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9晚6」首日 政務服務時段調整需要「過渡期」
金羊網 2020-12-02
「朝九晚六」首日,市民對解堵效果怎麼看?政務服務中心工作時間的調整對辦事市民有何影響?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張豪 羅仕
從昨日起,為緩解市區早晚高峰集中性交通擁堵,廣州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不含學校、醫療機構)上班時間由8時30分調整為9時,下班時間由17時30分調整為18時。「朝九晚六」首日,市民對解堵效果怎麼看?政務服務中心工作時間的調整對辦事市民有何影響?記者走訪多地了解情況。
早高峰交通總體順暢
進入9月,由於中小學幼兒園開學、市民更多選擇私家車出行、中心城區各類學校和機關單位集中等因素疊加影響,市區早晚高峰擁堵指數較往年同期明顯上升。此次廣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調整上下班時間的主要目的是「為有序分離上班、上學交通流量,緩解市區早晚高峰交通擁堵」。
昨天,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多名黨政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大家對此意見不一。
家住海珠區的公務員小巫,每天都要跨過珠江,前往越秀區上班,「上班時間調整後,錯開了8點到8點半這個往常最堵的時間點,今天上班我個人感覺確實沒那麼堵了,路途比往常少花了幾分鐘,心裡也沒有那麼著急了。」家住番禺區要到荔灣區上班的公務員塗先生也表示,自己推遲了半小時出門,用時只比預計晚了5分鐘,總體順暢。
在海珠區上班的張女士則表示,路程比之前多花了10分鐘,其中同福路最塞車,但不排除是圍蔽的影響。在荔灣區上班張先生表示,感覺車流量變化不大,在某些路段反而更擁堵了,比過去上班多花了15-20分鐘。
政務服務時段調整仍需過渡
「朝9晚6」的實施也對辦事群眾帶來一定影響。
記者從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獲悉,受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調整上下班時間的影響,根據企業群眾辦事特點和實際需求,原實行朝九晚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0-17:00)對外服務的市級政務服務大廳和區政務服務中心服務時間維持不變;鎮(街)政務服務中心和村(社區)公共服務站同步屬地黨政機關辦公時間對外服務,按新辦公時間調整。
12月1日上午8時30分,記者來到了海珠區新港街政務中心,看到門口已有三三兩兩的街坊在等候。8時50分,政務中心提前開門接待。該中心負責人梁俊儀告訴記者,中心早已在門口張貼工作時間調整告示,並口頭提醒過來辦事群眾,但由於有些群眾沒收到消息,所以有人提早到了。「考慮到是首日,天氣也冷,所以我們提早讓群眾入內辦事,之後一段時間也會繼續提醒群眾,慢慢調整,平穩過渡。」梁俊儀說。
中午13時許,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裡鍾先生正準備離開,他表示市級政務服務大廳沒有調整服務時間,自己還來得及在下午2時上班前趕來辦事。
下午5時45分,記者來到天河區獵德街政務服務中心,看到中心大門開啟,工作人員還在崗位上,但沒有群眾辦事。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雖然外面的工作時間牌已經更換,但可能不是很多群眾知曉此事,「以前五點半如果事情沒辦完,我們也會處理完再關門,因為這次時間調整對我們來說影響不大。」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番禺、花都、從化、增城四區政務服務時間與市和其它區政務服務時間不一致,這次也一併做了調整,實行朝九晚五。從化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劉龍發表示,廣州市區不少企業在從化設立了分公司,之前就多次遇到過市民從市區來從化辦事,以為服務時間是跟市區一樣,結果要等待一段時間,「這次市區政務大廳統一了時間,對他們來說方便了很多。」
專家建議可配套其他措施
事實上,廣州並非首個通過調整上下班時間,緩解早晚高峰交通擁堵的城市。據媒體報導,早在2003年,深圳便開始試行錯時上下班制度,北京也在2010年實行朝9晚6的上下班時間。此外,哈爾濱、成都、重慶、寧波、大連、濟南、杭州、溫州、珠海等城市也採取錯時上下班政策。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認為,廣州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時間調整是智慧城市的一個體現,說明智慧城市不只是數位化,還可以利用大數據了解和調整市民群眾的出行狀態。但他指出,這一調整能否有效緩解早晚高峰擁堵情況,還需要未來三個月持續關注,用數據和市民心聲說話。
彭澎還提醒,錯時上班需要有其他政策、措施配套支持,「比如調整後時間和上學高峰錯開了,那會不會和企業人群上班高峰衝突呢?上班時間調整的員工接送小孩會不會不方便?」記者了解到,針對孩子放學後學校晚託時間不銜接等相關問題,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已專門進行了研究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將抓緊按程序辦理。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