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告別疫情,第一次走進電影院,我選擇了《八佰》。
《八佰》
一來是宣傳聲勢浩大,身邊的人都在討論,二來是歐豪在《建軍大業》中的少年陳毅記憶深刻。
原本只想蹭一場全民的熱度,卻不曾想連著看勒遍,揭開了對生活不一樣的感悟,這些感悟都來自電影中,或者說四行倉庫裡那一位為「向死而生」的壯士。
魯迅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裡。」
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遠離戰火,似乎家國大義變的遙遠,慢慢的就會忘記生而為人的那位職責。
電影《八佰》以小人物的視角揭開了戰火瀰漫的年代,有那麼一群人渴望帶給這個世界不一樣的中國:
陳樹生《八佰》
那個沒有留下姓名,沒有留下照片,果斷的跳下來的年輕人,只留下了八個字:「捨身取義,兒所願也。」。
我看到第三遍的時候才看清楚鄭凱的臉,才努力記住了這個普通的名字:陳樹生。
因為每一次看都被淚水模糊了雙眼,也被震破長空的一次次跳躍激蕩著,就像含著淚水的何香凝,顫抖的說出:「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很執念的一遍遍去看電影,很想要看清楚每一個跳下去的年輕生命。
堵在心口的難以下咽的氣,隨著一遍遍的觀看電影,終於吐了出來,也越來越理解,那個只求報效祖國捨身取義的年輕人,留下那一片布的良苦用心。
他希望自己是好樣的,為國,為民,更為了成為母親的驕傲。不枉母親的養育。
《八佰》
跳下去的陳樹生,不僅僅懂得安邦立命,更懂得給母親一個交代,這就是一份對母親的感恩和尊重。
當我們心懷對父母的這份尊重,才真的會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和陳樹生一個個跳下去人們,他們是黃埔軍校的優秀學生,更是重器在手的機槍連,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母親的兒子。
《八佰》
為了更多人的父母安康,妻兒團聚,他們願意奮不顧身,捨身赴死,向死而生最好的模樣或許就是這樣。
我願意去死,只是為了更多的人更好的生活在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上,我們的祖國母親需要我們去捍衛!
一個帥氣的兵痞,不合規矩的長髮,大吼大叫的瘋子,是魏晨扮演的班長朱勝忠,原型是一位忠於職守的軍人,同時也是一個癲狂的「瘋子」。
當戰事越來越慘烈,就越來越明白這個瘋子一樣的班長為什麼總是那麼的剛烈,看著洗澡是一個人代表一個班的義無反顧,就會理解這個陝西硬漢心中的那份執著。
他生氣畏戰逃命的孬種,他也害怕沒有規矩的逃兵一不小心就喪命。他在地獄般的四行倉庫裡,用嘶吼掩飾著內心的惶恐。
黃勝忠《八佰》
看著河對岸日復一日的七進七出長坂坡,那個趨於癲狂的班長黃勝忠,難得的眼神清明,認真的看著遠方說到:「丈夫許國,實為幸事。」
完整的八個字,是對趙雲一生的概括,也是對自己一生,對身邊每一個戰友的肯定。
沒有人不怕死,只是當面臨家國大義,總有人願意做身系國家的英雄。
丈夫許國,實為幸事
或許很多人都會像跪在端午槍下的老算盤那樣想,國總要有人堅守的,戰總要有人打的,你們是英雄,可我想活著。
這沒有錯。
或許很多人,都會像河對岸的商人那樣想著,這裡是英租界,打什麼打,安定做生意就好。
這似乎也沒錯。
河對岸《八佰》
可是當戰火落到了河對岸,可是當每一個人都苟且,那麼國將不國,何以為家?
不論生在哪一個年代,去堅守自己生活的土地,去保衛自己生活的地方,總是沒錯的,因為沒有國家就沒有賴以生存的地方。
大丈夫許國,才是每一個時代裡,人們生而為人的追求。
看了無數遍的電影,同樣的劇情在腦海裡盤旋了無數次,光亮在人們的臉上掠過,特別是最後負責狙擊的那一群人臉上,炙熱的光亮。
大丈夫許國,是對生養自己這一片土地最好的熱愛,每一個時代都需要願意付出的人,只有那些願意去探索,去影響,去幫助他人奔向更幸福的人們,才真的找到了生而為人的意義。
姜武和王千源不愧是老戲骨,生動的演繹了小人物的大英雄形象。兩個人像極了我們身邊的張三,王五,李四...
瓜娃子只想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老兵油子只是想多賺點錢回家孝敬老母親,娶個媳婦就更好了,這是人們多麼平凡的夢想,在那個年代變得難能可貴。
是什麼讓平凡的夢想染上了悲情的色彩?
是四行倉庫外面那般,暗無天日的世界,還是日積月累「生病」了的國人?
謝晉元在執意升起那面旗子的時候,就知道這是一場必死無疑的歸途,可是他還是堅持那麼做了,因為他要的不僅僅是遵守上頭的命令。
更重要的是,他渴望喚醒四萬萬國人保衛家園的決心和信心。
正如「瓜娃子」和「老油條子」,他們在四天的戰鬥中,找到了作為一個軍人的魂魄。
保衛的不是「有錢人」的歌舞昇平,保衛的是每一個中國人賴以生存的土地,是我們的家鄉,是我們的親人,是我們的幸福。
老鐵《八佰》
「瓜娃子」拿著大刀頂天立地的唱出了大義,「老油條子」豎起的大拇指,讓我們看到了兩個相看兩厭的中年男子對捨身取義的深沉的詮釋。
沒有太多的語言,也沒有太多的大道理,不知道是不是那一位軍官的信,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個奮不顧身跳下去的娃子。
人一生也許只有當一些叫做「命運」的際遇降落在身上,才猛然發現自己的了不起,也願意做一個了不起的人。
害怕到要逃跑的端午,在遊向對岸的時候發現了偷襲的日軍,對於跑下標的的不忍心,他大喊著:「小湖北,快跑...」
當對岸的人們喊著:「你是個英雄!」歐豪非常好的詮釋了端午從倉皇出逃的迷茫到聽到「英雄」兩字時,難以置信夾雜著喜悅的微笑。
端午《八佰》
看到那一幕的時候,我想這個人一定不一樣了。
那個渴望看到書裡大千世界的端午,不再只是想要看一眼大上海,坐一次英國郵輪,拍一張合照的端午,但他一定還是那個渴望過上好日子的端午。他羨慕河對岸的光亮。
那一份屬於河對岸的光亮,不知不覺在心中一點點燃燒,放大,越來越相信自己努力就會獲得。
勇敢的心是源自對生活目標的篤定,那個只是想來看一眼的端午,最後成為了上海這一片土地永遠的主人,也活在了每一個人的心裡,是一位勇敢的英雄。
升旗《八佰》
《八百》中站在四行倉庫上傲立於天下的謝團長,如果說他在黑暗中為民眾種下了不屈不撓的誓死為國的種子,那麼八百壯士就是一顆顆帶著希望盛開的向陽花。
很多觀眾和當年的特派員一樣都說這是一場政治作秀的毫無意義的戰爭,可是特派員還是說出了它的意義那就是將永遠被記住,被記住的不僅僅是八百壯士。
被記憶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對生命的不屈。
被記憶的是在黑暗之中,不屈不撓的靈魂。
就像那個騎在白馬上的英雄,或許是遙遠的英雄故事趙子龍,又或許是身邊的戰友,更多的時候就是身邊的一個個小人物。
向著光《八佰》
他們和我們一樣害怕,和我們一樣平凡,當向陽花在心中落下,就一定會追逐著光亮奔跑。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哪怕要付出最珍貴的生命,將每一天當做最後一天的義無反顧,就是全力以赴的一生。
正是《八佰》揭開了這段歷史,讓更多的人了解,曾經有人在那個倉庫裡,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人一直都在,中華不亡!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微笑..."
------《八佰》
人生逃不過的三大哲學問題:我是誰?我來自何方,將要去向何處?《八佰》在我的眼中,它不只是一次抗日戰爭中一部分,它更像再告訴我們:
我們是英雄的後代,生而偉大!
我們是不畏苦難的後代,沒有可以阻擋的苦難!
我們是...
衝橋《八佰》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很平凡,我們的日子或許只值得自己記憶,但是能有值得自己記憶的日子,今生才算沒有白活。
如何才會擁有值得記得的日子?
那便是全力以赴的生活。
那些為真摯愛著的人,
輾轉反側的時光;
那些微微小的夢想,
執著不懈的歲月。
生命般耀眼的向陽花
,常開不敗,綻放在我們心中,
讓我們擁有屬於自己的色彩和香氣。
追逐光
餘生,讓我們這樣來度過--讓每一天都值得被記住!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要求,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