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面包起源於日本,據說一經推出後就大受歡迎,最後在日式麵包中能夠獨樹一幟。鹽麵包的外形像海螺一樣,表皮酥脆,內部軟綿,帶著濃鬱的黃油香味,偏鹹的口感又擺脫了日式麵包甜膩的印象,令人耳目一新。
很多人又將這款麵包叫「鹽可頌」,因為它無論是外形還是味道,都與可頌很相似。不過鹽麵包與可頌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比如在製作手法上,鹽麵包操作簡單,而可頌需要開酥;在口感方面,鹽麵包是外脆裡軟,可頌則擁有鮮明的層次感。
在本教程中我加入了20%左右老面,它指的是發酵過度的麵團,一般是上次製作麵包所留下的麵團,而這種麵團通常是簡約麵包的麵團。當然我們也可以特意製作老面,它就像製作中種一樣簡單,但它比中種需要的發酵程度更高。已經充分發酵好的老面,能聞到強烈的酒精味,如果用不完還可以冷藏保存3天左右。向麵團中加入老面的作用是帶入發酵風味,延緩麵包老化速度。
鹽麵包的麵團需要有一定的延展性,所以不宜採用蛋白質含量過高的麵粉,一般控制在11%-13%,像山茶花、鷹牌、凱薩琳這些日本品牌的麵粉就很合適。如果你的高筋麵粉蛋白質含量很高,也可以混入一定比例的低筋麵粉來降低麵團筋度。當然也不要揉面至完全擴展階段,否則麵團不易擀長,影響到捲起的圈數。
在糖與鹽的比例上,為了突出鹹味,糖的用量可以稍微減少,而鹽的烘焙百分比可以設定在1.5%左右。加入較高比例的奶粉,也可以突出麵包的奶香味。
因為麵團還要裹入有鹽黃油,所以揉入麵團的黃油烘焙百分比可以減少至7%左右。在烘烤時,裹入黃油會融化流入麵包底部,使底部的口感更加酥脆。
這款麵包整形的關鍵,就是要讓麵團有充足的靜置時間,讓緊繃的麵筋鬆弛下來,這樣才能擀得更長,卷出更多的圈數。為了使麵包成品的邊緣有層次感,在三角形麵團的兩個腰線上刷一層融化黃油,這樣在發酵時麵團邊緣就不會粘合在一起。
在麵團二次發酵時,還要注意控制環境溫度不超過30度,以免裹入的黃油在發酵階段就融化了。這款麵包的二發時間不宜太長,否則麵包造型會軟塌。最後裝飾可以在麵團頂部撒幾粒海鹽,既美觀又能帶入味道,你也可以用芝麻或其它堅果碎代替。
要使麵包膨脹更充分,表皮產生酥脆的口感,在入爐時噴入一定量的蒸汽很有必要。如果沒有蒸汽功能的烤箱,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製造蒸汽,比如將適量的開水澆在充分預熱的派石或者厚鐵盤上,這種自製蒸汽雖然比不上烤箱自帶蒸汽的效果,但總比沒有好。
烘烤恰到好處的鹽麵包,表面上色至金黃色,而底部則是更深的焦黃色。將剛出爐的鹽麵包切開,可以發現表層很脆,內部組織柔軟細膩,中心部位有較大的氣孔,那是裹入黃油融化後產生的痕跡。趁著溫熱吃剛剛好,外脆裡軟,鹹香舒適。
食譜信息
【環境】室溫20度,溼度53%
【份量】8個,4-8人食用
【烘烤】預熱220度,烤箱底層,烘烤上火220度,下火190度,時長18分鐘
【保存】常溫密封保存3天,冷凍密封保存1個月
原料
老面:高筋麵粉120克,耐低糖乾酵母1克,食鹽1克,水84克
主麵團:老面100克,高筋麵粉220克,奶粉15克,耐低糖乾酵母2克,細砂糖15克,食鹽4克,水135克,無鹽黃油20克
裹入:有鹽黃油40克
裝飾:無鹽黃油5克,海鹽2克
步驟1
先製作老面。在容器中加入麵粉、乾酵母與食鹽,用打蛋器稍微混合一下,然後加入水用刮刀攪拌成塊狀。
步驟2
將面塊轉移到桌面上,用手揉至表面略微光滑的狀態。揉圓後放回容器中,蓋上保鮮膜防止風乾。你可以常溫(25度)發酵4小時以上,也可以冷藏(5度)發酵24小時以上,在本教程中我採用冷藏發酵法,這樣能更靈活地安排製作麵包的時間。
步驟3
當麵團體積變為2倍以上,酒精味道非常強烈,切開麵團能看到內部有大氣孔,說明老面發酵到位,在當前環境下我將老面冷藏發酵了24小時。將老面分割出100克使用,剩下的可以繼續冷藏保存3天。
步驟4
開始製作主麵團。將除黃油外的乾性材料加入攪拌盆中,用打蛋器稍微混合一下,然後將老面切成小塊加入攪拌盆中,這樣更容易攪拌均勻,最後再加入水。新手可預留出5%左右的水,後面視麵團的軟硬度酌情添加。
步驟5
開啟廚師機低速(3檔)攪拌2分鐘,使原料混合成團。教程中廚師機的攪拌檔位與時間僅供參考,要根據你的廚師機型號靈活調整。
步驟6
廚師機轉為中速(5檔)攪拌7分鐘,將麵團揉至表面略微光滑,隨攪拌鉤拍打盆壁的狀態。
步驟7
停下廚師機檢查麵團筋度,麵團會隨攪拌鉤抬起。取一小塊麵團,如果能拉出較薄的膜,破裂口有少量鋸齒,此時麵團為8成筋度左右。
步驟8
加入軟化的黃油,開啟廚師機低速攪拌4分鐘,中途可以停下用刮刀輔助攪拌。麵團開始會變得很爛,當黃油逐漸融入後,面塊再次成團。
步驟9
廚師機轉為中速攪拌2分鐘,將麵團揉至表面比較光滑,隨攪拌鉤猛烈拍打盆壁的狀態。
步驟10
停下廚師機檢查麵團筋度,取一小塊麵團,如果能拉出比較均勻的薄膜,破裂口有輕微的鋸齒,此時麵團大約9成筋度,揉面完成。
步驟11
測量麵團溫度為23度,面溫偏低一些,後面需要適當延長發酵時間。
步驟12
將麵團揉圓放入抹油的盆中,蓋上保鮮膜防止風乾。如果室溫低於25度,則需要藉助烤箱或發酵箱來發酵。在教程中我用發酵箱進行一次發酵,設置溫度為28度,溼度為70%。
步驟13
當麵團發酵至體積變為2倍大,用手指插入不回彈不塌陷,則說明一次發酵到位。如果回彈則發酵不足,塌陷則發酵過度。當前環境下,我大約用了80分鐘。發酵速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程中的時間僅供參考,要以你的麵團狀態為準。
步驟14
在桌面上撒少量乾粉,將麵團取出均分為8等份,每份大約60克。儘量避免分割出太多小麵團,以免影響麵筋完整性。
步驟15
分別將麵團揉圓,然後靜置10分鐘,要蓋上保鮮膜防止表面風乾。
步驟16
將麵團按扁,翻轉光滑面朝下,從麵團右上邊折入三分之一,右下邊折入三分之一,用手掌根部壓緊。再將麵團對摺,同樣用手掌根部壓緊接口,然後用手將麵團搓成水滴形狀,長度大約13釐米。
步驟17
將水滴形麵團收口朝下靜置20分鐘,要蓋保鮮膜防止風乾。只有充分靜置,麵團才能擀得更長。
步驟18
將冷藏的有鹽黃油取出,用刀切成8塊長磚形,每塊大約5克,然後繼續放回冰箱冷藏。再將裝飾用的無鹽黃油隔溫水加熱至完全融化,並注意保溫以免再次凝固。
步驟19
靜置時間到後,用擀麵杖上下擀壓一遍麵團,然後翻轉麵團的光滑面朝下,用左手依次提起麵團的兩端,然後將麵團擀得更長,長度大約為35cm左右,按壓掉麵團兩邊的氣泡。
步驟20
將三角形麵團的底邊稍微拉長,然後在三角形的兩腰邊緣1cm處刷上融化黃油,頂角位置不要刷,這樣可以讓麵團邊緣的層次更清晰。
步驟21
在麵團的底邊處放入一塊有鹽黃油,接著用雙手將麵團捲起來,可以一邊卷一邊拉長麵團,這樣可以卷出更多的圈數,當然也要避免過度拉長導致斷裂。
步驟22
將麵團的頂角壓在底部,均勻擺放在烤盤中,注意間隔避免膨脹後粘連在一起。
步驟23
送入發酵箱進行二次發酵,設置溫度30度,溼度70%。如果沒有發酵箱可藉助烤箱的密封環境,放入一碗熱水提供溫度與溼氣,要控制溫度不超過30度,以免裹入的黃油融化。
步驟24
將厚鐵盤(或派石)放入烤箱中層,開始用220度預熱烤箱,完成預熱大約需要40分鐘。預熱鐵盤是為了手工製造蒸汽,這樣能讓麵包膨脹更充分一些,如果你沒有鐵盤或者烤箱自帶蒸汽功能,也可以省略這一步。
步驟25
當麵團發酵至體積變為1.5倍大,用手指按壓麵團較慢回彈,則說明發酵到位,當前環境下我大約用了50分鐘。這款麵包不需要完全發酵,所以要控制好發酵程度。
步驟26
在麵團頂部噴灑少量水霧,然後將海鹽均勻撒在麵團頂端,完成最後裝飾,不要撒太多海鹽以免太鹹。
步驟27
送入烤箱底層,然後將鐵盤稍微拉出來,將30ml沸水倒入鐵盤中,迅速推回鐵盤並關上烤箱門。操作過程要戴上隔熱手套防止燙傷。調整上火220度,下火190度,時長為18分鐘,要根據你的烤箱溫差靈活調整。
步驟28
在入爐5分鐘後,鐵盤上的沸水已經完全蒸發,將鐵盤取出來,讓麵包表面開始上色。烘烤過程中麵團會流出部分黃油,使底部變得更加酥脆。
步驟29
烘烤時間到後將麵包移出烤箱,在桌面上震出熱氣,放在晾網上冷卻,完全冷卻需要20分鐘左右。
步驟30
如果不保存則最好趁熱吃,這時的麵包外表鹹香酥脆,內部組織細膩柔軟,一次吃三個都不夠。
常見問題
一、發酵緩慢或者發不起來
原因分析:1.酵母失去活性;2.麵團或者環境溫度太低
解決方法:1.使用酵母前先檢查活性;2.控制好麵團溫度,並適當提高發酵環境的溫度
二、麵團不易搓長或者擀長
原因分析:1.麵團靜置時間不夠充分;2.麵團的筋度太高
解決方法:1.適當延長麵團的靜置時間;2.採用蛋白質含量適中的高筋麵粉,不要揉到10成筋度
三、麵包出爐後塌陷明顯
原因分析:1.麵包烘烤不夠充分;2.麵團二次發酵過度;3.出爐時不震熱氣
解決方法:1.適當提高烘烤溫度或者延長時間;2.避免二發過度;3.出爐後馬上震一下烤盤
四、麵包表面不夠酥脆
原因分析:1.發酵時黃油已經融化;2.底部烘烤不足;3.麵包冷卻後吸收空氣中的水分
解決方法:1.避免發酵溫度超過30度;2.要將底部充分烤至焦黃色;3.出爐後趁熱吃,保存後吃之前再復烤一下
五、內部組織不夠細膩
原因分析:1.麵團排氣不夠充分;2.擀卷時捲入空氣太多
解決方法:1.操作過程中要注意按壓麵團排氣;2.捲起黃油時要將麵團卷緊一點
最後,為了寫出詳細的教程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想麻煩你幫我一個小忙,為我點讚、轉發和關注我,非常感謝你的支持,我將會繼續寫出更好的教程作為回報。
我是麥田初語,專注烘焙教學與美食分享,讓你在麵粉雞蛋的世界中找回自己,快來關注我吧。