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身份證日本造 有什麼底氣抵制日貨

2021-01-11 和訊網

第1頁:中國所謂的「抵制日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第2頁:你們的勇氣和底氣來自哪裡

 


蔡成平

    編者按:中日民間矛盾因釣魚島主權紛爭而升級,中國國內的反日情緒也漸漸高漲了起來,沉寂了一段時間的「抵制日貨」運動再次風生水起。

    財經評論員蔡成平在8月19日「抵制日貨」最盛的那天,在微博上寫道,「抵制日貨者的『愛國』之情或可理解,但忽視了中日經濟是『相互依存』,而非單向依存。日本需依賴中國的市場和勞動力,中國也高度依賴日本的技術和資本,今後20年內,中國最關鍵的就是要實現產業升級轉型,對奉行『產業立國』路線的日本的依賴程度只會越來越高。抵制日貨大多數情況下會異化為抵制同胞,下場只有一個: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這一發言,可謂毀譽參半。贊成者認為,「無腦上街抵制活動有幾次改變了歷史?」、「抵制日貨者應該回去檢查下牆上刷的是不是立邦漆,『立邦』正是日本的音譯,建議刮掉,換成『都樂士』什麼的」;反對者則認為,「日本是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別給小日本提氣了,日本只是個小島國」、「胡扯,有什麼日貨是中國不能自己生產的?」。

  以下為蔡成平文章

  對於這些評論,我以往都會不置可否。但到了晚上,有好幾位百萬粉絲級的「大號」微博名人轉了一條私信過來,私信內容是網上盛傳已久的「呼籲書」:「日本對中國的依賴程度現排最前,特別是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若中國人1個月不買日貨,日本將有數千家企業面臨破產,若6個月不買日貨,日本將有一半人失業,若1年不買日貨,日本經濟將徹底瓦解!」

  有的大牛還很客氣,不忘在私信末尾加上一句「供您參考」,但「參考」完之後,剩下的只有兩個字:無語。原來,在「愛國」這件當前中國最不需要付任何成本和代價就能賺盡眼球和吆喝的事情面前,不管大V還是小號,很多人的態度真的都像極了戰前的日媒,「對內或許尚能爭爭民權,對外就徹底地只剩下一個聲音了」。

  其實,中國所謂的「抵制日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早在1908年中國水師在澳門扣留涉嫌走私武器的日本船隻而引發「二辰丸」案,隨即廣東地區出現近代第一次抵制日貨的浪潮。1915年日本提出「對華21條」、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都曾引發中國大規模的「抵制日貨」運動。到了1930年代,中日進入戰爭狀態,「抵制日貨」則更為興盛,茅盾著名的小說《林家鋪子》(原名《倒閉》)正是通過取景於江南一小鎮,來描寫這一時期的「抵制日貨」運動。

  在小說中,林老闆女兒因愛穿「東洋貨」而受人恥笑,「抵制日貨」者警告她不得穿日式衣服上學,否則就剝光燒掉。林老闆抱怨道:「哪一個人身上沒點兒東洋貨!哪一家洋廣貨鋪子裡不是堆足了東洋貨!」。但牢騷歸牢騷,他還是不得不花四百大洋賄賂「黨部」,並撕掉商標當國貨賤售。林家鋪子最終倒閉了,原因不儘是「抵制日貨」所致,但這種抵制對中小資產者的打擊、當權者藉此橫徵暴斂的嘴臉,在茅盾的筆下盡露無遺。

  這一百多年來,如何看待「抵制日貨」,中國一直存在意見分歧,時至今日亦是如此。

  原外交官吳建民此前表示,「有些人主張抵制日貨,但全球化進行到今天,索尼產品95%是中國製造,抵制日貨豈不很愚蠢嗎?」這恐怕代表了很多反對「抵制日貨」者的意見。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則認為,「抵制日貨應把握分寸」,因為「中國雖然通過進口能力而贏得了影響日本的潛在權力,但這種潛在權力受到替代性不強等多種因素制約而並不強大」、「從日本進口的大部分產品並不容易找到替代貨源,不少產品甚至目前完全沒有替代貨源」,「在這種情況下,抵制這部分進口日貨,必然讓我們自己的產業、自己的出口、自己的就業蒙受重創」。

  《環球時報》早前的一篇社評則主張,應和日本打「連環反擊戰」,因為「它給中國社會帶來的損失不會比日本社會的損失更大。中國對日本經濟的依賴度越來越小於日本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度,日本技術的優勢,遭到中國市場優勢的平衡,而且市場作為報復工具,比技術工具更容易立竿見影」、「中國整體上蒸蒸日上,日本經濟相對萎縮,兩國角力,中方在士氣上後勁更足」、「中國不會因民間反日情緒自亂陣腳,它只會增加中國社會的凝聚力,而日本社會比中國社會更容易分化」。

  那麼,事實上如何呢?筆者認為,當前中國根本不具備「抵制日貨」的能力,正如襁褓中的嬰兒無法斷奶一樣,所謂「連環反擊戰」云云,則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原因很簡單,如果說中國經濟是在走日本老路的話,也只是在走日本1980年之後陷入泡沫瘋狂的那一段,而沒有好好地學習日本1955年至1970年「黃金十五年」的經驗。在這15年內,日本不但年均經濟增長在15%左右,更重要的是確立了兩大支柱:一是在「產業立國」路線下,奠定了強大的產業基礎,催生了一大批世界級的名企;二是完善健全了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起被譽為「一億中流」的社會,中產階級佔據絕對主流,典型的橄欖球結構保證了社會的高度穩定。

  因此,說中國與日本差距30年或40年,都是不確切的。至於GDP超越日本就更不值得拿來炫耀了,正如日本不動產金融工學學會會長川口有一郎對筆者所言,「剝除房地產、股市存在的泡沫之後,一個國家的經濟還能剩下什麼,才是一國真正實力的體現」。

(責任編輯:佘振芳 HN017)

相關焦點

  • 赴日搶購馬桶蓋說明了什麼 "抵制日貨"或許行不通
    好貨不愁銷路,被消費者信賴再經過口耳相傳,就會更有市場號召力。赴日搶購馬桶蓋現象也說明,國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了,因為在還用不上抽水馬桶的年代,是不會考慮馬桶蓋是否舒適的。除此之外,它還至少說明兩點。其一,「抵制日貨」行不通。
  • 三個學術民工:抵制日貨——那什麼是日貨?
    有人說要抵制日貨。好吧,那就抵製得專業一些。首先,我們得回答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什麼是日貨?       這個問題好像很簡單,「Made in Japan」就是日貨,日本牌子就是日貨。不過此事細思極恐——好像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 砸日本車、斷指,2500萬韓國人上街抵制日貨,但這次怕又要失敗
    期間,有20名極端的韓國人,身穿黑衣,在首都首爾,用鍘刀切去自己的一截手指,以斷指來表達對日本的抗議。4年後,為了爭奪獨島(日本稱竹島)的主權,韓國再次爆發了抵制日貨浪潮,許多地方企業主動下架日系商品,一些激進的韓國人則發起了打砸焚燒日本汽車代理店的活動。
  • 除了「抵制日貨」,我們還能做什麼
    樹欲靜而風不止,自2010年撞船事件以來釣魚島事態的發展,充分展示了中國這句古老格言所蘊含的深邃智慧,也構成了中國和平發展過程中的一次期中考試,其主要內容有二:第一,如何與一個習慣把克制當軟弱可欺的鄰居打交道?第二,如何有理、有利、有節地應對來自不友善的鄰居的挑戰,又不給其他心懷叵測的旁觀者以可乘之機?
  • 半個國家抵制日貨 韓國人這次動真格的了嗎?
    (圖片來源:紐西斯通訊社)網上「抵制日貨風」來勢兇猛這場抵制日貨活動在韓國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上異常兇猛。有網友7月11日創建網絡社區「NoNo Japan(對日本說不)」,號召大家在網站上曝光日本商品,同時提供對這些日本商品的替代選項。這一網站一經設立,便在韓國各大搜尋引擎中列入熱搜榜前列。截至18日,網站上羅列的日本商品已經超過60種。
  • 韓國網友發起「抵制日貨」運動 數十個日本品牌被拉黑
    韓國網友製作的「抵制日貨」海報海外網7月4日電據韓聯社4日報導,日本政府採取「經濟報復」措施,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後,韓國國內出現了抵制日貨的言論,並有持續發酵之勢。3日,韓國某論壇上出現題為「一同參與抵制日貨行動」的帖子,並附有「抵制日貨清單」,數百名網友留言,表示支持發帖者的行動。G20峰會,安倍晉三與文在寅握手8秒後各自離開。(韓聯社)還有韓國網友製作了宣傳「抵制日貨」的海報:中間是大寫的英文單詞NO,下面用英文或韓文寫著「抵制日本」、「不去」「不買」等文字。
  • 我們該抵制日貨,還是該抵制韓貨?
    仔細想想,其實我們中國有一些人挺有意思的,有哈日的,也有哈韓的;有抵制日貨的,也有抵制韓貨的,而且浪潮一波接一波,經常忘了該抵制誰,有時候薩科齊會見dalai-lama,又會去抵製法國貨,但是自己已經買了雪鐵龍汽車了,畢竟用了兩年工資,都是自己的血汗錢,該開還是得開,只不過內心有點矛盾而已……其實,我認為矛盾點就是「所謂的愛國」和「質優價廉」之間不知道怎麼取捨,這樣活著其實挺累的
  • 韓國抵制日貨已瘋狂:砸日系車,倒日本酒、KTV也不播日本歌了
    越來越多的韓國民眾自發投入到「抵制日貨」的運動中。圖為當地時間7月25日,韓國民眾釜山舉行抵制日貨活動,他們手「抗日」舉標,還將日本優衣庫的衣服泡入水中。抵制運動也波及旅遊業。日前,韓國全羅南道谷城郡推出「取消赴日旅行」換大米活動。
  • 韓國掀起「抵制日貨」浪潮 日媒嘲諷:對「日本的依賴」反而增加
    【南方+10月16日訊】據日本媒體報導,一直以來,日本與韓國存在著許多矛盾。近年來日韓兩國因二戰勞工問題長期陷入緊張的局面,再加上近日發生的象徵日軍強徵慰安婦的少女像在德國柏林設立事件,使得日韓關係進一步惡化。這些矛盾成了激發韓國民眾不滿的導火索,最終導致一系列 「抵制日貨」的抗議活動發生。
  • 民意調查:韓國女性對抵制日貨更積極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 張靜 丁潔芸]受日韓關係趨冷影響,日本產品在韓國銷售情況也持續低迷
  • 圖解|受到日本制裁後,抵制日貨的韓國人在急什麼?
    圖解|受到日本制裁後,抵制日貨的韓國人在急什麼?由於日本政府對韓國採取「經濟報復」措施,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近期,韓國國內「抵制日貨」的聲音加大,且有發酵之勢。韓國民眾在青瓦臺官網上請願要求政府採取反制措施。早在今年4月初,韓國前駐日本大使申珏秀表示,「韓日關係,正經歷自兩國建交5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裂痕」。
  • 韓國抵制日貨一周年:大獲全勝,還是兩敗俱傷?
    去年7月1日,韓國半導體材料被日本斷供,韓國由此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抵制日貨運動。1年過去了,韓國是大獲全勝,還是兩敗俱傷?對中國又有什麼啟示?這裡,再介紹一下,韓國抵制日貨的大背景。去年7月1日,日本突然宣布,對出口至韓國的半導體材料進行管制,並將韓國從安全保障上值得信賴的「白色國家」清單中刪除。
  • 韓國抵制日貨迎來一周年 優衣庫在韓「涼涼」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訊據韓國KBS電視臺報導,日本去年7月1日宣布限制對韓出口半導體材料,韓國民眾紛紛喊出「抵制日貨」的口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抵制日貨運動。今年7月1日,韓國迎來抵制日貨一周年。韓國大學生金秀晶(音)曾於2019年在韓國明洞優衣庫賣場前進行1人示威,她表示抵制日貨運動仍在繼續。在她看來,結束韓國抵制日貨活動的唯一方法就是日本正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韓國國民的反日貨情緒會持續到日本履行韓國大法院的判決為止。韓國抵制日貨的成果體現在在韓日企的銷售業績上。
  • 你知道嗎,跟日本沾邊的中國人壓力更大一點!
    他們好像都自帶明星潛質,會被充當調侃和研究的對象,隨時自帶話題性,但是一般去日本還是被求著幫忙帶日貨。但是在生活中我們確實都會遇到一些事和一些調侃讓我們很不爽。這裡我們就必須要吐槽一下了:我們學習日語我們就是不愛國嗎?我們說日本有些地方確實很不錯我們就不愛國嗎?我們在日企工作我們就不愛國嗎?
  • 韓國抵制日貨 日本啤酒進口額4個月降幅超85%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首爾5月24日電(記者 曾鼐)日貨在韓國持續遇「冷」。韓國關稅廳24日發布數據,今年4月日本消費品進口額同比降37.2%;日本啤酒進口額連續4個月降幅超85%。自去年7月韓日陷入貿易摩擦後,韓國社會掀起抵制日貨運動。今年雙邊關係仍未出現明顯改善。數據顯示,韓國4月進口日本消費品約2.50億美元,同比降37.2%。其中,韓國自日本進口啤酒大幅減少。
  • 調查:逾七成韓國民眾曾抵制日貨
    人民網訊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一家市場調研機構於2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逾七成韓國民眾有過抵制日貨的經歷。該市場調研機構從11月27日至12月2日面向韓國國內1000名成年消費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71.8%的受訪者曾經有過抵制日貨的經歷,女性比例(76.4%)高於男性(67.2%)。
  • 韓民眾持續抵制日貨 優衣庫在韓門店關閉銷售銳減
    韓民眾持續抵制日貨 優衣庫在韓門店關閉銷售銳減 2019-08-20 14:35: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購島"致日貨受抵制 自主高端皮卡熱銷
    ,終於在近日被推向高潮,國民抵制日貨情緒空前激昂,各品類日貨在中國市場受到強烈衝擊,而日系車首當其衝。全面抵制日貨的浪潮,激起國民對國貨的青睞,自主品牌汽車的銷售大幅度回暖。不僅乘用車,皮卡市場自主品牌的增長也掀新高。相關市場數據顯示,九月份自主品牌的高端皮卡增量顯著。
  • 受民眾「抵制日貨」和疫情影響,優衣庫韓國最大門店下月關門
    受民眾「抵制日貨」和疫情影響,優衣庫韓國最大門店下月關門 @小央視頻 12月6日消息,受韓國民眾「抵制日貨」運動和新冠疫情的雙重打擊,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亞洲旗艦店之一的韓國首爾明洞店宣布下月關門。(原題為《優衣庫韓國最大門店關門 日韓關係「涼涼」?》)
  • 堅決抵制日貨的明星們 到底是何種原因讓他們這麼堅持?
    話說,雖然中日友好名為價格是仍舊有人抵制日貨,包括一些明星,其實明星的榜樣力量真是不可忽視的,尤其對成長中的青少年,對於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愛國主義觀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