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央視六套重播了日本電影《遠山的呼喚》和《追捕》,兩部影片的男主角均是日本著名影星高倉健。
對於《追捕》,許多上了些年紀的朋友一定太熟悉了。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第一年,向外國敞開大門,引進了第一批外國電影,其中有一部日本影片叫《追捕》,這部電影一夜之間在中國引起了巨大反響,掀起了觀看熱潮。
《追捕》導演佐藤純彌,主演高倉健、原田芳雄、西村晃、中野良子等。
影片講述了為人正直的檢察官杜丘被人誣告後,一邊躲避警察的追捕,一邊堅持追查自己被誣告真相的故事。
該片於1976年2月間在日本上映。在日本反響平平。
而《追捕》雖然在日本反響一般,在中國卻掀起了觀看風潮,幾億中國人不止一次地觀看了這部影片。
日本人吃驚地說,這是日本電影史上看日本電影人數最多的一次。
《追捕》在中國放映後,出現了許多有意思的現象:
杜丘式的風衣被搶購一空
很多人在不颳風的時候豎起衣領
戴上不捨得撕去商標的蛤蟆鏡
到處是「真由美」理髮店
商店裡有「真由美」化妝品和帽子
相聲演員在電視表演節目裡唱《追捕》主題歌
……
《追捕》在中國的大獲成功,離不開中方譯製人員的一份功勞,特別是為男主角杜丘配音的演員,他的配音讓人感覺和杜丘簡直是天衣無縫。
杜丘的配音,是畢克。
畢克(1931年7月21日—2001年3月23日),祖籍山東省平陰縣,中國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電影譯製導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畢克先後為《海狼》、《遠山的呼喚》、《海之歌》、《白痴》、《尼羅河慘案》、《追捕》等五百部譯製片配音。
2001年畢克因病去世。
畢克擔任主配的日本影片《追捕》和《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於1979年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他執導的《遠山的呼喚》(兼主配)獲文化部1981年優秀譯製片獎;《謎中之謎》(兼主配)獲1989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譯製片獎。
在影片《追捕》中,畢克將高倉健冷峻、堅毅的風格充分體現出來,特別是在天台上與邱嶽峰配的堂塔醫生的最後對決更是被人稱道。畢克的聲音與高倉健的形象完美融合,成為我國譯製片史上的典範。
在影片《遠山的呼喚》中,畢克的配音不僅體現出男主角的沉默堅毅、外冷內熱的個性,而且以一種具有生活滄桑感的音質增強了高倉健這個銀幕「深情男子漢」形象的心理深度。
畢克因為多次完美地再現了高倉健塑造的各種充滿男子漢魅力的形象,所以被稱為中國的「高倉健」。
後來畢克和高倉健之間因電影而結緣,並上演了一出惺惺相惜的佳話。
1986年,高倉健先生訪問上海譯製廠之際,他見到畢克後,一躬到地以表示對演藝同行的「代音」深致敬意。
畢克則用了中國的一句古語「愛屋及烏」,稱道高倉健,說觀眾首先欣賞和讚揚演員高倉健,然後配音的沾了光……很有意思畢克和高倉健二人都是「前吐音」,所以藝術發音在質量上顯得非常搭配。
不幸的是1980年代末畢克患了喉部疾病,他不得不徹底離開了配音這個心愛的事業。
當高倉健盛情邀請他為自己的電影新作《鐵道員》擔任中文版的配音時,這時畢克因患病已經力不從心,成了他再也無法實現的遺憾。
2001年3月23日凌晨,因病情惡化,一代配音大師畢克與世長辭,終年70歲。
得知這一不幸的消息後,高倉健感到無比悲痛,
2001年3月30日,他向上海電影譯製廠發來唁電,唁電寫道:「突聞惡耗,一時竟無言以對。未能再度相見,不勝遺憾。衷心祈禱冥福。」他還按照日本的習俗,寄來一盒香奠。
如今,高倉健先生也已作古,然而他和畢克這兩位電影工作者為中國觀眾帶來的美好的電影體驗,以及他們二人之間的友誼佳話,中日兩國人民卻永遠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