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國內演藝重啟之路:從技術「在線」到內容「破圈」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傳統演藝與在線技術碰出火花,提升藝術與生活的親密度;劇場文化突破「劇場」界限,進行各種「跨界」——疫情下的國內演藝重啟之路:從技術「在線」到內容「破圈」

  剛剛過去的2020年對全球演藝機構和藝術家們而言,都是異常艱難的一年。疫情隔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些新作甚至來不及亮相,就得匆匆卸臺封裝。在重啟之前,囿於有限社交空間內的觀眾和演藝從業者,都不得不面對幾十年未遇的「至暗時刻」。

  好在,「雲劇場」的打開讓藝術透出了一道亮光!國內演藝市場並未困頓太久,一系列通過直播或錄播方式打造的「雲演出」,撫慰著疫情期間觀眾焦灼的心情。此後,「雲彩排」「雲練功」「雲考核」「雲發布」「雲導覽」「雲籤約」等更多元的在線藝術分享形式紛紛誕生,成為特殊時期最好的文化陪伴。傳統演藝曾與網際網路在線技術相隔甚遠,但卻通過這次意外的碰撞,經歷了從陌生到熟悉的認知過程。尤其是藉助直播經濟和新媒體技術的優勢,一批演藝IP、演員轉型成為新流量,他們「破圈」與觀眾垂直交流,提升藝術與生活之間的親密度。這些,正是國內演藝行業頂住疫情壓力的勇敢突圍。

  得益於及時有效的防控,2020年由春入夏之際,國內劇場紛紛迎來重啟。劇場上座率控制從30%到50%再到當下的75%,不斷調整的票版一路見證了國內演出市場復甦的奇蹟。讓市場冰消雪融的不僅是觀眾的熱情,在戲曲、話劇、音樂劇、舞劇中均誕生了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原創或經典搬演作品,其中不少是藝術家在劇場暫閉時期的醞釀與思索,圍繞著「抗疫題材」更是湧現了一批舞臺佳話。將時代英雄、時代風採納入創作主題,已經成為現實主義舞臺創作的主流。

  從恐慌性應對到冷靜探索,「雲演藝」的公益形態表現突出

  開拓演藝產品和演出經營的「在線市場」,並不肇始於去年年初的疫情。近年來,票務和品牌傳播在網絡平臺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但演藝內容直接上「雲」,卻是疫情發生後劇場藝術面臨較長時間「停頓」的一種應急反應,由此形成了一波市場的開發熱潮。

  2020年5月,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率先推出的抗疫題材劇《熱乾麵之味》,探索「先線上、後線下」的作品創作運營模式。在劇場仍未回歸之時,該劇先在B站上直播,吸引觀眾16.6萬人次,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交空間逐步回歸,再分別進行戶外高清直播演出與劇場正式演出。這種先於市場熱度的嘗試,無論從演出角度、還是技術與市場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戰。從技術支持到文本塑造,從選題孵化到傳播媒介,都是傳統劇場藝術較為陌生的領域。

  「雲端」觀劇的觀眾只需花費12元就能「解鎖」整場演出——這是上海保利城市劇院在去年夏天推出的「雲上音樂廳」系列產品。翟李朔天、金聖權、龔子棋等新生代音樂劇演員,接連上演線上線下同步呈現的音樂會,在行業內突破性地開啟了付費直播音樂會模式。一系列在線演藝產品的開發,讓國內創作者有了更加理性和清醒的判斷。業內人士發現,線上節目成本不低,雖然已漸漸形成了收入模式,但演藝行業仍需培養更有創新性的市場運作理念。目前對「雲端」產品的開發,在經歷了恐慌性應對後已經進入了冷靜期,第二甚至第三階段的探索也已出發。在網際網路的助推下,創作與觀眾之間產生全新的緊密聯繫和前所未有的深入互動已是不爭的事實。

  去年春天,上海市委宣傳部在全市發起「藝起前行」主題短視頻徵集活動,共徵集到2.2萬條短視頻,累計播放14億次。這項公益性的活動,不是上海各文藝院團藉助新媒體的一次單向展示,而是全民投入參與、和藝術的一次深度交互。上海越劇院一團的一場線上公益演唱會直播觀看人次高達170多萬,上海崑劇團、上海民族樂團等多家院團的藝術家和藝術從業者藉此成功「破圈」,成為疫情期間「危中尋機」的典範。其間,上海芭蕾舞團「戴口罩跳芭蕾」還上了一次全網熱搜,這是芭蕾藝術第一次完整地以單純的線上傳播成為「爆款」,這堂別出心裁的公開課,也成為全民藝術教育的創新案例。

  可以說,「雲上的藝術生活」是起於技術實現、最終轉向為內容生產思考的新形態。不難發現,當舞臺藝術不得不按下「暫停鍵」之時,全球多個演藝重鎮如倫敦西區、百老匯、愛丁堡、柏林等都開始持續輸出在線的演出產品,其中很多來自傳統演藝資源的積累。在中國,「雲演藝」的公益形態已經成型,並且呈現出健康積極、富有活力的一面。中國國家話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國家大劇院等推出的線上劇本朗讀會、線上新聞發布會等多元產品,在製造流量的同時更有質量的保證,深受歡迎。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接下來,全球將進入一場藝術資源和市場活力的比拼。

  本土原創迎來加速度,劇場文化不斷「破圈」發展外延

  「這樣一個夜晚,走出美琪,卻走不出繁花」……舞臺劇《繁花》日前舉行的第八輪演出再度收穫票房與口碑。觀眾頂風冒雨共赴「繁花」的長隊,成為上海冬日裡的溫暖畫面,也顯示出原創作品對演藝市場復甦的賦能。自劇場重啟、上座率逐漸恢復,一批經得起市場考驗的舞臺作品,在成功復演中屢屢創造一票難求的成績。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觀眾回歸文化演出生活的心情尤其迫切,在這波市場的「小陽春」中,正是這些高品質舞臺作品,扛起了復甦的旗幟。例如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保持一如既往的精湛水準,無論在何地,演員們大幕拉開就能上場。一些新人新作也表現搶眼,如原創音樂劇《悟空》、舞臺劇《深淵》等均在劇種的藝術呈現上有了新的突破。

  2020年,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提振本土演藝行業動能」的重要性,下半年起,國內演藝市場的「內循環」進入了良好的運行態勢,更多演藝機構加緊布局本土演藝賽道,包括「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演藝大世界·上海國際喜劇節」在內的一系列平臺正在加緊創作孵化、培育新人新作,扶持本土原創力量,為未來輸送更多優秀的中國舞臺精品。

  疫情後的重啟,再一次激發了全國文藝工作者「出發的力量」。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黨100周年兩大主題,在歌舞劇、民樂、京劇、滑稽戲、彩調劇、崑劇、川劇、話劇、歌劇等領域均有優秀的作品誕生。它們用藝術的語彙走進火熱的生活,展現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逐夢旅程。這些作品在上海「藝起前行」邀請展上的集結,彰顯了中國原創舞臺的自信風採,也贏得了觀眾的口碑。

  從技術「在線」到內容「破圈」,疫情下的國內演出行業在重啟之路上不斷探索發展新路徑,劇場文化早已突破了「劇場」的界限,進行著各種「跨界」,不斷「破圈」發展外延。演出屬性的劇院,如今在城市文化生活中的功能定位更加複合,產業破圈融合也鑄造了越來越多的都市新場景、新經濟。

  隨著各種演藝新空間、戶外新劇場的興起,鑄造了「第三生活空間」的新模式,辦公場所、消費生活、文化休閒之間的界限正在消弭,演藝市場迎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記者 童薇菁)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

相關焦點

  • 中國在線演藝探路人:內容、劇場、技術、平臺,這樣玩才對!| 2020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發展峰會
    作為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百老匯也受此次疫情影響嚴重,「關門」到「繼續停演」,背後的種種決策與應對,再到國內劇院的「開」還是「不開」,於整個演藝行業來看,值得我們一同來探討。 此次峰會匯聚了國內外在線演藝產業鏈各環節的頂尖企業代表,各家機構代表將從不同維度圍繞「在線演藝」這一主題發表演講。
  • 在線演藝的未來在哪裡?2020「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發展峰會開幕
    峰會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指導,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上海市黃浦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邀請了多家演藝行業的領軍機構,上海大劇院、開心麻花、摩登天空、笑果文化、螞蟻集團、愛奇藝、快手、貓眼娛樂等在內的20餘家國內著名機構,以及來自美國百老匯、倫敦西區、馬來西亞的知名演藝公司和機構同聚一堂,全程採取「現場+錄播+直播」結合的形式,帶動場內線下和和場外線上觀眾參與到本次議題的探討中
  • 北京京華華視教育科技:破局—在線職教在疫情下的困境與機遇
    北京京華華視教育科技:破局—在線職教在疫情下的困境與機遇   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讓K12體系在線教育公司一時間成了香餑餑,2020年
  • 疫情之後,在線「雲」演藝是否還能持續免費?
    國家大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保利劇院、北演演藝、央華文化等單位,都將自己的經典演出放到網絡上免費播放,一些劇場和演出單位通過免費在線直播的方式呈現給觀眾「雲演出」,很多網友也將自己收集、整理的演出資料放到網絡上供大家欣賞和分享……這些豐富的在線演藝內容讓無法去劇場的觀眾感到欣喜和安慰,同時也讓重創中的演藝行業依然保持著活力,並且催生出新的希望
  • 草莓音樂節到宅草莓,吐槽大會到笑果工廠,在線演藝如何發展
    草莓音樂節如何在疫情期間轉型成線上「宅草莓」?擁有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知名網綜IP的笑果文化為何開出上海新天地線下體驗店?近日,2020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發展峰會在上海大劇院舉行,「演藝大世界在線演藝聯盟」在現場成立。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黃浦區獲悉,聯盟由演藝大世界攜手多家在線演藝相關機構共同發起。
  • 盤點2020 | 疫情之年演藝行業的靚麗風景線
    「雲演藝」的功能也從疫情初期的「鼓舞士氣、擺脫絕望」,發展到了「培養觀眾、宣傳造勢」,甚至有些案例已經成功的在在線模式方面進行了初步的升級迭代,開啟的盈利模式。 1. 去年2月7日開始,5天時間緊急孵化,一大部分的內容是2019年線下草莓音樂節的歷史的視頻版權剪輯和重新編排。反應速度算得上首屈一指,播出效果也非常振奮人心,超過100萬人次觀看了直播,單日最高在線人數達到49萬條,單日最高彈幕數近10萬條。 2.
  • 當音樂盛典從線下「複製」到線上 傳統娛樂的「雲演藝」時代是否到來?
    7月中旬,有著「流量天花板」之稱的TFBOYS舉行了7周年演唱會,因疫情原因,演唱會在線上舉行。這場備受矚目的演出與之前所有的線上演出不同的是,它按照3檔不同價位的門票出售,成為國內首場大型付費「雲演出」。雖然受到「錄播」質疑和票價上的批評,但為演唱會買單的粉絲依然超過了一百萬,立即打破了此前韓國「雲演出」線上付費的世界紀錄。
  • 開心麻花首推直播秀:視頻時代,喜劇如何在線上「破圈」?
    「破圈」?昨日,開心麻花推出的國內首檔喜劇直播秀《請您笑納》在滬舉行分享會,與圈內外同仁共同商討「視頻時代下,品牌娛樂營銷的破圈之道」。  疫情之下,娛樂營銷也面臨升級和改變。正陽公關創始人兼CEO賈大宇在主題論壇中說道:「娛樂營銷需要專業和細化的分工,內容創造公司和整合營銷公司都需要找專業的團隊。」新世相聯合創始人汪再興則表示:「做好的內容,觸達當代年輕人關心的話題,是開心麻花和新世相存在的意義,內容公司未來將與品牌進行全鏈條式的內容共創。」
  • 從賺吆喝到賺收入,劇場在線上還能做什麼?
    這場名為「新物種奇襲」的帶貨直播,第一次嘗試在線上把演出內容和商業品牌進行了「嫁接」,這場直播也幾乎製作了一個符合藝術調性的全新作品。直播不僅帶來了在線觀看人數超過百萬的數據,也為《不眠之夜》帶來了不菲的收入。這也讓疫情期間不得不停演的這一項目獲得了很好的資金補充。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助理趙晨琳說,此前,集團旗下的很多演出都嘗試過和品牌合作,獲得了票房以外最重要的收入。
  • 旅遊業等待真正重啟 OTA從線上打到線下正在變重
    如果說在線旅遊服務行業為傳統的旅遊行業開創了一種相對之下輕資產的運營路徑,那麼在包括移動網際網路在內信息技術發展到新階段、並開始與諸多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大趨勢之下,在線旅遊服務企業
  • 「狠人」齊聚,重啟2020!
    即將過去的2020年曾經被按下暫停鍵,一場突入其來的疫情席捲了整個文娛行業。但暫停也不是一件全然的壞事。在歷經了幾年的高速運轉之後,影視行業早已經到了重啟的邊緣。這一年沒有最好的開始,但卻在重啟之中煥發生機。「重啟·2020毒眸文娛大會」便是2020重啟的見證者。
  • 新形勢下廣州大劇院探索藝術新道路 提振演藝市場復甦信心
    隨後6月25、27、28日,歌劇廳也將在歌劇《馬可·波羅》的復演中重啟,這將是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第一部在劇場復演的歌劇,它更標誌著廣州大劇院全面回歸廣州市民的文藝生活。據悉,廣州大劇院藝術教育活動以及藝術培訓課程也於6月初陸續啟動,已有不少市民走進劇場。
  • 《FGO》破圈:內容化遊戲如何尋找大眾共振
    對二次元內容產品來說,通過尋找二次元與大眾文化的結合點,創造圈層內外都能共鳴和認可的新內容,是一條破圈的通用路徑。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並非所有二次元產品都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❸B站商業化加速背後,二次元遊戲的破圈合力 過去一年,「破圈」可以說是bilibili遊戲的關鍵詞。此前B站首次舉辦的跨年晚會就是一次綜合性的破圈探索。據了解,在策劃節目時,B站就特別提出了要有多次元的碰撞,把晚會覆蓋到不同的人群中去。
  • 大屏經典節目「技術破圈」新玩法:《開講啦》如何讓「錄播」變...
    新傳播時代,白熱化的競爭市場激發了內容的井噴,也帶給創作者巨大的創新壓力。如果想增強自身的傳播聲量,就需要化壓力為動力,探索新的「道術」。對於傳統媒體來說,這個過程不僅需要完成自我的顛覆與重塑,更需要瞄準切口、找對載體、完成「破圈」。
  • 綜藝植入、明星代言 在線教育的漫漫「破圈」路
    而在晚會之外,冠名綜藝、節目植入、找明星代言都已成為他們破圈營銷的重要打法。爭搶衛視晚會贊助被網友戲稱為「人間清醒」的大張偉曾說:「破圈就是上晚會。」儘管這一發言針對當時參加綜藝節目的中國樂隊而出,但擁有大量流量和高認可度的晚會無疑是最快建立知名度的通道之一。
  • 周杰倫直播首秀,快手內容破圈
    雙方的合作,可以幫助快手破圈,獲取更多不同層區的用戶的認同。簡而言之,爭取到了周杰倫,就是爭取到了更多的流量。雙向選擇實際上,在周杰倫之前,在快手上靠視頻內容爆紅出圈的的明星,已不少見。以黃渤為例,疫情期間,他堅持以讀私信的更新方式為抗疫前線打氣,贏得了普遍好評。快手也需要明星的加入,讓自己的內容生態更加的多元。
  • 書香味換成了平板味 疫情催化下51Talk等在線平臺前景幾何
    然而,事實卻表現得出人意料,教師們轉型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強烈的"不適應症",學生們也由對新模式的興奮,到對效果的吐糟,最終發出"盡信師不如無師"的哀嚎。學霸開始選擇性聽課,重點自律自學,學渣開始被窩打卡,一夢至日上三竿。在疫情環境下,教育沒有向預定的方向良性發展,必然是忽略了一些關鍵因素。
  • 經濟日報:「雲演藝」從應急之舉變超級舞臺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雲演藝」從應急之舉變超級舞臺如果說「重啟」是線下演藝市場的關鍵詞,那麼,2020年線上演出則可用海量擴容來形容。線上線下共生發展成為2020年演藝市場最令人矚目的變化。然而,幾天之後,電影製作方發布公告:受疫情影響,電影無限期延後上映。一年之前,這種斷崖式巨變影響了整個文化娛樂業,線下演出紛紛告停。為解燃眉之急,線上演出成為疫情之下的首選,承擔起了聚攏觀眾、減輕機構運營壓力、豐富演藝市場的功能。如今包括電影《緊急救援》在內的各路大片已經重新回到影院公映,眾多演出機構也開始再度登臺演出。
  •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在線下...
    疫情以來線下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為什麼是它?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秦交鋒、關桂峰、張千千、吉寧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即將在北京舉辦,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在線下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特殊背景下為什麼要舉辦這場高規格的國際經貿活動?有哪些看點值得關注?
  • 線上線下齊步,總監直播帶貨,愛樂以一曲「春之祭」重啟音樂季
    這是樂團因疫情原因,歷經五個多月共計155天停擺後,重啟首場音樂季演出。由樂團藝術總監張藝執棒呈現中國臺灣作曲家陳樹熙的《桐花組曲》,帕格尼尼《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和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小提琴獨奏為黃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