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上學時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精妙,卻不知道,這句話出自哪裡。
有人說:閱讀什麼作家的作品,就像在和什麼人交朋友。巴金曾評價一個人的作品:「從她的作品那裡,我們得到了不少溫暖和安慰。我們知道了愛星、愛海,而且我們從那些親切而美麗的語句裡,重溫了我們永久失去的母愛……」這個人就是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1918年入北平協和女子大學,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創作提倡「愛的哲學」。1923年燕京大學畢業後,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留學。1926年回國,先後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1949年任教於東京大學。1951年回國,先後擔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書記等職。
冰心著有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櫻花贊》等,譯著有《吉檀迦利》《泰戈爾抒情詩選》《先知》等。她是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價、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冰心給孩子的寫作課》這套書共分為三冊,是劉納新和許璇精選冰心的作品編輯成冊。
第一冊為《小心輕放的光陰》,這是冰心關於童年的述說,也是她為所有的孩子獻上的一份關於童年、關於光陰的禮物。
第二冊《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兒》,則是冰心關於自然與愛的描寫。
第三冊《假如我是個作家》中,你可以得到冰心的寫作觀、文學觀、也可以看到她作為一個文學大家,是怎樣在數十年的時間裡,筆耕不輟,堅持寫作的。
一、這套書的內容怎麼樣?
寫作是一種輸出方式,要言之有物,就必須「心中有丘壑」,就必須表達有邏輯,也要有真情實感。《假如我是個作家》重點寫出了普通人如何我手寫我心,是一本方法論的書。另外兩本就是冰心自己的作品展示,把冰心寫作的具體方法都融合在了文章中。
二、我們為什麼要讀這套書呢?
這套書精選了冰心一生的作品,從童年到七八十歲高齡的故事都有,閱讀這套書可以更好的了解作者,和冰心交朋友。
冰心出生在1990年,屬於清代末年,歷經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新中國的建設等各個階段,她本人被尊稱為「世紀老人」,其作品也反應了不同時代的社會風情,可以說是20世紀文學作品經典中的經典。閱讀這套經典,可以更好的適應2017年開始的部編版教材的閱讀新經典的要求。
冰心謙遜謹慎,心思細膩,文章中到處充滿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身邊的人和動物都充滿了深情。讀冰心這套書,可以讓我們學會用愛去處理「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和諧關係。
更重要的是,對於急需要學習寫作文的孩子們來說,這本書可以說是「雪中送炭」,講述了10個孩子們寫作中會遇到的問題:
1、怎樣確定文章的題目?
2、怎樣確定文章的主題,並圍繞主題來寫?
3、怎樣根據文章的主題取捨材料?
4、怎樣使文章的結構嚴謹而不鬆散?
5、怎樣把一件複雜的事情有條有理地寫清楚?
6、怎樣把文章寫的生動活潑而不平板?
7、在一篇文章中要列舉很多事實時,怎麼樣避免記流水帳的毛病?
8、怎麼樣把文章寫的簡短?
9、怎樣修改自己的文章?
10、怎樣練寫作基本功?
要回答這10個問題,如果只說理論,無異於紙上談兵。冰心選擇了自己的作品《咱們的五個孩子》,一步一步剖析了自己在寫這篇文章時,內心的顧慮是什麼,如何確定文章的題目和中心思想,又是如何一步步獲得材料並編輯成文,如何做到結構緊湊、重點突出、簡明扼要。假如我們能把這些方法謹記於心,自己寫文章的時候,也做到精心構思、有所取捨,相信我們一樣可以寫出感人的文章。
如果你覺得,一篇文章不足以回答這些問題,還有《走進人民大會堂》和《全世界人民和北京》這兩篇文章,可以好好研究。
寫一篇文章,應該從哪個角度切入呢?
應尋找自己的初心,就是最初打動自己內心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走進人民大會堂》中,從人民大會堂外面,冰心看到很多工人在搭腳手架,搬運材料,等到進去以後,忽然看到一個莊嚴美麗的人民大會堂。這個強烈的驚喜,就是冰心的初心。
現在的孩子們寫作文,比起冰心時代總是被要求寫類似「思而不學則怠論」,或者「富國強兵論」,已經好多了,至少我們寫的是身邊喜聞樂見的話題,這樣就更要寫出真情實感了。因為你的感情只要有一點不真實,讀者一下子就可以念得出來,這樣就有欺騙讀者之嫌了,前功盡棄!
寫作的基本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對於這個問題,普通人的答案是「多看、多讀、多寫」,冰心對此並不認同,認為這只是提供了方法,至於應該看什麼、讀什麼、寫什麼,應該是更關注的問題才對。
現在學校都有經典必讀書,對於這些書,我覺得應該多讀幾遍,細細品味,甚至做讀書筆記。另外,可以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拓展知識面。在「寫」這個方面,學校也有足夠多的練習了,有的孩子甚至在堅持寫日記。
這裡,我想著重講一下多看。看一定是用眼睛嗎?其實不然,我們應該調動「五感」。
A、視覺-多觀察形式和顏色,比如紅布、紅絨、紅綢雖然都是紅色,但實際上有很大的差別。
B、聽覺-當你和別人談話時,除了聽內容,也應該注意音調和字句。一個人待著的時候,應留心周圍環境的聲音。譬如《秋聲賦》,完全是各種聲音的描寫。
C、嗅覺-如香、臭、辛、辣,要學會描寫出來。
D、味覺-要辨別各種食物的滋味,不僅知道它是什麼味道,還能描述出來。比如甜,是怎樣的甜
E、膚覺-也叫觸覺,如冷熱、鬆緊、粗細、乾濕等,而且要描寫出來。
如果我們能用真情實感,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何愁不會寫作呢?
三、借鑑冰心的成名經歷,這套書對我們的現實意義是什麼呢?
縱觀冰心的人生經歷,其實很簡單。三歲讀書識字,六七歲看小說,九歲開始寫對聯。冰心一生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看書。
細算一下,現在的孩子兩三歲開始讀繪本,七八歲開始看小說讀經典名著,三四年級開始寫作文,跟冰心當時學習的節奏差不多。區別就是,冰心小時候沒有正式上學,而是上的私塾,也沒有什麼興趣班。現在的孩子們課程較多,興趣班也多,這些佔去了很多時間。然而,無論多忙,對孩子們來說,讀書的時間是萬萬不能少的,不然到了高年級,理解能力跟不上,學習會越來越吃力。
冰心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作家。她本來的志向是做一名醫生,預備將來替母親看病。結果趕上「五四運動」,冰心又是學生會中的積極分子,需要寫一些宣傳方面的文字,最後竟慢慢走上了寫作的道路。可見,「條條道路通羅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引導孩子看書寫作也是,要「誘惑」孩子們閱讀經典,而不是逼迫。
冰心到美國念書時,才開始寫《寄小讀者》。她以和小朋友談天的親切口吻,講述其在國內外留學、旅行、考察的所見所感,表達了她對家人與祖國的思念,對母愛和自然的讚美。這是冰心「愛的哲學」的體現。一個真正的作家,一個真正的人,必定是愛世界,愛萬物的,也必定充滿了悲憫之情。冰心正是這樣一個人。她用清新優雅的文字,以溫柔細膩的情懷,教會我們關照自然,尋找自然,敬畏自然。
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兒,臥在宇宙的搖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