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是否虛了呢?按氣、血、陰、陽四個方面,可以對照下面來判斷。
一、氣虛: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生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虛熱、自汗,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脈弱等。
二、血虛:面色萎黃蒼白、唇爪淡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乾燥,月經延期或量少色淡、舌質淡、苔滑少津、脈細弱等。
三、陽虛:怕冷、喜熱飲、四肢不溫、體溫常偏低、腰酸腿軟、乏力、陽痿早洩、小腹冷痛、小便不利、舌質淡薄、苔白、脈沉細等。
四、陰虛: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乾咽痛、舌少津液、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黃、五心(二隻手心、二隻腳心與胸心)煩熱、盜汗、腰酸背痛、夢遺滑精、舌質紅、苔薄、脈細數等。
很多人會將「虛」掛在口邊,但「虛」是怎麼回事呢?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其實用一句話就能將虛解釋得很明白——虛,其實就是身體某些機能的衰退。體虛不等於患病,但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若不及時補養、調節和調理,令其進一步發展,就會對健康不利。
體虛會導致身體哪些機能的衰退呢?一般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減退,身體產生溼氣。
脾胃在人體中,專門負責食物、水液的消化、運化,以及身體垃圾的轉運。日常飲食中,人若不注意飲食,總是暴飲暴食,或是過食生冷、油膩、刺激性食物,使脾胃受傷,那麼它負責的消化、運化工作就可能受到削弱。平時多注意吃一些溫和的食物像大米、玉米、胡蘿蔔等,來補益脾臟。
脾胃的陽氣是運化水溼的原動力,如果脾陽虛,人體就易為水溼所困。想要祛除溼氣,又能健脾的話,可以食用角美膏。它能做到雙調雙補,進入體內後首先是幫助身體快速的恢復脾胃的平衡,壯脾而且健胃,待到脾胃平和之後呢,又能幫助身體徹底的排出溼氣。
腎虛,抵抗力下降。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主宰身體所有動力的源泉,決定著人一生的生長發育、生殖力、遺傳能力、水液代謝、呼吸功能調節等等。腎臟一旦虛虧,則上述諸多系統中的功能協調就可能失常,導致人體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適。平時的時候可以多食用一些板慄 慄子等食物。
肺虛,則抵禦外邪的能力下降。
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它覆蓋在五臟六腑的上面,又能宣發衛氣於體表,有保護諸髒免受外邪侵襲的作用。肺居胸中,處於五臟六腑之高位,諸邪入侵,必先犯肺,所以肺又被稱為「嬌髒」。肺能布津液給皮毛,使皮膚潤澤,使抵禦外邪的能力增強,若肺氣不能散精微至皮毛,人容易感冒,抵抗力降低。平時的時候可以多食用紅棗,花生柿子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