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盈瑩的口碑像最近的大盤,高開低走,拉出了一波狗啃一樣的K線。
我之前是非常欣賞她的。
從演員的誕生那一滴攝人心魄的濁淚,到四處給朋友安利她的姐姐首秀視頻,還特地為了她二刷了76集的甄嬛傳。
但隨著節目播出過半,真人秀中呈現的她,讓我越來越哆嗦。
總會讓人忍不住聯想起從高一就定好目標要上北大,早自習會捂住耳朵輕皺眉頭對周圍打鬧的同學一臉嫌棄的好學生。
看了全權負責浪姐剪輯的團隊採訪,他們表示:
如果人物命運翻車了,我們也會根據真實情況,把翻車的過程呈現出來。所有的剪輯,遵循的依然是真實性。
所以姐姐們被剪輯師刻意組團黑化的可能性不大,最多是放大了人物的特質。
(畢竟藍還是贊助商的PICK,最終成團人選)
很多人看著看著,腦子裡都會冒出一個疑問:
憑著藍盈瑩這股狼性,她做哪一行都會成功。但共情能力這麼差,為什麼偏偏做了演員?
說藍盈盈共情能力弱,同理心差,不是觀眾亂扣帽子。
令人印象頗深的有幾次。
第一次是建議吳昕十天速成貝斯,吳昕聽完「又憤怒又無助」。
而藍盈瑩絲毫感受不到她的沮喪,只是認為她累了。
後來吳昕說,感覺到黃齡那天心情也不好。
藍盈瑩簡直是震驚地瞪大了眼睛,滿臉無辜:
什麼?你也有情緒不好過?
黃齡的白眼都快要翻上天了。
緊接著二公表演完宣布結果之後,同組的黃齡和吳昕都沒能hold住情緒。
只有藍盈瑩依舊是那套震驚且欠欠的表情:
這一幕桑姐的代入感特別強,一般愛搞這齣的,只有我的鋼鐵直男老公。
每次我倆一起看電影,我被感動得偷偷抹淚的時候,都不敢讓他發現,否則他一定會歡天喜地的指著我:
哈哈哈哈哈你竟然哭了!這有啥好哭的啊!
藍盈瑩自己更是有淚不輕彈。
她屢次在節目中略帶小驕傲地表示:
姐姐們都哭了,我一點感覺都沒有。
注意超颯的鄭希怡眉頭微蹙、內心MMP的表情。
跟伊能靜聊天的時候,又復讀了一遍:
所有姐姐都哭了,我都沒有哭,我感覺不到一樣。
注意伊能靜「我就端著碗看你逼逼啥」的表情。
藍還跟各位姐姐們打賭,我要是哭了,我就給你們捏腳。
她自己後來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自嘲在關注別人感受的地方,稍微欠缺了一點點。
她的共情水平,對普通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對一個演員來說,就是很大的缺陷。
成為好演員註定就要有異於常人的感知力和觀察力。
他們能敏銳地捕捉到世間的一顰一笑,一草一木,然後再用自身還原能力,把它精確表述出來,感染觀者。
這種敏感天賦和底層能力,能把文學、繪畫、音樂、戲劇搞出點名堂的人概莫能外。
周迅曾說,演員都是受虐狂。
她就連客串一期旅行節目《奇遇人生》,能被觸動到對著牆哭7、8次。
節目裡,50多歲拿獎無數的寧靜,依然時常會陷入會敏感崩潰和自我懷疑中。
萬茜在《定義》裡說自己是個共情能力很差的人,結果她兩次高冷女神形象的崩塌都是因為隊友的離去,哭得雙眼通紅,表情管理一塌糊塗。
哭不哭不是終極目的,但面對世間萬物的敏感和共情能力,卻是所有演員的立身之本。
標題說吊打,是戲謔。
但是如果仔細盤點這張雨綺、萬茜、藍盈瑩這三位30+女演員的成績和獎項,就會知道藍盈瑩和她們倆,還有一段距離。
藍出演的幾乎都是電視劇,而且只拿到過一個澳門國際電影電視節的最佳女配。
萬茜不必說,天生的女演員。
但張雨綺,讓我吃了一驚,她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花瓶」,竟還拿過多次最佳女演員。
而且越看浪姐我越相信,她以後還會創造出不錯的角色。
為什麼?
因為她的共情能力,太強了。
看著是個鐵憨憨,其實她心細如髮,洞若觀火。
一直在留心觀察身邊的人,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
前面寫過的桑桑不重複了,你們翻回去看,我就說最新一期的細節。
一開始黃曉明問她願不願意再當隊長,她說想把機會留給其他人,希望每個人都能體驗一下這個角色。
但按照賽制,她必須成為隊長。
在一場越來越殘酷的比賽裡,她選的每個組員,卻並不是按輸贏結果去精心挑選的。
首先是金莎,金莎在上一輪拒絕了孟佳,明確說自己想跳彩虹節拍。
所以她第一個就滿足了「小透明」金莎的心願,撈她起來。
第二個,是藍盈瑩的舉手毛遂自薦。
第三個,伊能靜一直叨叨擔心自己沒人選,不顧資歷地站起來喊,「我會好好練的」
張雨綺也不願傷害她,一句簡單的「那來吧」接受了一個不會跳舞的大齡組員。
第四個,是永遠不夠自信的張含韻。
她先站起來了,想想覺得自己可能不會入選,又坐下,打算聽天命了。
但是張雨綺還是敏銳地發現了她的糾結,對她發出了善意的邀請。
藍盈瑩則絕對不會做任何情緒化和冒險的選擇。
當孟佳惶恐地站在那裡,沒有姐姐自薦。
為了避免孟佳看上她,藍盈瑩竟然低下頭開始玩手機,哪怕是鏡頭前,她也完全不想給孟佳留面子。
連黃齡也看不過去了,吐槽她:
藍盈瑩的功利做法,大家能理解,但在真人秀裡,並不加分。
到了推選個人SOLO秀的時候,張雨綺的劍走偏鋒又讓眾人吃了一驚。
這個純靠緣分瞎湊的組裡,最強的,當然是藍盈瑩。
所以在抽到非洲舞的時候,藍盈瑩非常激動,認為非自己莫屬。
伊能靜也力推藍盈瑩。
張雨綺卻突然側身問角落裡的張含韻:
你不想上嗎?
藍盈瑩被張雨綺的一通亂拳,打得有點懵逼。
張含韻也嚇了一跳,沒想到這種好事能落自己頭上。
她有點結巴地推辭了兩次。
但張雨綺堅定地告訴她,我們不怕輸。
因為上一次公演張含韻的人氣排名最後一名,如果再不多她點機會,她就會很快被淘汰。
旁人內心的聲音哪怕再微弱,張雨綺依然能敏感地捕捉到。
她不管自己有多耀眼的光芒,依然能顧及那些不那麼自信的人,內心也有的渴望。
張含韻也沒有辜負張雨綺的力排眾議,下場公演她竟然拿到了個人SOLO第一名。
藍盈瑩總說自己是個活得硬梆梆的人。
網友也覺得藍盈瑩最大的問題,是天生堅強,不會示弱。
但真是這樣的嗎?
當她要和別人爭歌爭機會爭C位的時候,撒起嬌來,可是身段柔軟得很呢……
作為一個女演員,藍盈瑩是真的天生缺乏共情力嗎?
共情力(empathy),是設身處地,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立場,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的能力。
科學上通常認為,女性和男性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女性比男性更具有同理心,共情能力。
但是有一篇論文的研究卻揭示了一個我們想不到的結果。
在提供利益激勵時,男女之間的共情差異就消失了。男性一旦知道「準確共情他人有回報」就爆發出了驚人的共情能力。Klein, K. J. K., & Hodges, S. D. (2001). Gender differences, motivation, and empathic accuracy: When it pays to understand.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7(6), 720-730
對男人來說,共情能力低下,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動機。
男人在追求女人的時候,共情力並不弱;
搞定之後,共情力就直線下降。
在拍領導馬屁的時候,各個細心敏銳,準確拿捏人心;
到了家裡,就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糙漢子,突然不會照顧人了。
為什麼不共情,因為你不值得共唄!
同理,看過藍盈瑩的戲,我並不認為她是一個天生共情能力弱的人。
她只是處處太想贏了。
我幹嘛要和競爭對手共情?
當一個人過於關注自己的輸贏,在乎自己的感受,追求自己的得失,就會切斷共情,大腦的注意力不再關注他人的感受。
而此時,她失去了什麼,可能連她自己都無從察覺。
說到底,不是演技、資源、甚至不是女主臉限制了她的發展。
世間任何行當,拼到金字塔尖,最終還是拼人的格局、眼界和心性。
我等凡胎總是不服氣
為什麼有心栽花花不發?
為什麼無心插柳柳成蔭?
因為這世界,有它自己深藏不露的秩序,
常常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