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有兩位女主角,一位是家境優渥的四十歲主婦利佳子,一位是家境平凡的便利店打工的三十歲主婦紗和,利佳子出軌已久,在在一個接一個的情人之中周旋,從來不曾被丈夫發現,紗和從未出軌,但苦悶無性的婚姻中,她管得住肉體,卻管不住一顆心要愛上別人。
此劇一火,便在廣大網民中激起了很大的反響。有人認為它毀三觀,有人認為它真實,有人覺得它在教唆主婦出軌,有人認為它只是展示了被埋藏的欲望。
我想這部劇是擔不起教唆主婦的罪名的,至少在當今國內影視作品中,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男性都有出軌戲碼,《晝顏》如果能教唆主婦出軌,那麼先將那些引導男性出軌的作品抨擊一遍吧。
但它確實展示了主婦們被忽視的欲望。
在許多男性的眼中,主婦是放在家中的妻子,負責料理家事、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她們不必賺錢養家,不應再有太多苛求。
主婦們的形象被定義得太過刻板了。
主婦和幾乎所有人都一樣,她們也希望自我價值被肯定,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讚賞(哪怕是廚藝),她們希望被愛,希望能獲得美好的性愛。她們也和許多男人一樣,當願望落空時,會尋求其他滿足。
劇中的主婦都各有各的苦悶。
利佳子美貌時尚,與丈夫結婚之後,便成為他的戰利品一般,僅做展示用途,他不再像婚前那樣欣賞她。利佳子要重獲這種欣賞的目光,要重新成為男人眼中的女神,只能通過另一段感情,只能再找另一個男人。
而紗和,與丈夫相愛結婚,但婚後卻是三年多的無性生活,丈夫將她視為家中的家具一般,地位還不如他養的兩隻倉鼠,她迫切地渴求丈夫的性與愛,丈夫回報她的卻只是漠然。
(其實這正是我們討論過的假性親密關係,點擊閱讀)
如果婚姻不合適,為什麼不能離婚呢?因為離婚會失去太多,會冒太大的風險,大多數日本家庭主婦要麼是已經不工作,要麼是選擇了打零工照料家庭,離婚之後,她們的收益並不因此更多。
被愛被欣賞的需求,從來不會因為壓制而消泯。既然無法從合法愛人身上獲得,那麼只能轉而從其他異性身上獲得。
主婦們因背叛丈夫而獲得內心的平衡,丈夫給她們的冷漠、無性、無愛,似乎也變得不再重要。而那一點由於背離了自己的價值觀而產生的負疚感,還能讓她們在不出軌的時間裡,盡心盡力地扮演好妻子的角色。
情感代償,這不失為解決兩性衝突的一種方法,當然另一位配偶並不知情。
情感代償也許不是一種好的感情模式,兩性關係中硬放進了一個隱形的第三者,用以向其中一方提供這段關係中無法獲得的利益。和我們以為的快樂的偷歡不太一樣,不符合倫理的關係也許當事人最先會感受到道德的譴責,她們或許是抑鬱的,其次這種感情模式容易產生慣性,當習慣了從關係中分神時,原本的兩性關係可能就難有再修復的可能。
我的擔憂是,當人們越來越熱衷於給一段關係添上太多責任和束縛,太過美化一段關係的完整性和神聖性,而這段關係本身能夠提供的利益又太少時,情感代償也許就會越來越尋常。欲望無法被道德定義,情感不能用規則定義。婚姻制度在給感情蓋章落印的同時,它帶來了新的協議和期待,但一切就此完美了嗎?
當關係中的雙方沒有平等地承擔維繫關係的責任,於是一方不斷投注,不斷妥協和犧牲,成為關係的維護者。往往如此,ta越是投入更多在關係中,越是傾向於從關係中獲得回饋,ta可能越容易失望。
看劇的時候有彈幕說:劇裡丈夫並不是好丈夫,妻子並不是好妻子,都活該。
我有點兒悲觀地想:我們當然可以在婚前立志找一個更可靠的伴侶,然而這樣就能保證,我們一定會做的比他們更好嗎?我們對漫長婚姻的期待、對另一個人的信心,是否高估了呢?
我們文化中的關係模式,同樣傾向打造一個男性的供養者,一個女性的關係維護者,我們如何在這樣的文化之下,跳脫出這樣的思維,並打造一個不傳統模式的婚姻?我們要怎麼樣學會在苟且的生活之外,保持對伴侶的關注?怎麼樣讓婚姻是親密關係的領地,而不變成圍城?
這是一個難題。
留言板延伸討論:
女王C-cup
ID:gkc-cup
科學而詩意的,
談談性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