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話 ] - 唐詩紀事 二十(宋·計有功)

2021-02-22 水雲心

卷二十

 

鄭虔 嚴武 史俊 李适之 祖詠 李頎 綦母潛 趙謙光 李元操 薛令之 張諲 陶翰 顏舒 王琚 王熊 薛維翰 崔亙 朱琳 王泠然 萬楚 胡皓 袁瓘 柳識 高力士 高霽 息夫牧 崔曙

 

鄭虔

 

虔《閨情》云:「銀鑰開香閣,金臺點夜燈。長徵君自慣,獨臥妾何曾。」

 

子美《八哀詩》,有《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詩云:「鶢鶋至魯門,不識鐘鼓饗。孔翠望青霄,愁思雕籠養。滎陽冠眾儒,早聞名公賞。地崇士大夫,況乃清氣爽。天然生知姿,學立遊夏上。神農或闕漏,黃石愧師長。藥纂西極名,兵流指諸掌。貫穿無遺恨,薈萃何技癢。圭臬星經奧,蟲篆丹青廣。按《新史》:虔集撰當世,著書八十餘篇,有窺其稿者,上書告虔私撰國史,虔倉皇焚之,坐謫十年。命其書為《薈萃》。孔子作《春秋》,遊夏不能贊皇猷。虔私撰國史,出其上也。《神農》、《黃石》、《藥纂》、《兵流》者,古書也。言虔無不貫穿,復通遊藝、星經、丹青之類。子云窺未遍,方朔諧太枉。神翰顧不一,體變鍾兼兩。虔好書及畫,恨無紙,慈恩寺貯柿葉數屋,虔取筆書,歲久皆遍矣。文傳天下口,大字猶在榜。昔獻書畫圖,新詩亦俱往。滄洲動玉陛,宣鶴誤一響。三絕自御題,四方尤所仰。虔自寫其詩並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絕」。宣一作寡。嗜酒益疏放,虔嗜酒疏放,故杜南贈詩云:「賴得蘇司業,時時與酒錢。」蘇司業,源明也。彈琴視天壤。形骸實土木,親近唯几杖。未曾寄官曹,突兀倚書幌。虔初坐謫還京師,上愛其材,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為置廣文館,以虔為博士。虔聞命,不知廣文曹司何在,訴宰相,曰:「上增國學,置廣文館以居賢者,令後世言廣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晚就芸香閣,胡塵昏坱莽。反覆歸聖朝,點染無滌蕩。老蒙台州掾,泛泛浙江槳。安祿山反,遣張通儒劫百官置東都,偽受水部郎中,因稱風緩求攝市令,潛以密草達靈武。賊平免死,貶台州司戶參軍。履穿四明雪,飢拾楢溪橡。空聞紫芝歌,不見杏壇丈。天長眺東南,秋色餘魍魎。別離慘至今,班白徒懷曩。春深泰山秀,葉墜清渭朗。劇談王侯門,野稅林下鞅。操紙終夕酣,時物集遐想。詞場竟疏闊,平昔濫吹獎。百年見存沒,牢落吾安放。蕭條阮鹹在,出處同世網。他日傍江樓,含悽述飄蕩。」宣鶴一作寡鶴。

 

虔,滎陽人。天寶初為協律郎,或告其私撰國史,坐謫,十年還京,為廣文博士。自寫其詩畫以獻,帝書曰「鄭虔三絕」。祿山反,劫為水部郎中,乃託風緩求水市令,而以密草達靈武。賊平,坐王維下遷,而虔貶台州司戶參軍。後數年卒。

 

虔著《薈萃》等諸書之外,又撰《外國本草》七卷,詩中及之。子美云:「虔與今秘書監鄭審編翰齊價。」謫江陵,故有「阮鹹江樓」之句。

 

嚴武

 

「臥向巴山落月時,兩鄉千裡夢相思。可但步兵偏愛酒,也知光祿最能詩。阮籍、謝莊。江頭赤葉楓愁客,籬外黃花菊對誰。跂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勝悲。」《巴嶺答子美見憶》,子美詩云:「遙知簇鞍馬,回首白雲間。」

 

「漫向江頭把釣竿,懶眠沙草愛風湍。莫倚善題鸚鵡賦,何須不著鵕鸃冠。侍中。腹中書籍幽時曬,肘後醫方靜處看。興發會能馳駿馬,終須重到使君灘。」《寄題杜二錦江野亭》。

 

子美《八哀詩》,有《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詩》云:「鄭公瑚璉器。華嶽金天晶。昔在童子日,已聞老成名。嶷然大賢后,復見秀骨清。《嚴武傳》:武,中書侍郎挺之子。神氣雋爽,敏於聞見,幼有成人風。讀書不究精義,涉獵而已。大賢謂嚴子陵歟。開口取將相,小心事友生。甫與武世契也。嘗醉登武床,呼斥其父名,而武不忤。閱書百紙盡,落筆四座驚。歷職匪父任,嫉邪常力爭。武弱冠,以門蔭策名,哥舒翰奏充判官。至德初,肅宗初靖難,大收才傑,武挺節赴行在,宰相房琯素重之,及是首薦才略可稱,累遷給事中。漢儀尚整肅,時武為侍御史。敵騎忽縱橫。祿山之亂也。飛傳自河壟,逢人問公卿。不知萬乘出,雪涕風悲鳴。受詞劍閣道,謁帝蕭關城。河壟、劍閣、蕭關城事,《新》、《舊》二史皆不載。寂寞雲臺仗,飄颻沙塞旌。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壯士血相視,忠臣氣不平。密論貞觀體,揮發岐陽徵。時肅宗兵鳳翔。感激動四極,聯翩收二京。二京,長安、東都也。二史皆不載武收復功。西郊牛酒再,原廟丹青明。匡汲俄寵辱,衛霍竟哀榮。四登薈府地,既收長安,以武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時年三十二。後又還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三掌華陽兵。華陽,成都也。武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優遊京師,頗自矜大。出為綿州刺史,遷劍南東川節度使。登發,上皇誥,以劍南兩川合為一道,拜武成都尹,充劍南節度使。入復求為方面,拜成都尹。在蜀累年,肆志逞慾,恣行猛政,威震一方。京兆空柳色,尚書無履聲。群烏日朝夕,白馬休橫行。諸葛蜀人愛,文翁儒化成。公來雪山重,公去雪山輕。記室得何遜,韜鈐延子荊。四郊失壁壘,失壁壘,言無出戌也。此美武能鎮靜也。虛館開逢迎。堂上指畫圖,軍中吹玉笙。豈無成都酒,憂國只細傾。時觀錦水釣,問俗終相併。意待犬戎滅,人藏紅粟盈。以茲報主願,庶或禆世程。炯炯一心在,沉沉二豎嬰。顏回竟短折,賈誼徒忠貞。飛旐出江漢,孤舟轉荊衡。虛無馬融笛,悵望龍驤塋。空餘老賓客,身上愧簮纓。」

 

武年二十二,為給事黃門郎。明年,擁旄西蜀。杜甫乘醉言:「不謂嚴挺之乃有此子也!」武恚目久之,曰:「杜審言孫子,擬捋虎鬚。」合坐皆笑,以彌縫之。房太尉琯微有所誤,憂怖成疾。李太白作《蜀道難》,為房、杜危之也。

 

武,字季鷹。永泰初卒,母哭且曰:「而今而後,吾知免為官婢矣。」

 

子美送武入朝,有「鼎湖瞻望遠,象闕憲章新」之作,武酬別云:「獨逢堯典日,再睹漢官時。未效風霜勁,空慚雨露私。夜鍾清萬戶,曉漏拂千旗。並向斜亭謁,俱承別館追。鬥城憐舊路,渦水惜歸期。峰樹還相伴,江雲更對誰。試回滄海棹,更和敬亭詩。只是書應寄,無忘酒共持。但令心事在,未肯鬢毛衰。最悵巴山裡,清猿惱夢思。」

 

武《題巴州光福寺楠木》云:「楚江長流對楚寺,楠木幽生赤崖背。臨溪插石盤老根,苔色青蒼山雨痕。高枝鬧葉鳥不度,半掩白雲朝與暮。香殿蕭條轉密陰,花龕滴瀝垂清露。聞道偏多越水頭,煙生霧斂使人愁。月明忽憶湘川夜,猿叫還思鄂渚秋。看君幽靄幾千丈,寂寞窮山今遇賞。亦知鍾梵報黃昏,猶臥禪床戀奇響。」

 

史俊

 

《題巴州光福寺楠木》云:「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樹出禪林。結根幽壑不知歲,聳幹摩天凡幾尋。翠色晚將嵐氣合,月光時有夜猿吟。經行綠葉望成蓋,宴坐黃花長滿襟。此木嘗聞生豫章,今朝獨秀在巴鄉。凌霜不肯讓松柏,作宇猶來稱棟梁。會待良工時一盼,應歸法水作慈航。」嚴武作《巴山賦楠木歌》,俊後以監察御史來臨是邦,亦賦焉。

 

李适之

 

常山愍王孫,天寶初,代牛仙客為左相。適之未罷相也,朝退,每邀賓戚談諧賦詩,曾賦云:「朱門長不閉,親友恣相過。年今將半百,不樂復如何。」後為林甫所譖罷,乃為詩曰:「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適之入仕,不歷丞簿,便為別駕;不歷兩畿官,便為京兆尹;不歷御史及中丞,便為大夫;不歷兩省給舍,便為宰相;不歷刺史,便為節度使,然不得其死。

 

祖詠

 

《古意》二首:「楚王竟何去,獨自留巫山。偏使世人見,迢遙江水間。駐舟春潭裡,誓願拜靈顏。夢寐睹神女,金沙鳴佩環。閒豔絕世姿,令人氣力微。含笑默不語,化作雲朝飛。」「夫差日淫放,舉國求妃嬪。自謂得王寵,代間無美人。碧羅蒙天閣,坐輦乘芳春。宮女數千騎,常遊江水濱。年深玉顏老,時薄花妝新。拭淚下金殿,嬌多不顧身。生前妒歌舞,死後同灰塵。塳墓令人哀,哀於銅雀臺。」

 

有司試《終南山望餘雪詩》,詠賦云:「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四句即納於有司。或詰之,詠曰:「意盡。」

 

《陸渾水亭》云:「晝眺伊川水,巖間霽色明。淺沙平有路,流水漫無聲。浴鳥沿波聚,潛鱗觸釣驚。更尋春岸上,幽意滿山楹。」

 

王維有《喜祖三至留宿詩》,詠云:「四年不相見,相見復何為。握手言未畢,卻令傷別離。升堂還駐馬,酌醴便呼兒。語默自相對,安用旁人知。」

 

詠,登開元進士第。詠與維最善。

 

商璠云:「詠詩剪刻省淨,用思尤苦。氣雖不高,調頗凌俗。至如『霽日園林好,清明煙火新』,亦可稱為才子也。」

 

張說在并州,厚遇王翰,既相,引為駕部員外郎。說罷相,出翰仙州別駕。至郡日,聚英豪,從禽擊鼓,恣為歡賞,詠與杜華嘗在座。翰坐是貶道州司馬。

 

開元中,進士唱第尚書省,落第者至省門散去。詠吟曰:「落去他兩兩三三戴帽子,日暮祖候吟一聲,長安竹柏皆枯死。」

 

《留別盧象》云:「朝來已握手,宿別更傷心。灞水行人渡,商山驛路深。故情君且足,謫宦我難任。直道皆如此,誰能淚滿襟。」

 

《蘭峰贈張九皋》云:「君王既巡狩,輦路入秦京。遠樹低蒼壘,孤山出草城。寒疏清禁漏,夜警羽林兵。誰念迷方客,長懷魏國情。」

 

《蘇氏別業》云:「別業居幽處,到來生隱心。南山當戶牗,澧水在園林。屋覆經冬雪,庭昏未夕陰。寥寥人境外,閒坐聽春禽。」

 

《夕次圃田店》云:「前路入鄭郊,向經百餘裡。馬煩時欲歇,客歸程未已。落日桑柘陰,遙村煙火起。西還不遑宿,中夜渡涇水。」

 

《題韓少府山亭》云:「梅福幽棲處,佳期不忘還。鳥啼當戶竹,花繞傍池山。水氣侵階冷,藤陰覆坐閒。寧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間。」自《留別盧象》以下五篇,姚合以為《極元集》。

 

 

 

《清明宴劉司勳別業》云:「田家復近臣,行樂不遺親。霽日園林好,清明煙火新。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池照窗陰晚,杯香藥味春。簷前花覆地,竹外鳥窺人。何似桃源裡,深居作隱淪。」

 

李頎

 

《緩歌行》云:「小來託身攀貴遊,傾財破產無所憂。暮夜經過石渠署,朝將出入銅龍樓。結交杜陵輕薄子,誰言可生復可死。一沉一浮會有時,棄我翻然如脫屣。男兒立身須自強,十年閉戶潁水陽。業就功成見明主,擊鐘鼎食坐華堂。二八蛾眉梳墮馬,美酒清歌曲房下。文昌宮中賜錦衣,長安陌上退朝歸。五陵賓從莫敢視,三省官僚揖者稀。早知今日讀書是,悔作從來狂俠兒。」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云:「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向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陰沉飛雪白。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空山百鳥散還合,萬裡浮雲陰且明。斯酸雛鷹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烏孫部落家鄉遠,羅逤沙塵哀怨生。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漁父歌》云:「白頭何老人,蓑笠蔽其身。避世常不仕,釣魚清江濱。浦沙明濯足,山月靜垂綸。寓宿湍與瀨,行歌秋復春。持竿湘岸竹,爇火蘆洲薪。綠水飯香稻,青荷苞紫鱗。於中還自樂,所欲全吾真。而笑獨醒者,臨流多苦辛。」

 

《送暨道士還玉清詩》云:「仙官有名籍,度世吳江濱。大道本無我,青春長與君。中州俄已到,至理得而聞。明主降黃屋,時人看白雲。空山何窈窕,三秀日氛氳。遂此留書客,超遙煙駕分。」

 

樂天《放言詩序》云:「元九在江陵,有《放言》長句詩五韻,韻高而體律,意古而詞新,雖前輩深於詩者,未有此作。唯李頎有云:『濟水至清河自濁,周公大聖接輿狂。』斯句近之矣。」

 

《聖善閣送裴迪入京》云:「雪華斂高閣,苔色上鉤欄。藥草空階靜,梧桐返照寒。清吟可愈疾,攜手暫同歡。墜葉如金磬,飢烏鳴露盤。伊川惜東別,灞水向西看。舊託含香署,雲霄可足難。」

 

《題浚公山池》云:「遠公遁跡廬山岑,開山幽居祗樹林。片石孤峰窺色相,清池白月照禪心。指揮如意天花落,坐臥閒房春草深。此外俗塵都不染,唯餘元度得相尋。」

 

王摩詰贈頎詩云:「聞君餌丹砂,甚有好顏色。不知從今去,幾時生羽翼。王母翳華芝,望爾崑崙側。文螭從赤豹,萬裡方走息。悲哉世上人,甘此羶腥食。」

 

頎,開元進士也。

 

商璠云:「頎詩發調既清,修詞亦麗。《漁父歌》鹹善,玄理最長,故其論道家,往往高於眾作。」

 

頎《東郊寄萬楚》云:「濩落久無用,隱身甘採薇。仍聞薄宦者,還事田家衣。潁水日夜流,故人相見稀。春山不可望,黃鳥東南飛。濯足豈長往,一樽聊可依。瞭然潭上月,適我胸中機。在昔同門友,如今出處非。優遊白虎殿,出入青瑣闈。且有薦君表,當看攜手歸。寄書不代面,蘭茝空芳非。」此詩取於《河嶽英靈集》。

 

《王母歌》云:「武皇齋戒承華殿,端拱須臾王母見。霓旌照曜麒麟車,羽蓋淋漓孔雀扇。手指交梨遣帝食,可以長生臨宇縣。頭上復帶九星冠,總領玉皇坐南面。欲聞要言今告汝,帝乃焚香請此語。若能煉魂去三屍,後當見我天皇所。顧謂侍女董雙成,酒闌可奏雲和笙。紅霞白日儼不動,七龍五鳳紛相迎。惜哉志驕神不悅,嘆息馬蹄與車轍。復道歌鐘杳將暮,深宮桃李花成雪。為看青玉五枝燈,蟠螭吐火光已絕。」

 

綦母潛

 

字孝通。開元中,繇宜壽尉入集賢院待制,遷右拾遺,終著作郎。

 

《早發上東門》云:「十五能行西入秦,三十無家作路人。時命不將明主合,布衣空染洛陽塵。」顧陶取為《唐詩類選》。

 

《春泛若耶詩》云:「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王摩詰《別潛詩》云:「端笏明光宮,歷稔朝雲陛。詔刊延閣書,高義平津邸。適意偶輕人,虛心削繁禮。盛得江左風,彌工建安體。高張多絕弦,截河有清濟。嚴冬爽群木,伊洛方清泚。渭水冰下流,潼關雪中啟。荷蓧幾時還,塵纓待君洗。」

 

韋蘇州《寄淮上綦母三詩》云:「滿城憐傲吏,終日賦新詩。請報淮陰客,春帆浪作期。」

 

商璠云:「拾遺詩舉體清秀,蕭蕭跨俗,桑門之說,於己獨能。至如『松覆山殿冷』,不可多得。又『鐘聲和白雲』,歷代少有。借使若人加氣質,減雕飾,則高視三百年外也。」

 

《題靈隱寺山頂禪院》云:「招提此山頂,下界不相聞。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雲。觀空淨室掩,行道眾香焚。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

 

《若耶溪逢孔九》云:「相逢此溪曲,勝託在煙霞。潭影竹間動,巖陰簷外斜。人生上皇代,犬吠武陵家。借問淹留日,春深歸若耶。」

 

《冬夜寓居贈儲太祝》云:「自為洛陽客,夫子吾知音。盡義能下士,時人無此心。奈何離居夜,巢鳥悲空林。愁坐至月上,復聞南鄰砧。」

 

《過禪居》云:「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啼。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松聲連翠微。」

 

《題鶴林寺》云:「道門隱形勝,向背臨法橋。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遙。珊珊寶幡掛,焰焰明燈燒。遲日半空谷,春風連上朝。少憑水木興,暫忝身心調。願謝攜手客,茲山禪侶饒。」

 

李頎《送綦母三謁房給事》云:「夫子大名下,家無鍾石儲。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萊書。外物非本意,此生空澹如。所思但乘興,遠適唯單車。高道時坎軻,舊交願吹噓。徒言青瑣闥,不愛承明廬。百裡人戶滿,片言諍訟疏。手持蓮花經,目送飛鳥餘。晚景南路別,炎雲中伏初。此行儻不遂,歸食蘆洲魚。」

 

趙謙光

 

唐諸郎中,不自員外郎拜者,謂之「土山頭果毅」。言便拜崇品,有似長徵兵士,便授邊遠果毅。謙光自彭州司馬入為大理正,遷戶部郎中。戶部員外賀遂涉詠曰:「員外由來美,郎中望亦優。寧知粉署裡,翻作土山頭。」謙光答詩賀遂涉曰:「錦帳隨情設,金爐任意薰。唯愁員外置,不應列星文。」

 

謙光,登鹹亨進士第。

 

李元操

 

《和從叔祿愔元日早朝》云:「銅渾變秋節,玉律動年灰。曖曖城霞旦,隱隱禁門開。眾靈湊仙府,百神朝帝臺。葉令雙鳧至,梁王駟馬來。戈鋋映林闕,歌管拂塵埃。保章望瑞氣,尚書免火災。冠冕多秀士,簮裾饒上才。誰憐張仲蔚,日暮反蒿萊。」

 

元操,開元初詩人也。

 

薛令之

 

令之,閩之長溪人。及第,遷右庶子。開元中,東宮官僚清淡,令之題詩自悼曰:「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幹。飯澀時難綰,羹稀箸易寬。無以謀朝夕,何由保歲寒。」上幸東宮,覽之,索筆題其傍曰:「啄木口嘴長,鳳凰羽毛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令之遂謝病歸。肅宗為太子,賀知章自右庶子遷賓客,授秘書監。令之以右補闕兼侍讀,積歲不遷,故令之棄官,徒步歸鄉裡。而知章自號秘書外監,晚節尤誕放。肅宗乾元初,以雅舊贈知章禮部尚書,亦以舊恩召令之,而令之已前卒。

 

張諲

 

諲官至刑部員外郎。善草隸,工丹青,與王維、李頎等為詩酒丹青之友,尤善畫山水。王維答詩曰:「屏風誤點惑孫郎,團扇草書輕內史。」李頎詩曰:「小王破體閒支策,落日梨花照空璧。詩堪記室妒風流,畫與將軍作勍敵。」

 

陶翰

 

《塞下曲》云:「進軍飛狐北,窮寇勢將變。日落沙塵昏,背河更一戰。駿馬黃金勒,雕弓白羽箭。射殺左賢王,歸奏未央殿。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見。東出鹹陽門,哀哀淚如霰。」

 

翰,潤州人。開元中,為禮部員外郎,以《冰壺賦》得名。

 

商璠云:「歷代辭人,詩筆雙美者鮮矣。今陶生實謂兩全兼之,既多興義,復備別有風骨,三百年以前,方可論其體裁。」

 

《燕歌行》云:「請君留楚調,聽我吟燕歌。家在遼水頭,邊風意氣多。出身為漢將,正值戎未和。雪中凌天山,冰上渡交河。大小百餘戰,封侯竟蹉跎。歸來霸陵下,故舊無相過。雄劍委塵匣,空門唯雀羅。玉簮還趙姝,瑤瑟付齊娥。昔日不為樂,時哉今奈何。」

 

《出蕭關懷古》云:「驅馬擊長劍,行役至蕭關。悠然五原上,永眺關河前。北敵三十萬,此中常控弦。秦城亙宇宙,漢帝埋旌旃。刁鬥鳴不歇,羽書日夜傳。五軍計莫就,三策議空全。大漠橫萬裡,蕭條絕人煙。孤山當瀚海,落日照祁連。蒼梧苦寒客,懷哉式微篇。更悲秦樓月,夜夜出天邊。」

 

《贈鄭員外》云:「驄馬拂繡裳,按兵遼水陽。西分雁門騎,北逐樓煩王。聞道五軍集,相邀百戰場。風沙暗天起,敵騎森已行。儒服揖諸將,雄謀吞大荒。金門求見謁,朱紱生輝光。數載侍御史,稍遷尚書郎。人生志氣立,所貴功業昌。何必守章句,終年事鉛黃。同時獻賦客,尚在東陵傍。」

 

《贈房侍御》云:房在新安。「志人固不羈,與道同周旋。進則天下仰,已之能晏然。褐衣東府召,執簡南臺先。雄義乃特立,犯顏豈圖全。謫居東南遠,逸氣吟芳荃。適會寥廓趣,清波更夤緣。扁舟入五湖,發纜洞庭前。浩蕩臨海曲,超遙濟江壖。徵奇忽忘反,遇興將彌年。乃悟範生智,足明漁父賢。郡臨新安渚,佳賞此城偏。日夕對層岫,雲霞映晴川。閒居變秋色,偃臥含貞堅。倚伏自相化,行藏互推遷。君期振羽翮,歲晏欲沖天。」

 

《望太華贈盧司倉》云:「作吏至西華,乃觀三峰壯。削成元氣中,傑出天河上。如有飛動色,不知青冥狀。巨靈安在哉,厥跡猶可望。方此嘆行旅,未由訪仙裝。蔥朧記星壇,明滅數雲嶂。良友垂真契,宿心所微尚。敢投歸山吟,霞徑一相訪。」

 

《晚出伊蘭寄河南裴中丞》云:「退無燕息資,近無當代策。冉冉時歲暮,坐為周南客。前登關塞門,永眺伊城陌。長川暗已空,千裡寒氣白。家住渭水西,異日同所適。秉志師禽尚,微言祖莊易。一辭林壑間,共系風塵役。交朋忽先進,天道何紛劇。豈念嘉遁時,依依遇沮溺。」

 

《乘潮至漁浦作》云:「艤舟乘早潮,潮來如風雨。嶂高忽已界,峰暗莫及睹。崩騰心為失,浩蕩月無主。風停浪始開,漾漾入漁浦。雲景共澄霽,江山相吞吐。倬哉造化工,此事已終古。流沫誠足誡,高歌調易苦。頗因忠信全,客念猶栩栩。」

 

《宿天竺寺》云:「松柏亂巖口,西山微徑通。天開一峰見,宮闕生虛空。正殿倚霞壁,千樓標石叢。夜來猿鳥靜,鍾梵寒雲中。峰翠映明月,泉聲亂溪風。心超諸境外,了與懸解同。明發唯改視,朝日長崖東。湖色濃蕩漾,海光漸曈曨。葛仙心尚在,許氏道猶崇。獨往古來事,幽懷期二公。」

 

《早過臨淮》云:「夜泊三風渚,晨過臨淮島。潮中海氣白,城上楚雲早。鱗鱗漁浦帆,漭漭蘆洲草。川路日浩蕩,惄焉心如搗。且言任倚伏,何暇念枯槁。範子名屢移,蘧公志常保。古人去已久,此理難足道。」

 

顏舒

 

《鳳樓怨》云:「佳人名莫愁,珠箔上花鉤。清鏡鴛鴦匣,新妝翡翠樓。搗衣明月夜,吹管白雲秋。唯恨金吾子,年年向隴頭。」顧陶取為《唐詩類選》。

 

王琚

 

琚自荊湖入朝,至嶽陽,張說有《送王十一及趙公入朝之作》云:「昔濫貂蟬長,同承雨露霏。今參魚鱉守,望美洞庭歸。浦樹懸秋影,江雲繞落暉。離魂似徵帆,常往帝鄉飛。」琚以詩奉別云:「五載朝天子,三湘逢舊僚。扁舟方輟棹,清論遂終朝。遠樹煙間沒,長江地際遙。帝城馳夢想,歸帆滿風飆。」趙公,冬曦也。

 

琚《遊灉湖上寺詩》云:「春山臨遠壑,水木自幽清。夙息懷微尚,茲焉一放情。雲間聽弄鳥,煙上摘初英。地僻方無悶,逾知道思生。」

 

《奉答燕公》云:「郡遠途且艱,宜悲良自得。胡為心獨爾,惠好在南國。亦既清顏披,冏然良願克。與君蘭時會,群物如藻飾。煙景惜歡賞,雲山起翰墨。接藝奇思微,偶談玄言直。永日不知倦,逾旬猶謂亟。如何酌離樽,移棹巴城側。浦口勞長望,舟中獨太息。疾風吹飛帆,倏忽南與北。目盡不復見,懷哉無終極。唯當衡峰上,遙辨湖水色。」

 

琚以預誅太平公主之功,眷委特異,進戶部尚書,預大政事,時號「內宰相」。群臣不能無望,遂讒於帝,帝疏之。歷九刺史,故詩多感激之詞。時燕公亦以罪謫守嶽陽,故送琚賦詩,亦有「湘東股肱守,心與帝鄉期。舟楫中路蹇,風波復來思」之語。

 

王熊

 

張燕公在嶽州,有《宴別潭州王熊詩》云:「絲管清且哀,一曲傾一杯。氣將然諾重,心向友朋開。古木無生意,寒雲若死灰。贈君芳杜草,為植建章臺。」又云:「縉雲連省閣,溝水遽西東。然諾心猶在,容華歲不同。孤城臨楚塞,遠樹入秦宮。誰念三千裡,江潭一老翁。」熊答云:「長沙辭舊國,洞庭逢故人。故人敦久要,披霞轉相親。歲月空嗟老,江山不惜春。忽聞黃鶴曲,更作白頭新。」又云:「平生共風月,倏忽間山川。不期交淡水,暫得款忘年。興逸方罷釣,帆開欲解船。離心若危斾,朝夕為君懸。」

 

薛維翰

 

《閨怨》云:「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閣。不笑復不語,珠淚紛紛落。」

 

《春夜裁縫》云:「珠箔因風起,飛蛾入最能。不教人夜作,方便殺明燈。」

 

《春女怨》云:「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兒家門戶尋常閉,春色因何入得來。」

 

維翰,登開元進士第。

 

崔亙

 

《春怨》云:「夜盡夢初驚,紗窗早霧明。曉妝脂粉薄,春服綺羅輕。妾有今朝恨,君無舊日情。愁來理弦管,皆是斷腸聲。」

 

亙,開元二十四年登進士第。

 

朱琳

 

《開緘怨》云:「夫婿邊庭久,幽閨恨幾重。玉琴知別日,金鏡識愁容。懶寄雲中服,慵開海外封。年年得衣慣,且試莫裁縫。」

 

王泠然

 

《王丘傳》云:「開元初,為吏部典選,獎用孫逖、張鏡微、張晉明、進士王泠然,皆一時茂秀。」

 

冷然《上相國燕公書》曰:「相公必欲選良宰,莫若舉前倉部員外郎吳太元為洛陽令;必欲舉御史中丞,莫若舉襄州刺史靳能。清輦轂之路,非太元不可;生臺閣之風,非靳能不可。僕非吳、靳親友,但以知其賢明;相公有而不知,知而不用,亦過深矣。抑又聞之,昔閔子騫為政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凡校書正字,一例不得入畿。相公曾為此職,見貞觀已來故事。今吏部侍郎楊滔,眼不識字,心不好賢,蕪穢我清司,改張我舊貫。去年冬奏請,自今已後,官無內外,一例不得入畿。即知正字校書不如十鄉縣尉,經明進士不如三衛出身。相公復此改張,甄別安在?古人有坐釣登相,立籌封侯。今僕無尚父之謀,薛公之策,徒以仕於書苑,生於學門,小道逢時,大言祈相。僕也幸甚幸甚。去冬有詩贈公愛子協律云:『官微思倚玉,文淺怯投珠。』《呂氏春秋》云:『嘗一臠之肉,知一鼎之味。』請公看此十字,則知僕曾吟五言,亦更有舊文,願呈作者。如公之用人,蓋已多矣;僕之思用,其來久矣。拾遺補闕,寧有種乎!僕雖不佞,亦相公一株桃李也。」

 

泠然《吟汴堤柳》云:「隋家天子憶楊州,厭坐深宮傍海遊。穿地鑿山開御路,鳴笳疊鼓泛清流。流從鞏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種官柳。功成力盡人旋亡,代謝年移樹空有。當時彩女侍君王,繡帳旌門對柳行。青葉交垂連幔色,白花飛度染衣香。今日摧殘何用道,數裡曾無一枝好。驛騎徵帆損更多,山精野魅藏應老。涼風八月露為霜,日夜孤帆入帝鄉。河畔時時聞木落,客中無不淚沾裳。」

 

萬楚

 

《五月五日觀妓》云:「西施漫道浣春紗,碧玉今時鬥麗華。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新歌一曲令人豔,醉舞雙眸斂鬢斜。誰道五絲能續命,卻令今日死君家。」

 

李頎《東郊寄楚》云:「濩落久無用,隱身甘採薇。仍聞薄宦者,還事田家衣。潁水日夜流,故人相見稀。春山不可望,黃鳥東南飛。濯足豈長往,一樽聊可依。瞭然潭上月,適我胸中機。在昔同門友,如今出處非。優遊白虎殿,出入青瑣闈。且有薦君表,當看攜手歸。寄書不代面,蘭茝空芳菲。」

 

楚,登開元進士第。

 

胡皓

 

《和宋之問寒食題臨江驛》云:「聞道山陰會,仍為火忌辰。途中甘棄日,江上苦傷春。流水翻催淚,寒灰更伴人。丹心終不改,白髮為誰新。」

 

開元中,張孝嵩出塞,張九齡、韓休、崔沔、王翰、皓、賀知章所撰送行詩,號《朝英集》。

 

明皇錫宴樂遊園,皓應制詩云:「五酺終宴集,三錫又歡娛。仙阜崇高異,神州眺覽殊。南山臨皓雪,北闕對明珠。廣座鵷鴻滿,昌庭賜馬趨。綺羅含草木,絲竹吐郊衢。銜杯不能罷,歌舞樂唐虞。」

 

袁瓘

 

《惠文太子輓詞》云:「寒仗丹旄引,陰堂白日違。暗燈明象物,畫水溼靈衣。羽化淮王去,仙迎太子歸。空餘燕銜土,朝夕向陵飛。」惠文太子,睿宗之子,岐王範也。

 

瓘,明皇時人。

 

柳識

 

《許由先生潁陽祠庭獻酹文序》云:「識壬辰歲夏四月,自洛東遊,至先生遺廟,而潁水古風,舊山巋然,追懷古蹤,慕美至道,以時酒敬酹於靈。既酌拜,獻言曰:『天清既能久,地靜能不朽。先生清靜,天地全性。出於胚渾,入於鴻蒙。雲遊鳥還,蓊鬱和風。當時帝道已半,滋章欲深,大樸散於人,末散於山林,乃有巢父,杳冥同心。堯齎公器,退然見推,遇聖相感,不得不知,耳雖濯於清流,道終播於無為。所謂春膏時蒸,朽葉自滋。先生含德,唐堯發之,潁陽之仁德日大,天下之祿利日卑。且聖王所重者名器,至人所重者感通,推以大名,義同讓終,廉能感俗,道自為功,任應會之偶然,生垂後之清風。人登雲嶺,多憶箕潁。猗歟先生,山水齊名,茲焉遺廟,萬古芬馨。』」

 

識《吊夷齊文》曰:「洪河之東兮首陽穹崇,側聞孤竹二子,昔也餒在其中。偕隱胡為,得仁而死。青苔草木兮雲秋水,魂兮來可依兮去何止。掇澗磎之毛,薦精誠而已。初先生鴻逸中州,鸞伏西山,顧薇蕨之離離,歌唐虞之不還。謂易暴兮文武,謂墨縗兮胡顏。時一吒兮忘飢,若有誚兮千巖之關。豈不以冠敝在於上,履新處於下。且曰一人之正位,孰知三聖之純嘏。讓周之意,不其然乎?是以知先生所恤者偏矣。當昔夷羊在牧,殷綱解結,乾道息,坤維絕,鯨呑噬兮鬼妖孽。王奮厥武,天意若曰:『覆昏暴,資浚哲。』於是二老歸而八百會,一戎衣而九有截。況乎旗錫黃鳥,圭命赤烏,俾荷鉅橋之施,俾申羑裡之辜。故能山立雨集,電掃風驅。及下車也,五刃不礪於武庫,九駿伏轅於文途。雖二士不食,而兆人其蘇。既而溥天周土,率土周人。籲嗟先生,逃將奚臻!萬姓歸飾兮獨鬱乎方寸,六合莽蕩兮終跼乎一身。雖忤時而過周,終臣心而惻殷。所以不食其食,求仁得仁。然非一端,事各其志。若旁通以阜厥躬,應物以濟其利,則焉有貞節之規,君親之事。靈乎靈乎,雖非與道而保生,乃勖為臣之不二。」

 

識,字方明,工文章,最為李華知許。其文與蕭穎士、元德秀、劉迅相上下,而識練理創端,往往詣極,雖趣向非博,然當時作者,伏其簡拔。

 

高力士

 

力士謫巫州,山多薺,不食,因感之作詩寄意曰:「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有殊,氣味都不改。」其後會赦,因至武陵,遇開元中羽林軍士坐事謫嶺南,停車話舊,方知明皇厭世。北望號慟,嘔血而卒。

 

段柯古《敘力士事證》云:「呼二兄,柯古。呼阿翁,張繼善。呼將軍,鄭夢復。呼父老,柯。五輪磑,繼。初施棨戟,夢。常臥簏林,柯。長六尺五寸,繼。陪葬泰陵,夢。詠薺,柯。齒成印,繼。上國下國,夢。夢鞭,柯。呂氏生髭。」繼。

 

高霽

 

池陽九子山,太白易以九華之目,因與二三子聯句,傳之將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韋瓘輿。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太白。積雪曜陰壑,飛流歕陽崖。高霽。青熒玉樹色,縹緲羽人家。」韋瓘輿。

 

息夫牧

 

《冬夜宴蕭十丈因餞殷郭二子西上詩序》云:「冬有十二月,家君宰邑許下,夫子問津潁上,二賢將馳會府,皆適茲土。夜處狹室,列座有位,尊卑儼如,或捧觴上壽,或摳衣請益。始崇詩以閱禮,終講信而修睦。然後文飽於德,義潤其身。頃夫子升堂之後,若盧、賈、劉、尹之徒,半紀間接武鳴躍,實夫子訓之導之斯至也。今殷、郭二子,天資才幹,而加之鏃羽,觀光王庭,俯拾地芥,其誰曰不然。飛霜靄林,寒氣總至,月落匝戶,夜將向晨,座隅謙謙,畢醉溫克。則知孔門宴餞,異於他日,二三子終身識之。夫子以家君政事,百裡無事,命門弟子賦詩鳴琴,亦以釋仳離之怨焉。小子不敏,忝居門人之末,敢不敬書其事。」詩曰:「有琴斯鳴,於宰之庭。君子蒞止,其心孔平。政既告成,德以永貞。鳴琴有術,於潁之畔。彼之才髦,其年未冠。聞詩聞禮,斐兮燦燦。鳴琴其怡,於潁之湄。二子翰飛,言戾京師。有鬱者桂,載攀其枝。琴既鳴矣,宵既清矣。烘煁有煒,酒醴惟旨。喟我寤嘆,籲其別矣。」

 

崔曙

 

曙《穎陽東溪懷古》云:「靈溪氛霧歇,皎鏡清心顏。空色不映水,秋聲多在山。世人久疏曠,萬物皆自閒。白鷺寒更浴,孤雲晴未還。昔時讓王者,此地閉玄關。無以躡高步,悽涼林壑間。」

 

《試明堂火珠詩》云:「正位開重屋,中天出火珠。夜來雙月合,曙後一星孤。天淨光難滅,雲生望欲無。還知聖明代,國寶在京都。」曙以是詩得名,明年卒,惟一女名星星,始悟其讖也。

 

曙,開元二十六年登進士第。

 

商璠云:「曙詩言辭款要,情興悲涼,送別登樓,但堪下淚。」

 

《途中晚發》云:「晚霽長風裡,勞歌赴遠期。雲輕歸海疾,月滿下山遲。旅望因高盡,鄉心遇物悲。故林遙不見,況在落花時。」

 

《送薛據》云:「無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客處不堪別,異鄉應共愁。我生早孤賤,淪落居此州。風土至今憶,山河皆共遊。一從文章事,兩京春復秋。君去問相識,幾人成白頭。」

 

《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云:「東林氣微白,寒鳥忽高翔。吾亦自茲去,北山歸草堂。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蕭蕭過潁上,曨曨辨少陽。川冰生積雪,野火出枯桑。獨往路難盡,窮陰人易傷。傷此無依客,如何蒙雪霜。」

相關焦點

  • [ 詩話 ] - 唐詩紀事 卷七(宋·計有功)
    《上元夜效小庾體詩》,六人,以春字為韻,長孫貞隱為之序。 崔知賢 《晦日林亭》云:「上月河陽地,芳辰景望華。綿蠻變時鳥,照曜起春霞。柳搖風處色,梅散日前花。淹留洛城晚,歌吹石崇家。」 《上元夜效小庾詩》云:「今夜啟城闉,結伴戲芳春。鼓聲撩亂動,風光觸處新。月下多遊騎,燈前饒看人。歡樂無窮已,歌舞達明晨。」
  • [ 詩話 ] - 唐詩紀事 卷八(宋·計有功)
    開寶中,梓州刺史郭廷謂以詩哭之,略曰:「魄逐東流水,墳依獨坐山。」 退之《薦士詩》曰:「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黃門侍郎盧藏用祭文曰:「天之生也,珠圓流兮玉方潔;子之歿也,太山頹兮良玉折。士林閴寂兮人物疏,門館蕭條兮賓侶絕。嘆佳城之不返,辭玉階而長別。嗚呼!置酒祭子子不顧,亢聲哭子子不回。唯天道而無託,但無心而已摧!」
  • [ 詩話 ] - 藝苑雌黃(宋·嚴有翼)
    ②《全唐詩》六「言」作「雲」。③《全唐詩》「氣」作「興」。④《全唐詩》「相」作「空」。⑤《全唐詩》「少」作「夕」。⑥《全唐詩》「度」作「沒」。⑦《全唐詩》「遲」作「時」。⑧《詩林》引至此。⑨《全唐詩》六「傷」作「復」。⑩《全唐詩》「向」作「寄」。
  • 陳尚君:《全唐詩》49403首,偽詩很多
    陳尚君介紹,「我的學問很好的同學楊明教授,早年撰《張繼詩中寒山寺辨》,認為寒山寺之名起自明初,楓橋畔的普明禪院則始建於五代之宋初,因而懷疑楓橋的說法是根據『江楓』字眼附會出來。我則想補充,一是《楓橋夜泊》的詩題見於《文苑英華》,知宋初即有此題。二是清末武進費氏曾影印宋本高仲武《中興間氣集》,此詩在卷下,題作《夜宿松江》。
  • 每日詩話:張繼一首六言絕句,超越《楓橋夜泊》寫出了曠世的孤寂
    最孤寂的一首詩歸山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賞析:人一旦上了年紀,心事少的就像頭頂上的寥落的白髮,屈指可數。柳宗元的《江雪》被認為是最孤獨的一首詩。但是垂釣之人仍有所期待,有所執著。其孤獨在於形而不在於心。而張繼的這首詩形與心都孤寂到了極點。張繼的詩歌水平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說「六言詩難工」,並舉了張繼一首六言詩為例。洪邁說,唐代張繼的詩,現在所流傳的只有《楓橋夜泊》一篇。
  • 關於唐詩的幾種分法和一些疑問
    既然說到「初唐」這個概念,那麼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歷代文學評論家,他們關於唐詩的幾種主流分法。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李淵、李世民父子順勢起兵,南徵北戰,終於在公元618年建立唐朝。立國近三百年,傳了二十位皇帝,期間經歷了武則天篡奪、中宗復位、安史之亂、黃巢起義等動蕩時期,直到公元907年朱溫篡權奪位,建立後梁,唐朝才算真正滅亡。
  • 隴西行 陳陶(唐詩欣賞縱橫談)
    陳陶詩評價不一。雖然嚴羽《滄浪詩話》:陳陶之詩在晚唐人中最無可觀。但是其他人對其還是非常認可,辛文房《唐才子傳》:陶工賦詩,無一點塵氣。於晚唐諸人中,最得平淡,要非時流所能企及者。陳陶還有故事,宋《麗情集》「蓮花妓」條:「嚴子(宇)牧豫章,陳陶隠西山,操行清潔,守(宇)欲撓之,遣小妓蓮花往侍焉,陶殊不採。妓乃獻詩求去,云:『蓮花為號玉為腮,珍重尚書遣妾來。處士不生巫峽夢。虛勞神女下陽臺。』陶答曰:『近來詩思清於水,老去風情薄似雲。已向升天得門戶,錦衾深愧卓文君。」後《唐詩紀事》《唐才子傳》也都抄錄,稍有增刪,個別字不一樣。
  • ...人美,桃花亦美,人面桃花相映紅,才子佳人相逢,唐詩崔護題都城南莊
    賞析關於本詩的作者崔護的生平,我們知道的不多,而這首詩卻有一段流傳很廣的動人的故事: 「清明日,(崔護) 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 以姓字對,曰: 『尋春獨行,酒渴求飲。』 女子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
  • 唐詩趣話:一祀與一歲一載都是指一年,唐詩裡「年」的不同說法
    《全唐詩》中「年、歲、載、祀」的出現頻率唐詩中,年、歲、載用的很多。全唐詩中出現頻率達到一萬多次。其次是歲出現頻率近三千次。載的出現次數也有一千一百多次。載還有乘坐、裝載之意「何況不失家,舟中載妻子」、「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所以載表示年的頻次會更少。祀的出現頻次有三百多次,但是都是用其祭祀之意。
  • 唐詩,詩唐 ——與孩子讀《唐詩三百首》
    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聞一多我們中國素以「詩國」著稱於世。唐朝流傳下來5萬多首詩歌,成為詩歌發展史上不可逾越的喜馬拉雅。後人整理了許多唐詩精選本,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風行海內外,與《詩三百》並駕齊驅,成為今人最珍視的文化遺傳。「三百首」只是個概數,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有310首詩。
  • 李珮瑜、宋清秀丨《歷朝杭郡詩輯》考述
    《歷朝杭郡詩輯》考述李珮瑜 宋清秀李珮瑜,1994年生,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宋清秀,1973年生,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一、《歷朝杭郡詩輯》概況與成書始末浙江圖書館藏丁丙《歷朝杭郡詩輯》(以下簡稱《歷朝》)清稿本四十卷,每兩卷合為一冊,共二十冊,屬海內孤本。書本長29釐米,寬17.8釐米,每冊封面左側有「歷朝杭郡詩輯」書名,右上方標明卷次。
  • 【每日一詩】故國三千裡
    《樂府集》引白居易《何滿子》詩的自注說:「何滿子,開元中滄州歌者,臨弄進此曲以贖死,竟不得免。」③君:指皇帝。這裡是指唐武宗。據《唐詩紀事》,張祜《宮詞》:「傳入宮禁,武宗疾篤,目孟才人曰:『吾即不訊,爾何為哉?』指笙囊泣曰:『請以此就縊。』上憫然。復曰:『妾嘗藝歌,請對上歌一曲,以洩其憤。』上許。乃歌一聲《何滿子》,氣亟立殞。上令候之,曰:『脈尚溫而腸已絕。』」
  • 《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 (3卷) 選入37篇古詩
    據《唐詩紀事》,此詩本為應試而作,應是律體,所以末兩句是對的,作者卻寫了四句就交給考官,人家問他下半首,他說:「意盡。」也實在盡得恰好。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一首小詩,寫出一個境界。三四兩句中的情景,從前在水鄉坐過船的人,可能也有這種感覺。
  • [ 詩話 ] - 定庵詩話 卷上
    定庵詩話 民國 由雲龍  ◎卷上 元人《武侯祠》七律一首,《升庵詩話》自謂見之於祠壁,喜而錄之。後人遂誤入《升庵集》。陳恭尹《鄴中懷古》一首,或以為系釋子道元作,而誤入陳集者。二詩皆胎息飛卿《過陳琳墓》詩,神韻格律,如出一手。並用十二文韻,步調皆同。而各有獨到之處。茲並錄之,覽者可以知所取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