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受到日本制裁後,抵制日貨的韓國人在急什麼?

2021-01-11 澎湃新聞
圖解|受到日本制裁後,抵制日貨的韓國人在急什麼?

澎湃新聞記者 張軼君 王煜

2019-07-15 18:17 來源:澎湃新聞

據《中國日報》報導,韓國政府7月9日在世貿組織(WTO)貨物貿易理事會會議上,譴責日本政府限制對韓出口的貿易報復措施,重申這一做法違反自由貿易原則。

由於日本政府對韓國採取「經濟報復」措施,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近期,韓國國內「抵制日貨」的聲音加大,且有發酵之勢。

韓國民眾在青瓦臺官網上請願要求政府採取反制措施。

早在今年4月初,韓國前駐日本大使申珏秀表示,「韓日關係,正經歷自兩國建交5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裂痕」。

日本精準打擊,限制了韓國核心出口產品的原料

2019年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日本將限制對韓國出口3種關鍵半導體原料。限制項目為光刻膠、氟聚醯亞胺、氟化氫。7月4日,出口限令正式生效。

根據貿易數據來看,

日本在這三種材料上,僅氟聚醯亞胺的最大貿易夥伴是韓國。而韓國在這三種材料上,對日本依賴度都很高。

據新華社報導,

日本企業製造的氟聚醯亞胺和抗蝕劑分別佔全球產量的大約90%,氟化氫佔大約70%。

一旦制裁生效,韓國買家將很難找到替代供應渠道;而據觀察者網引述韓聯社的消息,韓國有59%半導體相關中小企業表示,如果日本持續出口管制,企業經營將難以撐過六個月。

半導體產業,是韓國當之無愧的出口支柱產業。2018年1-10月,韓國出口額的21.1%靠半導體。近些年來,韓國半導體出口額佔其出口總額比重越來越大。

2019年1-3月,韓國半導體的出口增速呈負數;而目前,韓國出口已連續7個月負增長。

日本的對半導體原料上的制裁,對韓國的出口貿易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值得一提的是,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目前韓國半導體的出口困境,與中國對半導體需求的疲軟有關。

日本此舉意欲何為?據澎湃新聞特約撰稿人羅震所述,日本對韓限制出口並不是為了在經濟上激化日韓矛盾,而可能是為了從政治上推動日韓關係走出困境。

目前韓日貿易糾紛,背後是一系列的外交衝突

多方媒體指出,此番日本在經濟上制裁韓國,其原因需追溯到2018-2019年來,韓日兩國間爆發的種種外交矛盾。去年起,歷史問題的「烏雲」一直籠罩日韓兩國。

據新華社報導,1910年至1945年,日本在朝鮮半島施行殖民統治,強徵大批勞工做苦力。去年以來,韓國最高法院多次裁決日本公司賠償韓國強迫勞動的受害者案件。日方堅持拒絕賠償,抗議稱所有殖民時代的賠償問題都已在1965年協議中得到解決。

日方認為,韓國做法無視目前韓日關係的局面,是過度向日本要求賠償。韓國法院的多次裁定令日本背負道德壓力,日本感覺如芒在背。

然而貿易制裁能否解決勞工問題?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認為:「這只會進一步擴大和深化日韓兩國之間的矛盾,讓歷史和現實的仇恨變得更加難捨難分。」

而羅震給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日韓難以解決歷史問題,但可以通過創造新矛盾,轉移對原有問題的關注。

日本可能認為有必要創造日韓關係中的新熱點,以讓歷史問題降溫,進而讓兩國民眾、政府更多認識到日韓經貿關係的重要性,以此為突破口來推動日韓關係再發展。

韓日貿易中韓方存在逆差,雙方貿易關係緊密

根據UN Comtrade的數據顯示,就進出口總額而言,2018年,韓國與日本互為除中美之外的第三大貿易夥伴。韓國是日本的第五大進口國,第三大出口國;而日本是韓國的第三大進口國、第四大出口國。

在2018年,韓國與日本的貿易逆差有200億美元左右。據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鄭繼永分析,韓對日經濟依賴程度較大,在經濟狀況不容樂觀的背景下,雙方會儘快找到妥協方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韓日貿易糾紛、韓日關係、韓國、日本

相關推薦

評論(106)

相關焦點

  • 砸日本車、斷指,2500萬韓國人上街抵制日貨,但這次怕又要失敗
    比如,1909年,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1919年,青年學生發起「三一運動」,1932年,尹奉吉刺殺日本大將白川義……這種抗爭精神,在韓國獨立後得到了保留。然而,一樣保留的,還有韓國被日本欺負的命運。只不過,戰場轉移到了經貿領域。抵制日貨,就是韓國普通人對日本的一種抗爭。
  • 半個國家抵制日貨 韓國人這次動真格的了嗎?
    新華社首爾7月20日電(記者耿學鵬 田明)在韓國,一場因韓日貿易摩擦而引發的「抵制日貨」活動正愈演愈烈。韓國民調機構「真實測量儀」18日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54.6%的韓國人正參與抵制日貨行動,與一周前民調結果相比增加了6.6個百分點。另外,「今後有意參與」的人佔到將近三分之二。7月18日,韓國全州市一家超市張貼了「不銷售日本商品」的海報。
  • 韓國抵制日貨一周年:大獲全勝,還是兩敗俱傷?
    去年7月1日,韓國半導體材料被日本斷供,韓國由此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抵制日貨運動。1年過去了,韓國是大獲全勝,還是兩敗俱傷?對中國又有什麼啟示?這裡,再介紹一下,韓國抵制日貨的大背景。去年7月1日,日本突然宣布,對出口至韓國的半導體材料進行管制,並將韓國從安全保障上值得信賴的「白色國家」清單中刪除。
  • 從抵制日貨到要求日本藝人回國:韓國人在抵制日本問題上人心不齊
    隨著日本向韓國發起經濟報復措施,韓國國內再次掀起抵制日貨運動。與以往單純的抵制日本商品不同,這次又涵蓋了「不去日本旅遊」,甚至要求目前在韓國國內活動的日本籍藝人回國的運動。與此同時,與過去的「萬眾一心」相比,這次的抵制運動卻出現了「人心不齊」的現象。
  • 中國人身份證日本造 有什麼底氣抵制日貨
    財經評論員蔡成平在8月19日「抵制日貨」最盛的那天,在微博上寫道,「抵制日貨者的『愛國』之情或可理解,但忽視了中日經濟是『相互依存』,而非單向依存。日本需依賴中國的市場和勞動力,中國也高度依賴日本的技術和資本,今後20年內,中國最關鍵的就是要實現產業升級轉型,對奉行『產業立國』路線的日本的依賴程度只會越來越高。
  • 韓國網友發起「抵制日貨」運動 數十個日本品牌被拉黑
    韓國網友製作的「抵制日貨」海報海外網7月4日電據韓聯社4日報導,日本政府採取「經濟報復」措施,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後,韓國國內出現了抵制日貨的言論,並有持續發酵之勢。3日,韓國某論壇上出現題為「一同參與抵制日貨行動」的帖子,並附有「抵制日貨清單」,數百名網友留言,表示支持發帖者的行動。G20峰會,安倍晉三與文在寅握手8秒後各自離開。(韓聯社)還有韓國網友製作了宣傳「抵制日貨」的海報:中間是大寫的英文單詞NO,下面用英文或韓文寫著「抵制日本」、「不去」「不買」等文字。
  • 三個學術民工:抵制日貨——那什麼是日貨?
    有人說要抵制日貨。好吧,那就抵製得專業一些。首先,我們得回答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什麼是日貨?       這個問題好像很簡單,「Made in Japan」就是日貨,日本牌子就是日貨。不過此事細思極恐——好像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 韓國抵制日貨已瘋狂:砸日系車,倒日本酒、KTV也不播日本歌了
    越來越多的韓國民眾自發投入到「抵制日貨」的運動中。圖為當地時間7月25日,韓國民眾釜山舉行抵制日貨活動,他們手「抗日」舉標,還將日本優衣庫的衣服泡入水中。這場全民抵制運動已經「延燒」到多個行業,包括超市、服裝零售、旅遊等。日韓關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預計會繼續保持僵持狀態,而的「抵制日貨」運動或將愈演愈烈。圖為7月24日,在韓國首爾傳統市場裡懸掛著抵制日貨的橫幅。
  • 除了「抵制日貨」,我們還能做什麼
    釣魚島事件升溫之際,「抵制日貨」的訴求再度浮出水面,這是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歷史記憶在當代的投影。但人們不應忽視的是,今天的中國並非其他國家商品的傾銷地,而是一個面臨著經濟結構轉型調整的新興經濟體。因此,今天中國需要的不是「抵制日貨」,而是「替代日貨」,用中國自身產品,用從其他發達國家吸收引進的先進技術,取代日本在汽車、鋼鐵、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塑料、科學光學儀器、一般機械、化學製品這些領域所具有的優勢地位。因此,當代中國青年在嚮往並試圖效仿先輩抵制日貨時,不妨將自身學業、對現代技術的掌握,與對國家的熱愛結合起來;而中國企業也不妨將自身的產能升級和中國國家利益的客觀需求結合起來。
  • 韓國掀起「抵制日貨」浪潮 日媒嘲諷:對「日本的依賴」反而增加
    據了解,在韓國掀起的「抵制日貨」浪潮中,由政府去年主導的 「NO JAPAN(抵制日本)運動」產生的影響和打擊最為嚴重。由於抵制日貨的活動愈演愈烈,在韓國很有人氣的日本產啤酒和衣服等商品的銷量急劇下降。
  • 韓國抵制日本貨運動,越抵制買的越多
    去年日本對韓國限制半導體材料出口,韓國網民發起抵制日貨運動反擊。日本製造?不買;日本菜?不吃;日本旅遊?不去。一年過去,有民調指75%受訪韓國人表示仍然」No Japan「,愛國情操之高,似乎無庸置疑。但是韓國」中央日報「發現,部分日本品牌在韓國銷售收入,卻越來越大。
  • "購島"致日貨受抵制 自主高端皮卡熱銷
    網易汽車綜合9月20日報導 下半年以來,日本購買釣魚島事件持續發酵
  • 赴日搶購馬桶蓋說明了什麼 "抵制日貨"或許行不通
    最近,《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的帖子在網上熱轉,該文引發了對中國製造與日本產品的思考。近期,日本的溫水洗淨馬桶蓋突然人氣大增,成為不少同胞赴日採購清單上的首選,有人甚至一次買兩三隻帶回國。日本愛客旺免稅店職員李瑋說:「今年中國客人特別認可它,大量客人來日本都買這種產品,廠家根本來不及做。」(《揚子晚報》2月9日)小小馬桶蓋居然掀起不小的波瀾,恐怕多數同胞都沒有想到。
  • 韓國抵制日貨迎來一周年 優衣庫在韓「涼涼」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訊據韓國KBS電視臺報導,日本去年7月1日宣布限制對韓出口半導體材料,韓國民眾紛紛喊出「抵制日貨」的口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抵制日貨運動。今年7月1日,韓國迎來抵制日貨一周年。韓國大學生金秀晶(音)曾於2019年在韓國明洞優衣庫賣場前進行1人示威,她表示抵制日貨運動仍在繼續。在她看來,結束韓國抵制日貨活動的唯一方法就是日本正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韓國國民的反日貨情緒會持續到日本履行韓國大法院的判決為止。韓國抵制日貨的成果體現在在韓日企的銷售業績上。
  • 民意調查:韓國女性對抵制日貨更積極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 張靜 丁潔芸]受日韓關係趨冷影響,日本產品在韓國銷售情況也持續低迷
  • 韓國抵制日貨 日本啤酒進口額4個月降幅超85%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首爾5月24日電(記者 曾鼐)日貨在韓國持續遇「冷」。韓國關稅廳24日發布數據,今年4月日本消費品進口額同比降37.2%;日本啤酒進口額連續4個月降幅超85%。自去年7月韓日陷入貿易摩擦後,韓國社會掀起抵制日貨運動。今年雙邊關係仍未出現明顯改善。數據顯示,韓國4月進口日本消費品約2.50億美元,同比降37.2%。其中,韓國自日本進口啤酒大幅減少。
  • 外交抗議無力抵制日貨艱難 日本釣魚島上我行我素
    昨天中國政府已經聲明公布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招數可出,不少人是紛紛獻計獻策,比如有人指出,反制日本的國有化釣魚島,中國還有多張牌可大,包括把釣魚島劃為靶場,強行開採東海油氣田,還有說是到日俄爭議的島嶼去投資,還有諸如發布釣魚島白皮書等等,不過哪些手段能夠奏效?其實都是要認真思考的。現在請聽我們的國際文化觀察員魯韜就中國能否經濟制裁所做的分析。
  • 我們該抵制日貨,還是該抵制韓貨?
    仔細想想,其實我們中國有一些人挺有意思的,有哈日的,也有哈韓的;有抵制日貨的,也有抵制韓貨的,而且浪潮一波接一波,經常忘了該抵制誰,有時候薩科齊會見dalai-lama,又會去抵製法國貨,但是自己已經買了雪鐵龍汽車了,畢竟用了兩年工資,都是自己的血汗錢,該開還是得開,只不過內心有點矛盾而已……其實,我認為矛盾點就是「所謂的愛國」和「質優價廉」之間不知道怎麼取捨,這樣活著其實挺累的
  • 韓民眾持續抵制日貨 優衣庫在韓門店關閉銷售銳減
    韓民眾持續抵制日貨 優衣庫在韓門店關閉銷售銳減 2019-08-20 14:35: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調查:逾七成韓國民眾曾抵制日貨
    人民網訊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一家市場調研機構於2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逾七成韓國民眾有過抵制日貨的經歷。該市場調研機構從11月27日至12月2日面向韓國國內1000名成年消費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71.8%的受訪者曾經有過抵制日貨的經歷,女性比例(76.4%)高於男性(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