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中的脆弱,只求活著

2020-09-05 豆本逗電影

前天晚上看了《八佰》首映,影院的隔空而坐,比疫情前的影廳少了些許熱鬧。大屏幕上出現聲音前,隔壁拿東西的摩擦聲都聽得清清楚楚。當時心裡唯一的感受:靜。


影片開始前,對這部片並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是一部戰爭片,抗日戰爭。原本以為是主旋律電影,沒想到影片剛開始的色調與鏡頭就打破了我的自以為。



昏黃、泛綠的背景,殘破傾塌的建築、髒亂不齊的隊伍,一出場就帶有各自獨特的氣質,每一句別有韻味的口音,每一步泥濘行進的腳印,每一滴啪啪掉落的雨水,每一聲嚴肅、緊促的呵斥,似乎都向我們傳達著即將到來的壓抑、絕望的信號。


這本是一場國民政府主動出擊的反侵略戰爭,是為改變原本日本由北向南的戰略擴張,在上海這個租界橫行、遠東第一大都市打響,試圖扭轉為由東向西的戰略戰局,縮短補給線,儘可能提升戰爭勝局。


中方先後投入軍力80餘萬人,日方投入20餘萬人,這場被稱為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的&34;,歷時三個月,最終上海淪陷。《八佰》講述的既是&34;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只派駐國民革命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退守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西北角的倉庫建築,為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聯合倉庫。&34;打響時被當作第八十八師師部,倉庫內貯存了大量食物、救護用品及彈藥。河對岸是英國租界,因此日軍不敢使用重炮,以及重磅炸彈轟炸四行倉庫。



《八佰》中對外宣稱的八百壯士,其實只有400多人,還是很大一部分是從各地調派、收容的雜牌保安團人員。他們中有的人只是夢想著看一看大上海,有的人只想回到家守護妻兒,有的人是混戰多年的老兵油子,甚至還有十五六歲的小孩,來到這之前,並沒有感受到死亡離自己是如此之近。他們只想著逃跑,跑出這個巨型的水泥怪物,跑到對岸的燈紅酒綠中去。那裡歌舞昇平,那裡美人如織,那裡有披掛整齊的戲臺,那裡有人流不息的跑馬場,那裡還有渴望的平安,雖然只是隔岸相望,短短的幾十米,硬生生隔絕成兩個世界,那邊是天堂,這邊是地獄。



想逃不能逃,想留也留不久。面對日軍瘋狂的進攻,四行倉庫的西牆此時已岌岌可危。只要打開一個缺口,洶湧的日軍就能把他們啃得渣都不剩。但他們的任務還沒完成,這不僅僅是一場撤退掩護戰,還是一場直播表態戰。國民政府此時寄希望於即將召開的布魯塞爾會議,希望英美等強國看到中國不屈服的態度,制裁日本的侵略行動。所以,他們要堅持,為這個國家的渺茫希望堅持,為自己堅持,為戰友堅持。


看到牆下步步為營的日軍,丟出的炸彈碰到堅固的盾牌被彈開,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在身上綁炸藥,跳下牆近距離阻止日軍的進攻。一個跳下去了,他高喊著自己的家鄉和性命,第二個跳下去了,第三個也跳下去了,後面一個接一個排好隊,互相綁對方身上的繩子,為的是綁緊一點。



這部分是全片的第一個大高潮,看到第一個跳下去時,自己就忍不住流淚,聽見周圍也響起了抽泣、吸鼻聲。



就是這樣,悲涼的抵抗,沒有援軍的希望,沒有後退的可能,只能憑藉自己全身的力氣來對抗。正如肯·福萊特所說&34;。戰爭是殘酷的,是殘暴的,每一個生命在戰火的屠戮下,都脆弱不堪,但他們都在抗爭,都在尋求生路,每一個小人物的命運鋪就了戰爭的走向與終局,是他們的熱血成就了偉大與傳奇。


他們已經抵抗了四天,傷亡慘重。此時中央下發了命令,全營官兵從垃圾橋撤退到租界內。這不是於心不忍的拯救,這是無奈壓迫的妥協。原定的布魯塞爾會議延期了,各列強也同時施壓,以免傷及無辜,放棄抵抗。這場表演需要謝幕了,這些棋子可以退出了。



在政府高層看來,這只是一場為爭取大國支持的表演,但是,它叫醒了河對岸的一些人,它讓國人看到對抗的希望,它讓列強看到了不屈服的中國。


最後影片定格在全員衝鋒過橋,不戀戰、不抵抗,全力衝刺,只求活著,是的,最後只求活著,活著就有了希望,活著就有了可能,只要熱烈的活著。



強烈推薦大家去電影院觀看

感受大熒幕帶來的視覺衝擊

感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蓬勃的生命力!

相關焦點

  • 《八佰》點映,證明我們還好好的活著
    一切都讓疫情後首次回歸電影院頗具儀式感,就想一群素未謀面的人一起上戰場,而讓這份儀式感的集結,來自於一部2020年真正意義的電影《八佰》。 《八佰》努力做到的,是跨越了國產戰爭片的魔咒,手撕鬼子、抗日神劇就像笑話一樣存在,《八佰》用日軍精良裝備和戰術素養換來八佰勇士的頑強抵抗,子彈就像真實存在的擊中牆面、擊中頭盔、打碎中日軍人的骨髓和血肉,同時也將殘酷和悲壯深深刻入觀眾的心裡。
  • 《八佰》看了3遍的電影:告慰死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活著
    》中的少年陳毅記憶深刻。原本只想蹭一場全民的熱度,卻不曾想連著看勒遍,揭開了對生活不一樣的感悟,這些感悟都來自電影中,或者說四行倉庫裡那一位為「向死而生」的壯士。魯迅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裡。」
  • 《集結號》和《八佰》:一個讓軍人真實死去,一個讓軍人真實活著
    把《集結號》和《八佰》擺在一起,是因為他們是中國戰爭片中,對歷史、對人性的敘述最特別的兩個。它們無疑也是主旋律電影,但不失電影的藝術性——不只是以戰爭為噱頭,而是用戰爭中人性的掙扎,往更深層次去探尋。在敘事方法、拍攝技巧、畫面風格,還有布景、服裝在藝術造詣上,與迄今為止的國產戰爭片相比,《集結號》和《八佰》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那兩者水平誰勝誰負?美人姑且嘮叨嘮叨。
  • 《集結號》和《八佰》:一個讓軍人真實死去,一個讓軍人真實活著
    把《集結號》和《八佰》擺在一起,是因為他們是中國戰爭片中,對歷史、對人性的敘述最特別的兩個。它們讓我們看到了戰爭中有血有肉的軍人,他們渺小、脆弱、虛榮、恐懼、退縮、懦弱……正因為如此,它們讓戰爭的殘酷更真實。我們熱愛軍人、銘記犧牲,但是對於被設置了統一程序的、面不改色的英雄「機器人」卻早已審美疲勞。
  • 《八佰》揭露的人生真相。生活而不是活著
    最近最火的國產電影,當屬《八佰》。火到什麼程度呢?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了日軍攻打上海時,「八佰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用智慧、勇氣和鮮血,迎面阻擊敵人四天四夜的故事。令人驚喜的是,導演管虎並沒有著眼於「大人物」,反而刻畫了絕境中,底層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恰恰折射出疫情中,普通人是如何克服恐懼的。曾有名人說過「我們恐懼的往往是恐懼本身,而不是恐懼的對象」。
  • 從《八佰》中思考中國的集體記憶
    最近《八佰》佔據全國各大影院,也成為影院重開後第一個形成集體話題和熱度的電影。就像《八佰》裡展示的那樣:逃兵變成了不畏生死的英雄;兵油子變成了護旗手;漢奸變成了戰地記者;黑社會變成了送電話線的奔跑者;冷漠自私的商人變成了捐獻家產的援助人。他們或許脆弱、冷漠、惜命、自私,但是在這一刻突然覺醒,不做亡國奴的意志讓這一股力量變得巨大無比。《八佰》場面是否恢弘其實是次要的,它所傳達的精神才是核心。
  • 《八佰》:群像電影中的動物意象
    管虎在採訪中說,《八佰》在他心中已構思十年之久,但立項四五次都停了,因為內心沒想清楚該從什麼視角切入。有一天,他忽然明白:一支孤城中殘留的部隊,一群臨時加入的新兵,別的部隊都後撤,他們頂了上去,上戰場是因為命令,堅守下來則是因為意識到了自己的血性和責任,這就是故事中人的核心。
  • 《八佰》,憑什麼是你火?
    終於,把《八佰》看完了,時隔大半年,淚灑電影院,為了一部飽受爭議的戰爭片國家風雨飄搖之際,曾經只求自保的潰兵覺醒了,偏安一隅的普通民眾也覺醒了,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或許不完美,但他們真實,善良,不該被遺忘。
  • 《八佰》中的老算盤,這個角色一慫到底,是敗筆嗎?
    千呼萬喚,終於那個念叨八百遍都沒有上映,讓廣大影迷從19年的夏天等到這個夏天的電影《八佰》首播了。然而《八佰》作為一部新片,但它卻一鳴驚人,首播當天就直接破三億大關,在24日已經收穫了8.9億的票房,豆瓣上有近20萬人給出了7.8的高分。從這些數據上看,《八佰》絕對是今年大片中的一匹黑馬,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八佰》上映後,它的熱度也在日益高漲,褒貶不一。
  • 張譯的「哭戲」演技炸裂《八佰》看哭導演,《士兵突擊》看哭觀眾
    「三、四秒的片段,就給人一種心酸的感覺感染眾人,張譯的哭戲真是一絕」最近電影《八佰》火了,在八佰中飾演「老算盤」的張譯火了,這部電影又把張譯的演技推向巔峰《八佰》中,張譯的造型邋遢,一副窮困潦倒的樣子,老算盤在劇中是一名浙江保安團士兵,他在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為了生存下來,在戰場上精打細算俗稱
  • 電影《八佰》中的古代因素有哪些?
    最近上映的新電影《八佰》廣受好評,不少人看到這部電影有被裡面無論是畫面,還是臺詞都多多少少會被感動。而這部電影也是根據歷史真實事件來拍攝的。也是為了紀念當年那400多名士兵與小日本奮戰,守護四行倉庫事跡。雖然電影無法完全還原當時戰爭的畫面和人物情緒,但也讓我們觀眾看的熱淚盈眶了,這些已經很好了。但是你們知道在電影《八佰》導演加入了一些古代因素進去,你們知道嗎?
  • 《八佰》破十億 梁靜七夕表白管虎
    由華誼兄弟、北京七印象出品,騰訊影業等聯合出品的華語戰爭巨製《八佰》上映以來,觀影人次累計超過2504萬,票房破10億,接連打破2020年單日票房全球紀錄,2020年全球上映首周末票房紀錄,有效拉動了影院復工,也成為觀眾們2020年走進電影院的首選觀影之作.
  • 《八佰》再也不是八佰,而是十四萬萬
    《八佰》的全國上映,點燃了中國民眾潛藏在血脈裡的深深愛國思潮,再一次將人們的記憶拉入那個戰火紛飛、強敵環伺、舉族有亡國滅種之險的時候。作為主旋律電影,《八佰》把幾代中國人歷來裹藏胸間的一腔憤懣之氣、一股豪氣、萬千志氣強烈地激發出來。
  • 電影《八佰》中,你不知道的那些小細節
    作為影院復工之後的首部國產大製作電影,《八佰》自定檔之後就引起了不少影迷的關注,目前它交出的票房成績也沒有辜負大眾的期望,點映再加上公映首日的票房就已經直奔4億大關了,《八佰》成為今年首部爆款電影已成毋庸置疑的事實。
  • 淺談《八佰》
    不久前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1937年淞滬會戰,是整個抗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無疑是這場悲壯、慘烈的戰役中,中國軍隊最高光的一幕。那面飄揚在炮火中間的中國旗幟,那些視死如歸的面孔,是抗日戰爭中不屈的中國軍民的縮影。
  • 古城電影城《八佰》熱映中
    今天看了看《八佰》的裡程碑,大家體會一下,「八百壯士」一步一步朝我們走來的日子:2016年3月20日:華誼兄弟在京公布「H計劃」第五季:管虎導演《八百啟示錄》亮相;2016年11月24日:@電影八佰官微 正式註冊;2017年5月4日:《八佰》在京召開發布會,導演管虎、華誼兄弟CEO王中磊出席發布會。
  • 《八佰》與電影現代主義
    《八佰》劇照據數據統計,截止昨日下午——電影《八佰》上映第三十又一天,其中國內地票房突破30億元大關。目前該片累計觀影人次已達七千八百二十一萬,至此,中國內地影史票房的前十名,門檻已提升至三十億元。如果《八佰》志在票房,這會是一部純電影式的電影。不過,中國導演常用兩種方式,既要討好傳統的電影受眾,又要表達自己獨特的的亮點和創新,因此花樣繁多。就本片而言,所使用的前段是電影史上常見的:以日本軍官的狀態進行呈現:你獲得了我的尊敬。回顧電影史,自上世紀末從臺灣地區率先垂範的抗戰電影始,華人編導的主要導演策略便是以對方的視角來呈現我方故事。
  • 管虎的《八佰》與真實的四行倉庫戰
    《八佰》籌劃了10年,拍攝230天,影片處處寄託著導演管虎的匠心。《八佰》劇照為了更真實地呈現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戰爭場面,管虎在蘇州找到一塊地,歷時18個月,實景搭建超過20萬平方米搭建場景從超前點映到點映到正式上映,截止8月25日,上映5天票房接近12億,因為題材本身也充滿了話題,5天來圍繞《八佰
  • 《八佰》中的張譯,張譯,你終於紅了
    作為拯救內地影視的國產大片,華語戰爭片的新標杆,《八佰》實現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幾乎每個看完電影的人,心頭都會產生一股強大的後勁。一河之隔,兩個世界。我只是想活著,有錯嗎?演盡了人直面死亡時的恐懼脆弱,也演盡了人性最深層的一面。而他也憑著《八佰》的助力,成為繼吳京、沈騰、黃渤、鄧超、杜江之後,第6位華語百億影人!
  • 桂林抗戰中也有一段感人的「八佰」故事
    《八佰》成為了八月影院最受歡迎的電影,很多人說:看這部電影,紙巾一定要備好,更有人說哭著哭著就忘記擦眼淚了。八佰最吸引人的地方,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它是一部抗日題材的作品,而是導演通過鏡頭記錄讓觀眾見證一群普通人、小人物,如何一步步轉變成為英雄,甚至選擇犧牲的故事。有人說:一個本身就是英雄的人,做再多的英雄事跡,我們都習以為常。但一個普通人,一次不經意的英雄舉動,更容易讓人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