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會計眼中,每年六七月的「五險一金」申報是件頭疼事。幾乎一樣的信息過去要跑幾個部門,但今年只需網上一次合併申報,剩下的事交給人力社保部門,把數據直接傳遞給稅務、醫保、公積金部門。
「五險一金」合併申報正是「北京版營商條例」的一條新規。伴隨著《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4月底實施,一批改革舉措上升到法制層面固化下來,也搭起北京營商立法的「四梁八柱」。市發改委昨天介紹,北京版營商條例共有82項配套政策,截至目前已經陸續出臺58項。
58項營商配套政策出臺
在北京版營商條例中,有關「五險一金」合併申報一事只有20多個字。但現實操作中卻牽扯人力、稅務、醫保、公積金等多個部門,更涉及大批職工的切身利益,稍有差池影響巨大。
「幾個部門反覆協商很多次,尋找最方便、最有效的合併申報方式。」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最終,為了簡化辦理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合併申報統一入口、標準、口徑,讓數據跑腿代替企業奔波。
這是《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從紙面落地執行的縮影。為落實好《條例》提出的改革要求,本市同步梳理出《條例》配套政策措施82項,其中需新出臺配套政策措施58項。截至目前,算上新出臺的34項和此前已固化現有經驗或已出臺政策的24項,共有58項政策落地,其它政策也在加快制定。
新政之下,企業和老百姓享受的「福利」不只有「五險一金」合併申報:企業建設小型工程項目需要接入市政公用設施,供水等市政公用企業實現上門免費服務;老百姓不出家門在手機上就能免費獲取法人或非法人組織的不動產權屬信息、自然狀況信息、是否存在權利負擔等關鍵信息;房山、通州等率先嘗鮮「線下證照聯辦」,企業一申請,多部門並聯辦理……
與此同時,諸多改革也在過去兩年的基礎上繼續向前一步。企業開辦已經精簡為1個環節、1天辦理,但今年採取告知承諾方式辦理登記,最快10分鐘內完成營業執照申請;小微企業低壓接電時間由2019年的15天進一步壓縮至10天;社會投資低風險工程審批流程適用範圍由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擴大至1萬平方米,辦理時間壓縮至17天。
「政策要出臺,更要兌現,讓企業實實在在享受改革成果。」市發改委這位負責人說,本市將細化政策執行標準,政策出臺時同步配套公開執行標準、流程、措施,同步做好政策執行人員培訓,確保政策執行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疫情之下營商改革更發力
從確權申請到融資到帳只用了15個工作日,銀行競相提供更優惠的利率……疫情之下,海澱科創企業易正系統集成有限公司負責人遇到了「不敢想像的事」,在多家金融機構的支持下,他迅速收到一筆200萬元的融資,「滿血」復工復產。
如此高效源於「北京市供應鏈債權債務確權融資平臺」。「參與政府採購和國企採購的中小微企業,有時會面臨回款不及時、經營成本增加等問題,特別是近期受疫情衝擊。」平臺負責人介紹,該平臺提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合同、應收帳款確權證明,支持中小微企業獲得確權證明後在線發起融資需求,並聯合金融機構上線「確權貸」產品。
疫情之下更考驗北京營商改革能否見真章。這其中,「錢」的問題最緊要。
從上個月開始,在市、區兩級政務服務大廳裡增加了一個特殊的辦事窗口——中小微企業減免房租申請窗口。企業提交一個申請,後續繁瑣的手續有工作人員辦理。截至6月22日,這個窗口累計辦理完成454件,減免租金3144萬元。
這也是疫情期間北京為企業減負的「窗口」。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市區國有企業為中小微企業減免房屋租金39.3億元,其他各類主體減免房屋租金24億元;本市向4.2萬家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26億元、惠及433.5萬人;2至5月,階段性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和降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為企業減負476億元。
市發改委介紹,今年還將健全對小微企業擔保代償資金的補貼機制,加大融資擔保機構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完善市確權中心機制,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對中小微企業應收帳款確權,力爭中小微企業全年應收帳款融資超過300億元。
全鏈條服務企業復工復產
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難題不少,本市為此搭建了全鏈條的快速響應機制。
自從12345熱線增設企業服務功能,一般訴求類和投訴舉報類事項實行7天內辦結答覆,接到來電3.5萬件已全部解決;全市政府網站統一互動交流平臺上,今年以來共收到網民留言3.6萬條,按時辦理率達到100%。按照計劃,今年還將繼續優化企業服務熱線,提供政策諮詢、訴求受理、辦理、督辦、反饋、回訪、評價全鏈條服務。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通過12345熱線等多種渠道反映融資需求,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協調解決,已經推動金融機構向3.6萬家企業融資3000多億元。
電話的另一邊,政務服務也更加高效。本市行政審批事項由2018年的2298項壓減至目前的1121項,精簡比例達到51%;針對讓人頭疼的各類證明,已經分6批取消292項,目前本市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公共服務企業、社會組織設定的證明已全部取消;358項中介服務事項分4批清理壓減至97項,精簡比例達到73%;市、區兩級精簡辦事申請材料21886份,精簡比例達到60%;按照法定時限辦理一件政務服務事項的平均時間由原來的23個工作日壓減至9個工作日,壓減比例達到60%;市級行政許可事項平均跑動次數從1.5次壓減至0.3次以下,965個事項實現全程網辦。
「今年還將聚焦復工復產政策,在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和網上大廳設立政策兌現窗口,實行『一次申報、一次受理、一次兌現』。」這位負責人說,同時還將加強監督落實,推行營商環境「社會監督員」和政務服務「體檢員」機制,及時發現政策執行中的問題,督促有關部門整改落實。
來源 北京日報 | 記者 曹政
編輯 高晨晨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