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的寫作課——嚴歌苓講座

2020-09-06 王莉莉plus

「我是在之前看電影《芳華》知道的嚴歌苓老師,沒想到李笑來在自己的寫作課請到了嚴歌苓老師,來講座,於是聽了很多遍,也記錄了一些點 」

嚴歌苓

圖片來自百度


嚴歌苓介紹:

1958年11月16日出生於上海,美籍華人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 。張艾嘉執導影片《少女小漁》原作者,張藝謀新執導影片《金陵十三釵》原作者, 馮小剛執導《芳華》原作者,《天浴》、《梅蘭芳》 原作者及編劇,《小姨多鶴》等多部小說改編為熱播電視劇。曾獲華裔美國圖書館協會「小說金獎」、亞太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


講座時間:2020.8.22

講座地點:李笑來寫作課

講座人:嚴歌苓

形式:問答(李笑來問,嚴歌苓答)


根據嚴歌苓講座,總結的點,我的發散思考,或許也對大家有用的點;

1.環境的影響


嚴歌苓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亂讀」父親書閣的文學書籍,而這個過程中,他的父母並沒有阻止嚴歌苓的這種好奇和喜歡,使得嚴歌苓一直保持著對文學的喜歡。


這個是我看很多的名人傳記中看到的點,一個名人的背後,必然有著非常開放和尊重他們的父母或者親人,使得他們從小,沒有被人扼殺自己的興趣愛好。


如果在小的時候,嚴歌苓的父母總是橫加阻攔,感覺嚴歌苓這種對於文學的喜歡很難持續到現在,因為還沒萌芽就被扼殺了。


2.大量的優質輸入——讀書或者經歷


在很小的時候,嚴歌苓的消磨時間方式就是讀書,可想而知,從小到大得讀了多少的書,直到現在還是持續的大量閱讀。


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優質的輸入,但是在分不清楚是否優質的情況下,大量閱讀就是會自動在大腦形成一個模糊的概念,最後大腦也會自動的篩選,對於不喜歡的就自動過濾,以至於輸入越來越優質。


我知道很多人在寫作上很是困惑,總是不知道寫什麼,說實話就是因為看的太少,思考的太少,經歷的太少。


身體和大腦,總有一個在路上這句話我是非常認可的。


如果仔細看嚴歌苓的作品,會感覺他的跨度非常大,中國、美國、日本等,什麼地域,什麼年齡段的都有,還有寫熊的,如果不是豐富的閱歷和閱讀,外加觀察和思考顯然不可能達到!


3.寫作倒逼輸入


寫作其實可以倒逼輸入的,有的時候看似寫作是表達,但是正是因為表達,使得我們為了不詞窮,而不得不去學習。


4.寫作,50%的天分,50%的努力


寫作如果分比例的話,天分和努力一半一半,我對這個也是非常的認可。


因為有的人就是比較喜歡寫作,而這個其實在我看來是可以歸結到天分中的,喜好這個東西很難說是怎麼形成的,但是就是分為喜歡和不喜歡。


再比如:人的性格就是有嚴謹和散漫之分,這種的自我約束,其實對於寫作也是會有很大的影響,可以想一下,總是斷更的作者和持續日更的作者,這個也是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也是歸結天分。


努力就不用說了,本身就是必須的!


5.對於去美國


嚴歌苓認為去美國,算是打開了一扇門,可以獲得更加寬廣的文學眼界,從0開始做個學生,接受到正規教育,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作家。


6.小說家最怕的,就是不寫


很多時候人,都是自己把自己嚇死的!

當你開始寫的時候,一些文字就會自然而然的流動起來,怕就是沒有動筆

嚴歌苓的的小說《天浴》,也是在上寫作課上,思考的一個片段,後來不斷地打磨寫出來的。


7..關於素材收集


嚴歌苓,喜歡聽有趣的細節,就會記下來

在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的時候,嚴歌苓會多去聽,聽和看的過程中,積累真人真事比小說還要精彩,而這些就是素材!


8.寫作是一個整合能力


有的資料,是用不同的視角拼接起來的,不斷的進行文學塑造


9.紙條


想到什麼一定會記錄下來,這個也是我現在的習慣,隨身攜帶便籤,寫出來的東西,和在手機上打出來的感覺不一樣!


10.寫小說有意思的點


可以和小說的人物一起生存,寫到中間的時候其實已經不是你在控制小說,而是小說的人物在自己走完這段歷程,可以說小說的人物會給自己不斷地帶來驚喜!


11.小說的氣不能斷


一鼓作氣,要有獨屬於這個小說的文字流,這個我是有同感的。


我有本小說是寫都市玄幻的,但是寫了幾篇之後,遇到事情擱置了,就再也難以提筆寫了,那種感覺不再了,很難再拿起來!


12開始新的旅程


小說寫作完結了,一段旅程就結束了。


而不會再去花時間去糾結,也就不會出現護犢子的情況,比如:對於導演的改的一些地方的反對!


這個是我聽到的最有意思的點,其實寫完了就是寫完了,那段時間和精力已經跟過去了,應該開始新的歷程,而非總是糾結過去。


這個是在寫作課上的部分總結,以後這個專輯還會持續更新!

但是這個是我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思考高度想到的。

正如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利特,

不自己體驗,我的感覺還是我的感覺,並非是我們的!

恭喜你今天又升級了幾個有意思的思考!

隨著時間的積累,這些思考一定會產生複利效應!

而你必然受益!


寫作課門檻

  1. 喜歡寫作,或者不喜歡寫作,但是想要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和思考能力的人!
  2. 需要999元人民幣(只要參加一期,其他的都可以免費參加,保守估計會有10期,但是還不確定)
  3. 有第一期學員邀約

第3點我可以做到,我是第一期學員,至於錢和想不想學習是看大家自己的,而我只是感覺這個東西非常好,值得我們花錢和時間去親自體驗!


相關焦點

  • 關於寫作,奧威爾、巴金、李笑來、王瀟、剽悍一隻貓,是這樣說的
    三、李笑來說:「寫作是一個人的底層能力。」李笑來老師被人稱為「中國比特幣首富」,是很多人眼中的投資大神,是前新東方英語名師,是一個工作狂人,是一個演講大咖,是一個長期主義者,是一個終身學習者……而在我眼中,李笑來老師首先是一個作家,他十年寫了五本書,並且都很暢銷,也很長銷,這樣的產量,這樣的質量,能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比較優秀的作家了,通過觀察李笑來老師的牛B之路,我認為他所有積累都是從寫作,從公開分享所寫內容開始的
  • 專訪嚴歌苓:捍衛文學寫作自由 注重寫作質感
    [摘要]從容寫作時非常必要的寫作狀態,但由於影視不斷的跟我的文學寫作發生密切的關係,我現在正在失去這種從容,我正在準備捍衛我的自由,捍衛文學寫作的自由。作家嚴歌苓一到現場受到大家歡迎,回答問題有板有眼,儀態大方,從容淡定的回答記者提問,每個字都特別清晰,席間穿插一兩句地道英語,涉及政治問題也毫不避諱。張藝謀說:「《陸犯焉識》這部小說我很喜歡,嚴歌苓真的很有才華,很有歷史感。但是我當時買版權的時候就知道,我是衝著後20頁買的。」對於近期剛上映的電影《歸來》嚴歌苓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第四季《圓桌派》,馬未都反駁嚴歌苓:沒有多少人寫作是輕鬆的
    《圓桌派》是由竇文濤所主持的一檔文化類談話節目,節目中經常會請到一些人文領域的知名人物,而在最近,在第四季《圓桌派》第十集中,節目組就請到了著名作家嚴歌苓老師。很多人可能是因為電影《芳華》而知道了嚴歌苓,但馬未都馬爺很早就認識嚴歌苓了,馬爺也曾在節目中表示過,自己年輕時非常欣賞嚴歌苓,因為嚴歌苓既漂亮又有才華,但最終並未下定決心去追人家。不過在節目中,馬爺還是反駁了嚴歌苓關於寫作的一個觀點,馬爺認為,寫作其實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 嚴歌苓:《陸犯焉識》必須寫,《小姨多鶴》最難寫
    4月15日,「原型與虛構:嚴歌苓的小說創作」主題講座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作家嚴歌苓與《讀庫》主編、人大校友張立憲就嚴歌苓小說創作中的「原型與虛構」問題展開對談。「我想講一講我的哪些作品怎樣從原型變成了虛構文學作品,有哪些作品由於它在虛構的時候產生一些意象,使它變成影像的作品。」嚴歌苓說。
  • 北師大再招寫作研究生 莫言等文學家擔當導師
    他們身後的作家導師們,作家莫言、格非、李洱、邱華棟,資深編輯李敬澤,讓這一屆「寫作班」備受矚目。上世紀80年代末,北師大也曾和魯迅文學院聯合辦過「作家班」(簡稱「魯研班」),當年班裡走出的莫言、劉震雲、餘華、遲子建、王剛、畢淑敏、嚴歌苓等,如今幾佔文壇的半壁江山。時隔25年,北師大再招寫作研究生。
  • 嚴歌苓:翻手蒼涼,覆手繁華
    小說起筆於1994 年,嚴歌苓的父親建議她以兩個人的主觀視角來寫:一是女護士的視角,一是被傳統醫學判決為植物人的張連長的視角,兩個視角都是第一人稱。寫作這部作品時,嚴歌苓偶然與導演張藝謀談起這個故事,張藝謀與嚴歌苓的觀點一致:「不應該把植物人作為其中敘事視角之一,關鍵不在於他是不是真的正常地活著,關鍵在於萬紅以信念去證實他活著。」
  • 《寫作七堂課》,不只是套路
    新媒體時代,寫作變現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但如果僅僅是將寫作作為增加收入的手段,那你遠遠低估了寫作的價值。白巖松曾在一期講座中談到,新聞人錘鍊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寫作,其實不僅是新聞人,即使是普通人,寫作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小到個人總結,大到工作匯報,哪一項都離不開寫作。但怎樣才能寫得又快又好?怎樣才能忙裡抽閒堅持寫作?沒有靈感又該怎麼辦?
  • 寫作大師課第7課|林春曹:讀寫結合,輕鬆表達——讓「水」流動在紙上
    寫作文時常感到無從下筆,還是對閱讀、寫作充滿興趣?有困惑不用怕,著名作家祁智叔叔攜手 " 特級名師天團 " 打造的公益 " 寫作大師課 " 來幫你找答案。從 2 月 9 日起,祁智叔叔和 7 位江蘇省特級教師,每天帶來一節寫作微課,宅在家也能接受最牛的寫作指導!
  • 李笑來露餡了
    7月6日下午,李笑來撰文回應,揭開了「錄音事件」的「幕後黑手」——廈門區塊谷總經理吳子龍夫婦,他們在2月4日與李笑來私下聊天時偷偷錄音,並將錄音放到了網上。「此人還在我的微信通訊錄上,為什麼呢?因為我希望這對夫婦能看到,這個事兒是他們夫婦倆真的有問題。」李笑來回應稱。
  • 李笑來「信徒」
    張安覺得,李笑來不可信了。  「李笑來說話難聽,但他知識面廣,比普通人吸收知識的能力強,真聽進去,也挺受益。」王禮回憶,李笑來在講課時會坦白風險,「告訴了你不是穩賺不賠,你還投,那你就要有承受能力。」相比而今圈子裡那些「忽悠」,王禮覺得李笑來坦蕩。 李笑來式的風險提示,也讓王禮懂得了,在幣市的大起大落中,護好本金活下來最重要,「挨割的,還是太貪。」
  • 李笑來宣布退出幣圈:割了那麼多韭菜,說走就走?
    沒有人知道原因,這幾乎與他的公開形象大相逕庭——多年來,他出書、寫專欄、四處演講甚至開直播,是一個極其熱愛表達的公眾人物,他甚至說自己十幾年來一直保持著每天寫作3000字的習慣。按十年算,他已經寫了1095萬字,相當於10部《戰爭與和平》。
  • 從《冰心給孩子的寫作課》中看冰心,與她的寫作心法
    那我說這麼多,和寫作有什麼關係?有的,和讀者有關係!讀者能理解、稱讚的,才是寫得好。現在就細說冰心教與我們的寫作法——《冰心給孩子的寫作課》。全書一共3冊,將冰心往年的作品按照「人與他人」、「人與自然」和「人與自我」的關係做了重新編選。
  • 嚴歌苓:歷盡滄桑,仍有少年模樣
    當她在包紮所裡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人體血淋淋的殘肢斷臂,聞到了空氣中混雜著的血的鹹腥氣味,聽到了傷員們痛徹心扉的咆哮聲後,來自視覺上和心理上的巨大衝擊與震撼,讓「潛伏」在嚴歌苓身體裡的寫作「基因」一下子就爆發了。
  • 李笑來,全民公敵
    可以肯定的是,講這段話的李笑來,與不久前雄岸基金成立時,那個戴著眼鏡,穿著純白色T恤,滿臉真摯的形象全然不同。李笑來的「兩張臉」在此前與王峰的100分鐘對話中有所解釋。當時李笑來多次打出「哈」、「哈哈」等字眼,王峰以為他「今天心情不錯」。
  • 涼北林業局舉辦公文寫作專題講座
    為進一步規範公文寫作,著力提升從業人員業務能力,掌握常用公文寫作基本知識和要求,10月30日,涼北林業局舉辦了公文寫作專題講座,特邀涼山州林草局產業站負責人、高級工程師胡定林進行專題授課。胡定林從公文的定義、收集信息、寫好材料等三個方面系統講解了公文的類型、作用、特點,並結合自身的經驗,從寫作實例出發,就不同類型公文的結構、形式、寫法及寫作中一些常見問題等進行了深入淺出地分析講解。
  • 義薄雲天的女人:嚴歌苓及其電影改編
    嚴歌苓懂得如何巧妙隱秘地去重複自己,「巧妙隱秘」是她的長處,「重複自己」是她的短處,也是最讓我對這個作家失望的地方。而嚴歌苓,也許是在美國接受過寫作訓練,她在講故事層面做得非常不錯,遣詞造句、情節布局等等,都非常講究和精細,但在後一方面,即對主題的超越上,她始終停留在原地,無論是之前的《金陵十三釵》、《小姨多鶴》還是如今的《媽閣是座城》,在主題上,她都在一遍一遍地重複著自己,而這一點則阻礙了她成為一流小說家,只能算在一點二流左右徘徊。
  • 「公開」廈門吳子龍關於李笑來錄音洩露的致歉信
    近幾日幣圈被李笑來的錄音門事件給刷屏了,指責李笑來割韭菜和誇讚李笑來敢說真話的兩股聲音打得不可開交,然而你們都忽略了背後的大BOSS吳子龍。
  • 我問你:李笑來這個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笑來,1972年出生於東北黑龍江延吉,向東30公裡就是圖們江,過了江就是朝鮮。1989年,李笑來拿了東三省的計算機競賽冠軍,前三名保送清華,沒想到,他被頂了下來。他復讀一年,陰差陽錯的讀了長春大學。讀了會計專業的李笑來很有生意頭腦。
  • 合作國內大導,外交官老公為其放棄事業,嚴歌苓為何活得如此驕傲
    艱苦的軍旅生活磨礪了嚴歌苓堅韌不拔的性格。離開部隊,和第一任丈夫離異後,嚴歌苓赴美留學。入學需要考託福,那個時候她只會說ABC。拿不到550分的託福成績,意味著全額獎學金的泡湯。於是,嚴歌苓開始背誦新概念英語,整整三本,單詞寫滿了胳膊,在餐廳打工的時候邊看邊背。 做什麼事情,嚴歌苓都是全力以赴,不湊合、不打折是她的人生態度。生活上如此,寫作上更是「發狠」。
  • 川越教育城「閱讀寫作特訓課」教學研究
    閱讀陪伴成長 寫作豐潤人生川越教育城「閱讀寫作特訓課」教學研究四月是詩意的時節,銀杏樹新抽的嫩芽在春雨的愛撫下歡喜地雀躍著。在這美好的季節裡,川越教育城語文教師於4月21日齊聚川越總部,就「閱讀寫作特訓課」展開了一場閱讀與文字的美麗遇見。教研是教學的雙翼,讓教研的翅膀奮力飛翔,讓我們的教學和諧而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