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學術民工:抵制日貨——那什麼是日貨?

2021-01-11 澎湃新聞

       有人說要抵制日貨。好吧,那就抵製得專業一些。首先,我們得回答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什麼是日貨?

       這個問題好像很簡單,「Made in Japan」就是日貨,日本牌子就是日貨。不過此事細思極恐——好像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當然,「Made in Japan」或者日本品牌,一般來說,來自日本的增加值貢獻會更多一些;但換成「Made in China」,或者我們所謂的國貨,就肯定是中國本土的增加值貢獻更多、日本的增加值貢獻更少嗎?

       由於一些產品的核心技術、核心部件並不為中國國內生產廠商所掌握,而這些部件又在增加值貢獻中佔據重要地位,因此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是未必盡然。這時候,三個學術民工又要拿出大家熟悉的iPhone來擺弄一下了。

       有兩位非常有耐心的專家,他們將iPhone的主要零部件全部分拆開,看它們分別來自何處以及價值幾何(見下圖)。他們得出的結論是:iPhone的零部件供應商主要分布在五個國家,按照其價值佔比的排名由高到低分別是:日本、德國、韓國、美國、中國。

       從這個零部件成本的角度來看,美國本土製造的部件在iPhone中僅佔6.0%,中國則佔3.6%,而日本一國提供的配件,就佔了一部iPhone的三分之一。或者也可以說,一部iPhone手機的硬體中,三分之一是日貨。

       當然,最後iPhone的到手價格,除了零部件的成本,還要包括運輸費、蘋果公司的利潤、各國的銷售稅費等等,而且iPhone也不算國貨。那麼我們就姑且把iPhone當做一個引例,接下來看看如果購買國貨手機會是一番怎樣的情形。

       第一個選擇是「工藝和手感超乎想像」的小米4,它被譽為全球一流的性能之王。三個學術民工很忙,沒有力氣像那些果粉一樣,把小米的零部件一一拆開。但是小米4的參數信息在官網上很容易就可以獲取,小米4前置和後置相機都是索尼的,而顯示屏則是夏普或者JDI(日本顯示公司)的產品。其中,JDI的背後是日本的索尼、日立和東芝三大巨頭。可見,雖然國貨是國貨,但它的眼睛和臉,都是日本的。換句話說,假如要抵制日貨,那麼拿在你手上的那臺小米4,至少也是要部分抵制的。

       接下來看看錘子手機。錘子手機的有名,不僅在於其自身,也在於老羅的宣傳推廣。購買錘子手機的消費者,想必都看過老羅的錘子手機發布會,於是對於錘子手機的構造,可以挖掘到更多的信息。錘子的手機屏,也是JDI公司生產的。錘子手機的「頂級」攝像頭,不僅攝像頭本身是索尼的,而且老羅在發布會還說了,攝像頭本身好不是決定性的,錘子手機還選用了日本富士通的Milbeaut Mobile方案,實現最好的成像效果。也即是說,這一「頂級的成像效果」其實源自於日本產品+日本服務。

       那好像只有華為才能拯救世界了。不過,先別高興得太早。對於當下一機難求的Mate7,現實同樣殘酷:Mate7的屏幕同樣是JDI供貨,而鏡頭同樣也是索尼的。並且,華為與日本的聯繫不僅僅體現在手機產品的部件上——華為在日本投資的研發中心已經運營多年,並於2013年進行了「整容」,也就是整合和擴容,而這一中心正是負責華為與日本供貨商的合作以及通信技術研發的。這些投資毫無疑問也無形地凝結於手中的Mate7中。

       所以,

什麼是日貨?什麼是國貨?為什麼我買的是國貨卻好像還是難逃為日貨做貢獻?

這一疑惑就自然產生了。

       如果想要解開這個疑惑,就不能忽略一個現實,這就是全球價值鏈的大發展。

       在這個背景下,產品的國家屬性被模糊化,從消費者的視角出發已經很難判斷一件產品究竟來自於哪個國家,最後在消費者手中的,很可能是一件混血產品。即便購買的是國產手機,但也難逃對日貨的消費。相反,即便購買的是日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甚至在相當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製造。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意味著,消費者能夠更快捷和更低成本地享受到一件好的產品,因為價值鏈的形成使得各國企業都生產自己最擅長的那個部分,一個企業不用十八般武藝精通就可以製造出好的產品,譬如日本的JDI顯示屏和華為自身通信技術在華為Mate7上的結合。全球價值鏈的這種分工合作,對於消費者而言無疑是福音。

       全球價值鏈的發展還意味著,「貿易-服務-投資」三位一體的格局正在逐漸形成。我們除了可以看到手機中各種配件來自於五湖四海,還可以發現在手機上凝結的服務和投資來自於四面八方。譬如錘子手機中包含有來自日本的服務,iPhone手機中有中國工人的組裝服務,而在華為的例子中,對日本研發中心的投資也推進了Mate系列手機的發展。因此,即便我們把看得見摸得著的部分都拆解了,其他隱含在其中的外國服務和投資也未必能夠被發現。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全球價值鏈把大家都串在一起了,很難截然分開。這時候,日貨的定義也頗為令人費解。所以說,抵制日貨,並不是振臂一呼那麼簡單。

***

 「三個學術民工」——本專欄由徐奇淵、李曉琴、楊盼盼倒班為您特供。專欄主要生產全球價值鏈的科普文章,也順帶打磨世界經濟熱點。希望用談風月的心情談談經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人身份證日本造 有什麼底氣抵制日貨
    、「抵制日貨者應該回去檢查下牆上刷的是不是立邦漆,『立邦』正是日本的音譯,建議刮掉,換成『都樂士』什麼的」;反對者則認為,「日本是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別給小日本提氣了,日本只是個小島國」、「胡扯,有什麼日貨是中國不能自己生產的?」。  以下為蔡成平文章  對於這些評論,我以往都會不置可否。
  • 半個國家抵制日貨 韓國人這次動真格的了嗎?
    新華社首爾7月20日電(記者耿學鵬 田明)在韓國,一場因韓日貿易摩擦而引發的「抵制日貨」活動正愈演愈烈。韓國民調機構「真實測量儀」18日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54.6%的韓國人正參與抵制日貨行動,與一周前民調結果相比增加了6.6個百分點。另外,「今後有意參與」的人佔到將近三分之二。7月18日,韓國全州市一家超市張貼了「不銷售日本商品」的海報。
  • 除了「抵制日貨」,我們還能做什麼
    釣魚島事件升溫之際,「抵制日貨」的訴求再度浮出水面,這是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歷史記憶在當代的投影。但人們不應忽視的是,今天的中國並非其他國家商品的傾銷地,而是一個面臨著經濟結構轉型調整的新興經濟體。因此,今天中國需要的不是「抵制日貨」,而是「替代日貨」,用中國自身產品,用從其他發達國家吸收引進的先進技術,取代日本在汽車、鋼鐵、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塑料、科學光學儀器、一般機械、化學製品這些領域所具有的優勢地位。因此,當代中國青年在嚮往並試圖效仿先輩抵制日貨時,不妨將自身學業、對現代技術的掌握,與對國家的熱愛結合起來;而中國企業也不妨將自身的產能升級和中國國家利益的客觀需求結合起來。
  • 調查:逾七成韓國民眾曾抵制日貨
    人民網訊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一家市場調研機構於2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逾七成韓國民眾有過抵制日貨的經歷。該市場調研機構從11月27日至12月2日面向韓國國內1000名成年消費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71.8%的受訪者曾經有過抵制日貨的經歷,女性比例(76.4%)高於男性(67.2%)。
  • 民意調查:韓國女性對抵制日貨更積極
    結果顯示,71.8%的受訪者有過參與「抵制日貨」的經歷。從性別來看,76.4%的女性受訪者曾「抵制日貨」,高於男性(67.2%)。從年齡段來看,30至39歲的受訪者佔比最高,為75.6%。按品牌來看,抵制優衣庫的消費者佔75.7%,排首位。調查結果還顯示,69.3%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抵制日貨」,59.9%的受訪者認為「應當積極支持或鼓勵抵制日貨」。
  • 韓國抵制日貨一周年:大獲全勝,還是兩敗俱傷?
    去年7月1日,韓國半導體材料被日本斷供,韓國由此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抵制日貨運動。1年過去了,韓國是大獲全勝,還是兩敗俱傷?對中國又有什麼啟示?這裡,再介紹一下,韓國抵制日貨的大背景。去年7月1日,日本突然宣布,對出口至韓國的半導體材料進行管制,並將韓國從安全保障上值得信賴的「白色國家」清單中刪除。
  • 赴日搶購馬桶蓋說明了什麼 "抵制日貨"或許行不通
    近期,日本的溫水洗淨馬桶蓋突然人氣大增,成為不少同胞赴日採購清單上的首選,有人甚至一次買兩三隻帶回國。日本愛客旺免稅店職員李瑋說:「今年中國客人特別認可它,大量客人來日本都買這種產品,廠家根本來不及做。」(《揚子晚報》2月9日)小小馬桶蓋居然掀起不小的波瀾,恐怕多數同胞都沒有想到。好貨不愁銷路,被消費者信賴再經過口耳相傳,就會更有市場號召力。
  • 韓國抵制日貨迎來一周年 優衣庫在韓「涼涼」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訊據韓國KBS電視臺報導,日本去年7月1日宣布限制對韓出口半導體材料,韓國民眾紛紛喊出「抵制日貨」的口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抵制日貨運動。今年7月1日,韓國迎來抵制日貨一周年。韓國大學生金秀晶(音)曾於2019年在韓國明洞優衣庫賣場前進行1人示威,她表示抵制日貨運動仍在繼續。在她看來,結束韓國抵制日貨活動的唯一方法就是日本正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韓國國民的反日貨情緒會持續到日本履行韓國大法院的判決為止。韓國抵制日貨的成果體現在在韓日企的銷售業績上。
  • 韓國網友發起「抵制日貨」運動 數十個日本品牌被拉黑
    韓國網友製作的「抵制日貨」海報海外網7月4日電據韓聯社4日報導,日本政府採取「經濟報復」措施,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後,韓國國內出現了抵制日貨的言論,並有持續發酵之勢。3日,韓國某論壇上出現題為「一同參與抵制日貨行動」的帖子,並附有「抵制日貨清單」,數百名網友留言,表示支持發帖者的行動。G20峰會,安倍晉三與文在寅握手8秒後各自離開。(韓聯社)還有韓國網友製作了宣傳「抵制日貨」的海報:中間是大寫的英文單詞NO,下面用英文或韓文寫著「抵制日本」、「不去」「不買」等文字。
  • 砸日本車、斷指,2500萬韓國人上街抵制日貨,但這次怕又要失敗
    比如,1909年,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1919年,青年學生發起「三一運動」,1932年,尹奉吉刺殺日本大將白川義……這種抗爭精神,在韓國獨立後得到了保留。然而,一樣保留的,還有韓國被日本欺負的命運。只不過,戰場轉移到了經貿領域。抵制日貨,就是韓國普通人對日本的一種抗爭。
  • 韓國抵制日貨 日本啤酒進口額4個月降幅超85%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首爾5月24日電(記者 曾鼐)日貨在韓國持續遇「冷」。韓國關稅廳24日發布數據,今年4月日本消費品進口額同比降37.2%;日本啤酒進口額連續4個月降幅超85%。自去年7月韓日陷入貿易摩擦後,韓國社會掀起抵制日貨運動。今年雙邊關係仍未出現明顯改善。數據顯示,韓國4月進口日本消費品約2.50億美元,同比降37.2%。其中,韓國自日本進口啤酒大幅減少。
  • 韓民眾持續抵制日貨 優衣庫在韓門店關閉銷售銳減
    韓民眾持續抵制日貨 優衣庫在韓門店關閉銷售銳減 2019-08-20 14:35: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韓國掀起「抵制日貨」浪潮 日媒嘲諷:對「日本的依賴」反而增加
    這些矛盾成了激發韓國民眾不滿的導火索,最終導致一系列 「抵制日貨」的抗議活動發生。日本媒體認為,這是韓國政權維持國家體制的慣用手段,並嘲諷對日本的影響不會很大,反而會增加韓國對日本的「依賴」。
  • 韓國抵制日貨已瘋狂:砸日系車,倒日本酒、KTV也不播日本歌了
    越來越多的韓國民眾自發投入到「抵制日貨」的運動中。圖為當地時間7月25日,韓國民眾釜山舉行抵制日貨活動,他們手「抗日」舉標,還將日本優衣庫的衣服泡入水中。這場全民抵制運動已經「延燒」到多個行業,包括超市、服裝零售、旅遊等。日韓關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預計會繼續保持僵持狀態,而的「抵制日貨」運動或將愈演愈烈。圖為7月24日,在韓國首爾傳統市場裡懸掛著抵制日貨的橫幅。
  • "購島"致日貨受抵制 自主高端皮卡熱銷
    網易汽車綜合9月20日報導 下半年以來,日本購買釣魚島事件持續發酵,終於在近日被推向高潮,國民抵制日貨情緒空前激昂,各品類日貨在中國市場受到強烈衝擊,而日系車首當其衝。
  • 視頻丨民意調查:韓國女性對抵制日貨更積極 優衣庫在韓國成最受...
    結果顯示,71.8%的受訪者有過參與「抵制日貨」的經歷。從性別來看,76.4%的女性受訪者曾「抵制日貨」,高於男性(67.2%)。按品牌來看,抵制優衣庫的消費者佔75.7%,排首位。結果顯示,71.8%的受訪者有過參與「抵制日貨」的經歷。從性別來看,76.4%的女性受訪者曾「抵制日貨」,高於男性(67.2%)。按品牌來看,抵制優衣庫的消費者佔75.7%,排首位。
  • 受民眾「抵制日貨」和疫情影響,優衣庫韓國最大門店下月關門
    受民眾「抵制日貨」和疫情影響,優衣庫韓國最大門店下月關門 @小央視頻 12月6日消息,受韓國民眾「抵制日貨」運動和新冠疫情的雙重打擊,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亞洲旗艦店之一的韓國首爾明洞店宣布下月關門。(原題為《優衣庫韓國最大門店關門 日韓關係「涼涼」?》)
  • 我們該抵制日貨,還是該抵制韓貨?
    仔細想想,其實我們中國有一些人挺有意思的,有哈日的,也有哈韓的;有抵制日貨的,也有抵制韓貨的,而且浪潮一波接一波,經常忘了該抵制誰,有時候薩科齊會見dalai-lama,又會去抵製法國貨,但是自己已經買了雪鐵龍汽車了,畢竟用了兩年工資,都是自己的血汗錢,該開還是得開,只不過內心有點矛盾而已……其實,我認為矛盾點就是「所謂的愛國」和「質優價廉」之間不知道怎麼取捨,這樣活著其實挺累的
  • 日貨KO國貨,敗就敗在「顏值」低?
    如此看來,一些消費者瘋搶日本書包,源於對日貨的盲目崇拜。   當然,筆者反對瘋搶日本書包,並非意味著抵制日貨。事實上,絕對抵制日貨,是辦不到的,也是行不通的。在中國,日貨不僅限於汽車和電器,還有難以估量的鋼鐵、纖維等日本的大宗出口產品,鑄進了無數的中國建築之中;可以說,日本製品在中國無處不在。再者,日本製造的醫療器械,幾乎是每一家中國醫院的必備品。
  • 圖解|受到日本制裁後,抵制日貨的韓國人在急什麼?
    圖解|受到日本制裁後,抵制日貨的韓國人在急什麼?由於日本政府對韓國採取「經濟報復」措施,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近期,韓國國內「抵制日貨」的聲音加大,且有發酵之勢。韓國民眾在青瓦臺官網上請願要求政府採取反制措施。早在今年4月初,韓國前駐日本大使申珏秀表示,「韓日關係,正經歷自兩國建交5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