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家直接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感光細胞 成功恢復小鼠視力

2020-12-23 前瞻網

《自然》:科學家直接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感光細胞 成功恢復小鼠視力

 Emma Chou • 2020-04-17 09:20:40 來源:前瞻網 E1187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直接將皮膚細胞重新編程成用於視覺的光敏棒感光器的技術。實驗室製造的杆狀體使失明的老鼠能夠在細胞移植到動物眼睛後探測到光線。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EI)資助,發表在4月15日的《自然》雜誌上。

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已經通過從皮膚或血細胞中製造幹細胞來替代動物模型中死亡的光感受器,將這些幹細胞編程成光感受器,然後將其移植到眼睛的後部。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表示,有可能跳過幹細胞中間步驟,直接將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為感光細胞,以便移植到視網膜上。

「這是第一個研究表明直接化學重新編程可以產生類似視網膜細胞,這給了我們一個新的和更快的發展戰略來治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視網膜疾病引起的光感受器喪失。」 NEI神經生物學、神經退化和修復實驗室高級調查員Anand Swaroop博士說,他關注重組杆狀感光細胞的基因表達特徵分析。

「最直接的好處是能夠快速建立疾病模型,這樣我們就可以研究疾病的機制。新戰略還將幫助我們設計更好的細胞替代方法。

在過去的十年裡,科學家們對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誘導多能幹細胞是在實驗室裡從成人細胞而不是胎兒組織中培育出來的,可以用來製造幾乎任何類型的替代細胞或組織。但是,iPS細胞重編程協議可能需要6個月的時間才能使細胞或組織為移植做好準備。相比之下,本研究中描述的直接重新編程僅在10天內舊將皮膚細胞誘導成可移植的功能性光受體。研究人員用老鼠和人類的皮膚細胞在老鼠的眼睛上演示了他們的技術。

「我們的技術直接從皮膚細胞進入感光細胞,而不需要中間的幹細胞。」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CIRC醫療公司和視網膜創新中心的執行長兼總裁、醫學博士Sai Chavala說。他還是德克薩斯州KE眼科中心的視網膜服務主任,同時也是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和北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醫學院(UNTHSC)的外科教授。 

直接重新編程包括將皮膚細胞浸泡在五種小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中,這五種化合物一起通過化學方式介導與杆狀光感受器細胞命運相關的分子通路。其結果是杆狀光感受器在外觀和功能上模仿天然杆狀物。

研究人員進行了基因表達譜分析,結果表明新細胞表達的基因與真杆狀光感受器表達的基因相似。與此同時,與皮膚細胞功能相關的基因被下調。

研究人員將這些細胞移植到患有視網膜退化的小鼠體內,然後測試它們的瞳孔反射,這是一種測量移植後光感受器功能的方法。在弱光條件下,瞳孔的收縮取決於視杆感受器的功能。在移植後的一個月內,14隻小鼠中有6隻(43%)在低光照條件下表現出強烈的瞳孔收縮,而未接受治療的對照組則沒有。

此外,與沒有瞳孔反應的經治療小鼠和未進行對照治療的小鼠相比,有瞳孔收縮的經治療的小鼠明顯更有可能在黑暗空間中尋找和逗留。對黑暗空間的偏好是一種需要視覺的行為,反映了老鼠尋找安全、黑暗的地方的自然傾向,而不是光明的地方。

「即使是視網膜嚴重退化的小鼠,很少擁有活的殘留感光細胞,對移植也有反應。」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UNTHSC的研究科學家Biraj Mahato博士說: 「這種發現表明,觀察到的改善是由於實驗室製造的感光細胞,而不是宿主現有健康光感受器的輔助作用的支持。」

移植後3個月,免疫螢光研究證實了實驗室製造的光感受器的存活,以及它們與視網膜內神經元的突觸連接。

進一步的研究需要優化方案,以增加功能性移植光感受器的數量。

重要的是,研究人員弄清了這種直接的重新編程是如何在細胞水平上進行調節的。這些發現有助於研究人員不僅將這項技術應用於視網膜,而且應用於許多其它類型的細胞。」 Swaroop說。

「如果這種直接轉化的效率可以提高,可能會大大減少開發潛在的細胞治療產品或疾病模型所需的時間。」Kapil Bharti博士說,他是NEI眼科和幹細胞轉化研究部門的高級研究員和負責人。

原文來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4-sight-mice-skin-cells-light-sensing.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皮膚細胞幫小鼠重見光明—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Sai Chavala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直接將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用於杆狀光感受器的技術。他們將這些實驗室製造的杆狀物移植到失明小鼠眼睛後,這些動物能夠探測到光線。4月15日,這項研究刊登於《自然》。
  • 日本團隊:僅激活8個基因,小鼠幹細胞直接轉為可受精細胞
    只要激活8個基因來產生基因控制蛋白,就足以將小鼠幹細胞直接轉化為類卵細胞,這些細胞成熟後甚至可以像卵細胞一樣受精。生命科學史上科學家認為操縱它們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體細胞克隆,將體細胞的細胞核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這一過程被稱為體細胞核轉移(SCNT)),通過人工方法激活後再移植到代孕母體,就可以產生一個新的生命,著名的「多莉」羊就是這樣誕生。
  • 自然最新封面:重編程視神經恢復視力
    當地時間12月3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封面報導的形式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團隊利用基因治療誘導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重新獲得視力再生和恢復的能力。研究還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的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神經退行疾病治療新途徑:中國科學家為小鼠再生視神經節細胞
    (中)視網膜下注射AAV-GFAP-CasRx-Ptbp1可以特異性的將視網膜穆勒膠質細胞轉分化為視神經節細胞,轉分化而來視神經節細胞可以和正確的腦區建立功能性的聯繫,並且提高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下)在紋狀體中注射AAV-GFAP-CasRx-Ptbp1可以特異性的將星形膠質細胞轉分化為多巴胺神經元,從而基本消除了帕金森疾病模型小鼠的運動症狀。
  • Nature: 八種蛋白質將小鼠幹細胞轉變為類卵母細胞
    由八種蛋白質構成的一個組合,可以將小鼠的幹細胞轉變為看起來很像未成熟卵細胞的細胞——卵母細胞。研究人員 12 月 16 日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所得到卵母樣細胞不能進行減數分裂,但是可以通過精子受精然後分裂直到達到胚胎發育的八細胞階段。 「這表明可以直接從幹細胞轉變為卵母細胞。
  •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老齡小鼠已顯示...
    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科學家們成功地恢復了老鼠的視力,成為最新的一項重磅衰老研究突破。他們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視網膜上老化的眼睛細胞時鐘「逆轉」,從而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功能恢復。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能夠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的中間態多能幹細胞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能夠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的中間態多能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 14:02:42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Jun Wu研究小組培育出能夠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的中間態多能幹細胞。
  • 可重編程到「年輕態」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據英國《自然》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恢復。該研究為人類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同時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性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深度解析|一文讀懂iPS細胞
    iPS細胞技術為這些難題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研究人員可以用一個人的皮膚細胞、血細胞或者其他細胞進行重新編碼,將它們轉化為iPS細胞,進而分化為幹細胞、神經細胞或是其他任何需要再生的細胞。這種個性化的疾病治療方法不僅可以規避免疫排斥的風險,還能避免使用胚胎幹細胞帶來的倫理方面的爭議。
  • 哈佛科學家培養人造皮膚可長出毛髮,為「禿頂」投下治癒曙光
    2004年,美國科學家第一次用老鼠皮膚中的幹細胞培育出毛囊,當時美國知名脫口秀《今夜秀》的主持人Jay Leno開玩笑說,科學家「治癒了禿頭……至少在老鼠身上是這樣」。16年後的今天,學術期刊《自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終於向「治癒」人類禿頂邁出了重要一步。
  • Nature 封面:科學家用「重編程」逆轉生命之鐘,恢復小鼠喪失的視覺
    抱著這樣的問題,科學家們開始了改變細胞命運的嘗試。將不可逆變成可逆論文介紹,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和再生能力會隨年齡增長逐漸下降,神經元會逐漸退化,損傷也不再能恢復。科學家們此次將眼睛作為中樞神經系統組織的一種模型進行試驗,結果表明,三種轉錄因子可使視神經元重返年輕。
  • 《細胞》子刊:果糖「有毒」的原因找到了!清華大學科學家發現,果糖...
    考慮到果糖和葡萄糖的作用都比較廣泛,對神經元、腸菌、激素分泌都有影響,所以在實驗動物中進行的研究很難獨立探究果糖對特定細胞的影響,所以研究者首先在小鼠肝臟細胞中比較了葡萄糖和果糖的代謝。
  • 《自然·醫學》:腫瘤一出現,全身T細胞都遭難!
    不過,要想讓更多的患者從免疫治療中獲得益處,科學家仍需更廣泛地了解制約癌症免疫反應的因素。 為了搞清楚T細胞功能障礙的程度,Spitzer和他的同事分析了瘤內和脾臟T細胞的CD101和CD38的表達水平,這兩個標誌物最近被確定為永久性T細胞功能障礙的象徵[2]。
  • 《自然》:科學家首次發現,胸腺竟然是成功懷孕的關鍵
    前不久,來自奧地利科學院IMBA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在頂級期刊《自然》發表重要研究成果[1]。他們首次發現,在妊娠期間,雌性動物產生的性激素會調節胸腺產生調節性T細胞(Treg),促進胎盤中存在更多的Treg,避免母體的免疫系統攻擊胎兒,降低流產風險。
  • 《科學》:線粒體功能異常的T細胞會導致早衰,恢復代謝或有助於抗衰老
    近期,《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線粒體功能障礙的T細胞竟然會成為衰老的加速器,在小鼠中引發代謝、認知、心血管等多方面的衰老特徵,壽命降低一半! 研究者特異性敲除了小鼠CD4和CD8 T淋巴細胞中的Tfam,這使得小鼠體內總CD4/8 T細胞數量有了大幅度下降。而且,從僅有兩個月大的小鼠體內取出的T細胞,就已經表現出正常小鼠到22個月大時才會表現出的線粒體功能障礙了,主要表現為IFN-γ、TNF-α等1型細胞因子分泌增加。
  • Sangamo公司黃金手指聯手幹細胞開發「通用CAR-Treg細胞療法」
    根據該協議條款,Mogrify將負責從iPSC或ESC向調節性T細胞轉化環節,Sangamo將獲得其調節性T細胞的專有權後,利用其ZFP基因編輯技術將Treg細胞工程化改造為同種異體CAR-Treg細胞療法候選產品,用以治療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胰島細胞皮下移植獲突破 新技術成功逆轉1型糖尿病
    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在眾多候選治療策略中,替代被自身免疫破壞的β細胞被認為是最接近「治癒」1型糖尿病的方法。通過移植來自供體的整個胰腺或胰島可以實現β細胞的替代。但是,胰腺移植雖然具有良好的長期功能效果,但是圍手術期併發症的發病率較高;胰島移植存在著植入率低和移植物功能減退的問題。近年來,一些研究團隊嘗試將胰島細胞移植到實驗動物的肝臟中。
  • 美科學家培育出奇特人造皮膚,「程序猿」的頭禿有救了?
    美科學家使用幹細胞技術,製造出一種奇特的人造皮膚,有望拯救頭禿。除了有點貴,時間有點費,其他都很完美。不過,上周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卻讓人們看到了讓秀髮重新復活的曙光。美國研究人員利用具有再分化能力的幹細胞,在實驗室內製造出了具有完整組成和一定三維結構的人類皮膚組織。這種包含毛髮的皮膚「類器官」,與發育中胎兒的頭皮組織非常相似。當研究人員把培養好的皮膚組織移植到小鼠身上後,後者居然長出了類似人類的毛髮。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細胞,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再生!
    當地時間10月26日,《Nature Immunology》發布的一篇文章為治癒這些難治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該報告的第一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Andrew Sas博士說:「我們的發現最終可能導致新的免疫療法的發展,這種療法可以逆轉中樞神經損傷,恢復各種疾病下患者所失去的神經功能。」
  • 既能給細胞「充能」,又可「定製」細胞基因組,這是什麼神仙技術?
    而MitoPunch是一種高通量的線粒體轉移裝置,通過將小鼠或人類細胞中分離的線粒體轉移到原代或永生的mtDNA缺陷(ρ0)細胞中,從而產生具有特定mtDNA-核DNA(nDNA)組合的細胞。」在限制性培養基中分離的穩定的分離線粒體受體(SIMR)細胞永久保留供體mtDNA並可重新進行細胞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