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到底是小孩「壞」,還是大人「過失傷人」?

2020-08-27 劇扯兩言

這個夏天,網劇《隱秘的角落》火遍全網,觀感卻讓人後背發涼。

從秦昊的「帶你去爬山」梗開始到關於大結局是否該相信童話,幾天時間,無流量明星、非知名導演執導,基本零宣傳的網劇黑馬般「火」了,討論量爆發。

在很多人誇讚它為國劇正名的同時,劇集的「暗黑性」勸退了未觀劇的觀眾,「我不敢看太陰暗了」;也使得看過的網友情緒「激烈」,要麼說朱朝陽真是壞小孩,要麼罵張東升變態,還有人質疑普普是不是「白蓮花」……

那麼,這部以惡人為主角的劇,拍出來為的就是展現人性之暗的嗎?

導演辛爽在接受採訪時說過,他個人的趣味也不是要通過作品展現純粹的惡。「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惡,我不希望劇裡面任何一個角色是被人討厭的。」

有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在我看來,當我們看到劇中人物之「惡」,值得深思的是,他們是如何一步步地步入陰影中。


「壞」小孩


在人們慣常印象中,小孩,也就是未成年人,應該天真無邪,換句話說就是低威脅性,但近年來,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報導屢屢刺激著大眾,殘殺父母,侵害同學,人們憤怒地咆哮:「現在的小孩這麼壞?」

在《隱秘的角落》的來源《壞小孩》原著中,朱朝陽甚至想到利用14歲以下不負刑事責任這一漏洞而給自己開脫,的確細思極恐。

儘管劇版故事過濾了很多令人不適之處,沒有把朱朝陽塑造成弒父的惡魔,但他與朱晶晶之死脫不了干係這一點無法否認。

在劇集一開始,朱朝陽以孤僻學霸形象出現。12集播完,「敲詐勒索」實錘、坑朋友、日常說謊、操縱別人,都讓他離天真無邪越來越遠。

上學的朱朝陽「問題」很多,從福利院跑出來的嚴良和普普也有「問題」。嚴良遇事方法唯有「打架鬥毆」,普普是朱晶晶墜樓的引發者。

劇集以三個小孩為主角,剖開未成年人世界的隱秘,扎痛的卻是無數觀劇的成年人。也許是時候重新認識「小孩」這個群體,小孩為什麼成了壞小孩?

從前聽過一個笑話,一個小孩和家長抱怨腰疼,大人卻說,「小孩哪有腰啊」,這種輕視放在劇集中可以轉換為,小孩哪懂什麼不幸啊。

而朱朝陽、嚴良、普普的「壞」恰恰是從深感自己不幸開始的。

學習成績全校第一的朱朝陽在班上其實是無人搭理的「假正經」,他使勁學習,因為媽媽周春紅希望他成為「驕傲」,每天催促他喝牛奶正是象徵著控制權,她無法掌控那個拋棄他們母子再婚的前夫,至少兒子要聽她的。壓抑,填充家庭的每個角落。

青春期少年的反叛在朱朝陽臉上找不到,他都藏在心裡了。他記得的是,離婚是母親逼著父親去的,他怨母親,但他忍著。

和父親朱永平一起遊泳的那幾場戲,朱朝陽在笑,然而在同父異母的妹妹朱晶晶死亡之前,父子兩人生疏得很,只是偶爾見面塞點零花錢。考第一名的成績單不過是朱永平和牌友吹牛有面的一個小道具。獎勵一雙球鞋,花點錢,沒溫度。

父親不疼,母親不暖,朱朝陽有家但缺愛。

父子二人吃糖水那場戲實在精彩,朱朝陽以退為進,表面上說著「我寧願死的是我」,誰都明白他的潛臺詞是:同樣是子女,你給我的愛太少了。

嚴良來寧州的執念是想見見吸D被抓的父親,他責怪老陳當年抓走了他爸,又把年幼的他送進福利院,使他「無家可歸」。

失去雙親的普普,來不及消化悲痛,面臨著失去弟弟的壓力。

三個缺愛的小孩,各有各的不幸,就像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努力以完整的面目示人,但其實偶發事件會加速環境中的負面「氧化」。

不幸的小孩聚在一起,起初是以愛之名-為普普弟弟治病籌錢-團結互助,可惜以犯錯-敲詐勒索-開頭的組合,隨著事件發展三人之間越來越像綁定利用展開傷害。

和張東升要三十萬是嚴良開口的,把朱晶晶逼到五樓是普普幹的,而最後張東升和嚴良打鬥時,朱朝陽選擇避開,當他終於說出後悔給嚴良、普普開門,就證實互助已經完全破裂,他已經將兩個朋友視為麻煩的攜帶者。


當然,劇版也為三個人友情給了高光時刻,嚴良普普送給朱朝陽的鋼筆為證,尤其嚴良放棄了偷改為用勞動換取,意在說明壞小孩也不是時時幹壞事。

然而在面對極端事件時,三個孩子試圖以成人方式應對,最終卻讓這份友情勒住彼此喉嚨。在同樣以少年為對象的電影《少年的你》中,兩個孤立的孩子小北和陳念聯手「對抗」外部,結局一樣不太美好。

他們做錯了,在「討厭」壞孩子之前,我們需要看到他們背負不幸。換言之,壞孩子有可憐之處,不是孩子變壞了,而是在負面誘發因素下,逼得無助的孩子用了錯誤的方法假裝自己長大。而一旦孩子扮大人,那後果真是可怕。

朱朝陽、嚴良、普普,為了三十萬坑了很多無辜的人,其實籌錢救人,這初衷本就不該是孩子去承擔的事,卻把一群大人耍弄了。從這樣角度想,故事很諷刺。

就像導演所言,他認為不存在兒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界限,拍這部劇就是告訴大家人是如何長大的。

而《壞小孩》原著作者紫金陳也坦言,陰鬱的朱朝陽原型就是他本人。數學成績突出的好,父母離異,父親再組家庭,他和母親相依為命過得苦,在班級中受排擠……


這些都是他本人和朱朝陽重合的地方,但不一樣的是,現實中的紫金陳沒有遇到嚴良他們,而是憑藉自己努力考上重點大學,再也不是那個窮苦軟弱的少年。

問題少年和壞孩子,差著一步「惡」的距離,請永遠不要背叛善良。網劇故事是虛構的,原著作者改變命運的軌跡是真實的,因此紫金陳想告訴少年,保持積極樂觀,沒有過不去的坎。


大人的「過失」


在《隱秘的角落》中,成年人是父母、老師、或者是關心者、施暴者,與三個孩子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很多聚焦青少年成長的影視作品中,大人往往只是面譜化人物,功能性陪襯出現,而此劇「好看」的另一個點就在於讓形形色色的大人是立體多面的。

最惡的大人是張東升?

觀眾最先看到的成年人複雜面是一個男人尊嚴被按在地上摩擦後的報復性。沒有正式編制的工作,身體虛弱,妻子背叛,嶽父母嫌棄,種種跡象表明張東升好慘一男的。儘管沒有介紹他的原生家庭,不難猜測做入贅女婿應該也不是什麼富貴家庭出身。

嶽父母、妻子做了什麼天理難容的事嗎?劇作沒有進行直接衝突描寫,成年人之間的「爭鬥」往往就是一句輕視,一個冷眼,一次次疊加出損傷。

張東升將嶽父母推下山,可怕。導演辛爽的嶽父母看到這段馬上關了電視機,有網友說看了這劇最近嶽父母對他客氣多了,這當然有玩笑話成分,不過也說明成年人通常不會把矛盾擺在明面上。

別欺負張東升這樣的中年危機男人了,給他機會,為了世界和平。逼急了,帶你去爬山,何必呢。

張東升示範罪惡潘多拉魔盒,而其他成年人存在「過失傷人」。

張頌文飾演的朱永平行為有曲折可見的變動軌跡。失去偏愛的小女兒,朱永平故意去套朱朝陽的話,從做父親的角度看,偏愛地殘忍。

到後來,他回到前妻住處,和兒子劃身高線,幫助母子解決下水管問題。這說明為人父的他在試圖彌補。




離婚是大人的事,對孩子的關愛不該就此無關的。觀眾批評朱永平這個角色是渣爸,張頌文對此的理解是,「或許沒有人是天生知道爸媽是怎麼當的,都是在後天的摸索中,學習中適應的這個身份。

的確如此,父母這個身份不是天生,上崗也不需測驗,但如何做好父母真是一門需要研修的學問。


如果說朱永平錯在忽略關愛,而周春紅的則走向另一個死角,將生活的全部目標都死盯在兒子身上。

像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一樣,朱朝陽成績好,做母親的引以為傲,但一切以成績為中心,壓得朱朝陽喘不過氣。

單親母親除了全力供養孩子長大的責任,也有打造自己人生的機會。馬主任有意組建家庭,周春紅拒絕了,她應該不是一點也不喜歡馬主任,只是太專心監控朱朝陽是否聽話。

在她的對話中,總是在說媽媽希望你這樣不希望你那樣,而每天都要逼兒子喝下的牛奶實際上是一種「為你好」式操縱。

她辛苦帶大孩子確實不易,付出很多,明明給了愛,只可惜把愛變成了情感勒索。

這與劇中警察葉軍的父親形象對比鮮明,他願意主動陪女兒看電視劇放鬆,在他眼裡「考第二就挺好」。不逼著孩子爭第一的家長,太懂愛了吧。

如果看過原著會發現懂愛的葉軍也是導演改編後的「善意」,原著中的葉馳敏什麼狀態:


葉軍忍不住道:「你怎麼也不能差別人這麼多吧?」

葉馳敏停頓一下,過了幾秒,眼淚就如蘭州拉麵般滾了出來。


這就可以解答一些網友質疑與事件非利害關係的葉馳敏父女有許多鏡頭的原因,展示了理想化的家庭親子關係。

學生第一要務是學習,可感受快樂並非第一名才有資格。人生啊,不止排名,大人懂的道理,往往忘記如何對待孩子。

至於劇中遭人厭的繼母「王瑤」,她從開始的自私到後來的偏執,存在功能除了推動朱朝陽「黑化」,也代表著對於關係的佔有欲。

聽說朱永平帶朱朝陽買鞋馬上攜朱晶晶追蹤而來,生怕自己的女兒得到的父愛減弱一分;從大廳監控就認定朱朝陽是兇手,從某一個角度可是說是妒忌與恐懼失去而生成了歇斯底裡。

假如王瑤少一些佔有欲,沒有圈定私慾範圍將朱朝陽的渴望驅逐出境,也許從她那習得「獨寵」意識的朱晶晶就不會對著講出「爸爸只喜歡我,根本不喜歡你」這樣如匕首一般鋒利的話了。

大人啊,有時候在愛的時候「過失傷人」,忙著要求或者太少給予。


結語


究竟該相信童話還是相信現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在我看來,觀劇的最終體驗並非尋找誰比誰更壞,大結局be的證據。

朱永平聽錄音彩蛋一節,抽自己那一下,感人,深刻。

張頌文以朱永平口吻給朱朝陽寫了一封信,其中這樣寫道:

晚上,坐在窗邊想了很多你小時候的事,那時的你天真無邪,再想想今天的你,可能我們都「生病了」,從現在開始,我要去彌補這一切,我要讓兒子快樂健康的成長 希望你將來能做一個正直的、善良的、溫暖的人。

「生病了」,精準擊中全劇核心,沒有誰是十足徹底的「壞人」,可憐或者可恨,究其原因都是因為「生病了」。

讓「生病」的小孩或大人得到治癒,別無他法,只有愛,理解的,溫暖的,彼此舒適的愛。愛對了,角落裡的人就不痛苦了。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三個小孩誰最壞 到底是小孩「壞」還是大人「過失...
    《隱秘的角落》三個小孩誰最壞在介紹三個孩子的結局之前,小編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部劇,《隱秘的角落》是根據紫金陳的推理小說《壞小孩》改編而來的,韓三平監製,辛爽執導,秦昊、王景春領銜主演,榮梓杉、史彭元、王聖迪特別主演。
  • 《隱秘的角落》裡小孩的「壞」,為何比大人的「惡」更毛骨悚然?
    很多人看《隱秘的角落》,都是因為秦昊和嶽父母那個急速轉折的開頭。這樣的一個灑脫男人,在《隱秘的角落》裡為了一己私慾和三個小孩展開了一場真正的「battle」,同時,在生活裡他也是一個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更頭疼心酸的父親。
  • 「壞」小孩和「好」大人都來自「隱秘的角落」
    昭昭/文熱播的《隱秘的角落》,是愛奇藝迷霧劇場第二部懸疑短劇,高開高走到第六集。相比第一部《十日遊戲》有著更多流量明星助陣,由原著小說《壞小孩》改編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在秦昊等文藝片藝人的加持下,增添了濃重的文藝氣息,都有著相同的偏暗色調,每一集的節奏也更緊湊,「電影般的質感」。我也是連追完前四集之後,在今天繼續追看到第六集,按捺不住喜歡的心情,忙不迭的推薦給朋友。難得的好劇!細思恐極的劇情,每一集一個炸彈,上癮的那種。
  • 章子怡點讚《隱秘的角落》|家庭教育的缺失激發了「壞小孩」的惡
    最近,國內首部家庭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引起了觀眾的熱議,該劇改編自紫金陳的推理小說《壞小孩》,講述了三個小孩參與的撲朔迷離的案件。然而,缺乏家庭關愛的他們,在大人看不見的角落裡,深藏著陰暗的秘密。 從弗洛伊德的原因論來看待這3個「壞小孩」,正是原生家庭的創傷,導致了「壞小孩」下,令人脊骨透寒的惡。 不幸的人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而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 這個世界總是大人犯錯,小孩買單:《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的25條人生道理
    今年最牛的國產劇,就是《隱秘的角落》了,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國產劇,影史上其實沒有幾部,但《隱秘的角落》就是其中之一。看完《隱秘的角落》後,覺得這部劇應該叫《不幸的原生家庭的千萬種不幸》。——《隱秘的角落》,原著叫《壞小孩》:三個小孩,各有各的壞。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是個孩子就單純,看了《隱秘的角落》你就知道:邪惡是不分年齡的。一些小孩的陰暗面,遠遠超出你想像。有的小孩是小孩,有的小孩真的是魔鬼。 14.孩子的惡往往比大人的惡更可怕。 ——孩子的惡為什麼往往比大人的惡更可怕?
  •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給了壞小孩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時下熱播劇隱秘的角落改編自《壞小孩》,所以就想再次探尋黑暗的魅惑,它確實拖著人陷入天真殘忍的沼澤。有些細節值得推敲,比如法醫和警方都沒能識破一個小孩子的犯罪手法。但是情節還是很抓人的。朝陽是不是就是日後的東升,他們的名字的寓意深刻也很諷刺,本意是一種希望,猶如早上的太陽東方升起。實際卻令人大為唏噓!可嘆,可憐,可悲!終究是人性的醜惡還是社會環境的造就呢?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從家庭得到的是可怕的詛咒
    三個小孩,在一個暑假,無意間在山上用相機拍下了一個殺人犯的犯罪現場,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壹隨著懸疑劇《隱秘的角落》上線熱播,在網上引起熱烈關注。這部劇其實我並沒看完,但是並不影響我接下來的「誇誇其談」,因為這部劇的原著我是看過的,並且電視劇熱播後,我又重刷了一遍。
  • 《隱秘的角落》:一堂給大人上的課
    網友曾評論,你可以不知道隱秘的角落劇名,但你一定要知道,帶你去爬山這個梗。就連章子怡都專門發微博大讚《隱秘的角落》可以抗衡英美劇。幾歲大的小孩當然很簡單,撒的慌也容易識破,可是到了十幾歲,小孩已經不再單純了,可是他們還是把小孩想像得很簡單」。知乎上有個問題:現在的小孩不應該是天真單純的嗎?
  • 當心中「隱秘的角落」不被看見,我們就成了「壞小孩」
    刷屏的熱播網劇《隱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陽,就是個黑化的學霸,而這個角色並非憑空杜撰,原著作者紫金陳是按照自己小時候的真實經歷塑造的朱朝陽。劇中的朱朝陽,成績永遠第一名,妥妥佔據班級C位,而且他超級自律,自己做飯、上學、做功課、上補習班、收拾家、安排作息……但他的內心世界卻是如此複雜黑暗,為什麼會這樣呢?
  • 《隱秘的角落》裡,是大人的自以為是和小孩的邪惡
    被太陽虐得無處躲藏的夏天,貓在家裡無意中翻到《隱秘的角落》,沒想到追個犯罪劇,卻是看了一場透心涼的人性顯形記,無法言說的酸爽。12集的網絡懸疑劇,劇說評分9以上,悶悶地看下來,劇情中除了警察的後知後覺,每個人都是灰暗的不完美的,人性的複雜在選擇的路上一覽無餘,尤其是主演三個小孩,劇中的人物似乎離我們很近,真實得讓人不寒而慄。
  • 《隱秘的角落》原著:《壞小孩》裡的三個小孩有多壞?
    隱秘的角落相信很多人都已看完了《隱秘的角落》。電視劇的結局可以說是大圓滿,反派張東升受到應有制裁。三個來自不同背景的小孩,儘管遭受種種黑暗與詭計,但他們憑著正義感,守住了心中的光明,開啟了新的人生。但這部劇的原著——《壞小孩》,又是怎樣的呢?三個小孩也如同原著一般善良嗎?他們是否抵制住黑暗的侵襲,守住心中的光明呢?
  • 隱秘的角落大結局解析什麼意思?隱秘的角落三個小孩結局是什麼
    《隱秘的角落》劇情偏向於人物心理的刻畫,秦昊自帶壞人形象,這部劇前半部分,單獨把張東升、朱朝陽、嚴良以及普普各自所處的環境以及人物性格交代得非常清楚,讓人意想不到,後半部分的反轉讓這幾人產生命運之間的較量,有一種讓人意猶未盡的感覺,張東升最好到底怎麼樣了?朱朝陽、嚴良以及普普結局會如何?本以為這部「全員壞人」的劇情會朝著不好的結局發展,卻沒想到大結局,嚴良起到最為關鍵的作用。
  • 《隱秘的角落》刷爆全網,背後真相細思極恐:所謂「壞小孩」,其實「壞」在大人
    《隱秘的角落》劇集改編自紫金陳的原著小說《壞小孩》,它像一把閃著冷光的手術刀,呈現和剖析人心的角落。在劇集的海報上,有一句:「小孩是最能守住秘密的人。」劇中的小孩,都被放置在各種重疊的秘密中,過早地與人性交鋒。當家庭有缺口,不快樂的孩子們被迫「成熟」,被迫「懂事」;而在大人看不到的隱秘角落裡,孩子們壓抑著情感,他們的「壞」在緩慢生長。今天想聊一聊,那些不快樂的「壞孩子」。
  • 《隱秘的角落》:這個世界總是大人犯錯,小孩買單
    最近沉迷於《隱秘的角落》不可自拔,很久沒看見這種不糊弄觀眾的精品國劇了。
  • 《隱秘的角落》是對原著《壞小孩》的妥協和美化,本質更殘酷
    《隱秘的角落》開播到現在已經完結,從開始時豆瓣最高分9.2到現在依然8.9分,不得不說是2020年難得一見的國產好劇。一部電視劇能不能抓住觀眾,前三集很關鍵,而《隱秘的角落》可以說第一集就牢牢抓住了。只因為第一集開始兩分鐘,秦昊扮演的張東升帶著嶽父嶽母爬山,在隱秘處把二老推下山,以致於今年「秦昊帶你去爬山」成了年度最危險的運動。
  • 《隱秘的角落》適可而止
    明面上壞人的打碎破壞力度更加反襯出隱秘的角落裡好人的陰暗人性,後者才是我們細思極恐的深深恐懼,所有的看似離奇荒唐結果都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前後。壞的小孩只是和好小孩相比不太擅於偽裝自己,他們的好壞都是大人們的傑作,他們只是在用大人傷害自己的方式學著保護自己再去反擊對方,過程屬於承受,隱忍,變強,還擊,活著,再成為那樣的大人。
  • 《隱秘的角落》|失去愛的孩子,到底會有多可怕?
    斷斷續續地,終於看完了被譽為「國劇之光」的《隱秘的角落》。,也有權利選擇成長為怎樣的大人劇中的三個小孩,朱朝陽、普普、嚴良,無疑都是可憐的。我想,選擇將孩子的惡曝光,並不是想用一句「這世界上本沒有壞小孩,壞的只是大人」,將人性的複雜一筆帶過
  • 梁文道:《隱秘的角落》,「壞小孩」有著怎樣的道德?
    「壞小孩」最近有一個國產電視劇叫《隱秘的角落》,大家都覺得太精彩、太好看了,電視劇改編自小說《壞小孩》。《隱秘的角落》探討了一個很讓人揪心的題材,小孩壞起來到底可以有多壞?比如其中的一個男主角朱朝陽,跟一開頭就殺人給我們看的張東升,後者是大人,前者是小孩,你覺得看到最後哪一個人更壞?
  • 《隱秘的角落》熱愛腦補解讀的你恰巧忽視了這些隱秘的角落
    在將壞小孩的黑化過程和所謂規避審查&34;的點梳理對應後,碩大的我還是被此劇的暗黑成分和電影向視聽倒逼著吸了一口涼氣。一是劇中的黑化和謀殺行為到底是激情還是蓄謀;二是劇情的走向到底那部分是現實那部分是童話。這些導演用結果前置、留白、暗示和提示等懸疑類型慣用的視聽手法精心布局的模糊,讓觀眾很難不圍繞著激情、預謀、現實、童話的方向四散腦補,無暇顧及較為表層和枯燥的邏輯支撐。
  • 《隱秘的角落》:每個「問題少年」背後,都有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
    不管是在最新熱映的懸疑犯罪劇《隱秘的角落》,還是關注校園暴力的電影《少年的你》和《悲傷逆流成河》,都給觀眾展現了不同家庭環境給青少年產生的不同影響。所以,嚴良因為普普要救白血病弟弟的請求,義無反顧地帶著普普逃離福利院,去完成那個小孩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務,才有了後面敲詐張東升30萬的戲碼。從弗洛伊德的原因論來看待這3個「壞小孩」,正是原生家庭的創傷,導致了「壞小孩」下,令人脊骨透寒的惡。缺乏家庭關愛的他們,在大人看不見的角落裡,深藏著陰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