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看了3遍的電影:告慰死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活著

2020-09-09 我是秀一

8月告別疫情,第一次走進電影院,我選擇了《八佰》。


《八佰》


一來是宣傳聲勢浩大,身邊的人都在討論,二來是歐豪在《建軍大業》中的少年陳毅記憶深刻。

原本只想蹭一場全民的熱度,卻不曾想連著看勒遍,揭開了對生活不一樣的感悟,這些感悟都來自電影中,或者說四行倉庫裡那一位為「向死而生」的壯士。

魯迅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裡。」

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遠離戰火,似乎家國大義變的遙遠,慢慢的就會忘記生而為人的那位職責。

電影《八佰》以小人物的視角揭開了戰火瀰漫的年代,有那麼一群人渴望帶給這個世界不一樣的中國:

陳樹生: 捨身取義,兒所願也


陳樹生《八佰》

那個沒有留下姓名,沒有留下照片,果斷的跳下來的年輕人,只留下了八個字:「捨身取義,兒所願也。」。

我看到第三遍的時候才看清楚鄭凱的臉,才努力記住了這個普通的名字:陳樹生。

因為每一次看都被淚水模糊了雙眼,也被震破長空的一次次跳躍激蕩著,就像含著淚水的何香凝,顫抖的說出:「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很執念的一遍遍去看電影,很想要看清楚每一個跳下去的年輕生命。

堵在心口的難以下咽的氣,隨著一遍遍的觀看電影,終於吐了出來,也越來越理解,那個只求報效祖國捨身取義的年輕人,留下那一片布的良苦用心。

他希望自己是好樣的,為國,為民,更為了成為母親的驕傲。不枉母親的養育。

《八佰》


跳下去的陳樹生,不僅僅懂得安邦立命,更懂得給母親一個交代,這就是一份對母親的感恩和尊重。

當我們心懷對父母的這份尊重,才真的會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和陳樹生一個個跳下去人們,他們是黃埔軍校的優秀學生,更是重器在手的機槍連,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母親的兒子。

《八佰》


為了更多人的父母安康,妻兒團聚,他們願意奮不顧身,捨身赴死,向死而生最好的模樣或許就是這樣。

我願意去死,只是為了更多的人更好的生活在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上,我們的祖國母親需要我們去捍衛!

朱勝忠:丈夫許國,實為幸事!

一個帥氣的兵痞,不合規矩的長髮,大吼大叫的瘋子,是魏晨扮演的班長朱勝忠,原型是一位忠於職守的軍人,同時也是一個癲狂的「瘋子」。

當戰事越來越慘烈,就越來越明白這個瘋子一樣的班長為什麼總是那麼的剛烈,看著洗澡是一個人代表一個班的義無反顧,就會理解這個陝西硬漢心中的那份執著。

他生氣畏戰逃命的孬種,他也害怕沒有規矩的逃兵一不小心就喪命。他在地獄般的四行倉庫裡,用嘶吼掩飾著內心的惶恐。


黃勝忠《八佰》

看著河對岸日復一日的七進七出長坂坡,那個趨於癲狂的班長黃勝忠,難得的眼神清明,認真的看著遠方說到:「丈夫許國,實為幸事。」

完整的八個字,是對趙雲一生的概括,也是對自己一生,對身邊每一個戰友的肯定。

沒有人不怕死,只是當面臨家國大義,總有人願意做身系國家的英雄。

丈夫許國,實為幸事

或許很多人都會像跪在端午槍下的老算盤那樣想,國總要有人堅守的,戰總要有人打的,你們是英雄,可我想活著。

這沒有錯。

或許很多人,都會像河對岸的商人那樣想著,這裡是英租界,打什麼打,安定做生意就好。

這似乎也沒錯。


河對岸《八佰》


可是當戰火落到了河對岸,可是當每一個人都苟且,那麼國將不國,何以為家?

不論生在哪一個年代,去堅守自己生活的土地,去保衛自己生活的地方,總是沒錯的,因為沒有國家就沒有賴以生存的地方。

大丈夫許國,才是每一個時代裡,人們生而為人的追求。

看了無數遍的電影,同樣的劇情在腦海裡盤旋了無數次,光亮在人們的臉上掠過,特別是最後負責狙擊的那一群人臉上,炙熱的光亮。

大丈夫許國,是對生養自己這一片土地最好的熱愛,每一個時代都需要願意付出的人,只有那些願意去探索,去影響,去幫助他人奔向更幸福的人們,才真的找到了生而為人的意義。


「瓜娃子」老鐵和「老兵油子」羊拐

姜武和王千源不愧是老戲骨,生動的演繹了小人物的大英雄形象。兩個人像極了我們身邊的張三,王五,李四...

瓜娃子只想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老兵油子只是想多賺點錢回家孝敬老母親,娶個媳婦就更好了,這是人們多麼平凡的夢想,在那個年代變得難能可貴。

是什麼讓平凡的夢想染上了悲情的色彩?

是四行倉庫外面那般,暗無天日的世界,還是日積月累「生病」了的國人?

謝晉元在執意升起那面旗子的時候,就知道這是一場必死無疑的歸途,可是他還是堅持那麼做了,因為他要的不僅僅是遵守上頭的命令。

更重要的是,他渴望喚醒四萬萬國人保衛家園的決心和信心。

正如「瓜娃子」和「老油條子」,他們在四天的戰鬥中,找到了作為一個軍人的魂魄。

保衛的不是「有錢人」的歌舞昇平,保衛的是每一個中國人賴以生存的土地,是我們的家鄉,是我們的親人,是我們的幸福。

老鐵《八佰》

「瓜娃子」拿著大刀頂天立地的唱出了大義,「老油條子」豎起的大拇指,讓我們看到了兩個相看兩厭的中年男子對捨身取義的深沉的詮釋。

沒有太多的語言,也沒有太多的大道理,不知道是不是那一位軍官的信,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個奮不顧身跳下去的娃子。

人一生也許只有當一些叫做「命運」的際遇降落在身上,才猛然發現自己的了不起,也願意做一個了不起的人。

端午:你是個英雄!

害怕到要逃跑的端午,在遊向對岸的時候發現了偷襲的日軍,對於跑下標的的不忍心,他大喊著:「小湖北,快跑...」

當對岸的人們喊著:「你是個英雄!」歐豪非常好的詮釋了端午從倉皇出逃的迷茫到聽到「英雄」兩字時,難以置信夾雜著喜悅的微笑。


端午《八佰》

看到那一幕的時候,我想這個人一定不一樣了。

那個渴望看到書裡大千世界的端午,不再只是想要看一眼大上海,坐一次英國郵輪,拍一張合照的端午,但他一定還是那個渴望過上好日子的端午。他羨慕河對岸的光亮。

那一份屬於河對岸的光亮,不知不覺在心中一點點燃燒,放大,越來越相信自己努力就會獲得。

勇敢的心是源自對生活目標的篤定,那個只是想來看一眼的端午,最後成為了上海這一片土地永遠的主人,也活在了每一個人的心裡,是一位勇敢的英雄。

升旗《八佰》

《八百》中站在四行倉庫上傲立於天下的謝團長,如果說他在黑暗中為民眾種下了不屈不撓的誓死為國的種子,那麼八百壯士就是一顆顆帶著希望盛開的向陽花。

很多觀眾和當年的特派員一樣都說這是一場政治作秀的毫無意義的戰爭,可是特派員還是說出了它的意義那就是將永遠被記住,被記住的不僅僅是八百壯士。

被記憶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對生命的不屈。

被記憶的是在黑暗之中,不屈不撓的靈魂。

就像那個騎在白馬上的英雄,或許是遙遠的英雄故事趙子龍,又或許是身邊的戰友,更多的時候就是身邊的一個個小人物。

向著光《八佰》

他們和我們一樣害怕,和我們一樣平凡,當向陽花在心中落下,就一定會追逐著光亮奔跑。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哪怕要付出最珍貴的生命,將每一天當做最後一天的義無反顧,就是全力以赴的一生。

正是《八佰》揭開了這段歷史,讓更多的人了解,曾經有人在那個倉庫裡,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人一直都在,中華不亡!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微笑..."

------《八佰》

人生逃不過的三大哲學問題:我是誰?我來自何方,將要去向何處?《八佰》在我的眼中,它不只是一次抗日戰爭中一部分,它更像再告訴我們:

我們是英雄的後代,生而偉大!

我們是不畏苦難的後代,沒有可以阻擋的苦難!

我們是...

衝橋《八佰》

看著《八佰》中捨身取義的先輩,試問有什麼理由荒廢餘生?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很平凡,我們的日子或許只值得自己記憶,但是能有值得自己記憶的日子,今生才算沒有白活。

如何才會擁有值得記得的日子?

那便是全力以赴的生活。

那些為真摯愛著的人,

輾轉反側的時光;

那些微微小的夢想,

執著不懈的歲月。

生命般耀眼的向陽花

,常開不敗,綻放在我們心中,

讓我們擁有屬於自己的色彩和香氣。


追逐光


餘生,讓我們這樣來度過--讓每一天都值得被記住!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要求,必刪!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裡的蘇州小演員,就是他們
    《八佰》全國公映視頻來源:@電影八佰官微這部蓄力5年的主旋律電影上映3天票房破7億《八佰《八佰》的拍攝基地離吳江很近,所以劇組也想就近找一些孩子參演。郝芳告訴記者,參加完《八佰》的拍攝,讓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李梓萌那場敬禮的戲,拍那場戲的時候,天特別冷,一直下雪,大家都想著早點拍完早點結束,誰知一個兩岸人對視敬禮的場景,導演足足拍了十個大夜。
  • 帶娃看《八佰》的正確打開方式……
    各位老師、家長,你帶娃去看電影了嗎?最近很火的《八佰》適合帶孩子看嗎?電影《八佰》裡這些看點務必告訴孩子!這份觀影攻略請查收!你去看《八佰》了嗎?你準備什麼時候去看《八佰》?有業內人士表示,戰爭從來都是殘酷而血腥的,電影《八佰》通過戰爭的殘酷讓觀眾重溫那段歷史。「之前上映的影片中也有血腥場面不適合兒童觀看的討論。遇到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片方和影院方面最好做出提醒;再就是家長自己可以先看一些影評,判斷一下是否適合兒童觀看。」
  • 終於還是看了這部電影,割裂的《八佰》
    時隔一年多,《八佰》終於要上映了。據統計,截止到2020年8月26日12時,《八佰》的電影票房累計已突破12億元,呈現節節上升的趨勢。但同時,某知名網絡評分從最開始的8.3分已經步步下滑到了7.7分。這是一部極具爭議的影片,有人評價它是近幾年來,最好「哭」的電影。有人詬病於它的情節不符合史實,「洗白」,屁股歪。
  • 電影《八佰》,如願以償
    我卻在他的語焉不詳裡,想起一篇抨擊《八佰》的文章裡有說到,電影裡蘇州河對岸人們的愛國情感來得過於想當然——他是不是也和我一樣看了同一篇文章?一方面,在《八佰》熱度鋪天蓋地之際,一個初二學生對它的涼薄,讓我竟像置身冬霧之中;另一方面,這也激起我親身去看一次《八佰》的念頭——自從我當初中生時看過那時候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我心裡就落下了病,堅決不敢去看正兒八經地拍的抗日題材劇,因為只要正經拍,肯定是我們的人在小鬼子的淫威下慘絕人寰,我寧可不看,我寧可看那些還不算太顛狂的抗日神,多少能心中舒口氣,覺得我們其實也是那樣打過鬼子。
  • 看了《八佰》,把眼淚都哭幹了,終於明白為何口碑炸裂
    最近,影院開放的消息,更是讓電影迷們興奮不已,佳片輪番登上銀幕,觀眾們得以一飽眼福。尤其是電影《八佰》宣布定檔8月21日,為影院的復甦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而事實上,觀眾們也的的確確在用實力證明對《八佰》的喜愛和讚美——首日點映的票房成功突破千萬,豆瓣評分直接衝到8.3
  • 《八佰》點映,證明我們還好好的活著
    一切都讓疫情後首次回歸電影院頗具儀式感,就想一群素未謀面的人一起上戰場,而讓這份儀式感的集結,來自於一部2020年真正意義的電影《八佰》。 《八佰》努力做到的,是跨越了國產戰爭片的魔咒,手撕鬼子、抗日神劇就像笑話一樣存在,《八佰》用日軍精良裝備和戰術素養換來八佰勇士的頑強抵抗,子彈就像真實存在的擊中牆面、擊中頭盔、打碎中日軍人的骨髓和血肉,同時也將殘酷和悲壯深深刻入觀眾的心裡。
  • 《八佰》讓人看哭的電影!
    從2011年劇本初稿成型到今日與觀眾見面,《八佰》這部令人們期待已久的華語戰爭大片整整醞釀了9年。宣布定檔8月21日之後,《八佰》提前一周開啟了全國點映活動,據燈塔專業版票房顯示,點映首日票房成績便突破1400萬,並且豆瓣開分8.3分,好多觀眾表示「《八佰》看哭了」。何為《八佰》?
  • 電影《八佰》,就在蘇州拍的!
    電影《八佰》,就在蘇州拍的!已經大半年沒有踏入影院的小魚在周末觀影《八佰》的過程中感受到久違的大銀幕看大片的震撼感!查找了一些電影相關資料發現電影《八佰》和蘇州居然這麼有緣!
  • 《八佰》與電影現代主義
    《八佰》劇照據數據統計,截止昨日下午——電影《八佰》上映第三十又一天,其中國內地票房突破30億元大關。目前該片累計觀影人次已達七千八百二十一萬,至此,中國內地影史票房的前十名,門檻已提升至三十億元。如果《八佰》志在票房,這會是一部純電影式的電影。不過,中國導演常用兩種方式,既要討好傳統的電影受眾,又要表達自己獨特的的亮點和創新,因此花樣繁多。就本片而言,所使用的前段是電影史上常見的:以日本軍官的狀態進行呈現:你獲得了我的尊敬。回顧電影史,自上世紀末從臺灣地區率先垂範的抗戰電影始,華人編導的主要導演策略便是以對方的視角來呈現我方故事。
  • 電影《八佰》,就在蘇州拍的!
    已經大半年沒有踏入影院的小編在周末觀影《八佰》的過程中感受到久違的大銀幕看大片的震撼感!查找了一些電影相關資料發現電影《八佰》和蘇州居然這麼有緣! 已經大半年沒有踏入影院的小編在周末觀影《八佰》的過程中感受到久違的大銀幕看大片的震撼感!查找了一些電影相關資料發現電影《八佰》和蘇州居然這麼有緣!
  • 七夕節看《八佰》
    努力找一個男朋友吧。看電影只能和老妹看,好慘啊!妹妹約看電影,我趁機揶揄了他一句。電影《八佰》,戰爭體裁,我不喜歡戰爭體裁的電影。這部電影卻讓我心有戚戚然。小湖北,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謝團長說,你一定要活著,看看這個國家將來的樣子。可是,孩子,你為什麼不選擇看看這個國家將來的樣子。一河之隔,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廢墟一片,黑暗悽慘,血肉橫飛,一邊是燈火輝煌,歌舞鼎沸,紙醉金迷。你是你的地獄,我是我的天堂。
  • 《八佰》過後,電影院線全面復甦!
    吃飯讓我們活著,但我們活著決不僅僅只是為了吃飯。
  • 中華民族需要《奪冠》《八佰》的「精氣神」!
    最近,連續看了2遍兩部電影:《奪冠》、《八佰》。可以說,截至目前,這是「後疫情時代」最好、最感人的兩部電影。有人說,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煩惱想不開,去一下「三座大山」就能想開了:井岡山、普陀山、北京八寶山。
  • 哭溼了口罩,我看《八佰》
    後疫情時代,9月5日,第一次走進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哥們兒問我哭了嗎,我說哭了。他回我一個字——好。《八佰》一部我覺得可以回看N遍的電影。它是一部戰爭片,但場面不僅僅是所能想到的硝煙瀰漫狂轟濫炸血肉橫飛屍野便橫的殘酷慘烈,融恢宏大場景和具體入微的點結合,群像塑造和個體展現結合,戰爭和人文人性結合,隱喻象徵和現實真實結合,兩個小時,我是在浸泡的感覺中看光影交錯,看一段屈辱與血勇交織的歷史。田鼠的逃遁與白馬的飛奔人在險境面前,要麼逃,要麼戰,還有一種僵住。
  • 跪著生或站著死——看電影《八佰》有感
    《八佰》電影上映快兩個月了,一直提不起看的興趣,但最近確實劇荒得厲害,於是在這麼一個百無聊賴的周末下午,我一個人走進了電影院。 沒想到的是,電影開始後沒幾分鐘,我已淚流滿面。面對生死,或許你我也會是一個「瓜慫」,我們沒有資格去嘲笑、指責每一個努力求生的人。但那些平凡人作出的不平凡的壯舉,卻一定要歌頌,要膜拜,要銘記......
  • 帶孩子看電影《八佰》,看完就忘?觀影前後做好這3點有不同效果
    可是電影畢竟只是電影,與歷史有所出入,特別是《八佰》這部電影從立項到上映,一直都伴隨著很多爭議。為了更好地讓孩子準確地了解歷史,讓孩子看懂電影所要傳達的精神內核。家長如果能在觀影前和觀影后,和孩子一起做好3個要點,將幫助孩子更好達到觀影效果,獲得更多增量知識。
  • 電影《八佰》中的一條河,隔離了炮火,卻「打通」了生死
    近日,管虎執導的戰爭巨作《八佰》公映後,3天就破了10億票房,成為了2020年首部票房10億的電影。而且截止目前,上映11天,累計票房近20億。今天我們一起品品《八佰》,談談生與死的選擇。生大於死(生>死)電影《八佰》中的蘇州河,就像一把利刃,將整個上海一分兩半,
  •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這幾日去電影院看了正在熱播的電影《八佰》,感觸頗深,今天把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小歷史就不好,看了這部電影我才知道,八佰壯士其實只有四百多人,《八佰》以一群臨時應召、本意去打掃戰場卻無意中被併入阻擊部隊的「保安團」為主視點,由一開始的怕死畏戰到最後拿步槍與敵機「單挑」的無所懼怕,由遇到敵襲就各自逃命的一盤散沙到最後全副武裝的鋼鐵城牆,電影的整個過程一方面是與日軍作戰、另一方面也是非正規部隊的成長過程、他們在迷茫怯懦中逐漸找回民族大義的過程
  • 《八佰》幾度落淚,泱泱大中華的近代史滿目瘡痍,絕不看第二遍!
    關於電影《八佰》,看完一遍不想看第二遍。事實上,《八佰》從籌備到開拍我就一直很關注,也期待了此片的上映!因為我覺得管虎還是有才的。八佰上映之前我就知道這是一部非常寫實的,槍槍到肉的電影,也知道此片的上映也歷經如電影般的磨難,在我心目中期待他宛如大兵瑞恩一樣向我走來,掏出冰冷的槍械砰砰砰擊中我心。
  • 《八佰》中的脆弱,只求活著
    前天晚上看了《八佰》首映,影院的隔空而坐,比疫情前的影廳少了些許熱鬧。大屏幕上出現聲音前,隔壁拿東西的摩擦聲都聽得清清楚楚。當時心裡唯一的感受:靜。影片開始前,對這部片並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是一部戰爭片,抗日戰爭。原本以為是主旋律電影,沒想到影片剛開始的色調與鏡頭就打破了我的自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