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躍亭在美國受訪:希望樂視被一直「罵」下去;絕不以「盈利」為主要目標

2021-02-25 虎嗅APP

在宣布完對美國電視機廠商 VIZIO 20億美元的全資收購後,美國時間7月26日下午兩時許,樂視董事長賈躍亭接受了眾多中國媒體的採訪,這是賈躍亭近年來少有的對媒體最開放的一次訪問。以下是訪談的主要部分。

關於這次收購VIZIO

Q:9月底有一個樂視全線戰略的發布,那麼未來樂視超級電視與VIZIO的關係?VIZIO的新CEO會是誰?

賈:未來電視會採取雙品牌策略,兩個品牌之間會有比較明顯的區隔,根據用戶群、產品特徵與定義的差異,進行雙品牌運作。但是底層的運作為一樣,包括雲平臺、內容、UI等。VIZIO也會進入中國甚至全球市場。VIZIO創始人William(王蔚)會到大數據公司,即樂視與他的合資公司作董事長。

Q:樂視對三星電視的想法?有沒有信心做到全球第一名?

賈:的確,三星在傳統智能電視時代是全球霸主,三星電視在全球能賣4000-5000萬臺,LG則是2000-2500萬,我們今年雙品牌是1400-1500萬臺,明年則過2000萬臺,如果再加上TCL銷量,總共會是3000萬臺的規模。如果我們的判斷是對的,下一個時代應該是網際網路生態時代,而不僅僅是硬體+軟體時代。那麼除非三星能實現自我革命,實現網際網路化,否則也會被……我們希望未來通過兩到三年,實現產業的重塑。

Q:三年前樂視跟VIZIO提出的條件是?

賈:當年條件跟現在沒有太大的差別。第一年談得比較緊密,第二年比較鬆散,第三年,半年前我們又啟動了談判。之前VIZIO只是好奇我們為什麼有買它的想法,這次才有了賣的想法。經過不斷交流,對樂視的觀察,他們認為可能我們的模式是正確的,同時也認為硬體企業轉生態企業的門檻是非常之高的,希望在未來競爭中,能用一個高維模式與去跟當前的競爭對手競爭。

樂視在內容戰略上不會採取傳統的內容採購策略

Q:樂視在「內容」上如何與全球企業競爭?

賈:美國內容的成本的確是太高了,這也是很多人質疑樂視進入美國成功性的重要原因。很多人認為中國企業在內容採購層面決無成功可能。

我們會採取全新的內容戰略。兩三個月後會公布,今天就不細講了。可以肯定的是:一是創新,二是用開放式來做,而不是傳統的內容採購。其次,我們在內容的自製上,希望整合全球內容資源來實現自製,會整合中國、印度、韓國這些內容創造力的頂級資源來推動我們的自製戰略。比如張藝謀的《長城》,投資在1.5億到2億美金,這是整合全球資源來做,這是一部真正的中美合拍巨製,會在今年的賀歲檔正式上映。它是第一部在中國大陸率先發行(比美國領先一到兩個月)的中美合拍大片。

樂視網更多的是承擔中國的市場,因為全球化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因為樂視網是上市公司關係,所以不太合適承擔海外的角色,不過資源整合是徹底打通的。

全球化想法

Q:樂視全球化戰略到底是怎麼部署?

賈: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創新乏力。中國企業在全球化徵途中,C端取得成功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因為一是技術落後,二是在商業模式上處於低維層次。不過下一個時代,我們認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點是「生態創新」,或者說「多維度多層次的創新」,而不是單點創新。那麼一是如果能用網際網路手段去變革傳統產業,二是如果能把看似很多不相關的產業打破邊界,可以爆發出很大潛能。中國企業在這兩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網際網路應用發達,且產業壁壘不如美國等發達國家強大。這是樂視敢於在資源那麼緊張的情況下,全力以赴做全球化的基本原因之一。

這次跟VIZIO合作,就是希望用我們的模式去跟傳統家電碰撞產生創新。這也是我們全球化重要的方式方法。

樂視在全球化路徑上的想法:第一,希望把生態化模式能夠比較完整地複製到人口比較多的國家。第二,通過兼併收購把我們的資源注入合作夥伴,從而獲取更多的用戶數量、特別是高價值用戶數量。

中國國際化不好做,首先源於商業模式的低維,其次文化上的低維。我們的做法是,業務上,首先,讓底層的「雲」走出去。用戶更多感受到的是體驗的好壞,所以業務上首先做的是樂視雲的全球化部署,我們現在在全球已做了超過1000個部署,也在加緊做樂Mall的部署。頂層就是智能終端。我認為國家地區文化在智能終端上表現得並不突出,各個國家用戶對此更多關心是性能、價格。我們通過底層與頂層這兩端的驅動,來做業務的國際化。

樂視國際化的風險,首當其衝就是資金風險,關於這一點,媒體天天負面消息,在此不多說了。其實樂視從來不是靠資金驅動的公司。過去十年中,樂視的資金情況一直非常緊張,倒逼出我們對資金高效利用的企業文化。其次,是組織風險,如此複雜的戰略形態與業務形態要取得大的成功,靠的是組織的執行力。這幾年我們也做了組織創新的突破,我們叫生態組織,樂視組織成員的構成也跟全球大規模企業有很多差異,我們人才的種類超過任何一家大公司。樂視造車團隊是全球最獨特的團隊,跟傳統汽車團隊有本質差異。在我們的人工智慧、IT、網際網路與雲的部分,跟傳統車廠有非常突出的差異。

真正的生態型組織再加生態型的激勵機制,有可能為樂視全球化打好基礎。但對我們的挑戰還是怎麼把生態型組織拓展到全球,因為在海外還是有文化壁壘。不過通過這幾年的全球化布局,我們認為已經找到一定的破解辦法。比如樂視汽車誕生之日起,我們就是一家全球性公司,直接誕生在矽谷。只有用生態性組織整合全球資源,才能變成全球的生態性組織。

很多中國企業也做海外收購,但我們的併購是「用未來收購現在的企業」,「用未來收購未來的企業」。這是我們跟別人併購在理念上的差異化。很多企業併購只是在做加法,而我們希望用併購去變革它。

Q:樂視手機美國上市日期?樂視全球(LeEco Global)的融資時間表?

賈:9月我們會「全生態」地登陸美國,當然會分階段實施,先是平臺與終端層做突破。我們能確保的是跟蘋果與三星都不一樣。()樂視全球不著急上市與融資,其實LeEco Global成立好多年了,但主要靠我的錢,今年銷售額大概會到五六百億人民幣,有可能會在合適時間啟動融資。

中國企業怎麼樣擁有偉大的價值並且獲得全球認同,的確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挑戰。我們的價值觀是用戶價值第一,產業與社會價值第二,第三才是企業價值。對利潤的追求,從來不是我們的第一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希望擁有更多的高價值用戶,所謂的高價值用戶是生態型用戶,24小時產生關係。

問:樂視未來如何與酷派在產品與渠道方面形成區隔與協同?樂視最近正在加緊推動海外渠道,有什麼進展?除了硬體銷售目標,在軟體與服務方面的目標?

賈:酷派與樂視未來是雙品牌戰略,我們已公告樂視會成為酷派最大股東,正在等待審查與審批。首先會讓酷派融入到樂視生態。手機渠道方面,線上線下會融合,但會有職能與價值的區隔。我們也在探索中。未來無論酷派還是VIZIO,我們的打法都是比較一致的,在銷售層面,會發揮O2O的競爭優勢,在其他資源整合方面,不管專利、研發還是供應鏈資源方面,我們都會實現協同。

在海外渠道建設方面,我們也會把樂mall、樂par帶出去,但實施難度更高。

怎麼讓樂視團隊應對快速擴張要求

問:為了應對全球化,樂視對財務負責人與HR的要求是怎麼樣?

賈:在組織創新上,我們做了大量探索工作,也走了一些彎路。我們不是一家以管理見長的公司,跟我個人能力有關,我個人的興趣更多是:戰略、組織、產品。我真正在管理上的能力是有缺失的,但管理很強的公司可能就會扼制創新力。跟許多國內大公司相比,我們在管理水平上還處於「小學生」的水平。怎麼樣在管理不完備情況下實現快速擴張,這就對財務與HR提出很高要求。我們簡單的辦法,就是跟我們的激勵密切相關。

如何調動團隊成員積極性,讓他們擁有一個統一的思維,化繁為簡,兩件事:一是夢想、使命、願景,要求加入樂視的人不是為錢加入的,只有使命感才能扛住巨大壓力。樂視壓力是巨大的,資金、業務拓展、競爭的壓力……樂視的人也在不斷流失,但中高層是非常穩定的,到合伙人級別,我們的能力與穩定性要高於任何一家中國公司。二是激勵機制。樂視跨了很多產業,有平臺性的,有垂直性部門,還有職能性部門,怎麼樣讓大家用同一個語言、同一種思維,利益一致性很重要。樂視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大鍋飯與獨立奔跑的問題。對全球大公司來說,有兩種激勵,一是大鍋飯,二是自行激勵,各部門與團隊老死不相往來。50%以上的樂視人都同時持有兩種股權,一個是樂視全生態的股權,二是垂直業務的股權,這兩種甚至多種股權激勵的融合,很好地解決了整體與團隊問題。

每個新項目,樂視都不會很早的融資,一開始都是我的錢投入進去,過早融資會導致權力喪失,戰略都定不了。一般來說,做到一定階段,我會拿出30-50%的股權送給團隊成員,然後再拿出60-70%送,而不是一開始就送。這樣大家對股權的認知會更高。

哪個生態價值觀與大生態價值觀比較貼近?應該說最新的生態更貼近。老員工要麼對生態高度理解,要麼跟不上,覺得自己曾經最重要,現在怎麼成了幾分之一了。後者的學習能力顯然是跟不上的。

問:你現在最大的焦慮是什麼?你每天的工作怎麼安排?

賈:資源不足,速度不夠快,包括整個組織建設的速度 ,資源獲取的速度與戰略的需求還是有差異。所以我們希望能更多增加投入度與工作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每周工作六天,幾天前就開始這樣。全球化時更沒有時間概念,早起晚睡。樂視全球化團隊每天工作時間至少十五六個小時,至少六天,即使如此,還遠遠滿足不了戰略的需求。這需要提升我們的管理能力,增加人才,以分解戰略部署。

Q:樂視對進入產業的選擇?

賈:強相關、強化反是第一大原則。第二,一個企業的組織能力與邊界是有天花板的。現階段,樂視的組織能力如果能讓現有的七個生態產生「化學反應」已很不容易了。所以接下來我們會很審慎地選擇新領域,人工智慧是一個。但人工智慧不會當做獨立產業來做,而是會貫穿到樂視所有的生態中,所以我們在矽谷成立了人工智慧與無人駕駛研究院。未來三年如何讓七個產業「深度化反」、「縱向延伸」,以及全球化,是樂視最主要的工作。希望能每個板塊都做到行業前三,是「強強化反」而不是「強弱化反」。但在節奏上也會有不同判斷,比如網際網路金融現在還在籌備期,已經籌備兩年多了。

Q:想請你對七個生態打個分。現在股價低下來了,對股價的看法?對罵樂視的人,最想講的一句話是?

賈:汽車生態肯定是排第一的,無論是從它使命的角度、意義的重大性、這兩三年實際的進展來講,它值得我們為之付出一切的。由於造車,我們得以有機會站在全球最前沿。其他各有優劣勢,處在不同發展階段。希望大家多關注汽車。

股價對樂視很重要,但我本人很少關心。應該從另一個層面來考慮,股價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股價是由未來價值決定的,所以不要關心股價的短期波動。

我希望樂視一直被罵下去,這證明我們的創造力與顛覆性才存在。99%的人不看好的,才可能顛覆。如果我們進入一個行業,大部份人都鼓掌叫好——特別是在行業的早期,這說明你還是常規思維。

樂視的確每天都站在懸崖邊上,但的確是這種危機,才意味著我們足夠前瞻的,只有前瞻,才能倒逼大家。如果我一直做樂視CEO,估計這會是樂視的常態。一旦CEO過得舒服,說明這公司的創造力開始枯竭了,所以樂視就是家苦逼的公司,來樂視就得接受這種苦逼的生活。

Q:手機生態什麼時候能到今天電視的程度?什麼時候電視生態才能掙錢?

賈:手機什麼時候?說實話這不好判斷,我們只是堅定認為,無論是手機、電視還是VR,它們都是智能終端,生態模式是適合這類消費電子終端。視頻在樂視生態中的佔比,是逐步降低的。我們的電商平臺與大數據平臺,在快速成長中。

電視什麼時候盈利?第一個層面,是放在子公司裡去考量還是全生態裡考量?電視收入從一開始就是多維度多單元的,而不是單一的。

()

其次,樂視從來不是把盈利作為價值導向的公司。這個回答可能讓我們股東有些失望。但我認為企業真正的價值是給人類、社會、用戶帶來的價值,只要企業能夠創造強勁的現金流,同時又能把資源投入到未來中,這樣的企業生命力才能更長,我認為未來企業的核心價值點不是利潤。這是不同的價值觀。利潤是可以調出來的。現在99%的人的價值觀還是利潤導向的。蘋果最賺錢,但蘋果從來是追隨性的,真正給社會帶來的價值與貢獻有多大?這一點它不如谷歌。這兩種價值觀也沒有什麼對與錯。但樂視的價值觀是不變的,絕不以盈利為主要目標。

Q:樂視當年從一個做版權分銷的二流視頻網站,成為今天戰略布局出色的公司,「神來之筆」是怎麼發生的?你的戰略核心思考點是什麼?對另一個戰略能力出色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你認為他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嗎?

賈:第一個問題很好,但對樂視的理解不很準確,我們最早期不是版權分銷網站,是一個會員付費網站。樂視定戰略之初,買版權不是為了賣,不是是為了分銷,其實當時我們並沒有預判到網絡視頻會是一個盜版泛濫的市場,最終版權會變得珍貴。

最早我們的公司做通訊網絡視頻開發的,做流媒體軟體,為此我們還專門包銷了LG的三款手機(因為我們做了軟體後,沒有硬體公司可以支撐這軟體,當時沒人相信,沒人相信只有我們自己做。我們跟LG說,「你不相信,我們包銷你的手機」,所以包銷了它最高端的三款手機);另外,由於3G牌照沒發,所以我們只能把軟體應用於PC網際網路上。當時我們的判斷是網際網路的付費發行會取代光碟的發行。所以後來採購版權,到網際網路上來賣內容。所以可以說,樂視一開始就是軟硬結合再加內容的公司,後來我們為什麼從內容的付費發行進入到自製到進入硬體領域再到雲平臺?這還是和我們自身發展的過程有關。我們做了非常多超前的探索,因為超前,這就倒逼我們做了硬體,倒逼我們開始做內容,這就有了硬體與內容的基因。所以13年前樂視的業務架構,已開始了我們今天的雛形。

只有足夠前瞻的戰略才能倒逼自己走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我們從來是用未來定義未來。但也是這樣,給我本人與團隊都帶來巨大壓力。

任正非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華為也是最好時期,從一個2B企業轉向2C企業,這是很難的突破,但華為做到了。管理是華為最強勁的競爭力之一了,很多華為人也來樂視(其實都不是我們主動挖的。有華為高管偶遇到我,說這個問題,說都是我有預謀的。我說你們應該從自身層面去考慮,為什麼留不住人,而且在華為最好時期出現這種情況?),華為值得學習的還有它的全球化意識與能力。

()

整個採訪將近三小時,採訪結束後賈躍亭與隨從立即坐車離開。賈躍亭在這邊座駕是特斯拉suv,車牌號是zero,這像是樂視在美國的強烈訴求,又像是它的開始。


相關焦點

  • 【看點】賈躍亭:樂視沒背景也沒富爸爸,完全孤軍作戰
    樂視副董事長劉弘、董事會秘書張特、政府事務部總經理劉淼、副總經理袁斌、副總經理雷振劍等眾多高管出現在公司總部17層會議室,接受投資者提問。現場座無虛席,氣氛顯得緊張凝重。在近兩個小時的交流會上,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所有人關心的問題都是:嚴厲的監管政策對樂視影響幾何?樂視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會不會改變?
  • 樂視生態困境 賈躍亭破碎的帝國夢
    無論是內部信還是專訪,賈躍亭的口風和樂視的目標似乎都與先前不太一樣了。 上周,有媒體曝出樂視資金條斷裂、拖欠供應商貨款等消息,把樂視推上了風口浪尖。這之後,樂視股價開始暴跌。 今天下午,樂視官方微博與小米官方微博更是上演了撕逼大戰,一份疑似小米CEO雷軍的微信截圖曝出樂視欠款高達150億以上。
  • 樂視遭美國電視廠商Vizio起訴:賠我1億美元分手費!同時,賈躍亭被質疑套現57億……
    是它,是它,又是它……樂視每天以連續劇的形式,更新著最新劇情。這次,連對樂視創始人賈躍亭的某些調調也變了。因為延發工資而新增了數千名員工債主的樂視,如今,更是將債主範圍擴張至大洋彼岸的美國。長安律師事務所律師屠永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雙方當時的協議約定了管轄法院及準據法為美國法院及美國法律,也有可能是樂視方面在美國有辦事機構,故Vizio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屠永軍強調,訴訟打完以後,可能涉及到一個執行的問題,外國法院判決到中國執行需要中國法院審查後,才能決定是否給予執行。
  • 別了樂視網 賈躍亭朝大風吹的方向走去
    2016年2月,在樂視生態全球年會上,時任樂視董事長和CEO的賈躍亭登臺亮嗓,並因為歌聲出眾被刷屏。這首名叫《野子》的歌詞中寫:「我赤腳不害怕……一直往大風吹的方向走過去。」  人們不知道賈躍亭為何選了這樣一首歌。彼時的樂視危機尚未引爆,賈躍亭還正處在他春風得意的時候。一年半之後,這首歌表達的處境和決絕姿態似乎得到應驗。
  • 賈躍亭悼念原樂視影業CEO張昭:他為電影而生
    同時,與張昭一直有千絲萬縷關係的賈躍亭,也在當晚發布微博:睡夢中被驚醒,忽聞張昭已離我們而去了,震驚、悲痛,心碎!腦海中第一浮現的就是13年在紐約機場候機時,給他講述我的智能電車生態夢想時我倆共同的血脈噴張,是他為這個構想起名「SEE計劃」,感謝他,我會永遠銘記。他為電影而生,血液中流淌的全部是電影因子,他對電影的痴狂讓人敬仰。
  • 樂視影業將繼續注入 賈躍亭信守承諾推動樂視網企穩反彈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樂視網的未來,近日賈躍亭發布內部信表示,將重新戰略聚焦樂視網,樂視網也將進入全面盈利期,受益於賈躍亭戰略聚焦即將帶來的戰略、組織、產品上的全面支持,樂視網今日走勢強勁,漲幅超過3%。業界認為,今日的行情或將是樂視網觸底反彈的標誌,樂視網將很快開啟價值回歸道路。
  • 讓樂視COO劉弘告訴你:樂視和賈躍亭正在幹啥
    、樂視汽車、牌照問題以及樂視網CEO賈躍亭個人動態等方面的最新消息。劉弘還稱,樂視車聯網項目不排除會為很多其他汽車提供服務,但樂視最終要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來造樂視汽車。他認為,在國內,高端的汽車廠商不可能做代工,低端品牌去代工則不符合樂視的要求。
  • 樂視美國 Big bang 發布會,賈躍亭帶美國人一起「窒息」
    ,會上樂視主要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帶給美國。(圖片來自數字尾巴)樂視超級電視 uMax 85 屏幕尺寸為 85 寸,支持 DoblyVision。(圖片來自網絡)其中 Le Pro 3 上個月已經在國內上市,而 Le S3 則是在美國首發。售價分別為 399 美元和 249  美元,隨機贈送 3 個月會員資格。
  • 為什麼那麼多人希望樂視破產?
    回想樂視這一年多來,真是挨了不少罵,做手機被罵、賣電視被罵、搞體育搞娛樂也被罵。樂視簡直快成了招黑體!然而俗話說得好,黑你說明你火!怎麼沒看見有人黑諾基亞呢?當你開始被懷念時,說明你可能已經成為歷史了。
  • 被樂視股票套牢數百萬,我為什麼還要為賈躍亭「洗地」?
    作者: 王妍來源: 創業家 ID: chuangyejia*文章為個人觀點,不代表創夥伴立場屋漏偏逢連夜雨。 賈躍亭尚無歸期,停牌半年之久的樂視卻再次深陷輿論危機。近日,樂視被爆出因涉嫌IPO造假,或被強制退市。
  • BOSS課堂 | 樂視CEO賈躍亭的「顛覆」之路
    說起樂視大家都會想到樂視最近面臨的一些經濟問題,樂視裁員、欠薪的一些消息層出不窮,但是不得不承認樂視也是一家創業公司做的比較成功的公司。曾一度被譽為創業板領頭羊的樂視生態,是有一定的實力的,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樂視的成功「顛覆」之路。「顛覆」之路,是孤獨而又充滿荊棘的,但是賈躍亭始終堅持要把它走下去。
  • 「夢想導師」賈躍亭化身救世主兜底債務 奄奄一息的樂視能否重振雄風?
    8月3日,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公布,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查封、扣押、凍結樂視體育、賈躍亭、樂視控股、廈門章魚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財產,限額2. 06 億元,凍結銀行存款的期限為一年,查封動產的期限為兩年,查封不動產、凍結其他財產權的期限為三年。裁定立即開始執行,做出裁定的日期是 2018 年7月27日。  現在,賈躍亭手裡有的資產只有FF的股權。
  • 樂視手機來了,賈躍亭說超iPhone你信嗎?
    樂視老總賈躍亭在樂視手機發布會現場與觀眾自拍4月14日,也就是今天,樂視舉辦了聲勢浩大的超級手機發布會。發布會在北京與美國矽谷兩地同時舉行,鄧紫棋黃曉明等當紅明星助陣,單是媒體就請了1000家。但與樂視老總賈躍亭之前在微博上公開抨擊蘋果「帝國黃昏已現」引起的波瀾比起,以上都算不了什麼。賈躍亭致蘋果的一封信部分截圖:那麼問題來了,樂視手機拿什麼和iphone叫板?
  • 賈躍亭破產完畢,未提何時回國,樂視投資者能指望從FF獲賠嗎?
    2017年1月15日,北京金寶街一間酒店裡,賈躍亭和孫宏斌共同出席了主題為「同袍攜行,樂創未來」的新聞發布會,宣布融創150億入股樂視,這筆「150億買賣」的大單僅僅用了36天。 2017年7月,賈躍亭辭去樂視網CEO 等職務,出走美國,口頭承諾的"下周回國"從未實現。
  • 孫宏斌步步為營,賈躍亭步步驚心
    被討債、被圍攻、被拯救,悲情梟雄男一號賈躍亭的每一步都很兇險。 如今還來了個步步為營的孫宏斌。這位花了150億入場的二號股東很擅長搶戲。圍繞盈利這個關鍵詞,他一點點把樂視改造自己想要的模樣:先是叫停20億美金的vizio國際收購計劃;接著加強對接近盈利的樂視電視控制權。
  • 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樂視:樂視全球化教給我的四堂課
    這是一個由人力資源部倡議的計劃,主要是關於北京總部員工的語言、文化和領導力等技能方面的培訓。回顧這其中的經歷,感慨良多。在一些方面,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而在另一些方面,我們完全偏離了最初的既定目標。接下來,我想就為什麼我們沒能實現目標提供一些我個人的見解,並且提出一些關鍵結論,希望能對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企業起到某些借鑑意義。值得指出的是,我在這裡並不是想給賈躍亭先生或樂視潑髒水。
  • 雙語|四面楚歌中,賈躍亭辭去樂視董事長職務,將何去何從?
    樂視網最開始是一個視頻流門戶,賈躍亭積極擴張了一大批新的業務線。他私人控制的公司集團稱為樂視,為了建立一家內容與硬體相結合的公司,他對樂視進行了擴張。賈躍亭仍然在擔任樂視控股的董事長。然而,這種擴張主要是靠舉債來為樂視不斷擴大的項目清單籌集資金,以及吸納各種各樣的投資者來資助樂視建立新的公司。一些投資者幾乎沒有投資經驗,樂視為他們做的演示中有種種保證,卻沒有說清投資創業公司有怎樣的風險。「Today LeEco faces huge challenges and I take full responsibility,」 Mr.
  • 消失的樂視手機,分析賈躍亭失敗的原因!
    今天我將為大家簡單分析一下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失敗的原因。 1.樂視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 樂視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各方融資,自2010年上市以來,樂視網通過定向增發、發行債券、銀行借款等方式,融資過百億。
  • 影帝賈躍亭:全劇終
    賈躍亭一直在努力演戲,演技直逼奧斯卡。只不過戲曲總有終了時。「負責到底」也好,「下周回國」也罷,恐怕最終等待賈躍亭的只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些人員中包括第一屆創業板發審委委員謝忠平,其為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副主任會計、北京天圓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孫小波、以及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董事兼執行合伙人韓建旻。韓建旻雖未直接參與樂視網的首發申請,但在後者IPO期間提供了幫助。據悉,涉嫌此案件的最終人數將超過 10 人。注意啦,這些人被調查主要是涉及樂視 IPO 造假。
  • 拓荒者賈躍亭:夢想流動在禁錮之上
    賈躍亭調侃性的話語中雖然難掩一絲失落,但正如他在接下來的演講中所言:「其實,超級汽車的遭遇,正如LeEco的發展之路,充滿坎坷和挑戰。 拓荒者的世界裡沒有「容易」兩字,但是我們堅信:永不言棄,世界會為夢想和遠見讓路。」這句從美國電影《天氣預報員》中「成年人的世界中沒有容易二字」幻化而來的語句,確實正如一路行來的樂視,不時被人譏諷,但樂視沒有屈服,而是一直蒙面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