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抗戰中也有一段感人的「八佰」故事

2020-09-03 鏡頭前的故事

《八佰》成為了八月影院最受歡迎的電影,很多人說:看這部電影,紙巾一定要備好,更有人說哭著哭著就忘記擦眼淚了。八佰最吸引人的地方,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它是一部抗日題材的作品,而是導演通過鏡頭記錄讓觀眾見證一群普通人、小人物,如何一步步轉變成為英雄,甚至選擇犧牲的故事。

有人說:一個本身就是英雄的人,做再多的英雄事跡,我們都習以為常。但一個普通人,一次不經意的英雄舉動,更容易讓人落淚。

《八佰》中的戰士們,是戰爭片中比較少見到的一群鮮活小人物,他們不完美、不高大上,甚至有些卑微;他們會怕死、想求生、有貪婪、有懦弱,更有欲望。他們本不是英雄,甚至可能沒有想過要當英雄。但是,當敵人殺到了你家門口,叫囂著要弄死你時,你能怎們辦?一群平凡的普通人,在恐懼與憤怒中覺醒,在危難絕境中抗爭,這正是影片最好看的地方。

在1944年的抗日戰爭桂林保衛戰中也有著這樣的一群普通人,他們退守巖洞,堅守陣地,寧死不降、以身殉國的故事。後人也稱他們為——八百壯士

我要說的這段八百壯士歷史和電影《八佰》有些類似,1944年10月底桂林保衛戰打響,國民革命軍第31軍131師391團奉命扼守灕江東岸,與敵激戰10天,斃傷敵無數,隨著日軍兵力集結,配合空軍轟炸,灕江東岸辰山、貓兒山、屏風山、穿山、月牙山陣地相繼失守,灕江大橋被炸斷,市區無法增援江東陣地,391團指揮所、1營指揮所、1連、303機槍連、輸送連、特務排、防毒排、山炮排、野戰3醫院各單位一部分和衛生隊全部,被迫撤離至普陀山七星巖內,繼續抵抗。

日軍飛機在桂林上空投彈


慘遭日機轟炸後硝煙滾滾的桂林城


被日軍飛機炸毀的桂林中正大橋


與《八佰》中的四行倉庫相比,七星巖陣地也是背靠小東江和灕江,當時七星巖中,雖然有800多人但傷病員居多,大部分都是非戰鬥人員,戰鬥人員也不過三四百人。在這樣的絕境中,391團仍死守七星巖,日軍向巖洞攻擊幾次,均被擊退,惱羞成怒的敵人先用山炮轟巖口,傾瀉大量汽油至洞中,投入大批瓦斯彈,用火焰噴射器向洞中持續噴射。巖洞內八百將士除極少部分從後巖突圍外,其餘全部壯烈犧牲。戰爭的殘酷程度,我們從當時任31軍131師參謀長的敦炳祺少將日記中可以看到這樣一段真實的記錄,以下為節選:

11月7日,陰雨,七星巖391團:敵以山炮直接瞄準射擊併集中火力襲擊我陣地各巖口,繼續放煙霧彈,最後用火焰放射器燒射,七星巖最為厲害,陣地前樹林附近防禦等全被燒光:覃團長無線電話報告,敵人用毒氣火焰攻我巖洞。守軍驚恐,傷亡甚重。師部無法可施。轉報城防司令部,要求炮乓加強支援。城防司令部即命令十五加農炮連及象鼻山炮連全力支援七星巖的戰鬥。雙方炮聲交織,各個巖洞獨立據點仍繼續戰鬥,自此以後,師與七星巖391團的無線電話亦中斷,只隔河以槍炮聲而斷定其存在了,我們真沒有辦法了……只有用槍炮聲傳達我們的意志,表示我們現在還在桂林城裡…… 。

桂軍大刀隊


同時我們也從七星巖八百壯士中最後的倖存者黃海潮老人講述記錄中,聽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老人說他之所以能逃出來,是在一位溫姓副排長的幫助下,爬出洞口的。剛爬出洞口,就聽到洞內傳來三聲悶響和副排長的慘叫,他後來才知道,這是日軍使用了毒氣彈,這位溫姓副排長最終也沒能從巖洞中出來,而老人則成為最後一位活著離開七星巖洞的士兵。

1945年,桂林光復後,市政府派出清潔隊和工程隊派員前往七星巖,總計抬出烈士遺體823具,合葬於普陀山霸王坪,碑銘&34;。而這也只是被日軍用毒氣毒死的一部分,在這場桂林保衛戰中,桂林城近兩萬人的守軍,約有1萬2千人戰死,而且其中至少有一半是被被毒氣毒死的,此外更是有7000多人因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軍俘虜。雖然由於實力懸殊,桂林城最終還是沒能守住。但是在這場戰鬥之中,沒有一名中國士兵向日軍投降,沒有一個戰士後退了一步。這一戰更是成為了很多日本士兵心頭的陰影。在面對外敵入侵,民族危亡的時刻,桂林軍民表現出來了中國人的血性,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而八佰壯士墓更是這一段歷史的見證和印記。

相關焦點

  • 談電影《八佰》 說桂林八佰壯士
    隨著影院的恢復開放,電影《八佰》終於官宣定檔8月21日全國上映。影片的故事取材於抗戰時期淞滬會戰中的著名戰役——四行倉庫保衛戰。400多位國民軍將士為了掩護大軍撤退並迷惑敵人,對外宣稱自己是「八佰壯士」。他們在四行倉庫死守了四天四夜,殲敵200餘人,為淞滬會戰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十年磨一劍 利劍破長空:《八佰》一段抗戰的縮影
    一曲悲壯的史詩,一段抗戰的縮影 在經歷了重重審核、多次剪裁後,為此,《八佰》全程採用了數字IMAX攝影機拍攝,不僅人工開鑿了一條新的蘇州河,還對兩岸的建築進行了1:1的實景搭建,畫面力求恢復大上海「東方巴黎」的質感。
  • 《八佰》看了三遍,亮點不少,但也有不盡人意之處
    《八佰》確實是一部好片,稱他為史詩級,我是非常贊同的,前幾次觀影后,都有自己的感悟描寫,分別敘述了該片的亮點。首先:場面震撼,斥巨資打造當年場景,重現戰場之逼真,最多一天調動三千多人布局震撼場面,讓人感嘆,這是真正抗戰題材大片,看著非常過癮。
  • 《八佰》的背後,推薦五部正面戰場國軍抗戰的影片
    文 | 李嘯天一波三折之後,《八佰》終於上映了。作為一部提振國民士氣的影片,《八佰》目前最大的作用是用來提振因疫情而瀕於困境中的院線行業。大家都期望《八佰》的票房能夠達到10億以上。才算能夠起到為電影院線注入強心針的作用。目前來看,《八佰》有望完成這一任務。據點播觀影的第一波反應,《八佰》的口碑總體來說還不錯。
  • 《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最近一段時間,管虎拍攝的電影《八佰》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 《八佰》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迎來抗戰紀念館高峰
    這是不少《八佰》影迷共同的心願。10年準備,4年製作,8月21號,電影《八佰》終於在電影院上映,僅前期點映期間,票房就已經破2億,這部影片引發觀影熱潮還在繼續,而隨著電影《八佰》熱映,連帶著真實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也迎來參觀客流高峰。電影上映以來,紀念館的每日平均客流量是之前的兩倍,已達到了上限。
  • 《八佰》故事的背後
    看過《八佰》的人,大部分都認可:這是一部史詩級的大片,是近幾年抗戰題材少有的,讓人刮目相看的一部好劇《八佰》影片這樣介紹: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副團長,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指揮官。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頭腦敏銳,英勇善戰,頑強抗敵,堅守上海最後一道防線,是中國抗戰史上慘烈戰爭之一。經過查百度百科、宋希濂《淞滬會戰》、梅州日報APP,閱讀了記者對謝晉元的次子謝繼民的採訪實錄等等。
  • 時評|《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文|輕鬆笑最近一段時間,管虎拍攝的電影《八佰》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 時評 |《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管虎拍攝的電影《八佰》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我們注意到,作為電影,《八佰》的敘事還是比較過得去的,至少對於很多文藝青年來說,該作品可以加入到很「燃」的行列。但作為抗戰電影,它給我們展示的歷史事實卻是顛倒的、虛化的,甚至是脫離歷史背景的!這對於一個注重歷史真相的觀眾而言,是具有嚴重誤導性的。我們不禁要問了:宣揚抗戰英雄主義,有必要虛化歷史事實嗎?
  • 八佰電影中各人物結局是什麼 背後的真實故事感人
    八佰電影中人物結局很多人都表示沒有看懂這個結局,因為裡面幾個主要人物的結局都沒有交待,其實原本導演是有拍的,但後來都給剪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八佰》電影結局沒有交待這些人怎麼樣了,李晨、姜武、王千源等人飾演的角色結局都沒有交待,但其實原本這些人的結局都是拍攝了的
  • 《八佰》中國版斯巴達300勇士 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
    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引起熱烈的反響,這樣一部抗戰影片真實地還原了淞滬會戰中國民黨軍隊以謝晉元為首的五二四團八佰勇士們堅決抵抗日寇的滿腔熱血和抗戰到底的決心
  • 《八佰》一夜之間口碑下滑,國內抗戰電影真的是禁區?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八佰》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八佰》還是沒能擺脫國產抗戰電影名利不能雙收的魔咒,當然這也並不能說《八佰》就真的像評論說的那麼不堪,而是抗戰電影獨有的票房口碑不能雙豐收的一個怪圈在起作用。
  • 《八佰》貫穿民族精神的抗戰大片
    目前,全國正在熱映的抗戰影片《八佰》,講述淞滬會戰期間,八佰壯士固守四行倉庫、與日軍死戰、保衛同胞的故事。國民黨軍隊在四行倉庫抗擊日軍的戰例,過去在歷史資料和影視劇都曾出現過,故事背景不算什麼新奇題材。只不過其戰鬥的慘烈程度和壯士的英勇壯舉,沒有像現在影片《八佰》那樣,表現得更加全面、具體和充分。
  • 《八佰》為抗戰電影創造可能性,30億票房,片方能分多少?
    《八佰》不是管虎執導的第一部抗戰題材電影,有別於《鬥牛》對人物和人性的刻畫,以及《廚子戲子痞子》中展現的劇情反轉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八佰》尋求的是一種共鳴,是對先烈們捨生忘死、保家衛國的禮讚。對於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觀眾多多少少有些審美疲勞,《八佰》的成功,為抗戰題材電影創造了可能,好比《哪吒之魔童降世》為國產動畫電影帶來了希望。一個動人的故事,加上有分量的主創陣容,以及適當的宣傳,這是《八佰》給予抗戰電影的啟示。
  • 《八佰》為抗戰電影創造可能性,30億票房,片方能分多少?
    《八佰》不是管虎執導的第一部抗戰題材電影,有別於《鬥牛》對人物和人性的刻畫,以及《廚子戲子痞子》中展現的劇情反轉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八佰》尋求的是一種共鳴,是對先烈們捨生忘死、保家衛國的禮讚。在《八佰》之前,抗戰題材的電影很少能成為票房黑馬。2016年上映的電影《我不是王毛》在上映後收穫了良好的口碑,豆瓣評分為7.9分。
  • 《八佰》與民革,不得不說的故事
    「八百壯士守四行」真實歷史的國產戰爭題材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謝晉元之子、民革上海楊浦區委會原主委謝繼民出席《八佰》全球雲首映禮而《八佰》首映禮的前一天,正是「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當天,「上海民革」微信公眾號以《民革在線|電影《八佰》即將上映,先來看看謝團與四行保衛戰的故事》為題,推出了對謝繼民的專訪。有讀者或許會問,對於電影《八佰》及背後的歷史,民革組織和民革黨員為何如此關注?
  • 《八佰》與民革,不得不說的故事!
    ……電影《八佰》海報 今天(8月21日),作為影院復業後最受觀眾期待的影片之一,取材於1937年淞滬抗戰「八百壯士守四行」真實歷史的國產戰爭題材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謝晉元之子、民革上海楊浦區委會原主委謝繼民出席《八佰》全球雲首映禮而《八佰》首映禮的前一天,正是「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83周年紀念日。
  • 電影《八佰》重慶點映獲贊如潮 抗戰群像感染力十足
    8月19日,電影《八佰》在重慶華誼兄弟影城南坪店舉行了提前看片會,眾多媒體及影迷到場先睹為快,觀影完後紛紛好評,連連點讚。劇中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和震撼了廣大影迷,「看哭了」成為被大家頻頻提到的關鍵詞。
  • 這家影城邀請抗戰老兵觀看電影《八佰》
    8月21日19點"與抗日老兵一起看《八佰》」 --暨《八佰》星沙首演式活動在星沙名聯影院舉行。影院現場迎來了長沙縣健在的5名抗戰老兵,他們分別是:98歲的遠徵軍第50集團軍警衛營盛金雲老兵、92歲的軍醫署第29衛生大隊王先愷老兵、95歲的金井鄉公所自衛隊柳元青老兵、90歲的第九戰區學生教導總隊羅華松老兵、95歲的國民航空軍事委會員廣西都安戰備機場楊懷亮老兵,還有一位特殊的代表,他是參加過淞滬會戰的原國民革命軍第88師264旅527團迫擊炮連陳德興老兵家屬。
  • 《八佰》壯士的抗戰 不只是八百壯士的抗戰
    反映1937年淞滬戰役尾聲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抗戰電影《八佰》原定於2019年7月5日上映,但在上映前又撤檔,把國內對國產戰爭電影充滿期待的人們調了足足一年多的胃口,終於在今年夏天作為重振國內電影市場的重頭戲之一,在8月21日上映,不過最有意思的是,這部片子在上映前就引來罵聲一片,有罵編劇胡編亂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