    □本報記者 趙力文

    洛陽是黃河流域的重要節點城市。近年來,洛陽市致力於構建生態環境建設體系,加快形成與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城鄉綜合承載能力和區域輻射帶動能力。洛陽市市長劉宛康近日就生態環保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作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陽市是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

    答:近年來,洛陽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統領,持續推進藍天、碧水、淨土、國土綠化、生態修復五大行動,加快構建生態環境建設體系。

    在大氣汙染防治上,從嚴落實「六控」措施,持續推動四大結構調整,空氣品質綜合指數、PM2.5和PM10平均濃度、優良天數改善率均居汾渭平原第一;在水汙染防治上,紮實開展新時代大保護大治理大提升治水興水行動,一體推進全市域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水災害防治、水文化傳承,全市黑臭水體動態清零,地表水環境質量位於全省前列;在土壤汙染防治上,開展汙染底數詳查和源頭管控,土壤汙染治理修復經驗在全省推廣;在國土綠化上,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沿黃生態廊道建設,全市森林面積超過千萬畝;在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上,嚴守生態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3條控制線,統籌推進耕地保護、水土流失治理,深入推進「三山」綜合整治。

    問: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市,洛陽市是如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

    答:洛陽市提出「生態保護為先、確保安瀾為底、統籌治理為要、傳承文化為魂、高質量發展為本」的工作理念,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洛陽落地生根。

    一是治理修復一體推進,建設水清岸綠的「生態河」。以「四河五渠」綜合治理為抓手,大力實施沿黃生態廊道建設等工程,初步實現「水清、岸綠、路暢、惠民」的目標。

    二是調沙固堤同步發力,建設歲歲安瀾的「平安河」。充分發揮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關鍵性作用,年均沉降泥沙1.6億噸左右;加快前坪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探索建立「河長+檢察長+警長」聯合執法新模式,合力開展黃河「清四亂」專項行動。

    三是科學統籌節水用水,建設渠暢水豐的「生命河」。推進實施小浪底南岸灌區、引黃入洛等引水工程,實現以黃河幹流水補給支流、支流改善水體匯入幹流的良性循環。

    四是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建設底蘊厚重的「文脈河」。著力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和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等陸續建成開放,「東方博物館之都」初具規模,牡丹文化節等「兩節一會一論壇」影響力持續提升。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在洛陽舉辦,黃河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

    五是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造福民生的「幸福河」。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形成了裝備製造、新材料、電子信息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了9家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企業,因地制宜打造了53個市級溝域經濟示範帶、年均總產值超30億元。

    問:作為傳統老工業基地,洛陽市是如何加強大氣汙染防治的?

    答:洛陽市把推動空氣品質持續好轉作為生態保護治理的重中之重,深入實施十大專項行動,統籌抓好工業減排、燃煤減量、揚塵管控等重點工作。

    一是打好「組合拳」,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質化。加大力度淘汰落後產能、壓減過剩產能,全市累計關閉淘汰「散亂汙」企業82家。

    二是做好「加減法」,加快推進能源結構清潔化。抓好散煤汙染專項整治,今年1月至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煤耗量同比減少73萬噸,城區燃煤機組基本清零;大力發展可再生、清潔性能源,風電、光伏、水電在全市發電裝機容量佔比提高5個百分點;加快建設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城區供熱普及率達90.1%。

    三是下好「建管棋」,全面推進空間結構精細化。統籌推進北部城市發展區與南部生態涵養區協同發展;加強施工揚塵控制,城市建成區降塵量降至7噸/月·平方公裡;持續抓好國土綠化和生態修復,高標準規劃建設沿黃生態廊道13萬畝。

    四是用好「疏堵策」,著力推進交通結構綠色化。加快伊電集團、萬基集團鐵路專用線建設,全市鐵路貨運量達1530.7萬噸;持續優化路網結構,建設完成33條城市道路;加強機動車源頭管控,公交、出租和特種車輛新能源替代加快推進,全市新增新能源車5873輛,治理柴油貨車10254輛。

    下一步,洛陽市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為形成中原新引擎貢獻綠色力量!

相關焦點

  • 綠色發展要聞丨發揚右玉精神 厚植生態底色
    發揚右玉精神 厚植生態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山西考察重要講話在山西林草系統引發熱烈反響 5月11日-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期間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 中植國際踐行智慧環保,用科技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綠色生活是美好生活的關鍵組成,垃圾分類是改善生活環境、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各地政府推動下,生活垃圾五級分類已經成為2020年綠色環保新風尚。城市垃圾分類治理是全民的責任,不僅涉及自然人公民的責任落實,也包括各類組織及法人的公民責任的履行。
  • 郎酒: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留住二郎綠水青山
    近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壯率團調研郎酒莊園,循赤水河而上,依次前往郎酒汙水處理站、吳家溝生態釀酒區、金樽堡、天寶峰、天寶洞、仁和洞…… 在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熱情接待並向調研團詳細介紹郎酒莊園化的發展理念和發展路徑後,葉壯說:「郎酒的生態建設和生態釀造工藝顛覆了我對於傳統行業的認知,郎酒在保護赤水河、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做得很好
  • 寧夏吳忠:厚植生態底色 讓綠色意識文明習慣深入人心
    近年來,吳忠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生態立區戰略,聚力打贏打好汙染防治「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著力解決群眾關心和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生態文明示範效應不斷深入,轄區生態環境有效提升,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 踐行綠色環保理念 做美好環境的捍衛者——鄭州市教育局開展生態...
    元月5日上午,鄭州市教育局舉辦2021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暨生活垃圾分類培訓會。鄭州市教育局宣傳外事處處長閆曦主持會議安全健康教育網任利蕊講師做環保專題講座元月5日上午,鄭州市教育局舉辦2021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暨生活垃圾分類培訓會,安全健康教育網任利蕊講師授課。市教育局機關及二級機構、局屬學校相關幹部職工參加會議。
  • 「厚植生態優勢、打造山水名城」——南昌市築牢生態屏障彰顯省會...
    2021年,南昌林業將全面完成1.66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和1.25萬畝封山育林任務,新造油茶基地9000畝,同時,緊緊圍繞「厚植生態優勢、打造山水名城」的發展定位,以推深做實林長制和創建國際溼地城市為抓手,以持續深入推進林業改革為動力,做好做足做實「精緻森林,大美溼地」文章,在築牢生態屏障實踐中彰顯省會林業擔當
  • (江源來論)黨員幹部應厚植為民情懷
    黨員幹部要把為民情懷厚植在全面復工復產的土壤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舉國上下合力擊退的一個困難,在這場抗擊阻擊戰中,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攜手並進,創造了一個個讓人感動的奇蹟,也湧現了一個個有擔當、有情懷的人民英雄。
  • 生態環境更美 綠色底蘊更厚
    原標題:生態環境更美 綠色底蘊更厚 ——「十三五」我區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創造全國典型  廣西良好生態的金字招牌內涵豐富,既有自然生態稟賦好的天然之意,又有生態環境保護好的實踐之功。「十三五」期間,廣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改革創新,進一步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在「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生態保護和修復、環境監察執法、環評審批等方面,創造了一個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案例和數據。
  • 踐行潘剛「綠色領導力」理念 伊利積極響應碳中和國家目標
    在2020年度的聯合國日當天,為助力國家節能減排,我國乳業龍頭伊利秉承其董事長潘剛提出的「綠色領導力」理念,積極承諾實現碳中和,響應「中國0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國家目標。不久前,中國發布「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釋放積極信號。伊利作為龍頭企業,在潘剛董事長的領航下,在發展中始終率行業之先,為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不斷貢獻力量。此次,伊利發布碳中和的遠景目標,也是再一次踐行潘剛董事長提出的「綠色領導力」理念的行動。
  • 「天眼時評」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亮底色
    依託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貴安新區著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一條生態文明發展新路。貴安有多綠?  從綠色金融港,到綠色產業園,再到綠色社區、綠色建築等,綠色和生態已在貴安新區結出累累碩果。貴安新區森林覆蓋率達42%,平均海拔1200米;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全年最高氣溫高於27.2℃的時候只有7和8兩個月。綠色已成為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最亮底色。  貴安有多美?
  • 雲南金平堅持「綠色生態立縣」戰略,憑藉優良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產業
    近幾年來,金平縣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綠色生態立縣」戰略,在多措並舉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同時,立足現有條件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助推各族群眾脫貧致富成效顯著。今年5月16日,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金平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
  • 踐行「兩山」理念 弘揚塞罕壩精神 濰坊濱海:鹽鹼灘崛起生態綠洲
    濰坊濱海區黨工委、管委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兩山」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廣大濱海建設者像塞罕壩人那樣,戰天鬥地、攻堅克難,充分發揚「不畏艱難、無私奉獻、實幹創新、艱苦奮鬥」的精神,憑著艱苦奮鬥的堅強毅力徹底改變惡劣的生態環境
  • 洪雅: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創造更加美麗的人居環境
    11月18日,縣委副書記、縣長周代軍調研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周代軍先後前往祥雲奶牛養殖場、雅泰砂石場、徐守渠電站等地,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匯報、現場交流等方式,詳細了解環保工作的開展情況,並就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現場指導。
  • 貫徹「兩山」理念 建設生態文明 | 春澤社區:身心桃源外 致力桃園...
    春澤社區用實際行動踐行「兩山」理念,不斷做好美麗鄉村經營大文章。立足於桃花林、田園風光、水系密布等自然環境優勢,該社區通過河塘連通、智能垃圾分類系統、生態田園、美麗庭院、 危舊房改造等一系列整治項目建設綠水環繞的生態村。「近年來,為整治社區環境髒、亂、差,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社區內大夥凝心聚力,掀起了一場扎紮實實的生態革命。」
  • ...理念的新疆實踐】霍城縣四宮村:昔日「石頭灘」擦亮「紫色新...
    曾經為如何實現增收而發愁的四宮村,如今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厚植生態優勢,發展綠色經濟,做活山水文章,打響「芳香之都」生態品牌,走出了一條產業興、鄉村美、村民富的新路。  四宮村厚植生態優勢,發展綠色經濟,做活山水文章,打響「芳香之都」生態品牌的布局,讓張華珍們切身感受到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真諦。由此,這座村莊一躍成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樣板村。2020年,霍城縣入選國家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四宮村成為示範點。
  •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擦亮美好生活底色
    原標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擦亮美好生活底色   提要:新發展階段,我國
  • 【地評線】中安時評:共植希望 共創輝煌 共享未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作為發展目標,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號召全國人民「要向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向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不斷推動「綠色」概念走深、走實、走遠。
  • 感悟「四史」內涵與厚植「三愛」情懷相統一
    學習「四史」,我們不僅要深入其中汲取歷史經驗與智慧,更要堅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並把加強「四史」學習與厚植「三愛」情懷的有機統一起來。  一、以「三愛」培育為目的,學深悟透「四史」內涵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心有所愛,方能彌堅。
  • 巾幗添新綠 春植正當時
    為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全省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提速擴面的關鍵階段,4月17日下午,盂縣婦聯同盂縣縣委組織部、盂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到仙人鄉植樹點,共同參加一年一度的義務植樹活動,以實際行動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打造綠色盂縣美麗家園。
  • 篤行新發展理念 築牢生態屏障
    篤行新發展理念 築牢生態屏障李愛武調研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工作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劉敏文 攝影 周姣姣)1月11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愛武專題調研全市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工作她強調,市林業部門要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中當好守護者、服務員和主力軍,全力做好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工作,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築牢生態屏障。副市長黎作鳳,市政府秘書長劉傳漢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