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曲《八仙過海》,成為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煙臺是東方神話傳說的緣起之地,自古便有「人間仙境」的美譽,秦皇漢武曾到這裡尋仙求藥,全真道教在這裡發祥興盛,「八仙過海」的美麗傳說由這裡聲名遠播。仙道文化也成為很多音樂人創作的靈感源泉,這在煙臺仙道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區域——蓬萊,得到了最集中鮮明的體現。今日起,讓我們跟著「蓬萊網絡音樂匯」活動,一起在品「樂」追「仙」,體驗煙臺仙道文化的獨特魅力吧!
水母網7月7日訊(通訊員 旅宣)八仙過海,是在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神話傳說之一。八仙傳說也成為了眾多歌曲創作的重要題材來源。說到這裡,很多人都會想到八十年代曾經創造出萬人空巷收視神話的經典電視劇《八仙過海》,而其中的主題曲,也成為了傳世經典,伴隨了70後、80後的成長。
《八仙過海》是香港亞洲電視1985年出品的神話劇,此劇首開香港電視劇前往中國大陸取景的先河,主要取景地在蓬萊,在大陸播出時頗受80年代觀眾歡迎,主題曲也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多少年過去,也許當年電視劇中的八位主演(潘志文、曾偉權、阮佩珍、黃曙光、凌文海、梁漢威、林迪安、唐品昌、蔡國慶)很多人沒有多少記憶了。但是當主題曲響起,你定會熟悉無比。
八仙是中國道教史上最富魅力的「活神仙」之一,民間始終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八仙是最富人情味的神仙,在民間傳說中,他們不僅為平民百姓治病解難,除害滅妖,而且超脫瀟灑快意恩仇,不拘小節,平易近人,符合老百姓的欣賞趣味,所以特別受民眾喜愛。在人們心目中,他們已經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神仙,而是助人為樂、鋤強扶弱、濟世救苦的「俠客」。
蓬萊閣景區
蓬萊閣始建於1061年(北宋),高聳於丹崖上,與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秦皇漢武曾多次尋仙訪藥於此。相傳八仙在蓬萊閣醉酒後,憑藉各自的寶物凌波踏浪、飄洋渡海而去,留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美麗傳說。蓬萊閣坐北朝南,是一座雙層木結構建築,雕梁畫棟,色彩絢麗。閣底環列16根大紅楹柱,閣的上層繞有一圈精巧的明廊,可供遊人遠眺。遊人在此仿佛置身於海天之間,有出塵超凡之感。
八仙過海景區
八仙過海景區是膠東半島獨具特色的風景名勝區,景區三面環海,形如寶葫蘆橫臥在大海之上。古老的神話傳說、神奇的海市奇觀、迷人的山海風光,吸引了無數海內外遊客來此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同時也滿足了人們拜仙祈福,祈求長生不老的美好願望。
八仙雕塑
八仙雕塑標誌是蓬萊城市的一個亮點,傳說這裡是八仙聚居之地,雕塑栩栩如生,生動刻畫八仙傳奇,講述八位神仙在蓬萊的仙山瓊閣上懲惡揚善,普渡眾生的故事。雕塑廣場後面是廣闊的海濱,也是遊客喜歡聚集玩耍、拍照留念的地方。
八仙宴
八仙宴是以「八仙」故事為藍本,以當地特色海鮮為原料,由8個拼盤、8個熱菜和1個熱湯組成。八仙宴的拼盤製作仿照八仙過海使用的寶物拼成圖案,造型巧奪天工,工藝精巧,不僅味道鮮美,還可以觀賞助興;熱菜烹飪更為精緻,呈現蓬萊多處名勝景觀,巧奪天工;熱湯以八種海鮮加雞湯製成,味道鮮美奇特。
韓湘子餘音繞梁、張國老眼觀六路、漢鍾離寶扇託福、何仙姑萬寶來潮、呂洞賓文韜武略、曹國舅生財有道、藍採和鳥語花香、鐵拐李無窮無盡……八仙宴的每一道菜都有典故,看著造型精緻,色香味俱全的佳餚,我們已沉醉在這美食中。
來源:水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