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夏暉: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十四五」怎麼做?

2020-12-24 北方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關係是什麼?如何用生態環保推動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王夏暉對這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解析。

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成為時代最強音、主旋律

王夏暉認為,當前,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成為時代最強音、主旋律。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國家到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我國生態環境在明顯改善。例如在大氣和水環境方面,根據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1-10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1.8%,同比上升6.4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8%,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

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採取果斷、有效、系統的防控舉措,展現了中國在重大風險面前的強大應對能力,生態環保領域,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各項工作持續深入推進。這次十九屆五中全會充分肯定了這些成績,這為下一步「十四五」時期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長期不斷總結和實踐發展中形成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闡明了人與自然、發展與保護、環境與民生、自然生態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問題,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方法路徑。

綠色發展本身就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當前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王夏暉認為,基於主要矛盾的變化,應著重把握好兩方面關係:

一是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也就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綠色發展本身就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生態環境在今天已經成為人們建設高品質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

二是「舊動能」和「新動能」的關係。好的生態環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之一。除了傳統的土地、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生態產品服務也應成為新的一類要素。很多地區可以依託優質、豐富的生態資源,將其轉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培育新的產業形態,這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探索適合本地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讓科技成為破解汙染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建議》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提出,特別強調了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戰。

近年來,國家陸續發布了大氣、水汙染防治等先進技術目錄和重大裝備目錄,建立了生態環境高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但與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的要求相比,差距還很大。新型環境問題不斷出現、新型汙染物在持續增加、傳統治理技術遇到的「卡脖子」瓶頸問題亟待突破。

王夏暉認為,綠色科技代表了科技和產業變革的大方向,是最具潛力的發展領域之一。面對「十四五」艱巨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任務和不斷提升的各方面要求,應集中相關科研力量,打一場生態環境保護核心技術的攻堅戰,讓科技成為破解汙染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綠色化」

王夏暉說,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綠色化」,將成為未來我國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方向。

對此,當前一是要制定基礎設施綠色化準入標準。依據資源環境空間分布特點,明確基礎設施選址選線的準入、監管等綠色化要求。按照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的不同類別,從節能降耗、生態保護、汙染防治、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制定綠色評價標準。

二是應推動傳統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的綠色化更新換代。例如,加快淘汰老舊車,高汙染排放生產工藝和設備提標改造等。依託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搭建技術成果與用戶的橋梁,讓先進的科技成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化進程。

三是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過程的綠色化水平。針對一些河流湖泊斷流乾涸、生態流量不足的問題,科學確定生態流量、生態水位要求,作為水資源工程建設的重要依據。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針對施工揚塵汙染問題,推廣綠色施工模式。對於城鎮汙水處理、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等設施,對建設和運行全過程開展綠色評價。超前布局生態環境信息網絡基礎工程、覆蓋全國的生態環境5G監測網絡、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

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十九屆五中全會清晰描繪了2035年美麗中國的美好願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必將為全球環境治理作出新貢獻,為共建清潔美麗的地球家園提供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相關焦點

  • 王夏暉:基礎設施建設如何實現「綠色化」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王夏暉: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成為時代最強音、主旋律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王夏暉: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關係是什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王夏暉:讓科技成為破解汙染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王夏暉:讓科技成為破解汙染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如何以生態環保推進高質量發展?王夏暉為您解讀
    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
  • 發布會參考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六是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研究制定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三年工作方案。加快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及專項規劃。發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告。基本實現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全覆蓋。組織實施全國核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三年行動。妥善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
  • 瞭望|謀好「十四五」,開啟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
    圍繞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謀劃好「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和重點工作方向,對美麗中國建設起好步、開好局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制定了一系列涉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改革方案,「四梁八柱」性質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特別是把「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等寫入黨章,憲法修正案將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建設和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寫入憲法,生態環境保護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 國外高度評價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汙染防治攻堅戰」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將「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黨章,把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作為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六大目標之一。
  • 生態文明建設的「淺綠」與「深綠」
    生態文明建設的「淺綠」與「深綠」 ——基於環境經濟學和環境政治學的解讀 2016年01月23日 09:55 來源:《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06期 作者:李垣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環境經濟學和環境政治學依據各自的學科背景
  • 【十四五 · 開新局】建設北回歸線上的「喀斯特綠洲」!
    【十四五 · 開新局】建設北回歸線上的「喀斯特綠洲」!、綠色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州「綠色文山」建設根本遵循。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和美麗河湖建設。同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構建循環型工業、農業、服務業體系。繼續化解過剩產能,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十四五」期間,我州還將建立健全一系列生態環保體制機制,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動綠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營造崇尚綠色生活、踐行綠色理念的良好氛圍。
  • 推進生態文明,繪就綠色圖景~州林草局局長這樣說……
    楊雲鴻「十四五」開啟在即,全州林草系統將如何鞏固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科學謀劃布局「十四五」工作,以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紅河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囑咐猶在耳畔,楊雲鴻告訴記者,當前,我州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這個時候更要注意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故事。接下來,州林草局將堅持總結過去與展望未來相結合,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十三五」規劃全面總結,把好思路、好做法、好經驗認真提煉、細心歸納,吸收運用到「十四五」規劃中去,並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明確今後發展的主攻方向。
  • 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中共紅河州委八屆八次全會謀劃了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並且明確了實現目標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藍圖已經繪就,使命催人奮進。石屏縣將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全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石屏縣委書記張鵬程接受採訪時說。「十三五」期間,石屏縣在推進綠色發展、跨越式發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組織開展異龍湖水體達標三年行動、決勝異龍湖水體達標「衝刺行動」,聚焦「古韻新城·水墨石屏」文化旅遊品牌建設,交出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優異成績單。
  • 武漢明確「十四五」新目標 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武漢明確「十四五」新目標 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9日 09:04 來源:湖北日報 >  擔當「一主引領」新使命,武漢明確「十四五」新目標  打造「五個中心」 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謝慧敏  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 江蘇:「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要聚焦「三個關鍵」
    12月24日,在「百日會戰」最後衝刺階段,在收官「十三五」、開啟「十四五」關鍵節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召開12月份環境質量視頻會商會,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攻堅克難,確保完成既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基礎。在會上,江蘇省提出,推動做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聚焦「三個關鍵」,深刻轉變思想觀念和治理方式,努力做到「四防四優」。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這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準確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 展望「十四五」:新型城鎮化挖掘內需潛力
    其中,《建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提出了「六新」,即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和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雖然《建議》全文中對我國經濟增速並未提出明確要求,但加強了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 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十四五」湖南這麼幹!
    出爐「十四五」規劃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事關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福祉的頂層設計。今年伊始,湖南省委、省政府就著手開展規劃編制工作。,構成了「十四五」乃至更長一個時期湖南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
  • 推動綠色發展(137)丨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雲南發布)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保護好,並明確要求雲南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 全面開啟礄口復興新徵程,區委全會明確「十四五」新目標→
    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區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功能品質實現新提升,生態建設呈現新亮點,民生改善取得新進步,改革創新開創新局面,社會治理取得新成效,黨的建設取得新成果,為全面開啟礄口復興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區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