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史上最佳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要麼汲汲於生,要麼碌碌於死

2021-02-19 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今年是《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影片於9月22日陸續在北美部分影院重映。

重溫經典,《肖申克的救贖》所講的,不光是安迪、瑞德和老布的故事,可能也是你我的故事。它點破了人生的殘酷真相,讓我們重新思考生活,又告訴我們要充滿希望,永不放棄。它把沉悶乏味的生活剖開了給你看,又告訴你生活之外還有遠方,還有夢一般藍的太平洋。儘管生活艱難,但我們仍有選擇。

來 源丨粥左羅(ID:fangdushe520)

作 者丨文七君

1994年9月,《肖申克的救贖》上映,票房慘澹,雖在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得到7項提名,但最終一無所獲,不過這不影響它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影史最佳。

它是IMDb 《史上250部最佳影片》和豆瓣電影排行榜的雙料第一名。

今年是《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25年來,它在影迷心中的口碑節節飆升,贏得了大量鐵粉,從未被時間抹去光輝。 

前天晚上我在家重溫了這部電影,多年前那些曾打動我的片段,如今更讓我感同身受。

《肖申克的救贖》所講的,不光是安迪、瑞德和老布的故事,可能也是你我的故事。

 成年人的世界裡

每個人都在制度下畫地為牢

肖申克監獄裡有位圖書管理員老布,他每天把監獄裡的書擺到推車上,每天推車去牢門口分發圖書。

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這個工作,就這麼在獄中過了五十年。 

有一天他終於得到了假釋的通知,獲得了自由。通知下達時,他卻整個人都慌了。

他劫持了獄友,希望因此獲罪,重回監獄。 

抗爭無效。

他還是被假釋了,離開了監獄。 

五十年後的世界變化太快,令他咂舌。

路上到處都是汽車,他走路跌跌撞撞,差點被車撞到。 

他有關節炎,做事緩慢,工作力不從心,無法與人合群。


他非常孤獨,只能去公園喂喂鴿子。他入睡困難,夜裡常常從噩夢中驚醒,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     

他寫信給從前的獄友們,說希望能夠用槍打劫,好被送返監獄繼續過從前的日子。

他把監獄當作自己的家。 

他與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格格不入。 

面對撲面而來的變化,他每天活在恐懼之中,喪失了生存下去的信心。他收拾好行李,穿戴整齊,在房間裡自殺了。              

五十年來的牢獄生活已經使老布徹底地體制化。

出了監獄,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和人,他失去了生存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他在牢獄之外有了人身自由,但心靈的自由早已被監獄扼殺,他早就沒有了屬於自我的世界。        

《哈姆雷特》裡說,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監獄,裡面有很多地牢。 

生活就是每個人最大的監獄,我們被現實和命運囚禁在生活中。

我們大多數人,都過著老布在監獄裡一樣的生活。我們在家和公司之間,麻木地兩點一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經營著工作和生活。只有深夜下班、周末時分,也許才能有一點放風的時間。 

我們也像影片裡的大多數犯人一樣,沒有好好想過逃離這樣的生活。 

甚至日子久了,我們也都安之若素:

每個人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

像老布只能在監獄裡找到安全感一樣,生活的監獄也帶給我們安全感。

 「起初,你恨之入骨;然後,你對它習以為常;時間久了,你變得無比依賴這裡。那就是被體制化了。」

一開始你叛逆不羈,到處碰壁,碰得頭破血流;

後來你學乖了,假裝順從合群,假裝世故成熟;

再後來你真的認命了,變成了烏合之眾;

到了最後,你開始依靠體制,離不開體制。


面具戴了太久,就會長在臉上。

你再也不想,也沒有能力去為生命做出改變了。        

我們每天在鬧鐘的驅趕下起床,拖著沉重的軀殼擠上擁擠的地鐵,漫無目的地刷著手機玩著遊戲,匆匆忙忙地打卡上班,帶著疲倦不堪的身體打卡下班。

我們在辦公室裡學會假笑,在人際交往中學著合群;

我們忙著追名逐利,已經忘了最初的熱愛; 

我們一天到晚忙得團團轉,終日囿於柴米油鹽; 

我們變得越來越聽話,越來越隨大流,我們開始討好周圍的人和事;

 …… 

對不喜歡的生活妥協,放棄理想的堅持,依從別人的規定生活,疏懶於思考,這就是生活的體制化,是我們一次次的妥協。

像影片裡的所有角色一樣,現實中的我們,誰不是在生活的牢籠之中呢?

牢獄之內 VS 牢獄之外

要確定的安穩,還是要不確定的自由

老布在獲得自由後自殺,瑞德說了這麼一番話:

 「老布沒有瘋,他只是被體制化了。他坐了五十年牢,成了井底之蛙。他念過書,在獄中有地位,出獄就成了廢人。雙手犯關節炎的囚徒,想向圖書館借書都會被拒絕。」 

他懂老布。 

瑞德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懂得察言觀色,左右逢迎。他在肖申克監獄裡混得很好,獄警們不會找他的麻煩,犯人們的需求他也能全部滿足。 

在肖申克監獄呆了三十年,他早就洞悉了這裡生活的本質:

 「在肖申克,希望是個危險的東西,它會讓你痛不欲生。在這裡,你絕不能擁有任何希望。」

如果沒有安迪出現,瑞德多半也會在假釋後選擇自殺。

三十多年來,他同老布一樣,淪陷在失去自由的環境中,連上個廁所都得打報告。

以至於出獄後,如果不向主管申請批准的話,他連廁所都不敢去上。               

人之所以容易被體制化,是因為體制化帶來了確定的安穩,安穩帶來了所謂的安全感。 

牢獄之外當然是廣闊的天地,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有不確定性帶來的危險。


對於老布和瑞德來說,街上飛馳的汽車,比牢獄裡的警棍還可怕;超市裡嘲笑他們工作慢的同事,比牢獄裡的犯人還危險。

魯迅先生說過:

 「若要想不危險,我倒曾經發現了一個很合適的地方。這地方,就是牢獄。人坐在監牢裡,便不至於再搗亂……也不怕盜劫,到牢獄裡去搶東西的強盜,是從來沒有的。坐監是實在最安穩。但是,坐監卻獨獨缺少一件事,這就是自由。」

想要安安穩穩過一生,就必然要失去自由,過一輩子從二十歲就能看到八十歲的人生;想要自由自在放飛自我,總要經歷風雨,甚至風險。 

瑞德按部就班地在監獄裡生活了三十多年,他早就失去鬥志和希望,變得習慣和麻木。

但是安迪終究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他,喚起來他藏在內心深處對自由的渴望。


影片中有一幕,獄友們幹完修繕屋頂的活後,安迪給大家爭取來了啤酒。

所有人都在屋頂上坐著歇息,大家笑著鬧著,喝著冰啤酒。

「陽光灑肩頭,仿佛自由人,我們就像造物主一樣自在。」

三十年來,即使瑞德早已認命,但是他心底仍然渴望自由。 

在監獄的廣播室裡,安迪給所有獄友播放了《費加羅的婚禮》。

當音樂飄向監獄的每個角落,每個人都靜止了,沉醉在這天籟之音裡。

「這些聲音直插雲霄,飛得比任何一個人敢想的夢還要遙遠。就像一些美麗的鳥兒撲扇著翅膀來到了這個牢籠,讓那些牆壁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在那一剎那,肖申克監獄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自由。」

自由不在外面,而在自己心裡。

心若不自由,處處都是牢籠。

安迪還在牢獄裡時告訴瑞德,等他出獄了,他要去太平洋邊上的一個小地方——芝華塔尼歐。

瑞德卻說自己已經像老布一樣被體制化了,太平洋大到令他心裡發毛。 

彼時的瑞德,對未來充滿恐懼,對自由也不抱任何幻想。

在影片的最後,瑞德終於獲得了假釋,他想起來安迪曾讓他去找一塊奇石。

於是他坐上了開往遠方的汽車,去兌現他對安迪的承諾。


這時的瑞德坐在車上,迎著溫暖的陽光,吹著自由的風,他激動地想:

他對未來燃起了希望,他希望能成功越過邊界,他希望能與老友握握手,他希望太平洋如夢中一般藍。

他依照著安迪的指示,走了很長很長的路,走得汗流浹背氣喘籲籲,終於在石牆下找到了安迪留下的一封信。

循著昔年老友的足跡,在安靜如詩的田園石牆下,瑞德哪是在讀一封老友的舊信呢? 

他是在讀生命的意義,人生的歸宿。 

貪圖安穩就沒有自由,想要自由就總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而至於走哪條路更好?他已經想明白: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這封辭職信曾經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只是簡簡單單的十個字而已,為什麼牽動了千萬人的心? 

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安於平庸之外的另一種可能。 

就像鳥籠裡關不住鷹,生活的牢籠關不住一顆想要自由的心。

自由也許現在看來遙不可及。但是就像安迪在信中告訴瑞德的一樣:

如果你已經走了這麼遠的路,也許你還可以再往前走一點。 

只要你不放棄,前方就有希望和自由。 

汲汲於生 VS 碌碌於死

放棄很容易,堅持才是最酷的事


在影片中,安迪說:

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我們大多數人忙著追逐名利,被名利所桎梏;忙著柴米油鹽,被生活困住。

只有一部分人像安迪一樣,堅定、決絕、勇敢、頑強,永不放棄夢想和希望。 

安迪入獄後沒多久,便表現出與眾不同:

儘管身處牢獄,安迪總是像在無人之境中自由行走。他傲骨錚錚,從不屈從於任何人的淫威。

剛入監獄時,他常常遭受毒打欺負,但他從不屈服,拼盡全力反擊; 

他為了給監獄增加藏書、建圖書館,堅持給政府寫信請求撥款,一寫就是六年; 

他徹夜無眠地用一把小錘子在牆上挖越獄的洞,一挖就是十九年; 

殘酷無情的典獄長早就告訴他「把信仰交給上帝,把你的賤命交給我」,只要他一抗爭,就把他關一個月的禁閉,他也從不屈服。

安迪因擅自廣播音樂被關禁閉時,瑞德告訴他音樂在牢裡沒有意義。

瑞德放棄了吹口琴的興趣,其實就是喪失了生活的希望。

「就是在牢裡才有意義,有音樂你才不會忘記:在你的心裡,有這石牆關不住的東西 —— 希望。」

他沒有被牢獄體制化,靠的正是嚮往自由的信念,是對希望的堅持。

偷偷播放《費加羅的婚禮》時,安迪把自己反鎖在廣播室內,半躺在座椅裡,安靜地聽著曲子。 

此時,門外典獄長在歇斯底裡地威脅他,獄警馬上就要用警棍打碎玻璃奪門而入,安迪依然不為所動。


那一刻,他是自由的。

在監獄的十九年來,安迪從未放棄過希望,再堅固的高牆也困不住他。

安迪不僅自己堅持相信希望,也在不斷地感動獄友,讓他們不要放棄。

他為獄友們爭得啤酒,他把破敗的牢房改造成乾淨的圖書館,他教願意悔改的人學問知識,他鼓勵年輕人上進求取學歷,他送給瑞德一個口琴,希望瑞德重拾愛好。


影片的結尾,安迪在信中告訴瑞德: 

「希望是件美好的事,也許是人間至美,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正是安迪給的希望,讓瑞德走上了與老布不一樣的道路。

如果說老布和瑞德是現實中的我們,那麼安迪就是理想中的我們。 

有些人像老布一樣,徹底地被體制化,放棄希望。

有些人像瑞德一樣,雖然被體制化,但是仍有一顆騷動的心,渴望著自由,只是缺乏勇氣和堅持。

也有人像安迪一樣,頑強地堅持自己的夢想,甘願為夢想付出任何代價。

放棄很容易,堅持才是最酷的事。 

要麼汲汲於生,要麼碌碌於死。

老布選擇碌碌於死的那條路,只有他死前在冰冷的柱子上刻下的那句「布魯斯曾經來過」,證明他曾經活過。 

安迪選擇汲汲於生的那條路,他救贖了自己和瑞德,也給我們每個人帶來了希望。 

儘管生活混沌,但是我們都想像安迪一樣,懷揣著希望和恆心,用自己的能力,走出人生的另一個天地,給生命來一次人人稱羨的大反轉。 

《基督山伯爵》裡有這麼一句話: 

在這世上,有些信念,可以打破層層高牆,它叫做堅持。 

在我們心裡,有個地方,是無法被鎖住的,它叫做希望。

為什麼《肖申克的救贖》會成為影史第一?我們到底喜歡它什麼? 

我想,每一個在生活牢籠中心存希望的人,都會喜歡上這部電影。它陪著億萬人度過了無數生命中難過甚至絕望的日子。


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影迷心中的希望之光。


在網上,影迷們是這樣形容這部電影的:

「就像一個朋友,在我失落的時候跟我說話,把我扶起來。」

「它讓我度過了生命中一段非常低落的時期。」


「當我所愛的人去世時,它幫助我堅持了下來。」


「因為它,我放棄了自殺,意識到我可以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 

肖申克監獄裡面的囚犯,是我們現實社會的眾生相。

不妥協、永遠充滿希望的安迪,深諳生存技巧、小心謹慎的瑞德,按部就班、徹底被體制化的老布,追求上進、卻被命運和人性擺弄的湯米,接受命運安排、泯然於眾人的獄友們…… 

一堵高牆之內,籠住萬千人生。


肖申克的救贖,不光是囚犯們的救贖,也是我們的救贖。 

它點破了人生的殘酷真相,讓我們重新思考生活,又告訴我們要充滿希望,永不放棄。 

它把沉悶乏味的生活剖開了給你看,又告訴你生活之外還有遠方,還有夢一般藍的太平洋。 

儘管生活艱難,但我們仍有選擇。 

你要做老布?瑞德?還是安迪呢?

本文來源 / 公眾號 @粥左羅,作者粥左羅,前插坐學院副總裁,90後首席新媒體講師,學習社群@粥左羅和他的朋友們 發起人。一年寫100篇乾貨,服務50萬網際網路人,汲取向上的力量,逃逸平庸的重力。

本期主播 / 林釗宇

配圖來源 / 《肖申克的救贖》

本期編輯 / 黎雨桐;實習生  思純

小夥伴們,你們看過《肖申克的救贖》嗎?影片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或者你如何看待自由與穩定呢?和我們分享一下吧~~

林釗宇

哲人無憂,智者常樂。並不是因為所愛的一切他都擁有了,而是所擁有的一切他都愛。微博:@烽火戲個猴

職業配音員 主持人,工作邀約請加 QQ  277098742  微博:LinQuentin

21君來給大家公布13日獲得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實戰九型人格的讀者啦~

以下為獲得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的讀者名單:

請獲得的小夥伴們在今天的這條【夜讀】評論區裡留下你的姓名、地址和電話號碼(信息不會公布出來噠,收集時間截止至10月21日17:00,逾期不候哦~),21君登記好信息就給大家郵寄喔~

相關焦點

  • 要麼汲汲於生,要麼碌碌於死!史上最佳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
    肖申克的救贖》上映,票房慘澹,雖在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得到7項提名,但最終一無所獲,不過這不影響它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影史最佳。今年是《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25年來,它在影迷心中的口碑節節飆升,贏得了大量鐵粉,從未被時間抹去光輝。
  • 史上最佳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要麼汲汲於生,要麼碌碌於死
    月,《肖申克的救贖》上映,票房慘澹,雖在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得到7項提名,但最終一無所獲,不過這不影響它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影史最佳。今年是《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25年來,它在影迷心中的口碑節節飆升,贏得了大量鐵粉,從未被時間抹去光輝。
  • 觀影《肖申克的救贖》: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
    今天又看了一遍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臺詞都快背下來卻每次還能專注看兩個多小時的經典電影我喜歡他說的那句話: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太有魄力的一句話了,儘管在很多人看來有點偏激。但是我很認同,生活中的好與壞都是我們要經歷的,不管怎樣你都要經歷。為何不好好接受,好好經歷呢?我的意思是,反正你都得面對,不如痛痛快快的接受,然後要麼接受要麼改變。不要擰巴,更不要無痛呻吟,希望是自己給自己的,別人帶給你的那就說不準是什麼了。
  • 新評電影之《肖申克的救贖》: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
    前言說起《肖申克的救贖》,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稍微有點文化或上過點學的人沒有不知道,對於這部電影,突然有一股衝動,要再給大家說說這一部電影,這一部偉大的電影!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細細想來,現在的人們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大,節奏快,可以說大家都活得太累了,太忙了。
  • 細讀經典 | 史上最佳影片《肖申克的救贖》
    1994年9月,《肖申克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發25周年預告 將在中國臺灣重映
    《肖申克的救贖》發25周年預告 將在中國臺灣重映 時間:2020.02.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mia 分享到: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從上映「慘敗至今」?
    在這一年中可謂大片雲集,許多我們所熟知的電影都在這一年中上映:《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等等……這其中最為成功的無疑是《阿甘正傳》,《阿甘正傳》上映後就斬獲無數好評,並且《阿甘正傳》在票房上也可謂收穫頗豐。
  • 肖申克的救贖:成年人的夢神
    作者 l 文七君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1994年9月,《肖申克的救贖》上映,票房慘澹,雖在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得到7項提名,但最終一無所獲,不過這不影響它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影史最佳
  • 《肖申克的救贖》3月13日將在臺灣重映,今年是上映25周年
    《肖申克的救贖》3月13日將在臺灣重映,今年是上映25周年。「忙著生,或者忙著死」
  • 肖申克的救贖臺灣重映 紀念電影上映25周年引影迷回憶
    肖申克的救贖臺灣重映 紀念電影上映25周年引影迷回憶時間:2020-02-23 14: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肖申克的救贖臺灣重映 紀念電影上映25周年引影迷回憶 太好了,這個真的很勵志,很好看,看了還想看的那種,看過的小夥伴在哪裡!!!
  • 蒂姆·羅賓斯 | 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語出自由蒂姆·羅賓斯主演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肖申克的救贖 電影講述的是1946年,年青的銀行家安迪被冤枉殺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這意味著他要在肖申克的監獄渡過餘生。銀行家出身的安迪很快適應監獄生活,並利用自己的專業,幫助獄卒逃稅,懂得如何幫監獄長將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為了獄長的私人助理。一名小偷因盜竊入獄,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興奮的安迪找到了獄長,希望獄長能幫他翻案。
  • 【周末】《肖申克的救贖》上映超過二十年,九句最經典的臺詞
    自1994年9月23日《肖申克的救贖》上映以來,已經超過了二十年。
  •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觀後感:人這一生,要麼忙著活,要麼趕著死.
    ❤今天無事,閒來無聊,聽聞《肖申克的救贖》電影極好看,電視看之,大為觸動。如今思緒起伏、心潮湧動,大有不吐不快之勢。此書先前看過,在一個圖書館消磨整個下午時光,堪堪閱完一半,聊作消遣。感悟良多。男主名安迪杜弗倫,某銀行副總裁。儀表堂堂、談吐自若,步伐中帶有上流社會的貴氣。
  • 經典賞析丨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肖申克的救贖
    近日,海上鋼琴師修復版在影院上映,8天票房破億。這部老電影時隔21年仍然會讓人熱淚盈眶,這就是經典的力量。今天要聊的這部電影大家肯定很熟悉,豆瓣評分9.7,當之無愧的Top級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Stephen King (史蒂芬·金)的短篇小說,講述了兩個朋友之間在監獄中相互幫助、相互慰藉,最終在多年以後獲得身體和心靈上的救贖的故事。本片是電影史上的經典,長年佔據IMDb最佳影片榜榜首,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典臺詞吧!
  • 《肖申克的救贖》:時隔25周年,它仍然是一部最勵志的傳奇影片
    這部影片就像神一樣,存在於各大視頻網站高分榜第一名,並且一直活躍在豆瓣和IMDB的高分榜單,已經連續霸屏了25年。這麼傳奇的影片,類似的影評已經數以萬計的解讀,今天小編來解讀一下不一樣的《肖申克的救贖》。
  • 神作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的是什麼
    好評無數的肖申克救贖這部電影究竟有什麼意義呢?到底好看在哪裡呢?肖申克的救贖自始至終圍繞著人性,講述人嚮往的自由,隱忍,意志,聰明,勇敢,對人生抱有希望而且不言放棄的精神。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故事的靈魂存在於大量的細節當中,無論是人物的對白、環境的設計、服裝的設計等。
  • 上映25年,史上評分最高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你真的看懂了嗎?
    這便是《肖申克的救贖》電影開頭。1994年9月23日,一部影響整個電影界的電影橫空出世——《肖申克的救贖》,導演就是有著美國恐怖小說之王的史蒂芬金,電影剛上映就在1995年榮獲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劇本、最佳音響、最佳編劇等等各種獎項,而摩根·弗裡曼也憑藉這部電影拿到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 《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滿懷希望,永遠追尋自由
    電影中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正式上映,距今雖然已經有25年了,但這部電影卻依然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它是永遠的經典。當你在不同的年齡去看這部電影,會有不同的感受,電影是沒有改變的,改變的是人心吧。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即黑暗中的光明,黑暗中的希望。在那裡,他見到了那個被監獄裡其他人捉弄、大哭著說「我不該在這裡,我想媽媽」的小胖子在來到肖申克的第一晚就活活被殘暴的獄警打死。在肖申克,沒有人會在乎他人的死活,死的人連名字也沒能留下。他也遭遇到監獄裡漫長的痛苦折磨與侮辱,但這些都沒能使他放棄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