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理性人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覺得,任何情感都不會衝破理性的束縛,讓我們作出不理智的行為。然而,常常被人們忽略的事實是,在我們冷靜地認為自己擁有理智之前,就已經有一種冷靜、平靜的情感充斥在我們心中。 情感,其實是先於理智的。
……
……
人類,是一個神奇的物種。億萬年的進化,賦予了人類很多的東西。人類得到了五官,能夠通過視覺觀察世界,通過聽覺感知世界,通過嗅覺、觸覺、味覺體察世界的存在。
不過,最重要的,或許還是:
那仁慈的「造物主」,賦予了我們一個大腦。
大腦,通常會被認為是我們最重要的東西。人類的理智、情感、行為都是由大腦控制,人類文明的成就都離不開我們大腦的思考。
根據「三位一體的大腦」假說,人腦也有自己的三層結構:
一,爬行腦
二,情緒腦
三,理性腦
爬行腦廣泛存在於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之間,它決定的,是動物進食、繁衍、打架的原始欲望。
而情緒腦則呈現出更高級、更複雜的結構,它存在於哺乳動物之間,核心表現是動物具有了興奮、恐懼等情緒,能夠進行複雜的社交行為。
最後,理性腦,是人類大腦獨有的結構。人類的想像力和思維力都源於大腦的這一部分,我們人類與動物的區別,也就在於此。
千百年來,人類依靠自己的理性能力,建立起了文明,創造了十分輝煌的成就。我們擁有了鄉村,擁有了城市,擁有了浩如煙海的書籍,擁有了能無限傳承下去的知識與技能。這種成就使得人類變得越來越驕傲,開始宣揚理性的崇高與偉大:
仿佛擁有了理性,人類就能無所不為。
這種推崇,自然是好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理性的局限性。
在人類擁有理性腦之前,人類先擁有的,是爬行腦和情緒腦。
在食慾,性慾,情緒面前,理性往往是沒有那麼強大的。
當一個人擁有強大的理性能力,他或許能夠抑制自己的食慾、性慾,能夠坐懷不亂,避免自己做出不道德的行為,但是,面對情緒,他的理性,卻常常毫無招架之力。
因為,三個大腦的能量供給是有先後順序的。
爬行腦很簡單,情緒腦稍複雜,而理性腦,最為繁複。當我們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時,我們的血液會首先把能量提供給爬行腦,然後是情緒腦,最後才會是理性腦。
如果情況比較危急,實際上理性腦是來不及獲得能量的,人們會直接用爬行腦和情緒腦作出反應,這也就是說,人類的原始欲望和情緒要先於理性。
作為最後發展出來的理性腦,雖然更高級,更複雜,但正是因為它是最後出現的,所以也就決定了,它的存在,服務於前者,服務於我們的原始欲望,服務於我們的情緒。
我們的理性,首先會告訴我們,如何獲得更多食物,如何保證自己的安全,如何把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然後,才會訴諸於情緒腦中的追求,去獲得更多像快樂這樣的積極情緒,去消除更多像痛苦這樣的消極情緒。
當然,最後,人們也可能獨立地利用理性腦,進入像「純粹理性」這樣的領域,去思考人生的意義,以及世界的存在。
可以說,理性腦,是爬行腦和情緒腦的延伸,它使我們能夠看得更深,看得更遠,能夠更加明白什麼利於我們的生存,什麼又是我們應有的追求。
所以,如果將理性與情感對立起來,就不能真正地了解理性與情感的關係。
理性是情感的延伸,它本身就承載著一種情感,它的內容也是為它所承載的情感提供辯護。當理智與情感產生了衝突,我們不能說,這是理智與情感的對立,而應該說,這是理智所承載的情感與另外一種情感的對立。
如果理智戰勝了情感,那也只是意味著,一種情感戰勝了另外一種情感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