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電影無論看多少次都讓人魂牽夢繞,《卡羅爾》就是這樣。
電影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鹽的代價》,原著小說在美國社會反響很大,它是第一部結局不那麼灰暗的LGBT小說,很多讀者受到鼓舞。
託德·海因斯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界最重要最另類的導演之一,他用鏡頭將人們帶回50年代的美國,不僅僅聚焦女性情感,更將視角擴展到了宏大的時代背景和整個社會環境,在男性視角下這樣細膩溫柔和不帶偏見的表達尤為珍貴,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託德是gay的原因。
託德一雙慧眼選擇了凱特·布蘭切特和魯妮·瑪拉擔綱,簡直是為兩人量身製作,凱特與卡羅爾的優雅大氣渾然天成,魯尼把一個少女從純真懵懂慢慢成長的過程演繹的絲絲入扣,兩個完全不同氣質的人在一起卻相得益彰,充滿美式的激情,卻不缺乏細膩。
這部電影毫無疑問是奧斯卡遺珠。
五年過去了,這對CP仍然為人津津樂道,魯尼也直言自己十三歲時就喜歡凱特,也是因為喜歡凱特選擇了演員為職業。雖然大魔王撩妹無數,後宮萬千,但官配非麻辣小兔莫屬,迷妹心中從看完《卡羅爾》就蓋上了鋼印,不是般配,是絕配。
託德有其獨特的審美。整部電影的拍攝大量的利用了窗戶和鏡子的鏡像呈現手法,展現人物的內在衝突和複雜的心理糾葛。電影的開場和結尾完美呼應,以隧道中的蒙太奇將觀眾從現實帶到夢中,觀眾也跟著人物進入回憶,經歷她們的愛情。
特瑞斯在百貨公司的玩具櫃檯上班,有個莫名其妙的男朋友,少女的心還未被打開,在平淡乏味的生活中得過且過。卡羅爾是一名中年貴婦,有優渥的生活,體面的家庭,乖巧的女兒,表面和平背後的辛酸和孤獨,也只有卡羅爾知道。因為一份聖誕禮物,原本不同世界的兩個人宿命般的聯結在一起。
就像《卡薩布蘭卡》一樣,世界上那麼多商場,偏偏在那天,穿著貂皮大衣的卡羅爾走進了特瑞斯工作的商場,像是一道光在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照亮了特瑞斯;熱鬧嘈雜的百貨商店裡人來人往,偏偏特瑞斯穿過人群看見了卡羅爾,就是這一眼讓她再也無暇他顧。
她們是命中注定的。
傳奇般的愛情總是在不經意時開始。卡羅爾買了特瑞斯推薦的小火車作為給女兒的聖誕禮物,但火車送到家卻是卡羅爾在孤寂的夜晚端著酒杯打開開關,望著它出神。特瑞斯每天被「困」在無聊的櫃檯裡,奔跑的小火車是她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卡羅爾被困在看似華麗的婚姻裡,奔跑的小火車是她對去除枷鎖的嚮往。可是火車要無法離開軌道向前,註定個體也受限於社會的條框。
因為遺忘的手套,她們有了第一次約會。卡羅爾舉手投足散發著讓人無法抵擋的魅力,當談論是否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特瑞斯說她連午餐該點什麼都不知道時,卡羅爾停頓了一下,她自己就是在對愛情對人生毫無所知的情況下,和大多數人一樣,和門當戶對的人結婚生子。
What a strange girl you are, flung out of space.卡羅爾看著對面的女孩,第一次說。
卡羅爾試著邀請面前這個奇怪的女孩去家裡做客,問她願不願意,特瑞斯毫不猶豫的說yes。
特瑞斯坐上了卡羅爾的車,車裡放著《YOU BELONG TO ME 》,已經暗示了她們之間。在原著裡,通過隧道時,特瑞斯心裡就在想,希望此刻發生一場車禍,她和卡羅爾死在一起。
在路上,特瑞斯第一次用相機拍下了卡羅爾,晚餐後特瑞斯為卡羅爾彈琴,卡羅爾站在她身後,雙手放在特瑞斯肩頭,氣氛第一次曖昧了起來,特瑞斯用琴聲掩飾了內心的波動。
得知特瑞斯喜歡攝影,卡羅爾鼓勵她不浪費才華去追求夢想,並買了最好的相機送給她,後來特瑞斯能離開百貨公司進入時代雜誌工作,都是卡羅爾成就了她,改變了她的人生。
卡羅爾的丈夫哈吉突然的出現打破了這個靜謐的夜晚,電影第一次出現了爭吵。心煩意亂的卡羅爾讓特瑞斯離開,離開的火車上,特瑞斯望著窗外獨自流淚,這淚水裡不僅僅是卡羅爾讓她離開的委屈,更多的是自己無法為卡羅爾做什麼的無奈和自責。
電影裡從車窗的視角看到特瑞斯到家,卡羅爾的電話打了進來,那個坐在車裡的人應該是艾比。卡羅爾向特瑞斯道歉,並有了傾訴的欲望。這麼多年來,除了家庭,卡羅爾只有艾比一個朋友,除此之外沒有別人,她是多麼的孤獨。
原來卡羅爾和丈夫正在辦理離婚,唯一的爭執只有女兒的撫養權。
她什麼都不在乎,唯一愛的就是這個長的跟她很像的小姑娘。
哈吉是個精明的生意人,知道卡羅爾的弱點在哪裡,用卡羅爾與好友艾比之間的往事作為證據用法律所謂的「道德條款」向卡羅爾施壓,試圖逼迫她就範。(電影將卡羅爾與艾比之間詮釋為了知己,儘管她們確實發生過什麼,小說裡的艾比愛了卡羅爾一輩子。)
卡羅爾不會妥協。
再強大的人也有脆弱的時候,卡羅爾第一次在特瑞斯面前落淚。距離開庭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她邀請特瑞斯一起旅行,問她願不願意,特瑞斯特別認真的說,yes,yes I do。因為自己可以終於為卡羅爾做點什麼,特瑞斯笑了。
因為執意要和卡羅爾去旅行,一向順從的特瑞斯和男朋友進行激烈的爭吵,這一次特瑞斯不再退讓,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
色彩在電影裡常常有隱喻的意味,紅色的衝擊性最為巨大。旅行之前,紅色多出現在卡羅爾身上,而踏上這段旅行之後,特瑞斯從茫然變得堅定,她的身上開始有了紅色。
兩個人在旅行中情感也持續發酵,住在套房的那個晚上,她們偶爾的親近,第二次有了濃烈的曖昧,但特瑞斯又一次的迴避了,夜裡看著對面熟睡的卡羅爾,她的內心依然激蕩,黑夜裡她確認她愛上了卡羅爾。
在滑鐵盧的那個夜晚,她們的激情終於燃燒了起來,從鏡子裡看到特瑞斯的眼神裡充滿著毅然決然的堅定,反而卡羅爾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喝了一大口酒之後,才吻了特瑞斯。
My angle ,flung out of space.卡羅爾看著懷裡的愛人,第二次說。
片刻的歡愉卻迎來巨大的風浪,她們不知道身邊多了雙邪惡的眼睛。
她們的情事被哈吉僱傭的偵探做成錄影帶寄到紐約作為呈堂證供,哈吉要讓卡羅爾失去一切。
卡羅爾用槍指著偵探,卻已經無法挽回,槍裡的沒了子彈讓她更加憤怒和絕望,特瑞斯第一次發現卡羅爾的行李箱裡有槍時很驚訝,她其實是那麼的想保護卡羅爾。可能是她拿走了子彈,也可能是本來就沒有。
我猜導演是用槍來暗示女性出行可能遭遇的危險。
當看見卡羅爾在需要別人的時候,只有求助艾比,特瑞斯的內心充滿了挫敗感,甚至有些嫉妒。
她覺得自己給卡羅爾帶來這樣大的麻煩,都是自己的錯。卡羅爾一邊開車,一邊舒緩自己的心情,一邊安慰流淚內疚的特瑞斯。
她卻堅定決然的說,我心甘情願的接受你帶給我的一切。
這就是卡羅爾啊,敢於放棄優渥的生活,放棄撫養權,去和一個19歲女孩子相愛的卡羅爾,況且她做這些決定的時候並沒有把握特瑞斯會等她。那是怎樣的魄力?
卡羅爾留下一封信走了,特瑞斯狼狽的回到了她的現實裡。
她愛她,她想她,她卻不能和她有任何聯繫。只能在卡羅爾掛掉電話時說I miss you.
特瑞斯不知道的是,卡羅爾正承受著她無法想像的痛苦。
特瑞斯不知道的是,卡羅爾有多崩潰和無助。
特瑞斯不知道的是,卡羅爾有多麼愛她。
世界上,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當去往法院的路上卡羅爾在計程車上看到了特瑞斯,滿眼熱切,那一刻她再也無法抑制自己,也不願在抑制自己的天性。抑制天性是人的一種基本墮落。
愛情就是愛情,無關任何,甚至超越生死,可是在世俗禁錮下,兩個女人之間的愛情要放棄多少才得以過上最普通的生活。
法律又何時才能給予性少數人群公正的對待。
當再次重逢時,特瑞斯卻對卡羅爾說了No,她第一次對卡羅爾說,她還在生氣,生氣當日卡羅爾的離開,明明從見到卡羅爾時就已融化,眼神卻那麼咄咄逼人,在聽到卡羅爾說了I LOVE YOU時胸口劇烈起伏,心都要跳出來了,嘴巴還倔強的說,No.
她才十九歲嘛,還是個孩子,是卡羅爾一直寵愛的孩子,卡羅爾願意為她做任何能讓她幸福的事。
最後,無法割捨對方的她們相互注視,那一眼百轉千回,盪氣迴腸。
卡羅爾嘴角微微牽動,一切盡在不言中。
她們相愛,春天來了。
初見時,命運讓卡羅爾走向特瑞斯。
重逢後,愛情讓特瑞斯走向卡羅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