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我是葉梓,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1363天。
今天想回答「樂途光影 Jay」同學在我們的有問必答平臺「攝影自習室」裡的提問,他問,我發在自己的個人網站和其它的圖片網站上的一些照片是多大的尺寸的,基於怎樣的考慮。這個問題看上去有一點不常見,但其實是一個特別好的問題。它屬於那種人人都會遇到,但是又想不起來要提問的這麼一種問題,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邊角知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早自習1000多期以來,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回答大家的問題,而不是由我來按照某個大的提綱來自說自話,因為大家的提問是真的能夠把這些邊角知識給翻出來、找出來,查漏補缺。好,我們進入正題,就是這個照片我發在網上的時候到底是多大呢?這個結果我可以先告訴你,是JPEG格式,JPEG的壓縮比率(品質)為80,然後整張照片的像素是以最長邊為2000像素為限制。就是說橫著的照片,長邊是2000個像素,豎著照片就是高為2000個像素,至於另一個邊的像素數量是多少,那就不一定了,要看我的拍照用的器材是什麼。比如手機和M4/3微單,它的長寬比是4:3的, APS-C畫幅和全畫幅的單反、微單,它們拍出來照片的長寬比是2:3的。所以我只限制長邊,至於另一個邊,它就是順著照片的長寬比各自會有一些不同。
這三個設置我跟大家簡單的講講它的由來。首先JPEG格式是肯定的,因為在網際網路上傳圖都是JPEG的,它又小又方便,所有人都能看得到。
那為什麼會是壓縮比例為80呢?我為此其實做過一系列的試驗,你會發現照片它存成JPEG格式的時候,壓縮到80,和不壓縮——也就是放到100,這兩個存儲結果得到的照片大小是非常非常不一樣的——差異極大,一個特別小,一個特別大。但是在畫質上,也就是說你肉眼看到這張照片的觀感上,其實差別特別的小,小到幾乎不可見的地步。在某些特別特殊的照片情況下,如果使勁放大了仔細盯著看,可能能看出一點差別,但這種情況在我們生活中傳照片、給別人秀照片,幾乎是不用考慮的。因為你在網上給人秀照片永遠都是有畫質損失的,即便你照片就是百分百的好,你還要考慮到對方是用什麼屏幕啦,屏幕素質如何啦,他在何種光線條件下觀看你的照片啦等等,所以你的照片永遠都不可能是一個完美的呈現。我最後反正試出來就是,要麼壓縮到60,要麼壓縮到80。低於60的壓縮比,它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JPEG那種方塊型的畫質損失。如果是高於80,好像沒什麼必要,這個我剛才跟大家說過了,我們肯定是保證一個好的觀感的前提下,儘量要讓這個文件壓縮的小一點。
那麼最後這個關於像素數量的問題,其實跟前面的邏輯也是一樣的,我們要讓大家看著舒服、清楚,但是文件要儘量的小。我最後定在長邊2000像素其實是有原因的,它也有一個演變過程。我記得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剛學著做我的個人網站的時候,那個時候中國還處在一個撥號上網的年代,網速奇慢無比,伺服器也很貴,我是做了一個虛擬空間,傳照片肯定是儘可能的小。當時我傳照片的規格最長邊為400像素,你都不可想像,特別特別小。後來有了寬帶這麼個東西了,有了手機,手機屏幕變大了,然後電腦屏幕其實也更清晰了,這個時候我上傳圖片的長邊尺寸就到達了1000像素。這個一直保持了很長的時間,包括後來在各個論壇上跟大家交流的時候發圖都是發1000像素左右的圖片。這一方面是因為各大網站對上傳圖片大小都有要求,你上傳的太大,伺服器的成本太高。二來也是因為我不願意把高清大圖給了別人,我怕以後版權扯不清楚。最後就是在幾年前,我不記得是具體什麼時間了,因為視網膜屏幕的普及,手機屏幕的解析度大幅的提升,緊接著就是個人電腦,什麼MacBook、iMac,它們的屏幕的解析度都大幅的提升。這種觀看照片的設備的解析度提升就倒逼著我必須傳更大的圖片,否則那圖傳上去,就會是屏幕是很清晰的,字也是很清晰的,圖反而就不清晰了,所以我就把長邊放到了2000像素。到目前為止,以現在的這些設備的帶寬水平,2000像素的圖算是比較合適的,不管你是放在網頁上,還是放在某一個圖片交流的網站中,還是發朋友圈,這個尺寸的圖能保證觀賞信息度,而且文件本身也不至於太大,所以我的參數就放到這裡,大家可以參考參考。
最後多說一句,我的圖片都是批量導出的,就是在照片修完以後,我會在Lightroom中直接點右鍵,然後按照長邊為2000像素,壓縮為60-80的JPEG格式的這麼一種格式、這麼一種預設,直接一鍵導出到桌面的某個文件夾裡,非常方便,並不是一張一張的進行處理的。
最後還是歡迎大家多多提問,你在早自習下方留言就行了,我會盡力為你解答。如果你有希望我百分百回答的問題,可以像「樂途光影 Jay」同學一樣,在我們底部的綠色二維碼掃描進去,進入「攝影自習室」——就是我們的有問必答平臺進行提問。
那麼今天我們就簡單的先聊這麼多,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1363天,我是葉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眾號「攝影早自習」,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