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業產業融合 助力農民增收

2020-12-24 騰訊網

本報訊(梁耕輔)筆者從永順縣農業部門獲悉,截至目前,永順縣芙蓉鎮、高坪鄉、松柏鎮、石堤鎮已成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黃金走廊」,建成三產融合示範區42萬畝,培育龍頭企業16家、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235個,培育養殖大戶438戶,家庭農牧場240家,鄉村「農家樂」15家,輻射周邊12個鄉鎮130個村11.7萬人,打響了沃康山油茶、老爹獼猴桃、溪州莓茶、湘西椪柑等知名品牌,新增「三品一標」認證產品8個和中國馳名商標3件、地理標誌商標4件,年產值達22.8億元,帶動3.2萬人脫貧致富奔小康。

近年來,永順縣創新產業融合模式,探索了產業延伸型、產業循環型、產業功能拓展型、產業滲透型以及產城融合發展型等模式,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創新,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高附加值,讓脫貧致富的產品既產得出、產得優,又賣得出、賣得好。

該縣以高坪、松柏為核心,探索發展產業延伸型融合模式,依託獼猴桃、優質稻、湘西黑豬等特色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通過產前育種逐步形成覆蓋周邊的優質稻、獼猴桃、湘西黑豬等種苗供應中心,產後引進老爹公司、北京資源等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以石堤、松柏、高坪生態農業示範園為核心,實施了產業循環型融合發展模式,以採取優質稻-油菜(綠肥),稻鴨(魚)共生,獼猴桃、柑橘林下養殖等生態種養方式,拓展農業增值空間。以高坪牛郎寨、石堤馬拉河、松柏羊峰山、田園綜合體為核心,探索實施了產業功能拓展型融合發展模式,採取「農業+旅遊」方式,打造集養生、康體、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生態觀光園區。

永順縣探索實施的產業滲透型融合發展模式,則以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及「智慧農業」信息化工程為核心,採取「農業+網際網路」方式,實現農業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程對接,降低生產和流通環節成本,拓寬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商品化率。此外,該縣探索實施的產城融合發展模式,以芙蓉古鎮、松柏網際網路小鎮、高坪農業產業小鎮為核心,採取「農業+城鎮」方式,實現「產城一體、生態優化、宜居宜業、共同發展」目標。

相關焦點

  • 臨朐縣辛寨街道:農業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路
    據悉,以「兩村兩園兩主體」為重點,以「七改」為抓手,加快發展高產高質高效的現代農業,是今年臨朐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一項重要工作。在辛寨街道採訪期間,記者了解到,辛寨有機生薑科技示範園項目是街道發展的6個農業產業園之一。今年以來,辛寨街道注重發揮資源優勢,以促進農業增效、群眾增收為目標,著力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 山西陽城紅薯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山西陽城紅薯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2020-06-29 0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天元區: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唱響農業品牌
    紅網時刻株洲12月4日訊(通訊員 張媛 徐微 楊紅豔)農業品牌建設,是一項貫穿了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系統工程。做好農業品牌建設就是牽住了現代農業的「牛鼻子」,攥住了農民增收的「錢袋子」,踩好了農企增強競爭力的「油門」。
  • 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助力扶貧攻堅
    該縣致力把電商產業打造成為經濟新增長點,先後制定出臺了《推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實施方案》《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電商精準扶貧工作方案》《農村物流配送解決方案》等,為確保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創建工作規範有序推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蘇恩達來駱駝養殖馴化專業合作社、陝西省米脂縣楊家溝村寺溝亨亨養殖專業合作社等探索「黨支部+農民合作社+農(牧)戶」黨建富民新模式,走出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能增收、村民有奔頭的多贏之路。二是助力脫貧攻堅,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全國貧困地區72萬多家農民合作社發揮對貧困人口的組織和帶動作用,發展特色產業脫貧。
  • 「帶動農民增收,就是我們創業的目標」
    近年來,惠東倫信公司秉承「帶動農民增收,就是我們創業的目標」的經營理念,不斷在穩定市場物價、提高農戶收入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 「李子平的子女,也投身農業了。」在當地村民看來,惠東倫信公司是在真心實意地推動梁化蔬菜產業化,帶動更多人脫貧致富。
  • 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 唱響南昌農業品牌
    農業品牌建設,是一項貫穿了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系統工程。從「吃飯農業」到品牌農業,農產品品牌化發展熱潮漸已形成燎原之勢。做好品牌建設就是牽住了現代農業的「牛鼻子」,攥住了農民增收的「錢袋子」,踩好了農企增強競爭力的「油門」。
  • 阜城縣:以城鄉融合為抓手 堅持做到「六個創新」 著力推動農業產業...
    阜城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我們按照省市「三創四建」活動總體要求,以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為重要抓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六個創新」,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農業結構調整模式,全縣農民畝均增收1167元,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成效。
  • 玉林:現代特色農業成群眾增收強引擎
    【原標題】玉林:現代特色農業成群眾增收強引擎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連續4年穩居廣西首位  記者從玉林市推進特色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前三季度,該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9.36億元,增長4.1%,第一產業增加值237.60億元,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1萬元,增長7.9%,農業農村經濟穩定向好
  • 解讀農業產業強鎮:枝江仙女、仙桃彭場「二仙」為湖北代言!
    這份沉甸甸的名單,是經地方推薦和專家審查等環節嚴格把關之後,由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今日起面向社會公示三天,榜單中包括全國259個鄉鎮,其中湖北省共有14個鄉鎮榜上有名——「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壯大農業主導產業、培育產業融合主體、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和持續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 依託鎮域農業主導產業,加快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建設。
  • 密雲區不老屯鎮產業發展促增收
    密雲區不老屯鎮堅持將產業發展作為增收富民的關鍵著力點和主要突破口,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村級產業,為「農業強、農村美、村民富」提供持續有力的保障。大窩鋪村便是不老屯鎮產業富民的一個縮影,通過黨建引領和產業帶動,逐步走上產業興旺、生活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在密雲區不老屯鎮大窩鋪村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村民們正在將一簇簇新鮮的赤松茸裝筐,包裝時還細心的加入冰袋防止失水,之後通過郵寄的方式送到市民的餐桌。曬場上,一片片木耳正在晾曬,預示著又是一個豐收季。
  • 書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亮麗答卷
    拓展增收渠道,農民「錢袋子」越來越鼓在菏澤市牡丹區,牡丹產業已從過去單一的觀賞種植,發展成了種苗繁育、產品研發、精深加工、觀光旅遊、文創設計等深度融合的產業,農民分享著全產業鏈條上的多重收益。牡丹這朵富貴之花的致富經,正是齊魯大地著力拓寬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生動寫照。「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 板繞村產業扶貧助農增收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產業扶貧故事》
    板繞村產業扶貧助農增收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產業扶貧故事》 發布時間:2021-01-18 10:18:02      來源:黔西南日報   近日,農業農村部在全國遴選產業脫貧典型和產業幫扶典型
  • 積極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 推進雅安綠色發展振興
    12月23日,雅安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伊林率隊赴雨城區調研茶產業發展及耕地質量安全監測情況並召開座談會,強調要進一步推進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建設工作,積極發展循環農業和生態農業,保障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推進雅安綠色發展振興。
  • 河北景縣:「訂單農業」豐收忙 農民增收樂開花
    圖為王瞳鎮西場村農民正在收胡蘿蔔。牛志江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牛志江、郝立建)往年一到胡蘿蔔成熟季節,就會出現銷路難的問題,而現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通過「訂單農業」,既解決了銷路,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圖解《廣安市現代農業「一縣一特色」產業推進方案》
    日前,為加快構建現代農業「363」產業體系,按照「一縣一特色」的思路,我市制定《廣安市現代農業「一縣一特色」產業推進方案》,引領廣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促融合 ●按照「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的理念,把產業布局與美麗鄉村建設同步規劃,建設以產興村、以村促產、產村相融、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推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休閒農業、農村電商等產業設施與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推動農文旅體養跨界融合,開發鄉村特色文化創意產品,建設一批農業博覽園和主題公園。
  • 田東縣謀定產業格局-農業大健康·林裕豪:從玉農業攜手推動
    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萬贏信採編:「圍繞產業化發展方向和特色產業布局,廣西百色市田東縣在各個鄉鎮選準了經濟效益高、市場需求旺、惠及群眾廣的特色產業,著力培育了一批特色鮮明、影響力大的農業產業集群,使之成為帶動鄉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中堅力量。」
  • 產業興 鄉村美 農民富
    ,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以推進「三區一集群」建設為抓手,全面提高現代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打造了黃驊旱鹼麥等5個省級規模種植示範區、青縣羊角脆等6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河間景和等9個省級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區、孟村肉雞等15個省級規模養殖示範區,形成了烤鴨胚產能全國第一、皮草行業出口全國居首、鮮梨出口全國第二等多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年產值50億元以上產業集群3個,實現集群產值達322億元,鄉村富民產業呈現出多業態格局。
  • 樺南縣土龍山鎮攜手企業助力農民增收脫貧
    為進一步加快貧困戶脫貧步伐,土龍山鎮黨委政府在扶貧模式上積極探索,深耕扶貧產業市場,鼓勵企業到我鎮創業,把扶貧工作與推動地方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有力結合,帶動貧困戶增收渠道,實現了雙方共贏。土龍山鎮為企業找到最佳契入點,鼓勵黑龍江互聯細緻農業有限公司在戰生村承包375畝土地,種植高粱,並且每公頃承包費高於市場價2000元,承包期限10年。黑龍江互聯細緻農業有限公司是土龍山鎮引進的一個民營企業,這家企業採用純綠色,無公害的高粱釀酒,需要進行人工田間除草來完成。
  • 集安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中國人參產業國際競爭的主力軍
    自2006年起,集安市相繼成立人參產業推進組、人參特產業發展中心等專門機構,不斷探索推進人參特產業發展組織管理模式,2015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人參現代農業產業園後,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相關重大建設舉措,及時解決重大問題。在集安市人參特產業發展中心基礎上,設立人參現代農業產業園管委會,由主管副市長任主任,全面推進產業園創建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