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不小心,悄悄走進「孩子的部落」
如果你不知道伍美珍是誰,沒有關係,回家問一問孩子,他們準會告訴你:那是火爆校園的 「陽光姐姐」。
你也可以在逛書店的時候,去兒童專區轉一轉,你會發現:在競爭擁擠的兒童書籍區裡專門闢出了一塊區域,叫作伍美珍和她的「陽光姐姐小書房」。
有人說:越是暢銷的書籍越是「快餐閱讀,沒有營養。
面對這樣的評價,她只是笑一笑:兒童文學最大的特徵是,貼近孩子生活,走進孩子心靈。
即便輿論如何,都抵擋不住全國孩子對「陽光姐姐小書房」系列故事的鐘愛,無數的孩子寫信給書中自稱「陽光姐姐」的伍美珍:
「陽光姐姐,你是不是在我們校園裡派了臥底?」「陽光姐姐,你是不是在我們班級裡裝了監控器?」「為什麼你書上寫的故事,就像發生在我自己身上一模一樣?」……
也有無數的孩子,看著伍美珍「陽光姐姐小書房」的故事,模仿著伍美珍的文筆,寫下屬於自己的書房故事,並且在伍美珍的幫助下,合作出版。
從2000年動筆,這一寫就二十多年了,伍美珍在一次新書發布會上說:「一眨眼,陽光姐姐也變老了,成為了陽光阿姨。」
然而,讓她欣慰的是,那些看著陽光姐姐故事成長的孩子,一個個考進近心儀的大學,有的甚至被保送進清華,並且在她的影響下,也走上了創作的道路。
年過半百,雙眸依然清澈,事實上,她不僅是一個為孩子寫心靈讀物的兒童文學作家,她還是文學院大學的教授。一邊為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授課,一邊卻始終保持了一顆童心為萌芽成長的孩子創作,
伍美珍和她的作品,在不景氣的中國出版界裡,猶如一朵開出的奇葩。近二十年時間,出版一百餘部暢銷兒童小說,2013年以880萬的版稅收入登上「第八屆作家富豪榜」。
如果說財富數字只是一個銷量證明,那麼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新聞出版總署「優秀少兒文學獎」、文化部「蒲公英少兒文學獎」以及「冰心兒童圖書獎」等獎項,或許是對文字功底的最好實力證明。
然而,對於一個作者來說,最大的欣慰莫過於來自讀者的認可。在伍美珍的心底裡面,孩子們眼中的「陽光姐姐」才是她最引以為傲的身份。
而源於這一切,她說:或許是因為我心裡一直藏著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一封信,讓我走進了一個神秘的部落,一個來自孩子內心世界最秘密的部落。
02只有孩子,更懂孩子
談起為什麼會從事兒童文學創作?伍美珍說,那是源於童年的一個心結。
「小時候,父母父母特別忙,根本沒有人來管我……」 回憶自己青春成長的苦悶期,伍美珍說,她特別渴望有一個大人能夠關注她,告訴她應該怎麼做。
也許是這個情懷,讓伍美珍對這份工作抱有無比的熱情。拆開的每一封信件,似乎打開了一個讓她走進孩子心靈的通道。在信中,孩子與她傾訴心事,很多煩惱,是孩子共同的煩惱。
看信回信來不及,伍美珍萌發了寫故事的念頭,讓孩子通過看故事解惑,在自主閱讀中獲取成長中力量。
這個想法,最終成就了《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系列故事,每一個故事都來自孩子最真實的心聲。因為真實,每一個故事誕生,得到無數孩子的推崇,於是書籍呈雪球式暢銷。
記起創作《做好學生有點累》暢銷書的初衷,伍美珍說,是因為她拆開了一封令她吃驚的信件:
「陽光姐姐,我的心裡話只想告訴你一個人:我想做一個壞孩子。」
這是一封來自優秀孩子的求助信,因為太優秀,她被光環壓得喘不過來。孩子說做一個眾人眼裡優秀的孩子太累了,考慮第一,就要擔心下次會不會考第二;她很焦慮,寧願做一個壞小孩,不用擔心考試,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甚至可以逃課……
這封信,勾起了伍美珍自己童年的不快陰影。那時候,她也是眾人眼裡「別人家的孩子」。不敢犯錯,害怕犯錯,一次偶爾的機會一件小小的事兒被老師批評,竟然讓她整整一年耿耿於懷,猶如一塊石頭擱在心裡放不開。
於是,結合這孩子的苦惱,通過自己的經歷和反思,一個《做好學生有點累》的故事從筆尖流瀉,書一經問世,在孩子群裡掀起了不小的熱浪:原來,有那麼多孩子受困在「榮譽光環下」。
伍美珍說:我就是想通過這樣一個故事來告訴孩子:一個人,不管被貼上什麼樣的標籤,你不能擁有一顆虛榮心,尤其對好學生來說,擁有平常心更健康也更重要。
伍美珍筆下的一個個成長故事,其實解開的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無法調和的死結。
現實生活中無數家長在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真的不知道該如何管教?
家長強制的管教,孩子只會越逆反。好的說教,其實一個故事就夠了。
閱讀本身就是要讓孩子享受閱讀的愉快心理體驗,在別人的故事裡,孩子看到自己似曾相識的經歷,這個過程,他們會對號入座,融入自己的思考。孩子的自我反思與體會,比父母念叨一萬遍更有效。
而這,或許也就是伍美珍作品受廣大孩子喜歡的最重要原因:
只有孩子,更懂孩子。
03給孩子「自由」,比報什麼培訓班都強
曾經不止一個家長功利地問伍美珍:我的孩子能不能看著你的書,就提高寫作能力?
對此,伍美珍笑言:這是不可能的事。
恰恰,越是功利的閱讀目的,孩子越難提高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於是閱讀難,寫作難,成為當下無數孩子在學業上的困境,並陷入惡性循環:
孩子不會寫作文,家長就送培訓班;孩子在校已經不喜歡寫作文,送補習班再學作文,只會讓孩子更加討厭作文。
伍美珍被問起自己擅長於寫作的秘籍,以及她的女兒從初中就開始寫作出書賺稿費是怎麼培養的?伍美珍說,在她的印象中,自己似乎從小就有寫作天賦,而對於有寫作苗頭的女兒,她似乎從來沒有刻意培養。
思慮之後,伍美珍給出了最深切的建議:讓孩子發現寫作的快樂。關鍵就有兩點,自由地看書,自由地寫作。
1)自由的閱讀是基礎
伍美珍回憶自己走上創作之路的原因,與她童年無拘無束讀了大量的書籍離不開,而她的女兒從初中開始就寫小說出版書,也是與看書離不開。
「我們家的書櫃是向孩子完全敞開的,像《德伯家的苔絲》這樣的書,也從來不限制孩子去看。」
伍美珍說,女兒從小有買書的習慣,她從不限制孩子買什麼書,看什麼書。讀小學的時候,她的女兒常常是揣著零花錢,從校門口的民營書店淘回一堆好書,包括安房直子、達爾這些優秀作家的作品,最初都是由她的女兒先發現推薦給她的。
伍美珍也時常與自己的作家朋友聊起現在孩子的學習情況,大家不約而同發現:當下,很多家長對孩子讀什麼書過於關注,常常不允許的孩子讀他們自己喜歡的書,強制地為孩子挑選自以為有用的圖書,這種做法,其實潛移默化就抹殺了孩子的閱讀興趣,那麼寫作能力更無從提起。
2)自由的寫作是指引
當孩子有了大量的閱讀基數後,閱讀興趣會激發孩子的創作欲望。那麼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創作自由。
鼓勵孩子寫自己想寫的文字,如果孩子喜歡寫故事寫童話,也不要以「浪費時間」上前阻止。當孩子發現了寫作的快樂後,再輔以寫作技巧,孩子的作文能力就會直線提升。
興趣是孩子學習一切的動力,猶如一顆發了芽的種子,靜待就能長出參天大樹。
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只有激發孩子的內部興趣,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才會以你吃驚的速度去提升。
04是小說,更是作文課堂
對孩子而言,閱讀文學作品,就像接受音樂教育藝術教育一樣。孩子在閱讀中,讀懂了該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人類的情感,如何看待自己的內心……這種滋養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世界觀,而擁有思維意識後,再輔以寫作技巧,寫好作文就不是一件那麼難的事兒了。
推薦一套,來自伍美珍老師新出的《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
這套書,非常有意思,既是一套精彩的兒童長篇小說,更是一份寫給孩子的成長啟示錄,還是一堂生動活潑的寫作課。
一套六本:《我是便利貼女生》、《胖妞表妹來我家》、《老天會愛笨小孩》、《書迷小組在行動》、《我的朋友是鐵三角》、《我是學霸我怕誰》,分別從:
如何學會「尊重」,正確面對「不完美」、懂得「努力才會成功」、明白「閱讀才能成長」、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友誼」、樹立「向學霸學習」,
6大主題,解決了孩子學習生活中最常見的困惑,從價值觀上予以孩子引領,更重要的是,6個不同的故事裡,包含了6種寫作技巧。
我們可以仔細來看下,翻開書,每本書都包含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故事。
毫無疑問,故事來源於小讀者與陽光姐姐通信中發現的最共性問題,伍美珍老師將問題融合在故事裡,為孩子解答成長小煩惱。
第二部分:小作家寫作課堂
這裡是孩子的展現舞臺,伍美珍老師提煉出一個寫作秘籍,針對這本書的主題,精選同齡孩子的兩部作品,讓孩子發揮想像力,繼續拓展故事內容。
實用寫作技巧幫助孩子提升寫作能力的同時,身邊人的實際案例更能幫孩子理解寫作技巧的運用。並且,來自小讀者的榜樣作用,無形之會發散孩子的思維,樹立孩子的寫作信心。
那麼,這六個寫作技巧是什麼呢?
● 用「誤會法」寫小說● 用發散思維打開寫作思路● 小說素材從哪兒來● 如何把故事講得更巧妙● 用「反常法」引起讀者的注意● 為小說製造一點「意外」
這些寫作技巧是3-6年級孩子的作文寶典,看故事、懂道理、學技巧、促成長。點擊連結,可以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