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細胞皮下移植獲突破 新技術成功逆轉1型糖尿病

2021-01-08 健康一線視頻網

文 | 黎元

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機制是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胰島β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機體無法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長期注射胰島素並配合血糖監控是必須的治療手段。然而,每天注射不僅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還可能會導致低血糖、癲癇和昏迷等併發症,嚴重的可能還會導致死亡。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

在眾多候選治療策略中,替代被自身免疫破壞的β細胞被認為是最接近「治癒」1型糖尿病的方法。通過移植來自供體的整個胰腺或胰島可以實現β細胞的替代。但是,胰腺移植雖然具有良好的長期功能效果,但是圍手術期併發症的發病率較高;胰島移植存在著植入率低和移植物功能減退的問題。

近年來,一些研究團隊嘗試將胰島細胞移植到實驗動物的肝臟中。不幸的是,這種方法沒有像期望的那樣有效,胰島細胞不能存活很長時間,有時會引起炎症。另有研究人員試著進行胰島細胞的皮下移植,但這一路徑依然失敗了,因為胰島細胞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在皮下也不能存活很長時間。

在9月7日發表於Nature Metabolism的一項研究中,針對胰島移植的難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等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開發一種皮下移植胰島細胞的新技術,成功地在小鼠和猴動物模型中測試了將胰島細胞移植到皮膚下以治療糖尿病的想法。

來源:Nature Metabolism

這項研究的新穎之處在於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無裝置方法來促進胰島的皮下植入。研究人員製作了一種胰島生存基質(IVM)來延長胰島細胞在皮下移植後的存活時間,這種基質含有將近80%的I型膠原蛋白,I型膠原蛋白是胰島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可調節胰島細胞的增殖、功能和存活。

胰島皮下移植的工作機制及後續發展(來源:Nature Metabolism)

研究人員將胰島與IVM混合後植入動物模型皮下進行各項測試。通過移植來自小鼠、豬和人類的胰島細胞到胰腺被切除的小鼠中,他們驗證了這項技術能持續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而且這一技術的功效也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得到了證明。在這一模型皮下移植後的820天內,血糖得到了完美控制。

IVM為皮下移植的人類胰島提供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來源:Nature Metabolism)

總結來說,研究者們認為,胰島-IVM混合物移植是一種簡單、安全、可重複的方法,為發展1型糖尿病新的治療模式提供了重要支撐。但他們也指出,這項技術還需要做更多的測試工作。目前關於這種基質是否可以保護移植的胰島細胞免受免疫應答的攻擊,或者人類是否會像小鼠一樣反應還是未知的。

參考資料:

1# Ming Yu et al. Islet transplantation in the subcutaneous space achieves long-term euglycaemia in preclinical models of type 1 diabetes. Nature Metabolism (2020)

2# Berney, T., Berishvili, E. I』ve got you under my skin. Nature Metabolism (2020)

3# Transplanting pancreatic islet cells under the skin to treat diabetes(來源:MedicalXpress)

相關焦點

  • 幾種容易被忽略的糖尿病症狀盤點!幹細胞技術對糖尿病又有新進展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幾種糖尿病症狀,幫助大家更進一步的了解糖尿病!1、經常口渴,並出現尿頻尿急現象。特別是1型糖尿病,還有2型糖尿病後期,這種症狀出現可能性極大。截止到目前為止,臨床上對於糖尿病仍然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近年來,在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方面也在快速更新。糖尿病的治療從傳統的降糖藥物與胰島素注射發展到了胰島移植或胰腺移植。近年來,以幹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有望為糖尿病的治療開闢一條新的途徑!
  • 康奈爾大學馬明林《化學.綜述》1型糖尿病新興技術中的水凝膠
    【科研摘要】以更易管理和無痛的方式為患者提供更嚴格的血糖控制的1型糖尿病治療一直是下一代糖尿病治療的重點。在許多這些新興技術中,即自我調節的胰島素輸送和細胞替代療法,水凝膠被用來緩解某些最長期的挑戰。歲末12月29日,美國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馬明林助理教授協同Qingsheng Liu研究員團隊在《Chemical Reviews》綜述了關於』』Hydrogels in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Type 1 Diabetes』』一文,作者總結了水凝膠用於胰島素輸送和用於1型糖尿病管理的胰島素產生細胞療法的最新發展。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應用研究概述
    儘管1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胰島分泌細胞移植從根本上獲得治癒,但是受限於供體來源以及免疫排斥等問題,難以獲得廣泛應用。而針對2型糖尿病的傳統治療手段亦無法從根本上改善機體的胰島素耐受情況和恢復受損的胰島β細胞等問題。
  • 強生戈利木單抗降低胰島素使用量,糖尿病藥物研發新方向
    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徵是胰島B細胞逐漸喪失,導致終生依賴胰島素治療。全球超過1300萬人受到1型糖尿病的影響,發病率每年以3%到4%的速度增長。即使有了重要的技術和藥物進步,1型糖尿病患者實現代謝控制仍然具有挑戰性和局限性,預防或延緩β細胞丟失將大有裨益。
  • 特稿: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 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再獲突破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特稿:基因編輯「豬1.0」升級為「豬3.0」 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再獲突破新華社記者彭茜2017年,當世界首批消除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編輯「豬1.0」誕生時,領銜該研究的美國eGenesis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告訴新華社記者,希望將來「在中國建立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機構
  • 我國幹細胞療法對糖尿病的最新臨床研究進展
    1型糖尿病是由於胰島β細胞功能衰竭,分泌的胰島素供不應求;2型糖尿病是胰島功能缺陷和胰島素抵抗,分泌的胰島素不能被身體利用。目前對糖尿病只能從表徵上控制血糖,沒有針對糖尿病發病的關鍵環節,不能從根本上控制糖尿病,而幹細胞療法作用於糖尿病的發病環節,能有效改善胰島功能。幹細胞療法對糖尿病的兩條作用途徑一、幹細胞通過促進胰島β細胞原位再生,提高胰島β細胞自噬能力、調節胰島巨噬細胞功能修復受損的胰島β細胞,恢復胰島β細胞的功能。
  • 東陽光藥(01558):治療成人2型糖尿病藥苯甲酸阿格列汀片獲批准上市...
    東陽光藥(01558):治療成人2型糖尿病藥苯甲酸阿格列汀片獲批准上市
  •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聯合藥物治療高血糖和糖尿病腎病》專利獲授權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下,我國在量子科學、鐵基超導、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多能幹細胞等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神舟飛船與天宮空間實驗室在太空交會翱翔,北鬥導航衛星實現全球組網,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鬥號無人潛水器創造最大深潛紀錄;高鐵、核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叫得響、數得著的重大成果。
  • 得了糖尿病,能用胰島素嗎?若非3種情況,就別費事兒了
    胰島素:降血糖作用最為直接,能彌補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的問題並保護胰島細胞、減輕胰島細胞工作負擔,阻止或延緩胰島細胞受損;但難以保存且需要經皮下注射,大劑量使用很可能引發嚴重低血糖
  • 煥然新生功能醫學逆轉2型糖尿病專家研討會在蓉召開
    與會的40餘位各地內分泌科專家共同研討了功能醫學逆轉2型糖尿病的原理機制,並對煥然新生集團採用功能醫學逆轉2型糖尿病案例進行了病例分析。糖尿病可以逆轉嗎?糖尿病可以治癒嗎?一直是中國1.164億糖尿病患者高度關心的焦點。
  • 科研突破,開啟糖尿病逆轉之路,諸多老糖友已經先行受益
    糖尿病危害是本質是大、中、小、微、毛細血管病變而引發的微循環障礙,致使所處微循環處的細胞發生物質交換障礙,不斷擴大產生組織細胞壞死物,從而引發人體各實質器官的功能障礙,最終演變為糖尿病嚴重的併發症
  • 千億糖尿病用藥市場,即將迎來頭款國產創新藥
    【製藥網 企業新聞】近日,華領醫藥公布其在研的第3代口服糖尿病藥物dorzagliatin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HMM0302)的III期臨床試驗階段性數據。受此消息影響,華領醫藥當日股價一度上漲超過12%。   據了解,華領醫藥是一家致力於糖尿病創新藥研發的生物技術公司。
  • 有關「糖尿病緩解」,你需要知道這5點
    並且,該研究總結了影響2型糖尿病緩解的幾個重要因素:對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β細胞功能尚未喪失),實行血糖的早期迅速控制,解除糖毒性、恢復胰島β細胞功能,改善體重、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腸道激素水平(主要是GLP-1水平)及腸道菌群。 四、哪些方式有助於實現糖尿病緩解?
  • 異種移植從科學研究正走向臨床治療
    詞綴「Xeno-」來自希臘語,代表「異、外國人」,所以單詞的意思是「異種移植」。大意是將動物的器官、組織、細胞移植到人的體內。 像獅身人面像或死神阿努比斯這樣的造物,科學還無能為力。但為了治療糖尿病,以湘雅三院王維教授為代表的醫生們已經能將豬胰島細胞移植到人體了。據王偉教授介紹,進行了臨床試驗的受試者糖尿病已經得到較好控制。
  • 2020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梳理糖尿病最新研究進展
    平均而言,糖尿病使中年人的預期壽命縮短4~10年,並獨立地增加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和癌症的死亡風險1.3~3倍。糖尿病是造成非外傷性腿腳截肢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在勞動年齡的人中。在此,小編針對糖尿病領域近期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1.PNAS:大多數人或許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 這到底是為何?
  • 華山醫院朱劍虹教授利用幹細胞修復大腦,臨床回歸科研又獲不凡成果...
    原標題:華山醫院朱劍虹教授利用幹細胞修復大腦,臨床回歸科研又獲不凡成果 看「一根筷子」如何傷腦又補腦十餘年前,朱劍虹已在美國有所成就,他收到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周良輔教授邀請,回國後,建立了轉化醫學特徵性的「啞鈴型」實驗室: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研究所實驗室、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的幹細胞實驗室,雙實驗室設置猶如一對「啞鈴」,為日後開展科學基礎研究轉化到醫學臨床應用提供了「橋梁型」平臺。
  • 胰島功能太差:糖毒性?你可能漏了這個問題 | 大內「泌」探
    劃重點:LADA較典型1型糖尿病起病晚、隱匿,發展緩慢,早期被命名為潛伏性1型糖尿病(latent type 1 diabetes),或1.5型糖尿病及緩慢進展性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1]。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穀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放射配體檢測方法的成熟,其被命名為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2]。
  • 山楂和「它」天生一對,喝一段時間後,胰島功能強了,糖尿病消失了
    其實對於血糖而言,它就是指的人體血液中的糖,只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以葡糖糖的形式出現,而人體內的細胞活動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都是來自於葡萄糖,只有當血糖穩定在一定的正常水平之內,才會源源不斷地為身體各個器官提供能量。
  • 恢復自愈力,逆轉糖尿病及併發症,前沿微生物組學創新突破
    ,而失活、衰亡、老化,演變為非菌性致炎因子,而免疫力相對低下並且血運不暢通,持續的免疫反應(非菌性炎症)所致各糖尿病併發症的產生。 在千百年先賢思想「整體辯證」,結合現代前沿微生物組學創新突破,經「冠突散囊菌」這一二級機密菌種,以茶葉為原料發酵(發花)後,通過專利純物理提取技術,得到了一組全新化合物,茯茶素類化合物
  • 異種移植新方向——美國FDA批註轉基因豬
    目標是生產轉基因豬(GE),以提供人類兼容的細胞(即胰島)來治療糖尿病以及器官和組織,以用於移植手術(異種移植)。為了使異種移植成功用於任何應用,必須停止對跨物種移植的免疫反應的第一線;被稱為超急性排斥。超急性排斥是機體正常免疫系統對「外來」器官或細胞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